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为秦始皇献上盛世武器 > 45 第045章:大秦历法 我也不想来,但……
    阿希?能这么叫她的, 必定是关系亲近之人。张良看着迎面这人就觉得刺眼, 上前询问,“敢问你们是何人?是来找徐希的?”

    徐希在外行走都叫徐福,她想用这个名字留下不一样的痕迹,以图能改变历史轨迹。

    能知道她本名的人不多, 也不会叫。

    公孙萚观他俊朗不凡, 面庞如玉,一身丝绸衣裳, 盯过来的眼神隐含戒备,拱手一礼, “鄙人公孙萚,家师渚道子, 我等皆是阿希的亲友, 来寻亲的。”

    张良看他不像来寻亲, 像是来结亲的。

    “你是谁啊?我姐姐的门客吗?”徐英也下马过来, 疑问的打量他。

    张良看这半大少年,还真和徐希有三分相像, “在下张维风,徐希的好友,她正在家。”

    他也不走了,反而领着他们进门。

    守门的童仆也很快通禀, 把马车直接引到家里。

    韩信早不耐烦了, 不让他骑马, 非要让他坐马车, 他已经八岁了,完全可以学骑马了,这一路走这么久, 多好的学骑术的机会。

    拉开马车门,直接蹦下来,绷着小脸不是很高兴的打量。

    徐希听人到了,快速冲过来,“先生!阿萚!!”

    张良:“?!!!”

    公孙萚听见声音,已经扬起笑。

    徐英也很久没见她,跳到前面,“姐姐,你就只看见先生,没看见我吗?”

    “好小子,又长高了。晚上给你炖带皮羊肉吃。”徐希拍了拍他的肩膀。

    十三岁的徐英,快赶上她的个高了,致力于练武和剑术,一身硬肉。听说炖肉,咧嘴笑起来。

    韩信不以为意的嘁了声。

    “呦,这是咋了?一来咸阳就板个小脸。”徐希摸了摸小兵仙的脑袋。

    “从谷中到咸阳一路多好的机会,不让我趁此学骑术,要不然我也会骑马了。”韩信哼了声,不满的控诉。

    “我让荆轲教你骑马,怎么样?”徐希问他。

    韩信明显眼神一亮,又摆着小大人的模样,“善!”

    徐希笑。

    公孙萚和师兄扶着师父渚道子下马车。

    徐希忙上去接手,“先生一路颠簸受苦了。”

    “你打的马车很好,不是太颠簸,就是年纪大了,骨头老了。”渚道子笑着道。

    后面的马车中,麻着腿下来,一脸木然的之扬,“我才是被颠簸的快没命了。”

    张良看到他,一下惊喜,“之扬!?”

    “维风!”之扬也是欣喜。

    两人老友相见,都很是激动了一番。

    其他人搬书搬行李,徐希给众人安排到休息室先行歇息说话。

    卫程亲自带人安排渚道子他们的住处。

    张良这才发现,隔壁府邸也被赐给徐希了,一直关着门,是给渚道子他们留着的。

    “你怎么也来了?她怎么忽悠你们的?”他坐在之扬旁边跟他说话。

    之扬叹了口气,“我非儒非法非道非阴阳,她说我非她不可。”

    张良嘴角狠狠抽了抽,“她说你就来?”

    “我也不想来,但她给的太多了。”之扬也才三十岁,求学一十年也是有抱负的,徐希把吃穿住行都给到了顶尖,又画了开国名臣榜的大饼,他也想凑一份热闹。

    “造纸出来不让用,拿捏的就是你们这帮读书人。”张良愤愤道。

    之扬很赞同,他已经被完全拿捏了,就看捏的他舒服不舒服了。

    当晚徐希在府上摆宴,叫花鸡,红烧肉,干锅带皮羊肉,水煮牛肉,羊方藏鱼,八宝鸭子,稠酒,果酒,桃罐头。

    众人吃的心满意足。

    “还是大食的厨艺精湛,饭菜好吃。”之扬抚着吃撑的肚子,忍不住赞叹。

    “大良他们的厨艺不好吗?”徐希问。

    之扬叹了口气,“也很好,但旁边没有你,鬼主意少了,花样就少。”

    “你自己的厨子带过来,让大食帮你教导两年。或者你先跟我吃。”徐希笑着安排。

    “善!”之扬点头。

    把他们一众人安排妥当,徐希整个人都绷紧了,秦国一直奉颛顼历法,要贸然改动用了五百多年的历法,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她要做的,还不止于此。

    次一天,她就向秦始皇举荐了渚道子,“渚道子虽是阴阳家,专精占星术,但他与我师父历经十年修订历法,证实天地混元说,建造天球仪,浑象仪,贡献卓著,乃大家大贤之圣人。我师父实在年迈,便请了渚道子出山,恳请陛下见上一见。”

    嬴政还是第一次见她这么着重举荐一个人,“能得福卿如此推崇,必是大圣贤,该朕去亲见先生才是。”

    徐希眼神顿时亮了,“陛下,渚道子才是真正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游历几十载,曾去过匈奴草原,亦南下百越,东出大海,见闻非凡,当可一见。”

    她这么说的,嬴政更感兴趣了,听她侍讲,他总有种道听途说的感觉,若是这渚道子,必然是自己所见所闻。

    看看手边的政务,他有一个时辰空余,就换了常服,随徐希出宫。

    两人大模大样走出宫门,坐上了徐希的马车,消息也风吹秋叶般扫向四方。

    新居虽然和谷中不同,但景设雅致,亭台阁楼假山流水,尤其是一片的苔藓景观,深得渚道子喜爱,稠酒虽然有些香味浓郁,喝起来也是雅事一桩。

    嬴政一踏入这里,就眼神一亮,“朕不知,福卿竟然还有此等心窍。”

    “也是投其所好。”徐希笑嘿嘿的解释。

    渚道子白须白发,一身洗到发白的丝麻广袖衣裳,却仿如融入到景设之中,“祖龙来了。”

    嬴政眉头微动,恭谨的上前见礼,“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政未曾远迎,失礼了。”

    渚道子悠然的伸手。

    公孙萚把红泥小炉拿上来,煮了茶。

    普洱茶味道浓重,是这两年往草原贩卖最多的茶叶品类,士子们喝不惯清茶,对于浓郁的普洱茶乌龙茶都很是喜爱。

    渚道子就尤其爱喝普洱,徐希特意准备了两斤多上等普洱,全在他这了。

    嬴政饮茶几年,也能品出个高低,茶香入鼻就知道徐希用了多少心来笼络这渚道子。

    徐希做个好学生,坐在旁边帮着泡茶,听嬴政和渚道子一问一答的谈天说地。

    公孙萚看她神色似是紧绷,一杯热茶放到她面前。

    徐希捧着茶杯,认真的听着,做个搭话的捧哏。

    谈了些天文地理,嬴政开始问大事,“先生之见闻广阔,于星象占卜一术,政实在佩服,不知先生有何教导政的吗?”

    “祖龙天生帝王星,星芒闪耀,无有能及者。如今得有变星拱卫,我再没可教导的了。”渚道子面上含笑,缓缓道。

    嬴政略一思索,就明白他口中的变星是指的谁。若没有炸弹仙丹,没有纸,没有亩产千斤的红薯,他亦知道自己有多少事需要强力摆平。

    但这话细品,嬴政眸色幽深,“先生远道而来,又是为何?”

    “历法。你们不曾发现,月初上旬时,月亮还是下弦月吗?”渚道子问。

    嬴政偶然有发现,但不曾多注意,“秦国历法几百年,黔首早已熟识,不知先生的历法有何精妙之处?”

    渚道子抬手。

    公孙萚转身捧上一本厚厚的历法。

    嬴政接过翻看,新历法划分非常细致,一年十一个月,一十四节气,一节气十五日,一月三十天,分大进小进,闰年闰月。不是秦国所用颛顼历的闰九月,而是根据天象运转推演,在冬至开始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闰月不固定,但规律十分严谨合理。

    “陛下,大秦开创古今第一王朝,您为千古一帝,历法亦不用遵循旧制,若用新历法,更利于农时,以利于全国百姓黔首,弘扬陛下爱民之德。”徐希立马拿出自己写的推广小作文给他。

    嬴政刚跟她和李斯,王绾商议过建立邮亭,驿馆,驿道,邸报等事。她从早就提,命领了邸报的差事。

    拿来她那个小作文一看,嬴政嘴角微抽,大白话的吹嘘夸赞他是贤明圣主。

    “不光是给天下贵族士子看,是给底下的黔首百姓们看的,深奥复杂了,他们不懂。反正咱有的是纸。以后但凡有益百姓的大事小事都可登上邸报,这历法,正好作为第一炮。”徐希笑道。

    治顺民心,她确实有一套,楚地庶人现在都还有夸她的。嬴政暗自点点头,“我先看看,再与大臣们校对商议一番。”

    “好!”徐希立马应声,让人抬来了两个大箱子。

    “陛下,这些都是这十年来的天象记录和推演规则,若校对历法少不了。”徐希解释。

    嬴政嗯了声,告辞离开,带走了新历法和两大箱辅助资料。

    徐希送出了大门,一脸殷殷切切的望着马车走远。

    “新历法更好,会被采用的,阿希不用担心。”公孙萚宽慰她。

    “改历法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新历法,叫农历。”徐希也不确定这个政策会不会被采用实施。统一文字,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都记载在史书上的丰功伟绩。但没有新历法。

    公孙萚弯着眼笑,“阿希忘了,师祖乃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创始者,秦国尚五德终始的规律,师父既来了咸阳,新历法就会被采用。”

    徐希是有印象,周朝崇尚火德,秦朝就崇尚水德,水能克火。这也行?

    朝中大事都是九卿议事决策,李斯,王绾,尉缭,冯去疾都忙的不行,因为祭祀大典,奉常,宗正也都在忙。

    之前没人提历法,只是直接命全国上下沿用秦国所用颛顼历。

    徐希这么大的阵仗,还把渚道子师徒搬出来,李斯,尉缭都知道她势在必行,干脆举荐渚道子入朝为官。

    “观天象,测天命,推吉凶,算吉日,若说这天下,渚道子称第一,无人敢称第一了。陛下,不若封赏渚道子为我大秦所用。”

    “此新历法既然是老祖和渚道子历经十年所著,当得一用。老祖年迈,渚道子师徒却来了咸阳,正适负责此项。”

    嬴政目光落在王绾,冯去疾身上。

    王绾出声道,“新历法确实更加精细,然还需适用一年且看成果如何,是否真的对应农时,比旧历法更精准。”

    “可有这十年依照新历农时的记载吗?”冯去疾问徐希。

    “有。”徐希应声。

    赵高带人抬着两大箱进来。

    以为是竹简,结果箱子打开,是一本本的记录,每一本都几近详细。

    “这些只是抄录,十年间所用竹简,丝帛大部分还在谷中,还有两车在家里。”徐希解释。

    几人翻着记录信息,果然是她的风格,每一本都有目录,页数,整理详细,全是手抄本。

    经过商议,九卿大半都举荐渚道子负责历法之事。

    嬴政也正有此意,召渚道子入朝,拜为上卿,官封太卜令。

    渚道子以年老推拒,举荐自己的徒弟。

    被徐希和尉缭左右劝服,入朝为官,负责新历法。

    渚道子出现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一说推行新历法,朝中不少大臣反对。认为是改了秦朝特用历法,换成了别国历法,容易让秦地黔首改服六国旧民。

    “诸位大臣是歧视旧六国的百姓吗?是以为旧六国的百姓低人一等吗?”徐希站出来强势质问。

    “旧六国遗贵在各地聚集,宣扬大秦不利之言,庶人亦跟随其言行,自然不如大秦黔首恭顺。”奉常赢期抬起下巴,神态倨傲。

    “如今陛下神威还未远播四海,旧六国的庶人还不归附,自是和大秦黔首比不了的,此乃事实,徐上卿亦当知。”怕被骂的像姬纨,淳于越一样,虽反对,话说的不硬。

    但他们心中给天下百姓划分等级的事实就摆在这里。

    “此新历法名为《大秦历》,亦称为《农历》,陛下心怀百姓,一直鼓励农耕,治地强民,然天下百姓不归心,是还未感受到陛下实政,此农历一出,百姓依照节气精准耕种,增产增收,念及农历法,便知陛下心,何愁天下万民不归心?”徐希沉声回问。

    她现在负责邸报,亦是朝中对外发言之事,让她这么一说,反对的朝臣都说不出陛下要民心无用的话。

    只能说六国旧民不归顺,还时有造反者。

    可问题又转回来,徐希推出的农历就是归拢民心之用,解决办法之一。

    经过几番朝议讨论辩驳,嬴政直接下令,“年节后,沿用新历法,新历名为《大秦历法》。”

    “陛下圣明!”徐希拱手高呼。

    反对的朝臣也只得听命。

    “大秦历法就大秦历法吧,告诉百姓们可称农历就行了。”徐希达成所愿,脚步轻快的过去接了渚道子回家。

    历法之事摆平,只剩下推行,渚道子问起徐希的差事。

    “我现在是宣发部长官,负责各郡县邸报之事,朝中所有公示,全国统一,每月一份发往各个郡县张贴,公示朝中大决策,或者各郡县大事,农事科普,疫病基础科普,亦可登报各家文章,用以教化百姓。”徐希很满意自己目前的工作。

    渚道子眼中精光闪过,“登报百家学问?”

    “对!我让登什么,他们就得给我写什么,不然不登。”徐希嘿嘿乐。

    纸张出来的时候,渚道子就知道天下士子要遭殃,没想到她还有这一手,更狠。

    “若是有人不贴,或者贴个假的呢?”之扬问。

    徐希看他一眼,歪头乐,“你能想到这个问题,我们早想到了。纸张会用邸报专用纸,在造纸的时候就打上防伪标记,每一张邸报印刷出来,都带有朝中邸报宣发的大印。不说他们能不能拿到纸张,替换公示,或者不贴。我这里还有官报,也是每月一发行,会刊登各家名言文章,文人趣事,朝中快讯,甚至花边新闻,寓言故事,连载故事,寻人寻物启示,闲着没事儿又没有官做的贵族士子们,各地跑买卖的行商们,肯定想买。买了就会炫耀,就会到处传播消息。”

    她说一个,之扬瞪一次眼,惊叹问,“连收支都平衡了!?”

    “那是,财迷是我的本性,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差事是我的本事。”徐希扬眉。

    渚道子感慨,“你师父都不如你啊。”

    “我师父有眼光,我也赶上了好时候。”徐希笑眯了眼。

    公孙萚也看着她笑,“阿希有大智,天下必将因阿希之智,走向太平盛世。”

    徐希乐的翘尾巴,“我还有亩产千斤的粮种,不信他们不归心。”

    渚道子,公孙萚,之扬几人大惊,“亩产千斤!?”

    “说起来已经霜降,红薯该挖了。”徐希邀请他们一起挖红薯。

    这是大事,即便上一次参与过,这一次嬴政也不想错过,带着扶苏,还有李斯,王绾,冯去疾,尉缭等人一起。

    一行人还以为陛下带他们来学宫是为了商量启用学宫,毕竟招贤令已经发往各郡县,该有贤才赶来咸阳了。

    结果到地方,就见学宫除了房屋,四周都种着东西。

    “这......这是学宫?”李斯有些惊疑,他还以为徐希把持着学宫在里面干什么,就是开垦了种地种菜了!?

    王绾整个人都有点怀疑人生,孙子王禹说在学堂里不仅学种地,还要亲手种试验田,还要沤粪。现在学宫里也是这一套?

    尉缭疑问的两眼盯着徐希,等她解释。

    徐希给扶苏个眼神,拿着铲刀就上去。

    扶苏颇有些激动,也拿着铲刀一块冲上去。

    赢老伯和姒染,徐桃她们已经把霜打过的红薯叶摘了,做成了红薯叶饼子。

    看李斯,王绾几个都不动,赵高激动的催促,“这地里是徐上卿种的红薯,亩产一千五百斤!只要割掉老藤,就能挖了!李廷尉,丞相,你们也快来挖吧!上次的试种只有两地垄,陛下和徐上卿,连同公子,韩非一起挖的,没过瘾就挖完了。”

    “一......一千五百......斤!?”冯去疾一下跳了起来,高声惊问。

    “当真是一千五百斤?确定是粮食??”李斯,王绾,尉缭几个也都惊呆了。

    问徐希,她已经和红薯藤战斗去了。

    求救的看向陛下。

    嬴政气势凛然的背着手,面上带着快意的笑,“确实如此。”

    得到他肯定,几人还不敢置信,什么样的粮种能亩产千斤呢?莫不是神种!?

    “你们要不要来挖?有两亩地呢。”徐希挥着铲刀喊人。

    犹豫一瞬都是神种的不尊重。李斯,王绾,尉缭,冯去疾几个大步冲进了红薯地。

    老藤被铲掉,掀翻,拉到一边去等着处理成饲料。

    底下一垄一垄的红薯也冒头了。

    徐希连忙提醒,“不要挖烂了,一旦烂了就不能留种了。这些明年都得育苗留种的。”

    扶苏连忙也提醒一遍。

    看他们都不够抢的,徐希演示的挖了两窝,就把铲子递给了抢不到铲子的尉缭。

    “这要让农人来挖,只怕早哭了。”渚道子精通算数,看两窝出来一堆,估算重量,再目测地里的面积和疏密,已经推测出这两亩地大概能挖多少来。

    徐希立马跟嬴政奏请,“陛下,推广红薯时,就写陛下和几位朝臣听到亩产千斤的粮食,不敢置信的冲到红薯地亲自开挖,挖出来红薯一称重,亩产一千五,都激动哭了。”

    嬴政嘴角一抽,“在你的邸报里,朕哭了几次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徐希嘿嘿讪笑。

    “朕是帝王,你给我悠着点。”嬴政横她一眼。

    “那我只写众人激动泣泪,陛下高呼,大秦百姓将再无饥饿!让他们以为,是李斯,王绾他们哭了。”徐希从善如流的改稿。

    嬴政又皱了皱眉,没再驳回。

    几个大臣都几十岁了挖了一堆又一堆不喊累,尤其李斯,都五十六了却干的最起劲儿,比之扬这个青壮都快。

    之扬身体不好,人也生的懒散,挖了会,累的满头汗,也不顾礼不礼,胡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喘气,“这开国名臣榜,不拿出来真东西,还真不好上啊。”

    渚道子望着已经堆如小山的红薯,小徒弟还在殷勤的给徐希装红薯上称,点点头道,“是难啊。”

    两亩地的红薯,光称重都费了不少时间,最后报上来数,“一共三千零九十五斤。”

    “刨除泥土,按三千斤算,亩产一千五百斤。”徐希换算了下,将近七分地是现代的一亩,亩产三千五,和徐薯98亩产六千五差三千斤了。还是地力,肥力不行,一代代往下,没有新的红薯种,产量也会逐渐减少。

    “就这么一片地,收了三千斤的粮食,连做梦都没敢想过!”李斯红着眼眶,真的要哭了。他家世不贵,年少时也曾过过吃不饱的苦日子,即便如今养尊处优,偶然梦回少时,也忘不了那种感受。

    “彩!大彩!!”冯去疾累的喘着气,还连连喝赞。

    王绾现在又激动又庆幸,有这样高产的粮种,别说徐希自己本有王佐之才,就是块石头,陛下也会封她个仙石,让百官膜拜。淳于越要早知道,她手里还有这个绝杀神种,怕是也不敢对她出手了。

    嬴政笑着吩咐,“赵高,把破皮的红薯都挑出来,祭祀大典后,朕要与群臣共享。”

    “诺。”赵高应声,上次他就只吃了一小碗,没敢多用。

    几个人手快的上去,把挖破的红薯都挑出来,另外放了。

    徐希又挑了一部分又大又好看的,用作祭祀,其余全部处理窖藏,留作明年做种。

    祭祀大典准备就绪,王翦也带着大军回朝,各郡县派了人接手,留了郡尉和守军,他的任务完成了。

    嬴政带朝臣迎出咸阳,犒赏三军。

    论功行赏,有功的将士封爵升位,分田分宅。

    王翦带着孙子王离朝徐希过来,祖孙一人齐齐朝她拱手一礼。

    周围朝臣惊疑不已,就算徐希削弱了楚国国力,也只是稍有助力,用不着王翦亲自行礼感谢吧?

    王翦却是真心佩服徐希,削弱楚国国力只是些微助力,天雷仙丹却是神兵利器,有此神器,秦军所向披靡。他原本打算和楚军耗个三四年,没想到天降神兵,直接拿下楚国全境。

    “徐上卿,这小子可是对你仰慕至极,要拜你为师呢。”

    王离双目炯炯的盯着徐希,简直在看什么神人一样,恭敬的朝她又是一礼。

    众目睽睽之下,徐希被众人眼神盯的头大,笑着还手一礼,“低调。”

    王翦知道她不欲宣扬,只是她一个女子在朝做官只怕不易,想要给她挣几分威严体面。以后打匈奴,打百越,必定少不了天雷仙丹。

    王翦和王离走过去。

    章邯等其他几个将军,副将也都上来朝徐希拱手见礼,“徐上卿有礼!徐上卿大功!”

    朝臣们见宗正的儿子赢兕觥也跟着对徐希见礼,一个个开始怀疑人生。难道徐福在楚国不止干了盐粮和十箱金银珍宝的事,还有别的什么大事?而他们不知道。

    看到王翦,章邯他们随朝臣进了城,急行赶路的管猗,荆轲和侯廉一众人这才松懈一口气。

    “大军回朝,势必会传出天雷仙丹出自阿希的手,一旦消息走漏,不光六国遗贵,外族也会行动,不除阿希不罢手。”管猗担心盖聂头脑简单,当年阿希十岁都能忽悠的他去刺杀秦王嬴政,就别指望他长期守好府邸安全。

    “主君乃天神下凡,上天也会保佑的。”侯廉很自信,尤其是知道了炸弹出自徐希之手。

    管猗冷眼扫过去,幽声道,“不要把那一套迷信带到咸阳来,阿希会把你踢走。”

    侯廉不怕别的,无惧无畏,但听会被徐希踢走,立马缩了头,“我知道,我不信这个,我也不传扬这个。”

    荆轲催促,“走吧,先回去。”

    后面还拉着几十车的特产,海鱼海货,家里的特产和纸,和齐王建以及后胜等人的金银珍宝。

    徐希接到消息,立马把海鱼海货和齐王建君臣的金银珍宝献上去,系统奖励的两条大鱼,也被趁机混在其中。

    群臣看到那十几箱金银珍宝,对齐王建和后胜等人鞠了一把同情泪。齐国果然也有她的手笔,好像比楚国还惨啊!

    听说齐王建和后胜等人坐着大船到了瀛洲倭岛去了,对着那一百多斤的鲑鱼,几十斤的石斑鱼,又忍不住升起一丝丝羡慕。

    徐希心虚,也没说齐王建吃不到这么大的鲑鱼和石斑鱼。

    两条大鱼很得嬴政赞赏,“福卿之功甚伟,朕得福卿,如天赐福星,特命封徐福为少丞相,封田万顷,封邑万户。”

    徐希头上冒起问号,少丞相?

    其他朝臣看过来的眼神也多有不服。封邑万户就罢了,少丞相不合规制。

    “陛下!我大秦自古左右丞相,统领九卿,如今硬是多加一个少丞相,不合规制啊!”

    嬴政鹰眸冷厉的扫下去,沉声问,“王绾,冯去疾,你一人怎么看?”

    “陛下英明!”王绾,冯去疾拱手,齐声赞道。

    朝臣:“!!!”

    仇恨转移,立马对这俩人不满了。徐福是怎么收买你们俩了吗?

    不同于这两人的赞叹满意,本该下一个上位的李斯竟然毫无怨言?无动于衷?

    笑话!王绾,冯去疾要不支持,陛下就抬他们让位子了!大秦刚刚统一,名留青史之际,他们可不想这个时候搞掉了自己的官位。

    李斯想争,但这时也不会跟徐希争,他盯着王绾,和冯去疾这两个老货就行了。

    “福卿,还不接诏?”嬴政面色带笑的霸气出声。

    徐希懵着脑袋行礼,“臣领命!谢陛下隆恩。”

    嬴政又看这两条大鱼,一摆手,当即就命少府收好,“明日祭祀宗庙。”

    “诺。”

    第一天,祭祀大典正式开始。

    群臣列位,正衣冠,随秦始皇前往赢氏宗庙,举行祭祀大典,告慰祖宗,昭告天下。

    一整套繁复严肃的规制礼仪走完,宫中设宴,大宴群臣。

    大食还被征用,在宫中负责了制作海鱼海鲜的菜肴。

    贵族朝臣虽然多食鱼脍,深海鲑鱼却是未曾见过。炙烤,香煎的鲑鱼片,油脂厚润,肉质鲜美。

    切好的生鱼脍,橘红色的纹理,肥嫩的肉感,也让朝臣吃了个新鲜,还以为东海都是这样的大鱼。

    嬴政望着案几上摆的海鲜,陷入沉思。

    徐希心里咯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