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为秦始皇献上盛世武器 > 91 第091章:有备而来 不正经的逐出去……
    淳于越面色铁青, “徐福你休得胡言!”

    “那就请淳于博士解释一下,万师之表孔圣人为何主张有教无类,又喊话愚民?”徐希笑着拱手请教。

    淳于越看她这样子, 分明有备而来,想到了几次朝会对峙互辩,都输得彻底, 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而且她师从鬼谷子, 非儒学士子,夸赞起孔夫子,张口就是圣人,万师之表,仿佛她才是孔夫子的真正传人。

    上一个如此自信自证者,是孟夫子。

    看淳于越脸色难看搭不上话,公输琦站出来就怼,“官办学堂花费巨大,且黔首刚刚吃饱饭, 就让他们入学求学, 左丞相看不到黔首之苦,可是你曾说的何不食肉糜哉?”

    徐希看他乱扯,明显也做了准备, 朝他一拱手, 问, “公输仆射不是奏我穷兵黩武, 如今不打仗, 以后不打仗,而秦律又逐条刑罚减轻,不行教化之事, 是盼望着百姓叛反还是生乱?”

    公输琦一下噎住,“黔首吃饱穿暖,何至于生乱?”

    徐希又问,“孔圣人都言‘⑴吾日三省吾身’,黔首何尝不会犯错,甚至犯罪?”

    下一句公输琦答不上来,因黔首犯错,就需教化,等于支持她。

    “公输仆射为何不答?”徐希扬眉。

    看他涨得脸通红,徐希微抬下巴,神色飞扬,“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也?非也?”

    此句本就在《论语·泰伯》篇中,若连成一句,太过顺理成章。

    之前淳于越、姬纨以儒家之学批判徐希,如今徐希拿出来儒家之学来驳斥他们。朝中的儒士们顿时陷入自证,开始批判她学的不是正经儒学,“左丞相一个玩弄谋略权术之人,哪里知道正经儒学!却来曲解儒学言论,简直可笑!”

    “徐福,你入朝时,连儒家典籍都不曾看完,我等都是数十年学问之人,岂是你能非议指点的!”

    “又来强词夺理,扭曲先贤之语。《抡语》之祸就是你!我等才是儒家正经弟子,你少来歪曲!”

    眼见又成了儒学和其他学说互辩对骂,侯廉出来控场,“此解乃是雕漆氏宓无邪、颜氏之儒颜从之,孟氏之儒孟经他们所言。”

    场面顿时静了下来。

    儒家自孔夫子逝世后,分成了八大派系,都认为自己是正经继承人,其中脸皮最厚的就是孟子,从未见过孔夫子,却标榜只有他才是真正儒学传人。

    “要不你们儒家几派先打一架?看谁是正经的,谁是不正经的,我们把正经的抬上来,不正经的逐出去。”徐希仿佛儒家见证者一样出来主持公道。

    “你这是挑拨!”赵义气道。

    “我这怎叫挑拨?是你们儒学几派思想不统一,这就是没人管,所以你们都学儒家思想,结果学出来互相对打。若是官办学堂,有朝中审查教材,□□导学子,再由学子影响黔首,则思想统一,万民归心。”徐希又把话题拉到教化上。

    她屡次提到教化,李斯终于琢磨透了她的真正目的,仗打完了,田宅爵位分完了,陛下要收拢兵权,教化黔首思想。只怕这官学堂也有猫腻,是为兵将们行的方便之门,学成可做官为吏,是给兵将们画的大饼。

    不光如此,让朝中审查教材,更是她的私心,要借机推广自己的学说,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是其他家的学堂私塾开起来,怕压不过,又施展了新招。

    他当初怎么没去拜老祖为师!叹!

    冯劫一直态度暧昧,不说支持,但亦没有反对。现下听徐希所言,凑近了低声问她,“左丞相朝会后可有空?”

    “你也支持官办学堂啊?没想到啊,御史令有事无事弹劾我,这次竟然支持我。”徐希一脸惊讶的望着他,声音不大不小,周围官员都听到了。

    冯劫瞬间脸色发青,两眼凶狠的瞪着她,“徐、福!”

    徐希赶忙态度谦和的跟他拱手赔礼,“御史令乃大义之人,是我狭隘了,我给御史令赔罪。”

    冯劫想跟她动手,但朝堂之上,陛下还盯着他,只能咬牙忍了,一甩袖子低哼一声,不再多出声。

    徐希看他胡子跳啊跳的,明显气的鼻息加重,憋着气呢。笑着回转身,朝嬴政奏请,“陛下,开民智事大,办学堂事小,不妨先试点,选三五地办学堂,三年五年后再看后效。毕竟教化之事非一时之功,亦非一世之功。”

    “臣附议。”侯廉也站出来奏请。

    “臣等附议。”姒染、秦俪、昭韵等人也纷纷出来奏请。

    嬴政鹰眸微眯,盯着徐希的狐狸尾巴,暗哼。先要把大的炸裂朝臣,再退而求其次,倒是被她玩明白了。

    “可。”

    他惜字如金,没有多言语,同意后就不再议。

    朝臣们摸不清他这是支持徐希开民智,还是只小行教化之事。

    昭韵已经奏请蔗糖甘蔗种植之事。

    麦芽糖虽甜,但黏稠,贵族吃腻了麦芽糖,依旧多食蜜。过年吃到了左丞相府送的红糖白糖,和粘牙的麦芽糖完全不同,甜味也不一样,只可惜徐希死抠门,两个小纸包,都不够一釜粟粥。

    不少人已经购买了甘柘种植,或者干脆去百越三郡圈地种甘柘。

    朝会进入正常议事。

    冯劫气鼓了一上午,下了朝临走,还朝徐希翻眼。

    徐希当他使眼神,直接跟上去,“御史令朝会上欲找我说何事?”

    “哼。”冯劫气哼一声。

    “不说我走了?”徐希没好气道。

    冯劫更气,想想自己大人有大量,她没脸没皮,不能与她一般见识,转回头问她,“官办学堂可与改法之事相关?”

    徐希一下瞪圆了眼,不可思议的看着他,上下打量,一脸他怎么会猜到的架势。

    “你这是作何?”冯劫被她打量的心中发毛。

    “你能不能教教淳于越,他太笨了。”徐希一脸凄苦的望着他。

    冯劫之所以猜到,也是此前听淳于越和他父亲说话,谈及去找徐福问改法之事,见他猜对,轻哼一声,“区区官办学堂,就能应对改军法?”

    “那能怎么办?”徐希愁的叹口气。

    “各郡县都开办学堂不现实,官办学堂应对改法,招收兵将子弟,势必会免除费用,不用我出声,治粟内史就蹦起来骂你。”冯劫哼了哼,抬起下巴。

    “仗还在打,金银还在挣,朝中会慢慢富足,黔首亦是,如今是寻找改法平衡之事。可能三年,可能五年,必会有解决之道。”徐希道。

    冯劫也没有妙计,只是听母亲所言,来卖她个人情,“若为改法而立学堂,我可为你言其好事。”

    “御史令果然是支持我等,福在此谢过御史令大义。”徐希正色,朝他拱手。

    冯劫亦拱手还礼,便扭过头去。

    徐希笑了笑,回去处理政务。

    朝中要放开造纸之法,试点官办学堂之事也传了出去,整个咸阳都在议论。

    朝政大事,底下的黔首不甚关心,开民智不开民智他们也不懂。有些甚至连官办学堂都不懂。

    但朝中要推广造纸之法,要在不同郡县官营造纸坊,那肯定会要做工的匠人,这个与他们有关。

    不知道是要奴隶,还是做工会发工钱的那种。

    邸报已经发往各地,公示出来,学堂出身的县吏们读取了邸报信息,就开始在治下给百姓科普,若是能进学堂念书,就能像她们一样习得学问,通晓古今,诗书典籍。

    最重要的就是学得好能做官做吏,且好官多了,才能把朝中奸佞打倒,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吃饱穿暖,手中有余粮的农人,还没缓过神来再追求啥,上面就办学堂,教他们上学做官,各地一片称赞陛下圣明的。

    官办学堂虽然只有试点,徐希也是考虑了地理位置,东西南北分布,五大官办学堂。

    造纸之法也一并推广,由徐冲带徒弟亲自确认位置,建立造纸坊,教授当地百姓种植亚麻、苎麻、构树、青檀、桑树、竹子等造纸原料。

    官办学堂之事,经过几轮朝议,也最终定下,由朝中少府属官带人去负责修筑之事。

    宋百禄看着徐希明目张胆塞人到他手下,暗自磨牙。

    “宋少府,盐铁之事可管顺了?”徐希看他不服,过来问他。

    宋百禄黑脸,自从盐铁官营后,他就再也没有过过安稳日子,她倒好,馊主意出完,甩手给他做。

    “其实还有一地,可产大量盐卤,能炼制精盐。”徐希告诉他。

    “大秦不缺盐。”宋百禄敷衍的一拱手,转身就走。

    李斯远远看着走过来,“君房,还有地方产大量盐卤的?”

    “我骗他呢。”徐希嘿嘿。

    李斯点了点她,“王城翻新在即,你小心宋百禄给你使绊子。”

    “他不会。”徐希不认为宋百禄会在差事上犯蠢,否则陛下不会把少府交给他。

    李斯看她信任宋百禄,就转移了话题,“富商贵族迁居之事,君房有何高见?”

    嬴政要迁居十二万富户到咸阳居住,此事是李斯主负责,徐希没有多插手,她负责修筑王宫,扩建都邑,给出地方。

    “方便我以后挣钱了,我不反对。”徐希笑着道。

    “君房一片忠心,谁不知你挣的钱都填补给了陛下。”李斯笑着恭维。

    “天下大贤之士已来了不少,那些富商贵族若迁居咸阳,想必也会高兴。”徐希尽量不插手他的政务,他也尽量别扯她后退。但想让她出什么好主意,也别想,除非对陛下不利了。

    李斯眸光微闪,问起,“公孙公子的孝期快到了吧?君房准备何时成亲?是要在咸阳办,还是回琅琊郡办?”

    “应该是回老家办,我父母葬在老家,祖父和二祖父他们亦年迈,不宜挪动。否则我刚成了亲,就面临丧祖父的境况,也太惨了。”徐希朝他微笑。她家不迁,休想找她!

    李斯嘴角一抽,她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