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四大文明古国12
    【阿拉伯帝国很早就与华夏有来往】

    【汉朝时期,华夏把阿拉伯称为“条枝”,《汉书·张骞传》记录“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条枝、身毒国”,这是我国史料里双方交往最早的记录】

    “张骞传!”刘彻狂喜。

    张骞虽然还没返回,但是既然有他的传记,那说明不但能顺利归汉,也一定是作出巨大贡献!

    众臣齐齐拜下:“恭贺陛下!”

    【唐高宗时期,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正式派遣使者来长安,双方正式建交,此后到大唐的商人络绎不绝】

    【这个时期,除了汉武帝时期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了海上丝绸之路,也叫做海上香料之路】

    【宋朝时期,大宋的西北地区为辽国和西夏辖区,河西走廊受阻,于是主要走海路】

    赵匡胤脸色一僵,觉得无形伤人最致命。

    变成辽国和西夏辖区,被迫走海路什么的,老祖宗如果听到了要嘲笑他大宋无人了吧!

    老祖宗刘彻的确在嘲笑:“大汉辛辛苦苦打通丝绸之路,后世竟然连地都丢了,废物!”

    但最受伤的是秦朝的君臣。

    完全没有他们什么事呢,别说交流和贸易,根本还没找到去阿拉伯的通道。

    嬴政没去看大臣们憋屈的脸,只取过一份笔吏快速画好的地图,沉吟观看着。

    大秦周围,原来有这么多的强国。

    原来不仅仅是武力征服,商业也可以。

    但是这经商人才,满朝文武谁可以呢?

    他一眼瞥过众臣和自己的儿女们,第一次有点思念吕不韦了。

    【阿拉伯商人运来香料,如乳香、苏木、龙脑、龙涎香、胡椒、沉香等,也运来珠宝如象牙、犀角、玳瑁、珍珠、玛瑙、珊瑚、琥珀等,还有玻璃制品】

    【从华夏带回阿拉伯的主要是陶瓷、丝绸、茶叶、麝香等特产】

    【大唐的商船最远抵达了阿曼、巴林、巴士达和巴格达等地,还在巴格达建立了专门贩卖丝绸、瓷器的“中国市场”】

    【而大唐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广州,被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形容为“阿拉伯商货荟萃之地”】

    天幕再次放出了地图,特意标注出这两个繁华的大都市的所在地。

    嬴政已经拿到了完整的地图,海外的巴格达太过遥远,但是国内的广州他一眼就能看到,目前还不在大秦的疆域内。

    “百越之地,可真是个好地方。”

    嬴政的手一直滑到广州沿海地区以外的地方,那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

    天幕说,海上丝绸之路,也叫海上香料之路。

    无论是丝绸还是香料,都是昂贵之物,也是那阿拉伯商人的主要货物。

    商人逐利,隔海而来进行贸易,带回本国想来能拿回更高的利润。

    “让墨家大力发展造船业!”嬴政野心勃勃下达新政令。

    国内目前的田地已经不够给是士兵分战功,但那偌大的海洋,还有无数的功绩!

    【同时期的唐宋,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大唐的长安城,和北宋的东京府,是古代少有的百万级别的大都市,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人口】

    天幕上,放出了长安城的视频资料。

    为了更贴近历史,荆咕选择的是纪录片里的视频。

    后世仿制的唐式古建筑里,男女老少穿梭而行,摩肩接踵,人口众多。

    他们不仅有常见的黄皮肤黑头发的华夏人,还有黑皮肤黑色卷发,有蜜色皮肤褐色卷发,还有白皮肤金色卷发……

    他们偶尔一回眸,露出各式各样的眸子:黑色眼睛,棕色眼睛,蓝色眼睛。

    街头上各种小商贩叫卖小玩意,道路两边是各种商铺里客人满满,偶尔有骏马飞奔,行人赶紧躲开,一派繁华景象。

    “哇,还有黑皮肤的人!那人怎么那么黑,涂抹石炭了吗?”

    “店铺里好多吃得,还有好多酒水,看起来就好吃!”

    “刚刚骑马的似乎是官差,但是百姓避让之后继续做生意,官差似乎不凶……”

    有的人注意到的是人口的数量庞大,有的人注意到的是各色异族人的长相模样,有的人注意到的是商铺种类繁多,还有人注意到的是百姓对官兵并无惧怕,十分平和淡定……

    “果然是盛世!”

    秦汉时期,帝王百姓集体羡慕。

    唐宋时期,李世民和赵匡胤挺直胸膛。

    【大唐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贞观遗风,连续三任有为的君王为大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到唐玄宗上位,便有了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繁荣盛世】

    【天宝年间人均粮食占有量是每个人有700斤】

    【杜甫在《忆昔》中描述了盛唐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

    李世民高兴地毫不掩饰笑出声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好诗!好诗!”

    更好的,是这盛唐景象!

    连续三任有为君王!

    真正的繁荣盛世!

    贞观群臣并没有觉得帝王失仪,集体喜气洋洋,比打胜仗还兴奋。

    【盛唐工商业空前发达,已经有了代表性的产业:丝绸业,陶瓷业,造纸行业】

    【大唐各色各样的布料,锦、绢、绫、罗、绮、缎,印制精致的图案,受到世界各地的疯狂追捧;著名的越窑青瓷、秘色瓷、“唐三彩”,成为各国富人的奢侈品标配;宣州、益州的纸远销海外,伴随着唐诗一起传到各个国家】

    天幕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族人。

    阿拉伯贵族拿着华丽的丝绸往自己身上披,另一只手直接掏出一袋金币递给商人,而旁边还有其他贵族争抢:“我出更高的价,更多的金币!”

    白皮肤的贵族小心翼翼捧着瓷器,比抚摸自家祖传古董的动作更轻柔,眼睛痴迷的快黏在瓷器上,不住赞叹:“真美!真美!”

    同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东亚,贵族公子和小姐们在书店面前争抢,喊着各自喜爱的诗人的名字:

    “李太白!李太白!我要太白诗集!我要太白——”

    “白乐天,我的乐天诗集到了吗?”

    “王摩诘,我的王摩诘啊啊啊谁都不许跟我抢!”

    【工商业的发达,使得国家第二税源大增,大唐国力空前强盛。大唐时期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包括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以及欧洲的罗马、巴尔干半岛诸国,还有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等】

    【大唐的繁荣富庶吸引了周边国家,各国纷纷派遣遣唐使来大唐学习,日本甚至全盘学习大唐,进行“大化改新”】

    【时至今日,大唐依然是我们华夏念念不忘的荣耀,在海外有无数的“唐人街”,在国内有大唐不夜城】

    天幕上,先是出现日本的建筑、服饰,还有官名制度等。

    大唐君臣看得十分眼熟:“这不是我大唐的风格吗?”

    “这日本,就是倭国?”

    “对我大唐如此追捧吗?”

    然后,放出了海外无数的唐人街。

    在天幕的翻译下,他们能看得懂现代的简体字,看到那“唐”字眼眶火热。

    在远处是各式各样看不懂的外语,往来的除了熟悉面孔的华夏人,还有各种奇装异服的异族人。

    这一切熟悉又陌生,但是只要看到那个“唐”字,就仿佛有了根,有了认可。

    “想不到,我大唐都不在了,唐人的名字传到了千年后,甚至传到了海外。”李世民情绪激动之下,热泪盈眶,还带着哭腔。

    而后,是大唐不夜城。

    那灯火璀璨的夜晚,熟悉又陌生的城墙上,挂满了灿如繁星的小灯盏,星星点点,把整个夜空照亮。

    然而更吸引人的,是无数穿着唐朝服饰模样的男女老少,穿梭在灯火中,夜市里。

    他们有的脸上戴着奇怪的黑色东西,有的手里拿着不认识的食物或者玩具,有的看向镜头做着鬼脸,有的没发现镜头和朋友一起说说笑笑。

    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健康,强壮,自信,大方。看起来衣食富足,生活美好。

    “是贵族吧……”

    贞观初年,尽管天下太平,可是经济还在缓慢恢复,百姓看着天幕上的年轻人,再看看自家瘦弱的孩子,有些羡慕。

    “商业发达,能做到人人生活富足,无忧无虑吗?”

    宋朝已经经济算发达,可是看着天幕上的夜晚,看着那密集的人口,和看起来并无男女大防的自由,宋朝的富商起初还在自满,现在突然有了新的目标。

    天幕上,不夜城开始进行活动。

    赏花灯,猜灯谜,让大唐人有了时空交错的熟悉感:“哈哈,我们大唐也有这些!”

    “那个兔子灯我也有!”有顽童高兴地扯着大人的衣服,惊喜地指着天幕上的花灯说道。

    “那个灯谜不是我写得吗?哈哈!”有文人发现最靠近镜头的一个灯笼上,灯谜诗正是自己写得,不由笑了起来。

    背景里,有女子声音在骄傲地说道:

    “欢迎来到西安!”

    “在一千年前,它的名字是长安,是大唐的都城!”

    “一千年前,这里是我们华夏的骄傲,盛世大唐。”

    “一千年后,我们今夜都是大唐人!”

    “我们今夜都是大唐人!”

    余音缭绕,回荡着大唐的天地间。

    这一刻,所有的大唐人眼眶都湿润了。

    “他们依然记得,依然记得……”李世民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就够了……够了……”

    他的大唐,即使灭亡,也依然活在子民的心中!活到了千年以后!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