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25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遗珍2
    【周原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因为周朝大量使用青铜器,文字从甲骨文变为金文】

    天幕放出一系列刻了金文的青铜器,尤其是最为经典的大盂鼎、大丰簋、毛公鼎,里面都有重要的金文文字史料。

    【现在我们已经发掘出完整的《周礼》,从周礼中可以看出,周朝对女子的约束更为严重】

    【周文王讨伐商纣王时,讨伐他时不是说商纣王暴虐,而是说帝辛沉迷酒色,允许女子干政,说妲己是“牝鸡司晨”】

    【但是看到我前面提过的就知道,商朝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只有两个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只要是大奴隶主,无论男女,都是平等的有特权】

    【从周礼制定就可以看出,对女子的压制】

    【说什么女子天生有缺,残缺不全,男女都是同样的骨骼,都是206块。而且华夏男女只有204块,因为我们的小脚趾只有两节,而欧美白人的脚趾是三节】

    【也就是说,只有人种差异,没有性别差异】

    天幕第一次放出人体结构图,一张是白花花的人体骨骼图,单独看骨骼,不专业的人根本看不出男女差异。

    宋朝,宋慈激动地站起身来: “206,204,还有人种差异。如此精准!如此精细!”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原本在庭院中与好友喝茶,现在顾不上好友也顾不上茶水,急急忙忙让下人拿来纸笔自己画图。

    ——他特意留了许多下人记录天幕中的文字,但是人体骨骼这么严肃的图,还是自己画比较放心。

    【这不过是一场权利的争夺】

    【从女□口隶主手中,抢夺属于她们的权力。用各种教条,把她们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但是这一切,就能抹掉女性的影响吗?】长孙皇后的手在袖中悄悄捏紧了。

    原本,她准备写一本教导后妃规范道德、如何做好皇后的书,《女则》。可现在,她有了别的想法。

    这些被历史故意遗忘的女性,没有史官或者文人为她们记录,汉朝写《列女传》的刘向作为一个男人,写

    得女性依然是男性眼中的女性道德典范,依然没有记录过妇好这样的女将军。

    不如,她这位皇后亲自来。

    【根据对西周青铜器铭文记载的考证,那些能够明确的近30个姓,几乎都带有女字边】【同时我们读史书时也会发现一个规律:在先秦之前,女字边的姓极其常见。】

    【周朝一共发现了上古姓氏30多个,越古老的姓氏一般是“女”字旁,这也是母系氏族文明的残

    留】

    【比如炎帝神农氏的母亲居住在姜水,所以她的后代都以“姜”为姓氏;黄帝的母亲居住在姬水,所以后人都以“姬”为姓;而舜帝的母亲住在姚墟,所以他就姓姚。】

    【正因为姓起源于母系氏族,不同的姓代表不同的女性祖先,所以古文献中见到的最古老的一批“姓”,大都是从“女”】

    【除了姜、姬外,还有嬴——大秦皇室的姓氏;妫——桃花夫人息妫,她姓为妫,氏为息;妘祝融氏的后裔的姓氏;姒——大禹的姓氏,也是夏朝的国姓;姑——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它们就是传说中的“上古八大姓”】

    东汉,班昭提着毛笔,在缣帛上写得飞快。

    地上已经堆满了一些写满文字的缣帛,还有些写得太快看不清楚写得是什么。她的兄长班固在一旁忍无可忍: “你弄得满院子都是墨水,就不能收敛点吗?”班昭头也不抬: "不能。"

    也就天幕这会讲讲,等错过了,哪还有机会记载。等待其他人记载吗?

    男人肯定不会在意的,女人除了贵族女子大多不识字也没条件记录,只有她来。这一刻,班昭突然感受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觉得,她应该做点什么。

    【我们都知道,人类起源之初,是母系文明。一直到现在,依然有母系氏族。他们执行走婚制,男方用来生孩子,生完孩子后孩子随母姓,孩子由母亲一族抚养长大,直到现在依然有母系氏族的存在】

    【“姓”这个字,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 “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生,生亦声”】

    【先有姓,后有氏。】

    【《商君书》中说: “当此之时也,民知母而不知其父”,这是属于母系氏族的特点。 “姓者,生也”,它标志着一个人由哪个氏族出声,故

    称为“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边,写作“姓”,姓的本义,就是源于同一女性祖先的氏族共同拥有的符号标志】

    【氏是姓氏的分支,从甲骨文和金文就可以看出来】

    【氏就是支,是姓的分支。当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后,每个分支又有一个特殊的标志,这就是氏。】

    秦朝时期,众臣连连点头。

    这时候姓氏分家,往上追溯还能溯源,不像后面姓氏彻底合二为一成为男人的专属后彻底掩埋了母系的一切。

    【古人动不动说“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说“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这个家就要破败"。但事实上,母鸡的性别是会转换的哈哈!没想到吧!】

    【当一个鸡群里没有公鸡,母鸡就会变成公鸡,这种现象叫做性反转,动物界里有不少,比如黄鳝,小丑鱼也有。】

    【动不动说牝鸡司晨,你怎么知道打鸣的那只公鸡以前是不是母鸡?】

    【而且,人其实也是这样哦~】

    天幕特意放出母鸡的性转化过程图。

    当公鸡被抓走被吃掉,鸡群完全没有了公鸡,母鸡就会长出小丁丁,鸡冠会变成,慢慢长成公鸡的模样——但是它的染色体不会变,依然是XX染色体。

    明清时期的文人只觉得天幕上的女子伤风败俗: “荒谬!公鸡就是公鸡,母鸡就是母鸡,怎么可能会变化!"

    “什么人也这样,难不成女孩还能变成男孩,那天下得增加多少男丁!”“这放得是什么□□画面!不许看!女子都不许看!”

    【男人动不动说违背祖宗之法,谁是你祖宗呢?在儒家还没形成的时候,氏族已经存在了,你的姓名就遗留着母系氏族的文化,想要摆脱,有本事改姓】

    “我的姓从的是我父亲!”一个小贵族家中,刚继承父亲爵位的小贵族怒喝道,拿起手中的茶盏砸向天幕,却反倒是被茶水浇了自己满身。

    他的夫人悠哉悠哉看着丈夫无能狂怒: “但是天幕说了,姜姓上古时期就是母系氏族传下来的。"

    "天幕说得也不一定对。”小贵族气得一边拍茶水一边骂人, "对,天幕是女子,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她故意污辱男人。"

    r />夫人撇撇嘴,上一次看天幕时你还夸天幕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这次触及自己就开始骂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男人,呵呵!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亲族通婚对后代不利。所以一开始, “姓”通婚姻, “氏”别贵贱,同姓不婚这个时候是从母系这边说得】

    【后来的父权彻底压制母系,姓氏融合后,只有父系有姓氏,同姓不婚变成只局限于父亲这边的血亲,反而在生育传承上造成了无数悲剧】

    直到这一刻,终于有男人着急了: “悲剧?什么悲剧?”

    ——说到姓氏,有些男人入赘了后代也要跟女方姓,有些男人不在乎是觉得是别人家的事,与自己无关。

    还有大部分男人,单纯的左耳进右耳出,女人的事关他们男人什么事。但是提到生育,提到香火传承,男人们集体紧张了。但是天幕却不说了。

    【姓氏原本诞生于母系,后面的女子却没有了姓名权】

    【这里的姓名权不是指小名这种名字,是正儿八经的大名。后面的女性在家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失去了人身自主权,也失去了姓名权】

    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家中,一位在大槐树下艰难穿针引线、准备给儿子缝补衣服的老妇人突然愣住了。

    她抬起浑浊的眼睛看向天幕,艰难地回忆着自己的过去。

    她叫什么名字?

    在娘家时,父亲姓王,她是家中老大,外人叫她“王大娘子”,家里人叫她“大娘子”或者“大丫头”。

    嫁人后,夫君姓李,外人叫她“李嫂子”或者“李王氏”。

    有了孩子,夫君去世了,儿子小的时候小名石头,外人叫她“石头他娘”,儿子长大了自己老了,叫她“李老太太”。

    连她自己都忘记了,自己原来也该有个名字。

    【比如在族谱上,一般是某某氏,这里的某某氏一般就是夫君的姓氏和父亲的姓氏,自己的名字是被抹去的,这就叫失去姓名权】

    【尤其是没有地位的妾室,奴仆,主人还可以随意更改名字。好听点叫“如意” “富贵”,不好听点叫“牡丹” “梅花”,这跟给猫狗随意取名“花花” “旺财”有什么区别?这就叫没有姓名权】

    名叫如意的妾侍原本以为自己受宠,一下子被打醒了。如意如

    意,如的是她的意吗?如的是夫君的意!

    一大批内宅女子痛哭起来。

    所谓的恩宠,真得是宠爱吗?

    妻,通“齐”,一开始是指地位与夫君齐平,哪怕后来对女子约束变大了,最起码还能在家中并立而坐;

    妾,为“立女”,当家里的主人主妇吃饭时,是要站在一旁伺候的。在有些规矩森严的大家族,不仅是主人主妇,哪怕是主妇生的孩子,妾也得站着伺候。

    妾侍不能进祠堂,不能进族谱,各种关于家族的重大活动都没资格参加;

    妾侍生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庶子庶女”的标签,从小时候就要接受“嫡庶有别”的教育,教导他们要服从自己的嫡子兄长,要帮助他们管理家族。

    甚至,妾还可以被送人、被发卖。

    卖妻儿会被唾弃,但是买卖妾侍被当做文人风雅,没有人去问问被卖的妾侍愿不愿意,有没有觉得这种行为很风雅。

    【你看男子,出生时有乳名,有大名,加冠后有字,家谱或者其他历史书都是完完整整记全姓氏名字。】

    【而女子,哪怕做出贡献,哪怕是贵族出身,也不过是个某某氏】

    长孙皇后突然一愣。

    对啊,后世人会知道大唐的平阳昭公主叫什么名字吗?大唐的公主在史书上,会跟男人一样留下全名吗?

    还有她自己,史书上会写她是大唐皇后,还是一个简单的长孙氏?

    ——如长孙皇后所想,平阳昭公主没有留下名字,长孙皇后贵为皇后,史书同样也没有记载她的名字。

    可能有男人会说是为尊者讳,怎么没见把皇帝的名字都给避讳?

    平阳昭公主只留下了封号“平阳”和谥号“昭”,名字不详;长孙皇后同样名字不详,史书上只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

    她的哥哥长孙无忌被记全了,后人根据“长孙无忌”猜测她叫“长孙无垢”,其实是没有根据的臆测。

    她的小字观音婢也不是专门记载她,是记载李世民的生活时提到李世民叫她“观音婢”,顺口一

    提。

    武则天在给自己取名“则天"之前,也没有名字记载, "媚娘”也是后世编造。

    而大唐,尤其是唐初

    ,女子的地位已经比后世高许多。

    【男女的力量不是先天差异巨大】【女性的声音也不是天生柔弱】

    【从周朝开始,对男童女童的教育已经有了明显的性别压制】【男童要声音郎朗,女童要唯唯诺诺,柔如细丝】【男童学习君子六艺,文要会下棋会写诗武要会骑马会射箭,女童端坐家中不得轻易出门,学习纺织刺绣】

    【你把一个男孩从小关在家里试试,你看看男童长大后是健壮还是瘦弱】

    江南地区,少女阿芝坐在昏暗的房间内,看了看自己面前的织布机,艰难地直起背,锤了锤自己的后腰,又锤了锤自己的手臂。

    他们需要交的徭役既有粮食,也有布匹。

    父亲说,她是女子,没力气,下地干农活也做不了什么,家里的要交徭役的布都交给她。她和母亲一样,每日默默地干活,除了徭役要交的布匹,还有家中的家务、农活等等许多杂事。等父兄下地完回来后,她们还得立刻伺候父兄吃饭,洗漱,休息。

    一天不得安歇。

    可是即使她做了这么多,父母和兄弟从来不会夸奖她一句,也不会让她多吃一碗饭,一个鸡蛋。她好饿,好累,整天都没力气,织布时手臂都快抬不起来了,可父兄还嫌弃她干活太慢,怕布匹不够交不上税……

    外面传来熟悉的大嗓门,嚷嚷着饿了要吃饭,少女连忙跑出去,准备给父亲和兄弟倒水。兄长快速从她手里夺过水碗,粗鲁地一口喝完。

    她被兄长的影子笼罩着,抬头看着兄长的拿着碗的手臂,突然有些羡慕。假如她有兄长那样粗的胳膊,织布时一定不会那么累了吧……

    【而且父母的体质会遗传到孩子身上。】

    【根据孙庄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肢骨研究,仰韶文化时期,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67.10厘米,女子

    的平均身高是159.91厘米】

    【姜家梁祖遗址中,男性平均身高是168.59厘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57.55厘米】

    【这里指的是平均身高。】

    【单独看来,女性的社会地位越高,成长过程中能摄取到足够的营养促进身高发育,与同一群体中的男性在身高中表现出的差异就更小】

    【比如汉,唐,宋】

    【汉朝男性平均身高是

    169.52厘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59.11厘米】【唐朝男性平均身高是167.03厘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58.39厘米】【宋朝男性平均身高是164.49厘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56.17厘米】

    【这里的平均身高包括贵族和平民一起,所以你可以看到整体数值是越来越往下,到了能留下黑白照片的清朝末年,我们就发现那时候的男女都很瘦弱矮小】

    嬴政微微皱眉,又没有他们大秦。看来大秦留给后世的史料,是真的很少。

    嬴政立刻查漏补缺,吩咐道: “史官记下,大秦男性身高九尺,女性身高八尺。”

    史官: "……"

    陛下,你这是造假。

    刘彻: “啧,后世男人果然不行,一代比一代矮小,难怪打仗也不行。”这一波,汉朝赢麻了。

    “对了,史官记得记下,朕的身高。”刘彻和善地看着史官,所以,知道该怎么记了吗?平均身高他不满意,他身为皇帝,当然要是最高的!

    史官正无语,主父偃也来凑热闹: “还有我。”

    史官: "……"

    怎么哪都有你!

    【但这是正常发展吗?】

    【不是的,正常来说,经济越来越发达其实应该身高增加。比如唐宋最繁荣时期的经济我前面说过了,明清后来引入新的粮食物种,在清朝时期人口大爆发,人口过亿,最巅峰时期达到了四亿人口,也就是四万万】

    【但整体身高偏偏不断下降,为什么呢?】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中晚期,风格与唐初完全不同,开始打压女性。宋朝更不用说,从宋朝到明清,女性缠足、守贞、不许改嫁、不许出门更别提什么骑马,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只能在后院关着坐着。】

    【是不是发现了许多雷点?这种闭塞的环境下,女性的身体能好到哪里去。除了对女性身体不好,还会导致胎儿体弱更容易流产,小儿生来体弱更容易夭折】

    【除了经济落后之外,很难说没有因为对女子过于压迫,导致一代比一代体质更弱】

    【我国明明是农耕国家,种地都知道想要丰收,既需要肥沃的土壤,也需要优良的种子,怎么到了生育上就不懂了呢?你都不让田地吃饱吃好,还想

    养出丰收庄稼,想这么美你怎么不直接做梦去】

    荆咕放出一个大大的嘲讽表情包:白日做梦!

    【古代男人多三妻四妾想要开枝散叶壮大人口也没用,我们现代一夫一妻制,看起来每个家族人口不多,然而全国十四亿人口,这是古代从未达到的人口数】

    【而且,因为营养充足,身高一代代在提高,体质一代代增强,男女都是如此,可以看看现代人与清朝时期老照片里的人对比】

    天幕做出自动翻译:十四亿=十四万万。

    “十四万万人口!如此之多!”“我们连后世一个零头都比不上……”“而且后世竟然是一夫一妻制,那岂不是不能纳妾!”

    【哎,现代的退休年龄也提高了,65岁才退休。想想65岁时,要起床给三个孩子做饭,然后送九个孙子孙女去上学,然后自己去上班,因为迟到被30岁的领导训斥扣工资,啊!】

    荆咕痛苦地发出打工人的嚎叫,天幕下古人发出羡慕的尖叫。

    “啊!好幸福!”

    古人羡慕极了,还以为天幕上是幸福的叫唤。

    “后世人如此幸福吗,人丁兴旺,还如此长寿!”65岁还能做饭送孙子,身体也好!“三个孩子九个孙子,还都能去上学!”"女孩也能上学读书!"

    【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到了现代,经济条件变好之后,男女的身高都有明显提升。】

    【都说欧洲白人身高体壮,同样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们中古黑暗时期农奴吃得少同样瘦弱矮小】

    从史料上看,古代的农奴同样黑瘦矮小,完全不是现代欧美影视剧里中世纪强壮但是脏兮兮的形象。

    现代的白人高大壮硕白人,那也是经济发达之后快速增长提高的。古代的欧洲农奴别说肌肉了,黑黑瘦瘦,皮包骨头,与华夏古代的贫农没什么两样。

    【日本已经明确地把提高国民身高列入计划,男女都是从小喝牛奶补充蛋白质,加强运动增强体质。】

    【百年时间里,男性身高平均增加了14.6厘米,女性增加了16厘米】

    />

    【我国的青少年身强体壮,男女差异也越来越小】

    【2020年, 《柳叶刀》发表的文章中表示,华夏19岁男女的男性平均身高为175.7厘米,女性平

    均身高为163.5厘米,身高增幅为东亚第一】

    【可以看到比古代高出多少了吧】

    天幕第一次放出现代女子的视频。

    她们在户外自由行走,健康的运动,跑跳,还有孕妇面色红润,也在做轻微运动。00后越来越高,身高体壮,看起来就朝气蓬勃,写满了繁荣盛世的富强。

    “真好。”瘦弱的少女来娣躲在自己狭小的房间里,双手捂脸,藏起了自己的委屈。“原来并不是女子生来卑弱,真好。”说着说着呜咽着就哭了。她想起在饭桌上,在后厨里,在橱柜里的那些可以被忽略的点点滴滴。在饭桌上,家里只有一个鸡蛋时,一定是给弟弟一个人的。

    在后厨里,自己帮忙洗菜做饭烧柴看火,能得到的只有父母责骂笨手笨脚。然而弟弟什么都不做,一进厨房就得到母亲的怜爱,一定会把新鲜出炉的饭菜给弟弟先尝尝。自己哪怕看着吞咽一下口水都会被骂馋嘴女要不得。

    晚上饿得睡不着时,她就听到弟弟在橱柜那边偷吃,自己心动也去想去吃,母亲醒来会骂的一定只有自己,然后把弟弟抱在怀里心疼,说肯定是赔钱货吃太多导致弟弟没吃饱.…

    还有奶奶的衣箱里藏着的食物,一定会找个借口把自己支出去,然后只塞给弟弟一个人……

    父亲如果挣到多余的钱,看到弟弟就给一两个铜板让他买糖吃去,看到自己只会吩咐她赶紧去端茶递水烧柴做饭.…

    原来不知不觉,她就比弟弟少吃了那么多,难怪弟弟长得那么壮,力气那么大,一推就把她这个大三岁的姐姐轻松推倒在地上。

    眼泪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哭哭哭,哭什么哭,晦气!你爹娘还没死,哭什么丧!”娘亲在骂, “只知道哭,不知道去把柴劈一下,你个不孝女,赔钱货,一天到晚只知道耍小脾气,真把自己当千金小姐,还等着老娘来伺候……"

    一开始就是噼里啪啦没完没了,仿佛要将自己受到的所有委屈、对生活的所有不满都发泄在女儿身上,发泄在这个全家唯一一个无力反抗她的弱者身上。

    第一次没

    有辩解,也没有期待什么,冷静地擦干了眼泪,站起来去干活。她走向柴房,找出大块的木头和斧子,一下又一下,重重地劈柴。明明瘦弱的身体,因为一股怒火变得力量十足。

    仿佛要把自己此刻的心意劈进自己的脑海里,永远不会遗忘。她想:如果有机会,她一定要学会一门本事,自己挣钱,然后离开这个家!

    【汉字中,开始的“始”也是女字旁】

    【《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是“始,女之初也。”】【以“女之初”表“人之始”,进而演化成“万事万物的开始”】

    【但可惜,人一旦诞生,就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就像男人,明明生命起源于母亲,却大多选择性的忽视了母亲的贡献,对所有女性选择了遗

    忘】

    【但是这样真能保证世间太平吗?】

    荆咕的一席话让帝王们沉默了。

    如果说天幕只是提女性地位如何被打压变低,他们只是警惕后宫中的女子被提起野心,未来诞生如吕后那样的太后。

    但是当女性会影响后代的身高和体质,影响江山和国家的太平安定时,他们不得不考虑更多。

    女性的劳动通常被遗忘,但是女性是没有劳动吗?或者说,女性的劳动可以彻底省略,由男性取代吗?

    不可以。

    所有帝王都知道。

    但是应该怎么把握这个度,既可以让女性起到更好地辅助作用,又不会抢走男人手上的权力,就不容易了。

    【历朝历代,初年缺少男丁,需要女性出来劳动,就会给女性颁布各种福利,比如田地、赋税。到了国家稳定,就把女性赶回家,嫁人生子,困在小小的一方家宅之内】【也是从女性关在家门后开始,经济开始衰退,一代不如一代】

    【直到,朝代更迭,男丁战死一大批,再次需要女性出现】【你猜,这是个什么规律呢】

    【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讲到秦朝,大家最期待的人气之王,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骊山墓!】

    天幕特意放出巨大的烟花特效,还伴随着掌声阵阵,给足了秦始皇牌面。

    嬴政: "……………………'

    一边夸他千古一帝,人气之王,一边挖他的坟还在他坟头玩耍,这就是后世子孙表

    示喜爱的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