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46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7
    【北周大义公主,因为与突厥的联姻,被杨坚拉拢和编入族谱,成为了宇文家族最后的血脉;】

    【但是大义公主即使委曲求全,也不能避免杨坚的杀心,最终还是被杀;】

    听到提起大义公主,杨坚一阵阵的尴尬。

    大义公主原本姓“宇文”,初名“千金”,是北周武帝的侄女,赵王宇文昭的女儿,刚起初嫁给突厥沙钵略可汗,没出嫁多久,周静帝因为年幼被杨坚篡位,杀光了所有宗室。

    出于政治需要,杨坚给大义公主赐姓为“杨”,还编入杨家族谱,封为“大义公主”,把她当隋朝宗室女儿看待,让她“深明大义”,继续维护隋朝和突厥的友好关系。

    大义公主不喜战乱,起初的确一直维护,直到隋灭陈国,杨坚令人把陈后主的一架屏风赏赐给大义公主,大义公主从屏风联想到陈的覆灭,又联想到北周的覆灭、宗族亲人的去世,写了一首怀旧的诗篇,杨坚知道后大为恼怒,立刻翻脸了。

    现在大义公主的丈夫沙钵略可汗已经去世了,两个儿子割据一方,雍虞闾号称都蓝可汗,染干号称突利可汗,突利可汗在向隋朝求婚。

    杨坚对大义公主不满,原本已经答应突利可汗,只要想办法杀了大义公主这个北周最后的血脉,就嫁去新的隋朝公主。

    此时还没离去的突利可汗的使者连计策都想好了,准备回去挑拨都蓝可汗去杀死义成公主。

    但是天幕直接把大义公主的悲惨结局宣告天下,杨坚不得不考虑到民间的影响。

    “本就是一介女流,还是留着吧。”独孤皇后这话不是贬低大义公主,而是故意暗示杨坚,北周的余孽再怎么也不会用户一位公主复起,还是联姻突厥的公主。

    “罢了,大义公主已经丧夫,在突厥那地方也熬不了多少年。”杨坚自己也想明白了,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命人传信,大义公主此事作罢。联姻依然算数。”

    【仿佛是风水轮流转,到隋朝末年,杨家最后的血脉还是得靠一位和亲公主来援助,连封号都相似:义成公主。】

    【隋朝义成公主多次嫁人,每一次都是为了大隋。】

    刚说到联姻,就听到隋朝的联姻公主,杨坚和长孙皇后连忙认真起来。

    而唐初,李渊和李世民都对这个名字十分头疼。

    尉迟敬德恶声恶气:“如果不是义成公主,突厥不会这么难缠!”

    李世民叹气:“如果不是义成公主,杨广可能死得更早!”

    【义成公主嫁给始毕可汗时,隋炀帝杨广亲自去边塞被突厥包围后,是义成公主欺骗始毕可汗其他方向有异动,救了杨广,让他活着回去——要知道,这样风险转嫁给了义成公主,事后始毕可汗是极有可能杀死义成公主泄愤的。】

    【在隋朝灭亡后,义成公主不但派人从窦建德处接走杨广的遗孀萧皇后,还扶持杨广的孙子杨政道为新的隋帝,并且还给了一万突厥流亡士兵,设立百官,帮助齐王复国。】

    【出钱出力还出兵,义成公主自己其实只杨家宗室女,在历史上连原名都没留下,但是对大隋忠心耿耿,比那个无能的杨政道无论是骨气还是胆魄厉害多了。】

    “好!好!好!”杨坚喜形于色。总算听到一个好消息,杨家男儿不行,女儿还是很厉害的。

    杨坚深情地看着独孤皇后:“有皇后风采!”

    独孤皇后每次一听到隋朝灭亡,依然心里不好受。

    大隋的江山,有杨坚的心血,也有自己的心血,毁在自己儿子手上,无论如何都释怀不了。

    现在虽然杨坚为义成公主的能力和忠心激动,独孤皇后却更在意自己儿子杨广被突厥人包围,这让她想到了汉高祖的白登之围,笑得很勉强。

    【对大唐来说,义成公主是心腹大患,但是对隋朝来说,义成公主是最后的复国希望。】

    【而且义成公主为什么不能敌视唐朝?李唐代隋,就是亲戚抢了自家皇位。】

    【唐高祖李渊和隋文帝杨坚是表兄弟关系,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老婆独孤皇后的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就是那位著名的岳父独孤信的两个女儿。】

    【就连很多李唐的开国大臣,也曾经是隋朝的大臣。后来颉利可汗被俘,义成公主被抓,被曾经的隋朝旧臣李靖斩杀。】

    远在突厥的义成公主暗暗咬牙:即使明知会是以死结局,她依然不改其志。

    就像天幕说得,她凭什么不能敌视唐朝?

    杨家哪里对不起李家?

    因为两家的亲戚关系,杨广在清洗群臣后,仍然重用了李渊,就算天下大乱是杨广的错,杨广对不起天下百姓,也没有对不起李家。

    她的新丈夫朝她走了过来,义成公主看出颉利可汗的异样:“大汗,你要放弃吗?”

    颉利可汗甩了甩手中的马鞭:“你都不愿意放弃,我又怎么会放弃。”

    义成公主微微摇头:“不一样的,我是杨家人,是隋朝余孽,李世民不会放过我。但是大汗你是突厥首领,李世民是天可汗,大汗若是归附,还有机会活下来的。”

    “你是为了隋朝,我是为了突厥。我像是会甘居人下的人吗?”颉利可汗桀骜不驯地笑道,“明知突厥会被大唐覆灭,我更不会就这样投降之后苟且偷生。”

    即使不是第一次听到天幕的剧透,也知道了未来大唐疆域不断扩大,那盛世大唐最大的疆域,也包括了突厥的地盘。

    可是他如何会甘心?

    历史既然提前告知,谁说不能改变?

    颉利可汗野心勃勃说道:“我们突厥人,绝对不会去给汉人养马放牧!那蒙古人都可以南下中原,我突厥为何不可?”

    野心家如果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放弃自己的野心,那也不叫野心家了。

    如果说曾经天幕说过李世民的功绩和大唐的强大让颉利可汗退缩,甚至献上牛马千头,但是又听到蒙元的强大,再次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这就是颉利可汗,一

    位本就有些摇摆不定的野心家。

    【在义成公主为了隋朝奔走时,大唐的平阳公主也在为了李唐征战四方。】

    【而这并不是单独的一人,整个大唐,公主不多,但都是才华横溢,能力卓越,且忠心于大唐,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

    李世民目光含情地看着自己身边的皇后:没错,大唐的皇后也做了表率,观音婢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都写得极好。

    【李氏家族重视宫廷文化教育,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徐惠妃、女皇武则天、柳婕妤、上官婉儿都以文才出名。著名的宋氏五姐妹,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都因为博学多识被召进宫,担任诸位皇子和公主们的老师;】

    【公主中,有善于用兵的平阳昭公主,善于理财和音乐的和政公主,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太平公主,还有多才善诗歌的长广公主,擅飞白体书法的晋阳公主,擅长文学和大篆汉隶的临川公主,擅长乐器的鄎国长公主。】

    唐朝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公主表现不一样。

    唐初,柴绍看着自己妻子淡定的笑容,有些羡慕:“后世对公主可真是喜爱。”

    天幕这都夸了多少次了!

    他这个驸马相比之下就是个隐形人。

    平阳公主俏皮眨眼:“本公主值得!”

    柴绍哈哈大笑,没错,公主值得!

    武周时期,武皇看了一眼太平公主,摇摇头:“这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盛赞你了,你还有点不合格。”

    太平公主在母亲面前显得不够看,也没有生气,跟上官婉儿眼神交流:看我母亲,又损我了!

    上官婉儿:没事,天幕认可你,我也认可你!

    太平公主顿时高兴了起来。

    唐肃宗时期,低调的和政公主意外道:“竟然是我!”

    她生母早逝,被养在太子妃身边,一直谨慎低调,又因为喜爱经商理财担心被朝臣谴责,所赚钱财大部分捐给朝廷,自己过得极其俭朴,没想到自己竟然还会被后世以这种方式铭记和夸张。

    还有贞观朝,高宗朝等等,各个公主集体被夸,开心而活泼地大声宣布:

    “天幕在夸我!”

    “我是以书法留名!”

    “我擅长诗歌!”

    “我擅长乐器!”

    大唐公主,就是这么多才多艺且自信!

    【王室遇到危难时,公主们挺身而出。】

    【安史之乱前,唐玄宗的外甥女固安公主被嫁到奚族首领。安史之乱发生后,奚族时叛时降,固安公主沉着应对,设下酒宴,诱敌杀其首叛牙官塞默羯!奚族得以重新恢复与大唐的臣属关系。】

    “好!”李隆基大声叫好,“不愧是朕的好外甥女!”

    大臣们同样激动:“有固安公主在,奚族无忧矣!”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女儿和政公主夫妇和宁国公主跟随唐玄宗逃亡四川,遇到郭千仞造反。和政公主、宁国公主举弓射击,和驸马一起平

    定叛乱,还保护了唐玄宗——虽然咕咕个人觉得还不如让他早点死,这样也不用因为后来唐玄宗与唐肃宗的父子夺权导致本可以早早平息的战乱持续八年!】

    李隆基:今天又是被骂不如早死的一天……

    李亨想起自己还年幼的女儿,微微露出一丝笑容。

    虽然他也觉得还不如让父亲死在四川算了,但是女儿们的英勇和孝心依然让他安心。

    连爷爷都能救,若是遇到危险,怎么不会救自己?

    两女儿养对了!

    【而且和政公主极善于理财,在安史之乱时经商贸易,所得钱财捐出千万做军费。后来唐肃宗开始修帝陵,和政公主又捐了上千万。但是她自己一直很朴素,朴素到唐代宗都看不下去了,要大额补贴她,她说国家艰难我怎么能要,只是要了几斤上好的香去为哥哥祈福。】

    刘彻再次发出羡慕的声音:“朕要是有个这样的女儿该多好啊!”

    他打匈奴也很需要千万军费,他的好女儿在哪里!

    嬴政看着自己的女儿们,一个个看过去,认真地思考,谁有经商天赋。

    动不动捐钱上千万,这是女儿吗,这是女财神!

    他如果有这样的女儿,愿意封爵赞赏!

    朱元璋终于开始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教育公主的重要性了:原来公主还有这作用!千万军费,千万帝王陵经费,这和政公主真是一个好女儿!??[”

    大明若是有这样能赚钱的女儿该多好!

    【安史之乱后,中唐虚弱,屡失长安。吐蕃趁虚而入,占领长安以西的大片土地,兵指长安。

    唐代宗逃到陕州,和政公主随之出逃,路上遇到土匪,和政公主亲自去劝说演讲,招降土匪,吸纳了新的有生力量。到荆南地区,还亲自抚慰众将,为稳定局面作出贡献。】

    贞观群臣纷纷赞道:“有平阳昭公主的风范!”

    【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叛乱,京城震动,即将临产的和政公主担忧自己兄长唐代宗,被唐代宗一召见,不顾驸马阻拦急着入宫,第二日便因为天气炎热操劳过度病亡,年仅三十六岁。】

    【唐代宗李豫悲痛至极,称:“余此妹,国之鸿宝,方期云如何,祝降时丧?天实为之,胡宁忍予?”。罢朝三日,让京兆尹主持丧事,厚葬公主,命颜真卿撰写《和政公主神道碑》。】

    李亨长子李豫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妹妹,这个一出生生母去世被抱到自己母亲身边一同抚养,与他一起长大的三妹,日后竟然为爷爷、为父亲、为自己做了这么多事。

    妹妹因为不是母亲亲生女儿,一向低调俭朴,没想到真做起实事来,如此的忠于大唐。

    【武氏改唐为周后,纪王慎受到牵连被杀,纪王的女儿东光县主闻父亲死讯吐血数升,悲痛的服丧整整二十年,直到神龙政变后,政权回到李家手上,纪王慎得到平冤昭雪,东光县主大喜之下,感动而猝,死前道:“为我谢亲戚,酷愤已雪,下见先王无恨矣!”】

    【唐

    高祖女儿常乐公主联合赵王、韩王,起兵反武周,最后被杀;】

    【还有著名的太平公主,虽然是武皇的女儿,但她其实一直是站在李唐这边,反对自己母亲的武周政权。后来她联合大臣和李家宗室发起神龙政变,成功改武周为李唐——然后又被李隆基所杀。】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李世民原本听到“改唐为周”,一阵紧张,天幕曾经各种夸武皇,但是没说国号都给改了啊!

    但是很快,听到了“神龙政变成功”,立刻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孩子们不但姓李,还心向李唐。

    短短的改国号后,又改回来了,李唐还在。

    【从李隆基开始,就开始限制公主们的权力,禁止诸臣与大臣结交,削弱公主们势力。】

    武皇并不是不知道女儿太平公主在称帝之事上是站在李家那边,这时再次开始嘲讽女儿:“政治家?你的政治眼光呢?”

    太平公主羞愧不已,低头暗骂:

    该死的李隆基,又想揍他了!为了夺权杀了自己和婉儿,还限制了所有公主,你到底是有多怕女人!

    【中唐以后,韩愈为首的文人发起古文运动,掀起儒学复兴,强调礼教。当时的皇帝也极重礼教,世家仰慕山东士族的家法门风,严格管束公主,不再允许丧偶公主改嫁,甚至是驸马借酒“醉打金枝”之后,皇帝也站在大臣这一边。】

    大秦儒家怒骂:“我们儒家什么时候不允许女子改嫁了!什么时候!你们学古就是这样学古的吗?”

    汉朝同样有今文古文之争,但是古文学家可没争寡妇改嫁不改嫁:“好好的古文运动,为什么要扯上女子婚嫁?寡妇不再嫁哪里来的人口?”

    独孤皇后听到公主挨打,就想到了自己的五个女儿,一想到自己女儿会被驸马打,瞬间暴怒:“公主是龙子龙孙,凭什么要被驸马打?皇帝这么表示,大臣岂不是更加过分?”

    杨坚同样不支持:“今日敢借酒装疯打公主,他日是不是敢借酒装疯行刺皇帝?驸马这打的不是公主,是皇帝的脸!”

    “难怪说中唐衰落,连天家的威严都不放在眼里。”

    【可惜,唐朝皇帝限制了公主,也自断最后的助力。】

    【隋朝灭亡后有义成公主帮着复国,唐朝灭亡之后只有皇帝苛责公主为什么不守节自杀。这也难怪大唐灭亡后没有出现偏安朝廷,也再也没有了复国机会,这是皇帝们自己作的。】

    【大明那样一个给女人殉葬裹小脚的朝代,亡国之后还有女将军秦良玉帮助守南明,大唐,真是一手好牌打烂。】

    李隆基连连摇头:“对啊,大唐那么多和亲公主,竟然没有一个大唐自己的义成公主。”

    大臣们斜眼,连李亨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原来压制公主势力的也是从父皇开始,你都这么对待公主了,凭什么要人家帮你?

    若是好好对待,保留在外部的有生力量,危难时刻,岂不是还能带兵回援?

    李世民也有些哀叹

    ,子孙无能,自己这个老祖宗也嫌弃丢脸:“明朝亡国时还有女将军千里进京勤王,我大唐竟然没有!”

    明明大唐开国也有公主将军!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吗?请记住[]的域名[(

    【无论古今中外,遇到战争或者其他政治祸乱,男子举事之前经常安排女眷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先逃走,这样也是为了留下有生力量。这个时候,女眷的能力和才华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能看到不少留存至今的大家族,品牌老字号,都是这样留下来的。】

    “老字号?”

    听到这话,商人们开始竖起耳朵。

    【比如安徽宏村的汪氏,始建于南宋的宏村,是山东汪氏为避安史之乱,迁移至徽州的聚居地。因为地处山林,自建村以来曾经屡次失火被焚。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出了一个奇女子——胡重娘,根据自己梦境以及家传的风水,重新规划,宏村才获得了新生,并且让宏村延续至今。】

    天幕放出了汪氏的祠堂,除了创建宏村的三位男性当家人画像,还有一位挂在右侧的女性当家人,那就是让宏村新生的胡重娘。

    导游正在介绍:“汪氏家族多是徽商,一般都外出经商,家里由胡重娘打理。胡重娘依据对祖先遗梦的解读,把新建的村庄规划为一个牛形村落:凿清泉以为池塘,引西溪水为补充,扩大为‘月沼’,成为想象中的‘牛胃’……大家看,这就是‘牛胃’!”

    因为华夏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许多古老的世家,甚至是皇宫都曾经有过失火。

    此时,看到天幕上完整放出水系的宏村,不少大家族也聚精会神看了起来。

    导游还在介绍门口的水渠:“这家家户户门口的水圳,是长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经过使用之后,全部汇聚到村南被称为‘牛肚’的南湖……”

    随着导游的脚步,画面来到了宏村门口的南湖,也是最经典的《卧虎藏龙》里的画面。

    “牛肚当时村人要建成满月圆形,胡重娘坚持以‘月满则亏盛极则衰’修建成半月,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半个月亮爬上来’的风景。也或许正因为这样风水,宏村直到如今依然是世界文化遗产……”

    “还有村口的这两棵树,正是‘牛角’……”

    “经过牛形水系的挖掘,宏村再也没有遭遇过火灾。胡重娘对汪氏家族的贡献功不可没,故后人将其画像挂入汪氏宗祠正厅右侧,肯定了胡重娘在汪家的重要地位!”

    画面不断变幻中,一个完整的水系让天幕下的古人能够看清楚。

    “妙哉!”明朝的徽商开始对这胡重娘大加赞赏,“这胡重娘果然是‘牛’!”

    不少人也打起主意,家族中也有水池,不妨也改改,避免日后再走水。

    【还有《大宅门》的二奶奶,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是同仁堂的女掌门人乐许氏许叶芬,也是导演的曾祖母。导演曾亲口说:“大家族都是女人挑大梁!”】

    康熙年间,许家姿色并不出众的许叶芬已经快二十三了还

    没有出嫁,让许家父母着急的不行。

    听到这里,许父有些傻眼,还有些不可置信:“天幕说的这个,是咱家女儿吗?”

    他打量自己女儿,虽然喜好医理,但也不至于成为掌门人吧?

    许母不服了:“什么不可能,我听说那乐家的乐平泉相中了我家闺女,正在派人打听,天幕这一说,说明就是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许叶芬性格沉稳,对父母讨论自己的婚事与可能是未来丈夫的乐平泉也没有什么大的波动,淡淡道:“爹,娘,先看看天幕再说。”

    “对对,看天幕,看天幕!”

    【在清末战乱年间,许叶芬在丈夫死后带着族人和孩子逃难,最后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在战乱时坚强地让百年家族保存下来。】

    【当时因为西方的入侵,华夏中医和中药也受到影响,同仁堂内部也有更支持西药,为了避免药物质量混乱,许叶芬开创性的设置了“药监”,管理药物质量,并且与皇室恢复关系,成为了供药皇室有口皆碑的御医世家;】

    【为了防止很多老祖宗口头留下来的好方子被遗忘,许叶芬在这段期间还修订了家族配方书籍《同仁堂药目》,记录了口口相传的祖传秘方,和后来撰写的一些散册子,加上乐家多年来收集、调配的药方。上面明确写清了药材的年份和作用,还有研制细节。这本书的历史意义极大,后世也被很多乐家掌权人接手收藏,并在后来代代传承保存至今。】

    南宋,因为理学兴盛,也因为靖康之耻,哪怕有天幕背书,有些老顽固依然不为所动,不让家族中的女子学医。

    直到这时,在亲自看到后世的医药同行不仅有女子学医,还有女子当家人,一边连连骂后人“牝鸡司晨”,一边眼睛眨也不眨地继续看。

    他女儿还在一旁刺激:“谁说女子不能学医,人家不但学,还是掌门人!”

    这一次,老顽固没直接拒绝,也没再向往常一样骂她,看着许叶芬的能力,哪怕是自己也挑不出什么错来:“又得会医药,还得会编书,会主持一个大家族,不容易,不容易。”

    说完,老顽固看一眼女儿,还是有些不满,再看天幕,眼神羡慕:“御医世家啊!百年大族,好!”

    若是他女儿也有这本事,他也不是不能改……

    【许叶芬多有创举,在乱世之中重振乐家,而这样的女强人只是同仁堂三大女强人之一。】

    【同仁堂成立于康熙八年,但是清朝都灭绝了依然健在。清朝不过276年,同仁堂现在已经354年,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大清王朝还持久。可以想象女性力量是如何支撑一个医药世家走到皇朝都覆灭了家族还健在。】

    “皇朝都没了,家族还在!”不同的朝代,医者齐齐沸腾了,“御医竟然比皇室还持久!”

    【说回大唐文学。】

    【一下子列举如此众多的巾帼英豪,也是与大唐文学有关系的。】

    【大唐,是文才最为开放,大气的朝代!没有

    之一!哪怕是宋词闻名的两宋也不能比!】

    【唐朝的文化影响力,是封建王朝里最强大的,没有之一!】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天幕放出一系列举世闻名的大唐文豪: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骨陈子昂,诗囚孟郊,诗奴贾岛……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诗家天子”王昌龄,“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八叉”温庭筠……

    【论文化影响力,哪怕是秦汉和两宋也不能比拟。】

    【因为论文风的成熟与影响力,秦汉不能比;论唐朝统治者的开明、唐诗的题材与角度的开明,两宋不能比。】

    大唐的开明,在于王昌龄顶着“诗家天子”的称号皇帝们也没觉得什么,但是后世的皇帝已经皱起眉头。

    大唐的皇帝看着密密麻麻的大唐文豪,一个比一个笑得开怀。

    “我大唐果然是文采盖世!”李世民自信的大放狂言。

    无论是公主还是文士,大唐就是历朝历代最棒的!

    【这种开明风气,是宋朝文人都羡慕的。】

    【宋赵王室名义上说不杀文士,但并不意味着政治宽松,大宋是有文字狱的,而且文字狱较多,尤其是宋高宗赵构一朝最为密集。】

    【两宋时期,文字狱有奏邸之狱、乌台诗案、同文馆之狱、车盖亭诗案、胡铨奏疏案、李光《小史》案、《江湖集》案等等。在历史上没有明清的文字狱出名,不过是因为“同行衬托”,而且宋朝的文字狱没有明清时死伤无数的残酷,基本主要是贬官流放。】

    宋朝考据学家洪迈羡慕道:“唐诗无讳避,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说着,想起宋朝的风气,叹息:“我宋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被对比的明清文人们齐齐苦笑。

    他们大明/大清的文字狱,可是掉脑袋灭全族甚至九族的那种!

    赵构与他们相比都算是文明了!

    【论开明程度,大唐的海上贸易虽不如宋元的商业更繁荣,经济更发达,但是文化上是对外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朝对外来文化广纳博采,后世统计大唐时期涌入的文化规模令人叹服:南亚的佛学、医学、历法、语言学、音乐、美术;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的袄教、景教、摩尼教、□□教、医术、建筑艺术等;】

    【在南亚、中亚、西亚三大外域文化系统背后,还有西亚萨珊波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还有古代埃及、古代亚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笈多王朝的印度文化和古代北方欧洲文化。】

    【南亚、中亚、西亚充当了大唐与世界交流的中介,大唐也有自信的胸怀与印度、阿拉伯甚至古代西欧古代北欧文化交流,是一种世界性文化。】

    荆咕特意放出了大唐的帝王陵雕塑。

    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各有各自的风格,大唐的帝王陵中外来物种就是最多的。

    唐朝帝王陵中的石刻,不但有外来文化送来的狮子、犀牛,还有外国番邦的酋长、君王,和大唐的将军文臣一样守卫着帝王陵,护卫着帝王死后的哀荣。

    .

    刘彻开始拍大腿:“朕的茂陵也要!”

    这石刻又不值钱,看起来还威风,他都不打算陪葬多少金银了,石刻还不能多满足一下!

    刘彻连人选都想好了:“把匈奴的几位大汗都给朕刻上,以后当朕的奴仆。”说着不忘孝顺祖宗,“给长陵前面也加几尊冒顿单于的石刻。”

    大臣们很想说:陛下,高祖生前都打不过冒顿单于,就不怕死后还是打不过吗?

    想了想,刘彻正在兴头上说了还生气,不如先拖一拖,等陛下自己清醒就知道这提议多不靠谱了。

    【世界文化传播历史上,中华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东方正教文化圈、回教文化圈、印度文化圈的形成,就是几个发达的文化中心的文化朝四周辐射传播的结果。】

    【大唐贞观时期,李世民先是命孔颖达修书《五经正义》,确定了儒家的文化正统;又尊老子李耳为李唐王朝的先祖,自称为其后裔,又尊奉道教。同时,大唐王室内部和民间又多有信佛。】

    【武德八年,李世民为三教排定先后次序,依次为道、儒、释。在李唐王朝不同时期,三教顺序有不同改变,但总体上来说是三教共同递进。】

    “这都可以!”

    前面的皇帝只觉得大开眼界。

    还争什么灭佛灭道,争什么儒家法家,人家三教并立!

    扶苏大受启发!

    大唐可以三教并立,大秦为什么不可以儒法并立!

    【唐朝以道儒释为主体,再吸收外来文化,大唐的文化在不断的交流中,形成了一个独属于大唐的“中华文化圈”,对外辐射影响了众多国家。】

    【文化也需要国力作为支撑,大唐从唐太宗到玄宗,皇帝被西北各族尊为“天可汗”;从太宗到武皇,接连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有安东、安北、单于、北庭、安西和安南等6个都护府,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名副其实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

    至于宋朝,荆咕连对比都不想做,宋人已经开始羞愧了。

    【以致于我们经常怀念盛唐,怀念唐诗里的那些文人风采,很多人会下意识忽略唐朝的盛世不到百年,整个唐朝也只持续了两百多年,其实都很短暂。】

    刚刚有多高兴,现在的大唐皇帝们笑容就有多僵硬。

    这一次,轮到刘彻笑开怀:“大汉才是最长的!”

    【唐朝的科举制度里,是有诗歌选才,这也是大唐诗歌兴盛的原因之一。】

    【唐朝延续了隋朝的科举制度,科考项目有三礼:《礼记》、《仪礼》、《周礼》;

    有三传:《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

    此外,还有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明法是律法,明字是文字,明算是算学,可以看到大唐各种文化还是齐头并进。】

    【唐高宗时期,进士科就开始加试诗赋;】

    【唐玄宗时,正式把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试科目。】

    【从此,“以诗取士”的风气骤然兴起,写诗作赋成为了当时文人做官的敲门砖之一。】

    天幕第一次如此详细的讲出后世的科举制度,让秦汉等朝开始快速做笔记。

    【其次,就是大唐统治者的开明。】

    李世民时期民间同样有反叛,李世民打压农民起义军,但依然反思了自己。

    武皇最著名的就是骆宾王《讨武氏檄》,她打压了反对者,依然盛赞才华。武皇的统治有“贞观遗风”,依然保持了“贞观之治”的开明,而且大力提拔寒门子弟。

    李隆基哪怕是创造了“野无遗贤”笑话的人,杨国忠构造文字叛党、差一点想造出文字狱时,李隆基依然拒绝说:“大唐不以文字治罪。”

    【哪怕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进入衰落期,统治者依然对文字保持开明的态度,包括统治阶级,从皇帝到公主,都是比较有才华的。】

    【唐僖宗虽然被骂昏君,其实也还算多才多艺,斗鸡、赌鹅、骑射、剑槊、下围棋、赌博等无不精通,尤其擅长打马球,被称为“马球皇帝”。】

    唐僖宗李儇:“……”

    我谢谢你,一边骂我昏君一边夸我多才多艺,但是你列出来的“才艺”真的不是让他被骂的更狠吗?

    【唐诗大家太熟悉了,从小学习背诵,在海外的影响力也很大。】

    【比如日本,对大唐的喜爱就不用多提了,不但各种传唱和学习唐诗,和我们华夏人一样把唐诗列入教材从小学习,还因为一首唐诗把新年习俗都改了。】

    唐朝以前,日本新年没有撞钟的习俗。

    但是《枫桥夜泊》传入了日本。

    大唐的佛教也传到了日本,于是为了“夜半钟声到客船”,日本从唐朝开始有了新年子夜开始撞钟108声的习俗,并且一直传承到了现代。

    不仅如此,日本在首都东京,还修了一座山寨的“寒山寺”,并且全国都有以“寒山”为名的料理店,和“寒山”清酒。

    .

    张继张大嘴巴:“啊???日本人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单独是信佛,也太夸张了吧?

    他自己都觉得这种流行过于难以置信!

    【相传,寒山寺的两位僧人,寒山死于枫桥寺,拾得东渡日本,因为怀念友人,在日本创立了“寒山派”,把自己和寒山写得诗歌在日本发扬光大,成为了开宗立派的祖师,在日本掀起一阵“寒山热”。】

    张继:“……”

    好吧,但是有拾得这样的好友,好羡慕!

    【当然,日本人最喜欢的大唐诗人一是白居易,《白乐天文集》在日本十分畅

    销,对日本文坛影响非常大,后宫也很喜欢,为宫中诞生的女文豪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

    宫中诞生的女文豪?难道也是公主?长孙皇后好奇,日本不避讳女子的文字流出?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而且是文豪这样的形容,天幕形容大唐的公主都没有用文豪,形容李白杜甫他们才用,难道是足以媲美李杜的诗才?

    【一是杜甫。二者排名不分上下。日本人也学汉字写汉诗,以音律完美的杜甫诗歌为师,这一点在后世与华夏人一样,杜甫是许多文人写诗的启蒙导师。】

    这一点,宋朝的文人点头附和的最多。

    他们写诗写词也是学杜甫,在宋朝,杜甫粉比李□□多!

    【日本对大唐的喜爱不用多说,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欧美人对大唐的喜爱。】

    【862年,法语版《唐诗》出版,这是西方第一部唐诗译集。

    之后,西方主流国家开始系统译介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人的作品。】

    【19世纪中叶,法国作家、翻译家戈蒂耶翻译的华夏古体诗选集《玉书》先后被转译为德、意、西语译本,在西方掀起了“李白热”。】

    汪伦眼神狂热:“谁人不爱李太白!我也爱!李太白什么时候愿意为我写首诗啊!”

    虽然他俩不熟,但是交情这不是处着处着就有了吗?

    汪伦原本就蠢蠢欲动的心,被天幕屡次提及诗仙李白刺激的更加荡漾。

    他眼珠一转,拍了拍自己敦实的钱袋,突然有了主意……

    【1947年,美国诗人威特·宾纳出版了诗集《带走黑暗》,其中有一首《致李白》:“倒四大洋入酒盅/举七大洲让你心欢喜/你远古的脉冲成为我的脉冲/凭这酒杯,我知道你所说的充实……”】

    李白:“……”

    嗯,这个韵律有些不理解,不过对他的喜爱与热情感受到了……

    “热情有余,才华不足。”对李白同样爱的深沉的杜甫摇头,挑剔地评价道。

    【20世纪初期,英国外交官弗莱彻在其唐诗译著的题词“致大唐”中如此评价唐诗:“我的心从未如此激动,我的胸膛从未如此充满激情,我知晓的艺术或许从来没有带来这些古代思想的精华。”】

    【20世纪20年代,诞生了一系列在欧美产生广泛影响的英译汉诗集,比如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魏理,一生翻译了大量东方古典文学作品,《汉诗170首》《中国诗选》《中文译作续集》《译自中国文》《寺庙集》《诗经》等译本。】

    【1915年,庞德翻译《神州集》,收录了19首中国古典诗歌,被西方誉为“为当代发现了中国诗的人”,把中国诗歌传统带入西方现代派文化,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庞德所倡导的意象派诗歌运动也开启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先河;】

    “那美国才两百年历史,竟然也有诗歌?”尉迟敬德不可思议,在他看来,到处打仗的美国分明是个大老粗形象,还有诗歌和文学

    ?

    房玄龄慢悠悠道:“学得我们大唐嘛。”

    长孙无忌笑眯眯:“哈哈,没错,跟那日本一样。”

    这一刻,大唐人都笑呵呵,气氛无比融洽。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因为唐诗原本就适合吟唱,不少唐诗被国外音乐家谱曲编成音乐。】

    【1905年,德国作家汉斯·贝特格出版了诗集《中国之笛》,意象唯美,让奥地利作曲家韦伯恩深深被打动,后来将其中的唐诗谱成歌曲;】

    【法国作曲家鲁塞尔,喜欢张籍《节妇吟》的最后两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谱成曲一首美妙的乐曲,让许多外国人为之含蓄婉转叹服;】

    【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根据李白的《悲歌行》《宴陶家亭子》《采莲曲》《春日醉起言志》、王维《送别》等唐诗名作,写作知名交响曲《大地之歌》,在西方音乐史上绝无仅有。1998年,德国交响乐团还来华表演过《大地之歌》,受到了华夏观众的热烈喜爱。】

    天幕放出《大地之歌》交响曲,与华夏传统以丝竹为主的西方交响曲一响起,古人齐齐一震。

    王维原本在为自己与李白的诗歌被西方人谱曲写在一起有些失神。

    他与李白从未诗词对和过,也没有什么交集,没想到竟然被西方人以写曲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但当交响曲一响起,王维的表情有些裂开。

    这乐曲与他的《送别》意境哪里相似了?

    到底用了他的哪句诗!

    第一次听到交响曲的古人,有些受到刺激,只觉得宏大又奇特,等到慢慢回味过来,才会发现从音乐中流淌出来的感情,也是能有共鸣的。

    【说完唐诗,唐散文,我们来说一个很少被提及的大唐文学——唐朝的传奇文学。】

    【咕咕刚刚给大家列举了一系列的传奇女性,还有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唐朝的传奇文学。】

    【鲁迅在《中国小说略史》中提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可见唐传奇成就之高。】

    小说在大唐不如诗歌,可以入科举,依然属于市井之言。

    原本以为天幕说完唐诗要讲述宋朝文学,没想到天幕竟然开始讲述大唐的小说,这让不少小说家为之感到惊喜。

    当听到天幕对大唐小说如此高的评价,原本以为小说只能在明清时大放光彩的唐朝小说家们开始看到了自己光辉的未来。

    【正是从大唐的传奇文学中,我们见到了大量女侠!】

    【神秘刺客聂隐娘,掌握神行术的红线,拥有超常轻功、疾如飞鸟的三鬟女子,车中女子,皆是武侠高手;】

    【女扮男装报家仇的谢小娥,千里寻仇的贾□□,为父报仇的崔慎思妾等,不再是柔柔弱弱被动等着人拯救,而是主动出击,智勇双全,快意恩仇!】

    【看完大唐公主的才华与胆魄,现在,咕咕带大家去看一看,大唐女侠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