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77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7
    【否认、篡改母系文明,会导致文明断代。】

    【古埃及、古苏美尔人的文明更为古老悠久,最初的文明统治者都是女性。】

    【而华夏一开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文明的?男性统治者。】

    四大文明古国里,华夏是唯一一个不需要加“古”的,但是并不是最古老的。

    当然,如果能往前推到虞朝,甚至再往前发现母系氏族的文字,华夏未必不能追平古埃及。

    荆咕非常坚定的认为,华夏文明不止上下五千年,上下七千年、上下九千年,甚至上下一万年,谁说不可能?

    有生之年,万一又挖出虞朝遗址了呢?

    【夏朝没有文字,资料太少,我们从商朝开始说起。】

    【商朝除了妇好、妇娂这样的王后兼女将军,还有女祭司、女官、女诸侯。】

    【只是,曾经都在历史上被人为抹去,需要我们从史书里寻找。】

    “荒谬!荒谬!”

    当天幕说女神被文人篡改时,已经有古板文人感觉不对劲,但是他们也无可奈何。

    那毕竟是神的事,人又能如何?

    但是天幕开始说“人”的事,并且这一次涉及了男性渴望的所有权力,神权、官权、爵位,立刻让所有男人感受到了压力。

    “天幕这是要祸乱天下!要动摇天下女子的心!”

    “女子怎么能封侯!怎么可能有什么女诸侯!”

    “女人想要当官,那生儿育女谁来负责?”

    “日后必须严查!定然有那不安于室的女子女扮男装去参加科举!”

    中老年男性家主开始约束家中女子,甚至说出不允许看天幕的言论。

    但是即使把家中女子关到室内,声音依然可以透过门窗传到室内。

    就如同她们即使被家人限制了人身自由、限制了读书自由等等,但是限制不了日渐大胆的心。

    【《国语·晋语》记载:“备嫔嫱焉”。后人注释:“嫱,妇官也。”

    “嫱”通“穑”,说明女官的基本职能之一便是管理农业生产。这正是对妇好、妇妌等女性封君的身份注解。除这几位妇女外,甲骨卜辞中反映武丁的“多妇”们还有妇嫀、妇周、妇楚、妇蛭、妇杞、妇妊、妇鼠、妇庞、妇妥……等共64人。】

    【她们虽然并不是全部都能具有妇好、妇妌那样高贵的社会地位、权力和财富,但是普遍拥有自己的封邑,即使是婚后也不需要被局限于家庭与婚姻中,依然可以广泛从事于领兵征战、祭祀先妣、组织农作、收集贡物等社会活动。

    她们是商代女官的一种重要类型,体现着商代妇女享有的崇高地位。】

    玄烨的后宫中,来自草原的满族后妃们喃喃自语:“我们满族的神话里,女神有几百位呢。”

    单独是满族的创世女神,就有阿布卡赫赫、巴纳姆赫赫、卧勒多赫赫三位。

    满族有如此多的女神,

    为何她们满族贵女只能困在家庭,困在这深深的宫墙内??[,还不如入关前自由?

    第一次,她们有了强烈的叛逆心,看着那锁住了大半辈子的宫墙,生出前所未有的破坏欲。

    【除了商王那些拥有封地和权力的后妃,还有女史、女官等,在商朝自称的是“小臣”。】

    【甲骨文中可见“小籍臣”、“小疒臣”、“小多马羌臣”、“小丘臣”等专职小臣。在商朝,许多小臣是女性,为什么要这么说?史书没有太多记载,但是卜辞有。一来,甲骨文的卜辞惯例人名从女者皆为女性。二来,甲骨文的卜辞有占卜小臣生育是否顺利的,你总不能说男性大臣生育是否顺利吧?】

    太平公主失笑:“若是男性大臣能生育正好,他们总担心香火没人继承,那就自己来生。”

    太平公主说就说吧,偏偏往李隆基身上意味深长瞥了一眼:“尤其是害死了很多无辜百姓的人,不如自己把死去的那些人生出来赎罪。”

    李隆基一个哆嗦:这几个意思!总不能让他把安史之乱死的那些人全部自己生吧!!!

    【前面提到的“妇妥”,被现代史学家证明也是武丁的后妃之一,而且很可能还是当时的宰相。也就是说,上官婉儿可能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女宰相,“妥”才是。

    与妥相关的卜辞,有收取地方贡品和赋税、采办祭品、祭神、去地方方国办事,看得出是主要负责民生和祭祀,这些明显是相国需要负责的事情,也是后世认为她是宰相的原因。】

    【不过这位女性的“小臣妥”也有一种说法,不是武丁的后妃,是武丁的女儿。】

    【因为“小臣妥”的寿命很长,历经武丁、祖庚、祖甲一直活到了康丁时期,康丁时期依然有卜辞,依然自称“小臣妥”,还在为官,应该比武丁小很多。

    但是以“妥”中有“女”的字体,依然可以确定这位长寿的宰相“小臣妥”是女性。】

    天幕放出一件件能透过时光看到商朝历史的文物。

    妇好有象征掌兵权力的钺,妇妥有玉琮。玉琮的一端刻铭文4字,其铭文释文为:“小臣妥见”。“小臣”是自称,“妥”就是她的名字。在其他甲骨文卜辞里也能见到相关卜辞,她的“妇妥”在卜辞写作“帚妥”。

    .

    “玉琮是礼器,果然身份很高。”上官婉儿完全不因为自己的“第一”被取代生气,反而颇为高兴。

    “宰相,执宰天下,唯独一人,可是比大唐的丞相更有权势。”武曌也笑眯眯说道。

    君王为了压制相权,很早就开始分权淡化丞相手中的权力。

    比如大秦时期已经成了左相和右相,大唐更是群相制,明清时期连丞相都没有了。

    宰相宰相,那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文官的最高位置。

    “相信以后,武周会有更多的女相。”武曌微微一笑,眼神透过宫墙,看向更遥远的地方。

    她相信,经过天幕这样的宣传,民间会有更多女性,拥有

    前所未有的大胆和野心!

    【还有女性诸侯,比如“姺”,在《说文解字》往后的字典,众多诸侯国唯独这一个被取消,结合商朝王后王妃都可以有封地的习俗,合理认为,这是一位女性诸侯。】

    【《春秋传》曰:“商有姺邳。”

    《左传·昭元年》承袭了这种说法:“商有姺邳。”】

    【清朝时期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殷诸侯为乱。昭元年左传曰:王伯之令也,犹不可壹。於是乎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皆谓当时作乱之诸侯也。”】

    【也就是说,殷商时期诸侯作乱。除了殷商,虞朝时期有三苗作乱——没错,传说中的虞朝,看起来与夏朝有些相似,也有诸侯之乱;夏朝有观、扈作乱,商朝有姺、邳作乱,周有徐、奄作乱,这都是当时叛乱的诸侯。】

    “看,果然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当了诸侯就要叛乱!”

    东汉时期,老学究生怕邓绥有了不该有的想法,当着邓绥的面,口水喷的老高。

    邓绥慢悠悠道:“六十几个女诸侯,只有一人叛乱,这叛乱率可比男人低多了。”

    大臣们一个个反驳时,邓绥从容不迫举出前朝的例子和天幕提过的后面的例子:“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魏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明朝还有藩王谋逆成功当皇帝的,这些不都是男人?”

    真要举例,还有更多。

    “那不是,以前本就没有女诸侯吗……”

    邓绥眼神一闪:“是啊,以前没有女诸侯。”

    以前没有,以后也非要没有吗?

    连天幕这样的奇观都出现了,帝制时期,女将军有王后有公主也有少数民族土司,也有了女状元女官,唯独没有女诸侯,实在是遗憾。

    大臣们看着邓绥沉静微笑的模样,原本吵吵闹闹的声音渐渐沉寂下来。

    太后这副模样,实在是让人害怕!

    总不至于,真的……

    而本就是太后心腹的,比如蔡伦,微微低头,脸上闪过心动。

    男人各种瞧不起他,哪怕如今封侯了依然有大臣背后辱骂他为“阉人”,既然男性大臣不容,为何不直接换个阵营!

    【到了周朝,从一开国的三位“太太”,男性统治者就确立了对女性的约束,可以从《周礼》对女子的教育要求看出来:

    什么声音柔软、行为端庄,现如今依然有父母以这样才是女孩子的要求来约束女性,这是三千年前的要求了!】

    周朝伐商时,曾有一条罪状,说商纣王“惟妇言是用”,说商纣王听妇人的话。

    但是,真要说祖先,周朝的祖先没有听妇人的话的时候吗?都是从母系氏族过来的,谁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

    周朝,从开国时期,就已经定下了对女性要求的“模范”。

    周朝三位开国先王的夫人,分别是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这也是后世“太太”这个称呼的来

    源。

    三位“太太”最大的功绩,就是培养了优秀的儿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太姜是周太王的后妃?_[(,王季的母亲,周文王的祖母,有关她儿子的记载比较多。

    太妊,是挚任氏的女儿,王季的后妃,周文王的母亲。

    据《礼记·保傅》篇记载,太任品行端庄,德行高洁,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妊在怀文王时,非常注重胎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

    ——因此,太妊也成了华夏、乃至世界上的有记载的胎教先驱,从此,实行胎教就成了古代妇女的任务,要求孕妇各种“正”:睡觉时躺正不侧卧,站立时站正,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坐位置不正的位置,不做粗俗举动,不听靡靡之音,认为只有这样生下的儿女才能品貌端正。

    还有太姒,是周文王的夫人,周武王和周公的母亲,最出名的就是贤德和妇道,以妇礼教化天下妇人。

    从周朝开始,各种打压女性在外部的权力。

    《礼记·内则》曰:“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周易·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

    《论语·八佾》:“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周代及其以后女性们“不言外”、“正位乎内”、“难养也”,地位越来越卑下,与商代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地位卑下,也让女神们的形象屡屡遭受更改。

    .

    “商朝的女子都还可以自由为官,没想到反而是周朝,才开始有了对女子的约束。”

    班昭作为史学世家,自然是看过周朝史书,正因为看过,听到天幕颠覆性的商周历史,才觉得三观碎的需要重新整理。

    “周朝是君子之国,天幕怎么说成这样?”对面,班固皱眉发出不认可的声音,对天幕也有些意见了。

    班昭眼神复杂地看着兄长:“对于男性而言,自然是君子之过,是理想之家。但是对于女子而言,并不是。”

    班固不可思议地看向妹妹:“你写书就写书,总不至于还想封官封爵吧???”

    在家写书,或者在外写书,班固一直是身体力行的支持,但是涉及到封官封爵,甚至涉及到日后女子可能抢走男性的爵位继承权,班固本能地反对。

    兄长越是这样,班昭越是心凉:“怎么,男人可以追求封王拜相,女子为何不可?”

    “女子要生育……”班固下意识说道,看到妹妹的表情,语气顿了顿,变得委婉起来,“女子生育有风险,万一难产,就算有官职有爵位,不就什么都没了!”

    班昭仿佛第一次认识兄长一般,不可思议地看着对方:“原来男子知道女子生育有风险,那还要把女子关在家中使劲生?”

    班固一时哑然。

    这,谁不知道,但是总不能家族没有子嗣、不开枝散叶吧……

    班昭想到了更多,一会儿心脏跌碎成一块

    块,曾经对身边男性长辈的各种好的印象碎成了稀巴烂∵∵[,碎片扎的自己生疼;一会儿又感觉碎片废墟之中,有着新的力量诞生。

    这一次,这种力量无关家族、无关父兄,是她自己独有的力量,是女性被人强行隐藏了许多年的力量。

    它终于等到了时机,可以萌芽了!

    【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为了追溯文明的源头,几乎把所有事物的源头都托附于古代传说中的各族始祖黄帝或神农。把许多发明归于黄帝,只不过是诸多伪托中的一种罢了。】

    【汉朝时期,因为儒家,对黄帝的崇拜推到了巅峰,也就有了后世的各种三皇庙、黄帝信仰。】

    【我们的文明,是经过一代代的书写,编纂,最后呈现出现在的面孔。】

    【不仅仅是优秀的女性,甚至是男性原本的斗争,也被篡改了原本血腥的阴谋,改得更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天幕说到这里时,众多皇帝心头一紧。

    刘彻表情凝重,预感到天幕或许会说什么动摇帝王统治的话语。

    天幕如他所料,放出一些文字,一些让许多儒生神色大变的文字,一些在后面的朝代引起轩然大波的文字!

    《韩非子·说疑》曾记载:“舜逼尧,禹逼舜。”

    唐人张守节续补《史记·五帝本纪》,作《史记正义》,引用《竹书纪年》文曰: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天幕特意为之注释:

    《竹书纪年》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古本《竹书纪年》,一个是后人伪作的今本《竹书纪年》。《史记正义》引用的正是古本,也被认为是可信度更高的先秦原作。

    《竹书纪年》是先秦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夏、商、西周、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战国时的魏国的历史。不同于后世史书,不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指导思想,也不会有春秋笔法为君王和亲者美化,大量记载了古代“放杀”的历史,比如书中记载了启杀益、太甲杀伊尹等事件,与儒家史书内容很有出入。

    也因此,在后世被儒家多位贬斥为“荒诞”之作,但是在现代史学家非常重视。

    唐朝时期,还没有经过文字狱的《竹书纪年》还流通有原本。到了宋朝,古本《竹书纪年》经历了散佚和重编整理,可信度和史料价值开始大大降低。

    从汉朝以前的记载能看出,部族之间的首领更替根本不是和平演变,但是到了汉朝以后,就变成了理想化的“禅让”。

    《庄子·盗跖》记载:“尧杀长子。”

    儒家为了开脱尧的罪名,于是让丹朱背负了“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和“不肖”的恶名,这样尧杀长子就不是不慈,而是大义灭亲。

    但是在儒家的其他史书里,也有说因为丹朱品行不好,尧才禅位于舜。那么尧到底杀没杀儿子丹朱,也成了千古之谜。

    【神话由违伦理到合伦理的嬗变

    ,反映出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要求,这首先是一种政治需要,与儒家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吻合,反映出封建□□和集权的特点,约束的是整个社会要求遵从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君臣制度。】

    【神话被有心人篡改,又被无心人无心地接受了,最后就形成了大众所知道的模样。】

    “尧舜禹汤,圣贤之君。现在还说得出口吗?”

    刘娥看着完全与自己看过的传说完全不同的说法,愣了愣,倒是接受良好:“神话终究是神话,把某个人神话化了,不就是变成了神话?”

    孝庄太后已经十分年迈,说话慢吞吞的:“唐朝的帝王能为了皇帝一日杀三子,古代本就没有伦理道德的年代,为了王位杀子似乎也不奇怪。”

    “不止是篡改女神,男神,先贤之间也多有篡改。”她的身边,苏麻喇姑听着听着,对汉人男子没了好感,“文人的笔真是厉害,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就怎么篡改,这也能说是尊敬先贤?”

    孝庄太后慈祥地看了自己信任的贴身侍女一眼:“你若是不满,就自己写。”

    苏麻喇姑有些犹豫,但又有些意动:“我写什么呢?”

    “写我满洲的女神。”孝庄太后提醒,“现在刚入关,还在祭祀,谁知道以后会被改成什么样?满洲骑射出身的八旗子弟后世都能不会骑马,还能指望祭祀女神?”

    苏麻喇姑顿时有了主意:“太后说得是,奴婢这就去写。”

    反正她也不需要嫁人,陪陪太后,写写女神,正好!

    【但是从史料缝隙里,依然可以看出,曾经的原始模样。】

    【下次再说女性什么什么不行时,去看看我们的祖先。她们也可以是补天英雄,可以是骁勇战神,可以是尽职尽责的大巫或者星官。】

    汉朝,卓文君放下手中的毛笔,轻轻揉了揉手腕。

    她看着新出炉的小说,心中满是欣喜。

    这一篇小说,记录的是古代的各位女神、还有刚刚提到的女官、女相、女诸侯。

    她要把这些女性先祖真正的模样,传颂的天下皆知!

    元朝,管道升轻轻吹了吹纸上的墨迹,看着根据天幕文字描述画出来的的商朝女宰相画像,自信地微笑了起来。

    她已经从女性先祖的身上感受到了力量。

    以后,她也会把这样的力量传递给其他人,传递给更多女子。

    【从汉朝各种给女神配丈夫的行为可以看到,最执着于结婚的,其实是男人。】

    【不管什么人,只要是个男的,就可以通过婚姻这种手段得到一位可以做家务、可以生孩子传宗接代、还可以照顾和伺候自己的免费劳动力。】

    【再结合古代的宗族制度:大家族父母在,不能分家,掌管所有财产。包括粮食,布匹。】

    【比如《唐律·户婚·子孙别籍异财》明确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李世民:“…

    …”

    这个唐律不是很正常吗,这时候被点出,贞观君臣都有些尴尬了。

    无他,这正是贞观时期的唐律。

    【多子多福,多子谁来生?媳妇。

    多福是谁的福?反正不是媳妇的。】

    【我们做个简单的算法:】

    一个男人,娶一个妻子,可以管一个人;

    生一个孩子,可以管两个人;

    孩子长大后再娶一个妻子,可以管三个人;

    妻子再生两个孩子,那个男人就可以做家庭作坊,管五个人。

    劳动力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好后,可以娶更多女人,生更多孩子。

    所有人都是劳动力,赚来的钱、管家的权,都归第一个人——也就是家主所有。

    按封建帝制而言,这个男人就是皇帝,他的老伴就是皇后,家门一关,在家就可以作威作福。

    【所以,哪个男人不喜欢多子多福?

    换我可以管一大家子的钱,我也喜欢。】

    【当然,现代法治社会虽然不一样,依然有老人或者家长,抱着老一套的观念,说要管家里的工资。不要信那一套!现代的法律是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老人管家里工资是古代宗族制的律法,大清已经灭亡了!】

    这番话在朱元璋的耳朵里,十分大逆不道。

    但是紧接着,就是更深的疑惑。

    “后世已经完全不需要宗族了吗?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所有权,那子女的财产不交给父母,自己留着不就是会分家?”

    分家不就会导致更多矛盾,对社会不稳定吗?

    朱元璋对地方宗族十分拥护,各种措施都是在增强地方族老的势力,但是他没想到,这样的势力在后期反而能与朝廷抗衡。

    明朝末年时期,地方宗族动不动闹事抗议朝廷的措施,名义上是为了地方安稳,实则为了个人权力,形成了宋明时期强大的“乡绅”势力。

    【对了,说到女神,说个笑话:汉朝以孝治国。】

    刘邦:这哪里不对?

    天幕说到是笑话,刘邦有点慌。

    【汉成帝时期,出现了一次罢黜神祠的记载。

    《汉书·郊祭志》记载:“又罢高祖所立梁、晋、秦、荆巫、九天、南山、秦中之属,及孝文渭阳、孝武薄忌泰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启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属,及孝宣参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床、仙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属,皆罢。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

    【汉元帝孝顺吧?废除了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的176座庙宇,还波及了许多神仙庙宇祠堂。】

    【谁不能说一句大孝子呢~】

    刘邦差点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

    这后人什么大病,你罢黜神祠废除老子的庙宇做什么!

    他刘邦是大汉开国皇帝,老祖宗中的老祖宗!你个不孝子!!!

    刘恒是一阵阵的无语。

    无语之余,想到了这是一位老熟人:“这位汉成帝,好像是又好男色、又好飞燕合德姐妹花、还没有子嗣的那个?果然荒唐!”

    刘彻气得怒拍龙椅:“这子嗣是谁的后人?这么欠打,朕要把他开除族谱!开除!”

    还有一位不在受害者之列的汉宣帝刘询,面无表情看着自己的好儿子刘奭,觉得刘奭没救了。

    “你为什么要废除这么多庙宇和宗祠?”刘询抱着最后的期望,提前问自己儿子。

    刘奭虽然还没做那些事情,但是许多倾向在还是太子时期已经有明显倾向,所以对自己的做法很了解:“因为孔圣人对鬼神敬而远之……”

    刘询非常失望。

    曾经,他评价刘奭过于偏信儒家,各种劝儿子要“以霸王道杂之”,但是刘奭坚定地只对儒家偏听偏信,刘询曾发出“乱我家者,太子也!”,当下不喜,甚至有过改立淮阳王为太子的想法,但是终究因为刘奭提起自己母亲、他患难时期的发妻打动,没有废太子。

    刘询的眼光非常精准,大汉正是从刘奭开始衰落,刘询之前已经因为天幕提到过的刘奭好色与无子的原因提过废太子,但是因为朝中势力的反对作罢,加上刘奭被天幕刺激的老实下来,刘询一时间放下这个想法。

    这一次,再次意动。

    刘奭见势不妙,立刻转移父亲注意力:“父皇,天幕动摇天下女子根基,恐怕日后会不安于室,不如派人去民间教授女子学习……”

    “学习什么?”刘询再次抱着希望。

    刘奭:“学习《周礼》,学习《女诫》,学习……”

    听着儿子振振有词,刘询更加失望了。

    他早该知道,自己亲自训斥那么多年,儿子都没改变,又怎么会因为天幕的三言两语改变?

    天幕再怎么神奇,高高在上,愚钝的人看不出什么,只会更加固执。

    “你去写个折子,朕看看再说。”刘询看穿了,不再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淡淡道。

    刘奭还以为自己的建议被采纳,非常激动,立刻答应了下来。

    【刘邦与其担心吕氏,还不如好好教育一下自己那么多的儿孙,不然死后几百年还有飞来横祸,真是很有儿孙福~】

    嬴政虽然有心想嘲笑一下刘邦的遭遇,但是很快就想到了自己。

    他同样有一个“好儿子”,凭借一己之力,绝了他的后。

    这样不省心的“儿孙福”,让嬴政暗暗拳头握紧,恨不得再把胡亥从地下挖出来鞭尸。

    不行,他是千古一帝,不能做这样没品的事。

    嬴政强忍住愤怒,很有偶像包袱地伸手示意史官:“把天幕说过的历史好好记下来,原原本本记下来。”

    他是千古一帝,跟那些庸俗的不孝子不一样!

    .

    “不肖子孙,这是谁的后代,

    老子灭了他祖宗算了!”刘邦已经很久没这么生气了,一般都是看其他皇帝的笑话。

    这一次被气疯了,从前民间生活的各种脏话都给飙出来。

    嗯,看得出来,宝刀未老……

    吕雉看着刘邦难看到极致的脸色,差点笑出声来。

    她有刘盈那么个不省心的儿子,刘邦的儿孙,也没好到哪里去。

    【所以大家看,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从一开始对女神下手、到对历史人物下手,再到对自己的老祖宗下手,是丝毫不带犹豫的。】

    【篡改这个先河一开,所谓的尊重历史、尊重祖宗,也就是哄骗文人、约束百姓。】

    无数读圣贤书的文人感觉被骗,那种耻辱、愤怒,比不读书的农人更甚。

    “什么有德之人禅让,原来还是强者居之!”

    “难怪这么多皇帝限制武将,原来自己得位不正,畏惧其他武将。”

    宋明清时期的文人比宋朝以前的书生文人翻倍增多,也让此时的怨念比前朝翻好多倍。

    因为得位不正,因为畏惧武将,还导致了江山沦陷,导致汉人的土地被蛮夷侵占、汉人的妻女被蛮夷污辱、汉人的财产送去蛮夷充当军费!

    “所谓的帝王是天子都是骗人的,都是强抢来的皇位!”继宋朝的庶民主动习武、武将磨拳霍霍之后,文人书生们也怒火滔天,“帝王若是有德,能带领我们过好日子也就罢了,帝王昏庸,那凭什么还得效忠!”

    “天子不是天子,那谁坐那个位置不是坐!”

    文人们挥笔,写文章到处宣传:“若是帝王不能守护好这片江山,不能保护大宋子民,那我们也不介意再换个皇帝!!!”

    【汉朝的篡改只是一个开始,后世继续继承了下来。】

    【唐朝时期,也有对神明性别的篡改,而且还有男神变女神。比如大家熟悉的“太白金星”成了女性,而原本男性的“厕神”成了女性,这又是为什么呢?】

    吴承恩:“啊?”

    太白金星什么时候是女人了?

    他的太白金星还是个白胡子老爷爷,该不会又要被说篡改了吧!

    而苏轼也有些慌:“什么,厕神原本是男性,不是紫姑吗?”

    他还为紫姑写诗了,语气有几分戏谑,因为他本就不相信紫姑神存在,难不成也是在亵渎神明?

    【先说说“太白金星”。】

    【“金星”这颗星辰十分特殊,是西方最亮的一颗星。在西方的确是女神,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都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爱与美之神,在古希腊神话里叫做“阿佛洛狄忒”,在古罗马神话里叫做“维纳斯”。】

    【在华夏,它大部分时候都是男性,只有在唐朝时期,受到袄教、密宗和占星术等外来文化影响,才变成了女性。】

    一句话让大部分男人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太白星还是男人。

    这可是五曜,若是太白星也是

    女人,他们男人还有什么地位!

    但是女人们不满了:“西方的金星都是女子,凭什么我们华夏的金星是男人?”

    既然大唐的金星是女子,我朝也提倡孝顺祖宗,我们的金星也要是女子!”

    “没错,男人能改,凭什么女人不能改,我就要写太白金星是女神!”

    【《说文解字·女部》曰:“媊,甘氏《星经》曰:‘太白号上公,妻曰女媊,居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明星。’”】

    【这里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太白上公”,一个是“女媊”。相传,女媊是太白金星的夫人,所以太白金星是男性。】

    【而且,“媊”也是一颗星辰的名字,金星主管人类战争,“媊”星则主管人类与病魔的战争。】

    【古文的意思是:“媊”星坐落在南斗星宿,能吃掉恶鬼,普天下都祭祀她。

    而从天文上来说,“媊”星坐落的南斗星,是二十八星宿第一星。二十八星宿环天一周分布,是日月五星巡天之旅的起点。女媊位置在南斗,意味着从新年第一天开始起她就忙于与恶鬼和病魔战斗。但是很可惜,后世的资料太少,对这位女星君的记载远远不如太白星君。】

    民间,一位正在家中照顾生病的孩子的妇人听到女媊主管人类和病魔战争,顿时来了兴致,开始为女媊星君倒腾神像。

    “说不定就是因为香火少了,媊星君才没法庇佑我们的孩子。”

    男人没好气道:“什么媊星君,听都没听说过。”

    妇人本就因为孩子生病操心,丈夫丝毫不管孩子,气得不轻,闻言毫不客气回怼:“对对对,你当然没听过,孩子生病你也没听过,你就听说一下尧舜禹汤、圣贤之君,结果呢?”

    男人:“……”

    他还想挣扎一下:“天幕说得不一定是真的。”

    妇人冷笑:“对,想让你老老实实做牛做马的大官说得就是真的,你就继续任劳任怨,辛苦自己,富贵他人。”

    男人:“…………”

    扎心了!

    【东晋时期,王嘉《拾遗记》之“少昊”篇曰:“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这里的太白星君是一位容貌俊秀的童子;】

    【唐朝时期,密宗大师一行所述的《梵天火罗九曜》描述金星形象:“形如女人,头戴酉冠,白练衣,弹弦。”这里还是“形如女人”的美男子;】

    【唐中后期,西天竺国沙门金俱吒所撰的《七曜禳灾诀》曰:“太白者,西方白帝之子……形如天女,手持印,骑白鸡。”、“金,其神石女人,着黄衣,头戴鸡冠,手弹琵琶。”这里已经彻底成了女神。】

    【金星一般都戴着鸡冠,因为鸡鸣与清晨金星的出现都象征天明,而金星又叫做启明星;傍晚时分,金星位于西方,所以说它是西方白帝之子;西方在五行里对应金,金属白色,所以大部分时期是穿“白衣”。】

    “童子,美男子,女子……”吴承恩哭笑不得。

    这都跟他笔下的老头子差距很大啊!

    要不,自己改改?

    可是总感觉改成美男子不够仙风道骨,改成童子已经有了哪吒红孩儿等童子,改成女子又过于阴险狡诈。

    罢了,还是看戏吧!

    大不了,在新书里再写!

    【唐朝的女性金星,经过后世分析,与大唐时期有大量波斯人有关系。】

    大唐,波斯商人、袄教教徒等在唐人的追问下连连点头:“没错,我们的金星就是女神!”

    【金星的女性形象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并且影响到了其他文明。比如苏美尔人的神话中,金星神是女神伊南娜,又叫做娜娜女神,主管□□、丰收和战争;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时期延续了对金星女神伊什塔尔的崇拜。】

    【大唐时期,栗特人是沟通东西方商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栗特人将娜娜女神融入袄教信仰后,还将西域的曲项琵琶带入华夏,让大唐的金星开始拿着西域琵琶。】

    第一次被提到的栗特人十分高兴。

    “我们的娜娜女神!是我们的娜娜女神!”

    “原来是我们影响的大唐!”

    “我们在后世也留有名字,还被说很重要!”

    这个在后世已经消失的族群,因为对大唐文化的影响,也留下了自己族群的文明印记。

    【而且,《易经·说卦》认为:“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这里认为金属西方,兑卦属于西方,金星可以与兑卦对应,同时兑代表少女,意思是西方代表的性别是女性。】

    【唐朝的女性金星形象,随着唐画和壁画,流传到了日本和美国等地,至今仍然能看到女性大唐金星神的形象,到明朝时期还存在着模仿者。不过实际上,从宋朝开始衰弱了。】

    天幕放出一幅幅画像。

    日本大阪市立图书馆藏有《五行二十八宿神形图》,金星神是身穿黄衣、乘黄鸡、右手持印的女神。

    大英博物馆藏唐昭宗时期,画家张淮兴所画敦煌帛画的金星神,也是白衣金冠女神;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的《炽盛广佛五星图》中,金星神虽然戴着金冠,但是衣服是红色,不过依然是怀抱琵琶的女性;

    明朝的《水陆道场神鬼图像》、宝宁寺水陆法会壁画,金星神都是怀抱琵琶的女性神,不过这是对唐朝的模仿,在明朝金星神已经普遍是男性。

    这一次,大唐人再次被气到了。

    “我们的金星神画像,怎么全被外邦人抢走了!!!”

    什么男神女神像已经不重要了,那些外邦怎么把画弄走的,你说说,是怎么弄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