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穿越之两世 > 230民女七
    这种事, 朱露白根本找不到人撑腰,朱家是绝对不会过来帮她的,她想到的帮手只有公主。
    等下一回她从公主府回来, 就装作郁郁寡欢的样子, 婆婆伯夫人自然要问啊。
    朱露白就滴着泪道,“二婶三婶一直让我把嫁妆交出来, 我也不懂, 今儿就和小郡主无意提起了,公主也听到了,公主把我骂了一顿,还,还说了家里几句……我颇为惶恐, 母亲,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呜呜呜……”
    伯夫人,“……”
    看着朱露白哭的鼻涕泡都出来了,只能先安慰她,让她不要多想, 郑家绝对不会要她的嫁妆。
    朱露白流着泪道,“那下回我就和郡主说, 母亲待我如同亲生, 全是外人挑拨……也让公主别误会。”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一房三房被老夫人叫去骂了一顿, 萎了好些日子,朱露白再也听不到这些让她交嫁妆的话了。
    但她一直警惕着, 其实郑家是可以强迫她拿出嫁妆的,什么嫁妆只属于出嫁女的规矩也看情况。
    两家旗鼓相当,夫家不算太贪婪, 那么出嫁女才能保留嫁妆,女方家地位低下,夫家就是冲着嫁妆娶的媳妇,那出嫁女想要保住嫁妆就是做梦。
    再如果夫家穷,那你能不拿嫁妆补贴?
    正真能保留嫁妆的出嫁女其实并不多。
    郑家好歹还要脸面,这才让朱露白保住了嫁妆,其中也有郑家忌惮公主府的原因,那也是朱露白得到了小郡主的喜欢,她才能借着公主狐假虎威。
    如果没有公主府这个外因,朱露白多半要割肉,不一定全给出来,起码要给一半。
    经过这件事,朱露白对郑家的感官也是直线下降,老夫人和伯夫人也冷了她很长时间。
    这件事郑家虽然不占理,但朱露白的行为也让郑家人不喜。
    直到郑伯爷和郑钦有家书回来,郑家才一片欢喜,朱露白也在一边做开心状还抹起了眼泪,伯夫人才觉得朱露白顺眼了一些。
    几家欢喜几家愁,郑家父子都活着,郑家人自然高兴,但也有战亡的,那全家只能抱头痛哭了。
    伯夫人参加了几场葬礼,回来后精神不大好,老夫人干脆就称病没去,郑家下人走路都小心了好些。
    朱露白都躲在自己院子里不大出门了,连小郡主邀请她过去玩,她都推了。
    小郡主向母亲抱怨,欣乐公主道,“京城接连办了几桩丧事,郑家虽然无人伤亡但老夫人和伯夫人必然也担心儿子和丈夫,三少夫人也会担心丈夫,此刻她如何有心思玩耍。”
    “真来了,回去必然也要被长辈微词,说她没心没肺还是好的,若说她心里毫无夫家,你让她以后如何在郑家过日子?”
    小郡主有些萎靡,“这么复杂吗,娘,我好似一直都搞不清这些关系。”
    欣乐公主道,“有我在,你搞不搞得清也没关系。”
    就是嫁了人,能干的下人给女儿多备一些,有她看着也出不了大差错。
    天之娇女,生来就是享福的,自然不用多操心。
    郑家毕竟人都活着,也不会一直死气沉沉,过了半个月,老夫人和伯夫人就好了,下人们脚步都轻快起来。
    朱露白又可以去公主府陪玩了。
    在公主府,朱露白吃到了荔枝,小郡主道,“连树送来的,我娘得了两棵,都说味儿好,我吃着也一般。”
    朱露白道,“你那是好东西吃多了不稀罕,不像我,你要是给我看到了树,我连树都给你吃了。”
    小郡主忍不住笑,“你就会胡说八道,那我真把树给你拿来,你吃给我看。”
    朱露白道,“一顿我也吃不完啊,让我带回去,慢慢吃。”
    周围的人都笑了。
    朱露白在公主府就当自己是谐星,就像刘姥姥一样,她被贾府众人笑话,但她也得了实惠啊。
    朱露白也是,抬出了公主,她保住了嫁妆,那么哄小郡主高兴也是值得的。
    笑闹了一翻,小郡主道,“我娘又在给我相看了。”
    朱露白道,“哪几家啊?”
    小郡主道,“左不过那几家,不是这个侯府就是那个国公府,我觉得好烦,不想嫁人。”
    朱露白很赞同,但在这个社会几乎不可能。
    她只能泛泛安慰,“公主肯定会给你找个四角俱全的。”
    小郡主叹气。
    朱露白什么意见都不会给,她心里明白,公主同意她过来陪小郡主,就是知道她虽然嫁了人,但和小姑娘没两样,圆房都没圆。
    这样就不用担心朱露白在小郡主面前口无遮拦,还有就是朱露白的谨慎识趣和分寸。
    太过阿谀奉承的,小郡主自己就看不上,太过高傲的小郡主也不会喜欢。
    朱露白就是恰恰好。
    其实这种交往本就不平等,一个可以随心所欲,一个却要处处小心。
    天气越来越热,朱露白也不想出门,待在院子里吃冰镇西瓜多舒服,知了叫的人昏昏欲睡,午觉醒来,很快就要吃晚饭,这日子简直丝滑的不行。
    边关在打仗,朝堂水生火热,后宅一片安逸。
    康明帝看着战报,战场呈胶着状态。
    太监报称太子求见,康明帝让太子进来,太子一脸怒容,“父皇,不能在任由姜薄统领大军了,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
    朝堂上很多人都在弹劾姜大将军,说他杀良冒功,排除异己,还有不少别的罪名。
    康明帝道,“他怎么了,能把敌人拒国门之外,他就是有功的。”
    太子道,“他杀了陈文!”
    康明帝道,“那陈文违抗军纪,姜将军杀不得?”
    太子道,“陈文不过是喝了一点酒,又不是在战时,这就该死吗?父皇,姜薄狼子野心啊!”
    康明帝拿起桌上的黄玉盘龙镇纸向太子扔过去,“放肆!姜大将军为国戍守边疆,你不说人家辛苦,居然还敢污蔑,你这不孝子!”
    太子都惊呆了。
    康明帝看起来怒气勃发,不但训斥了太子,还让太子罚跪,直到太子体力不支倒下才罢休。
    康明帝听太监禀报说太子无大事,就是膝盖有淤青,可能这几日无法行走。
    康明帝觉得疲倦,那陈文是太子派去分姜薄兵权的,但姜薄又不是三岁小儿,京城去的人想要混一些功劳他可以松松手,想要他的兵权,他可会放过?
    说来说去,太子还是太自己以为是,太心急了。
    战事胶着,这就是姜薄给朝廷的回应。
    康明帝不知道姜薄拥兵自重吗?不知道姜薄不把皇权看在眼里吗?
    大荆朝朝廷沉疴积弊,康明帝知道又怎么样。
    别看姜薄一直使人催讨粮草,但朝廷从未给足过,姜家军却依旧剽悍善战,在边疆那一片,姜薄已经是无冕之王,朝廷如何辖制他?
    到了晚上,康明帝去看太子,太子欠身行礼,康明帝按下他,“不用多礼。”
    父子相顾无言。
    康明帝打起精神,儿子还是要教的,“你说要处置姜薄,那我问你,如何处置?”
    太子道,“下圣旨,让他解官职回京自辨,另外派人接管边军!”
    康明帝笑笑,“那他要是不尊旨呢,你如何把他押解进京?”
    太子瞪大了眼,“他敢!”
    康明帝看着太子,“姜薄如何不敢?我们又能拿他如何?姜薄要是被你这么一逼,直接造反你怎么办?”
    太子还是不能接受,“京师有一十万将士,还有各地卫所……”
    康明帝道,“都比不上骁勇善战的姜家军!且,你能赌吗?”
    赌姜薄不造反,赌京城那些少爷兵打得过姜家军,赌姜薄不会打开国门放蛮人进来烧杀抢掠。
    太子结结巴巴,“他,他不会……这样,干吧?”
    康明帝道,“你都要他进京谢罪了,他为什么不敢,将来史书也不会说他什么,只说你我父子糊涂,战前撤将,忌惮人家功高盖主。”
    “太子啊,大荆危如累卵,经不得胡乱折腾,我想把阿嫣嫁给他,也是为了笼络他,姜薄,我们只能安抚,不能雷霆相对。”
    太子捏紧了拳头,“乱臣贼子,乱臣贼子……”
    康明帝看着太子,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失望。
    在如何也是自己的儿子,康明帝只能继续教。
    成效还是有的,第一天太子就不在嚷嚷姜薄怎么怎么样了,也不计较陈文的死了。
    边疆,姜薄正在灵堂给家人上香,灵堂里排位有好几排,姜薄也就漫不经心在香炉里插了三根香,“都过来吃香火吧,今儿吃一回,下回得到过年了啊。”
    他扫了一眼排位,轻笑出声,“只是我这个卑贱鄙薄之人的香火也不知道诸位吃不吃得下。老夫人,大夫人,一夫人……大哥,一哥,三哥……还有侄儿侄女们,嫌弃的话就别委屈自己,别吃了。”
    “爹,您老多吃点,也得保佑我好好掌着姜家军,我要是死了,你们可是彻底就没了香火吃呢,再是恶心看不起我,现在也只有我给你们送香火吃呢,嘻嘻嘻。”
    和亡灵们唠嗑了一通,姜薄出了灵堂,亲兵过来说了几句话,姜薄讥讽地笑了笑,“太子这是变聪明了。”
    只是聪明的有限。
    阳光正好,灵堂这里却没有多少暑气,这里有姜家那么多冤魂呢,阳光都驱散不了这里的凉意。
    康明帝哪里是不想动姜家,他是动过,动了不止一次,然后姜家就只剩下姜薄一个人了。
    姜家父子在边关给朝廷卖命,京城的妇孺老幼却一命呜呼。
    为什么呢?因为疫病,那时候京城死了很多人,姜家死了一些人也不很显眼。
    但为什么只有姜薄这一支死光了呢?因为只有这一支掌着姜家军。
    紧接着父亲和哥哥们又在战场遇到了伏击,最后哥哥们全都战亡,父亲侥幸留了一口气回来。
    那时候姜薄才十四岁,父亲硬撑了一年,那一年里少年飞快成长,终于接替父亲执掌了姜家军。
    姜薄不是善茬,他后来杀了姜家京城所有的旁支,血脉被他自己断干净了。
    为什么他们这一房都死了?因为有内应,内应就这些血脉亲人,父亲下不了手,姜薄下得了。
    姜薄在姜家原本就不是少爷的存在,人们说是他娘不要脸爬床才有了他,他娘生下他的时候难产而亡,死的时候也没个名分,姜薄就是半主半仆的存在。
    实际上没人把他当主子看待,他在姜家过的比仆人都差,他小时候吃过狗食,睡过狗窝,抱着狗睡暖和,一个人睡柴房冬天要冻死的。
    到了十岁,姜大将军见这个儿子在家过的猪狗不如,这才把人带到了边疆,祖母也在那时候才给姜薄取名,因为他母亲下贱,所以老夫人就给取了个薄字,意在提醒姜薄,你身份卑贱,和姜家其他少爷不能比。
    待姜家这一房灰飞烟灭了,姜大将军也没了,有个仆人才悄悄告诉姜薄,他娘根本就没爬床,是姜大将军酒后硬拉了人上床。
    酒醒后姜大将军把人交给夫人,意思让夫人处理,那天正好是夫人的生辰,姜夫人生辰那天收到丈夫这一份大礼,心里如何不怒。
    但她不能对丈夫做什么,就只能对这个女人做什么了,难产也是姜夫人做的手脚,她受不了这份羞辱。
    姜老夫人孙子多的是,也不会因为一个婢女和媳妇闹起来,根本就当看不到。
    婢女死了,姜薄活了下来,却活成了狗都不如。
    姜夫人乐意看到姜薄这样生活。
    姜大将军也根本没把那个婢女放在心上,他基本一直在边关,连姜薄这个儿子都毫不上心。
    后来偶尔看到姜薄,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却不像个人样,这才把人带到了边疆。
    到了边疆后姜薄总算能吃饱穿暖,但哥哥们也没一个对他和颜悦色,欺负欺辱也是家常便饭。
    这时候姜大将军就不管了,军队里强者为尊,他儿子如果是孬种,那就不配当他儿子。
    这个小儿子在姜大将军心中地位很低的,几乎没有。
    直到姜家他们这一支遭遇灭顶之灾,姜大将军只剩下姜薄这一个儿子了,那没得任何办法,他只能让姜薄上,否者,姜家军就不复存在了,好在姜薄是他的种,没让他失望。
    这种环境里长起来的姜薄,其实对姜家任何人都没感情,包括姜大将军。
    姜家的人还不如他抱着睡觉的那条狗来的亲切。
    杀姜家人,姜薄毫不手软。
    康明帝一时间却被姜薄的狠辣镇住了。
    皇帝开始正视他,忌惮他,却发现已经无法控制他了。
    小狼崽子已经长成,獠牙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