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 > 141第 141 章 别过
    第141章
    又一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这一天,革委会乔副主任来上班,穿得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这两年, 曾经千篇一律的绿军装已经渐渐变少了,但人们的服装还是单调。尤其是政府里, 人人都穿的不是黑就是灰,厅里厅气,局里局气的。
    乔副主任乍然穿了一色鲜艳的颜色, 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孟主任都笑了, 笑完又感慨:“当年小姑娘们都穿得很好看。”
    一晃,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鲜艳的布拉吉都不知踪影。
    新的报纸送达了,头版头条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道。
    这一届会议重新确立了思想路线, 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口号,把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所有人都长长吐出一口气, 再看乔副主任一身亮色, 真有种改天换地的恍惚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二年, 第五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修/宪。
    规定地方上各级革命会员会更改为各级人民政府, 革委会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终于宣告结束。
    大院重新挂了新做的牌子:博城县人民政府。
    孟主任重新变成了孟书记。
    乔副主任成为了常委、副县长之一。
    那些在孟作义的帮助下平反的人物渐渐都回到了岗位上, 再次叱咤风云。
    这一年孟书记高升去了市里,成为了林市的市委/书记。
    博城县的人事再度变化,县委常委乔薇力压了众人,升任博城县县委书记,成了独当一面的一把手。
    但这一年,她收到了严湘的来信。
    他告诉她,他将进入保密级别更高的单位,去了那里之后,可能将要与家里断联。
    他叫他们别担心她。
    他告诉她, 他的梦想的是让真理在天上翱翔,剑锋直直云霄。
    “妈妈,我是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生的。”
    严磊告诉乔薇:“打听不到他去了哪。”
    他去的地方甚至超越了严磊的级别可以知道的权限。
    乔薇点头。
    她问严芙:“记不记得哥哥?”
    严芙却摇头。
    哥哥在她还不记事的时候就离开了。她怎么可能记得。
    “哥哥最喜欢你了。”乔薇告诉她,“你小的时候哥哥抱着你到处显摆,让别人知道他妹最好看。”
    严芙咯咯笑起来。
    觉得哥哥很有意思。
    家里的相框里是有哥哥的照片的,严芙说:“我哥也好看。”
    但她不懂:“我哥去哪了?”
    乔薇摸着她的头:“他去属于他的地方,和一些很聪明的人在一起。”
    严芙其实觉得自己也挺聪明的,她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她说:“等我长大,我去找他。”
    乔薇笑了:“好。”
    乔薇为博城县做的发展规划,深受孟作义赏识。他也感到很欣慰,他带出来的人,果然思路跟他一脉相承。
    其实这本来就是博城该有的发展路线。乔薇在前世来过好几次,给博城做过专题报告。
    因此,她对博城的发展是很了解的。不仅了解发展路线,还了解许多博城犯过的错误,踩过的坑。
    在别人的眼里,乔书记目光长远,胸有丘壑。
    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大地,如甘霖一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严庄的老支书退了下来,新支书是他儿子。
    新的严支书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博城县,来找在外面当大官的严磊和乔薇,向他们寻求家乡发展的帮助。
    严支书的本意是向严磊求助,哪知道严磊说:“这方面,乔薇更有经验。”
    听说乔薇已经是县委书记,严庄的人直咋舌,担心乔薇如今是土皇帝,会嫌弃他们。
    然而乔薇并没有。她把村里来的人安排在了招待所,特意抽出时间倾听他们的诉求,与他们交谈。
    最后,她给出的建议是:“包产到户。”
    大家都沉默了。
    乔薇说:“其实,已经有人在这么干了。上面也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上面现在还没有最终定下方案。但大方向一定朝着放开去的。”
    她说:“就看你们敢不敢了。”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新支书抽了半包烟,发了狠:“干!”
    他们回到村里召集了社员,开了秘密会议。
    社员们都按了手印,承诺如果干部们因此坐牢,大家共同抚养干部们的孩子到十八岁。
    这一年,严庄大丰收。
    幸运的是,干部们并没有因此坐牢。
    时间继续前行,第二年终于迈入了八十年代。
    那位老人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肯定了农村大包干的做法,传递了农村改革势在必行的信号。
    严庄的干部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严支书赞叹说:“乔薇把握政策把握得稀准哩。”
    别的人也赞叹:“不愧是大干部。”
    “县委书记!”
    “了不得。咱严庄烧了啥高香?他们两口子,一个师级干部,一个县委书记。”
    “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去过博城县见过严磊和乔薇的干部们自然会被追问大官的家到底啥样。
    “二层小楼!”
    “有通讯员,有保姆。”
    “噫~那磊子媳妇不是啥也不用干?”
    “干啥?你想让县委书记干啥?啊?给县委干部开完会回来系围裙给你洗锅刷碗?”
    有人不免就动了心。
    严家老三的小儿子比严湘小三岁,这会儿十五岁了,上学才上初一。
    这还是因为严磊寄回家里的信里一再严厉地要求家里一定要保障严家的孩子们好好上学,接受教育。
    他根本学不下去,被爷爷按头逼着上学。
    每天去了学校就是睡觉,又被小伙伴们瞎起哄:“你二大爷恁厉害,你还上啥学。”
    “我要是你,我就去找你二大爷。”
    “去了就吃香喝辣,通讯员给你做饭,出门坐小车。”
    少年人本来就容易头脑发热。
    又听见家里人商量,说:“向阳上学学不下去,要不然给他娶个媳妇吧。”
    到这个时候,介绍信制度已经开始放松,没有从前那么严格了。没有介绍信也可以出远门。
    他还不想娶媳妇,脑子一热,偷了爹妈的钱买了车票就去投奔他那当大官的二大爷去了。
    乔薇这天下班回家一进院子就感觉气氛不对。
    阿姨站在院里望房子里张望。见她回来,忙凑过去,悄悄告诉她;“师长的侄子来了。师长正在发脾气。”
    乔薇:“……”
    乔薇进屋,果然看见一个少年,垂头丧气地在那挨训。
    乔薇笑道:“哟,这是谁啊。”
    严向阳知道这个伯母很厉害,是一个县里最大的官了,他忙说:“二大娘,俺是向阳,你记得俺不?”
    虽然知道那边的孩子按照辈分就是得这么叫她,但乔薇每次听见“二大娘”这个称呼,还是觉得头皮发麻。
    乔薇问严磊:“向阳怎么来了?”
    严磊脸臭臭:“你问他。”
    原来严向阳并不知道严磊家的确切地址,脑子一热跑来了,下车之后一片茫然。
    到处乱逛,被警察给盯上了,给当盲流给关起来了。
    这傻孩子口口声声“俺二大爷是大官”,结果在里面挨了打,吓得不敢吱声了。
    直到警察来巡视,他大喊“俺二大爷是师长!俺二大爷是师长!”。警察当他胡言乱语,根本不搭理他。
    傻孩子总算没傻到底,想起来说:“俺二大娘是县委书记!俺二大爷是师长!”
    县委乔书记的爱人是部队高级干部,体制内的人基本都知道。这才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拎出来一问,发现哎哟我去,这小子搞不好,真是乔书记爱人的侄子。
    问清楚了,打电话联系了严磊,给他送家里来了。
    乔薇哭笑不得。
    这天晚上家里多做了几个菜。严向阳在看守所里受了哭,吃得狼吞虎咽。
    吃完让通讯员带他去大院澡堂子洗澡,洗得干干净净,换了干净的衣服。
    晚上让他住了一晚。
    严向阳美美的,觉得投奔二大爷果然是对的,有个当大官的二大爷,还有个当大官的二大娘,以后不用上学,不用下地,每天就住着二层小楼吃香喝辣,多好呀。
    果然第二天也吃的好喝的好,二大爷还让通讯员带他到处逛逛,长了见识。
    二大娘还给他零花钱。
    严向阳浑身都舒泰美死了。
    乔薇问严磊:“向阳你打算怎么办啊?”
    严磊说:“你别操心。交给我。”
    老家侄子来了,长辈该有的招待也得有,让严向阳舒泰了三天,严磊把他揪过来:“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严向阳:“啊?”
    他摸头。
    严磊无语:“你总得干点什么。”
    总不能天天躺我家沙发上。
    严向阳说:“二大爷你都这么大的官了,我干啥不行啊,你给我安排个小官当就行。”
    严磊仰天长叹。
    他每次跟家里通信都会强调教育,教育,教育。
    奈何家里的大人自己就没什么眼界,农村就是那种环境。孩子放着学不上,也要跑来城里投奔当大官的伯父。
    家里孩子要都这样,老家祖坟冒过他这一次青烟,估计是不会再冒第二次了。
    “当官是不可能的。”严磊,“这里也没有官,干部都是人民公仆。部队的干部都是血拼上来的。你二大爷我当年是靠挨子弹杀敌人才提的干。”
    “当官是不可能让你当。你知道我是干什么,我是个军人。你既然是我侄子,来投靠我了。别的也别说了,我送你当兵吧。”
    严磊把亲侄子扔进了军营。
    严向阳的梦想是进城当大官家的少爷,梦想破碎了。
    三天,军营里三天操练,严向阳求着班长带他去见他二大爷,哭了:“我想回家……”
    其实这时候国家正在对军队进行第五次精简整编,简称裁军。
    严磊跟严向阳说让他当兵,给他扔兵营,并没有给他入伍,而是给下面打了招呼,让基层的人狠狠练练严向阳。
    严向阳眼瞅着不是个读书的料,要是能扛得住能吃苦,严磊可以让他真的入伍。
    可惜老严家祖坟不会冒第二次烟,这小子好吃懒做,就不是那块当兵的料。
    最后严磊给侄子买了两身新衣裳,把他送上了回家的火车。
    他跟赵团长喝酒,直叹气:“还是军军好。”
    军军入伍了。
    虽然小时候有点熊,但长大稳重多了,是个好兵。
    赵团长说:“军军以后托给你了。”
    严磊说:“你放心。”
    国家精简军队,赵冬生年纪大了,转业复员了。
    严磊和潘军长给他跑动,最后分去了个不错的单位。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乔薇一起去火车站送赵冬生一家。
    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家是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不妨碍亲亲热热做了这么多年的邻居。
    在高楼大厦兴起之前,那些住平房、有院子的人家,是真的远亲不如近邻。
    大家都眼眶湿润,四手相握。
    “赵嫂子,保重。”
    “薇啊,你也保重。”
    就此别过,各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