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373章一个人伺候不来
    看完电影后,康驰就直接回去洗澡睡觉了。

    至于片子到底卖不卖座,他其实并不关心,

    反正他和张晴,都把它当成了‘通武’相机的广告片,

    只要能证明‘通武’的性能,完全可以拍摄院线大片就够了。

    而如果抛开剧情不谈,至少以康驰的观影体验来看,这片子的的画质还是很OK的,

    每个镜头的构图、光影、色彩都非常考究,

    随便截个图,都能用来当海报。

    这点随后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种首映影评也能看出来,

    观众们对于电影的故事本身,其实口碑有点两极分化。

    觉得好和不好的人,都占据了一半,双方不停地展开讨论。

    最终燕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萧景胜教授,通过一篇相对客观和专业的影评,极大地缓解了这场争执。

    “故事虽然略显平淡,如果这就是编剧凭空编出来的故事,我估计最多个40分,但因为在观影之前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以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故事里的这份平淡感,反而增加了真实感和代入感。”

    “故事改编得其实挺好的,比如是康天明这个角色,前半段我觉得对他的刻画太固执和死板了,有点脸谱化,但卖房子那段反转,却突然又让这個角色活了……”

    “而且看得出来,导演也在努力地通过叙事手法,增加故事的张力,加上电影的品质感很强,因此看完之后,反而让人有些回味无穷。”

    “这有点像以前看完《末代皇帝》、《奥本海默》之类人物传纪片的感觉,但是客观评价的话,《大国院士》的历史使命感和厚重感确实弱了很多。”

    “可能是因为时间跨度太短,也可能是因为故事更多的还是商战和励志元素,而没有重点去强调大國博弈的背景和元素,使得影片的格局略显小气……”

    “不过这些元素比较敏感,说不定剧组拍了,但是后来又删了,或者刚开始的剧本就没有过审,当然也可能是新人的导演经验不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点。”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种类型的片子,有点像是在酿酒,现在看似乎感觉不大,但如果过个十年二十年回头再看,可能又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的故事虽然有遗憾和不足之处,但总体上还是一个不错的故事,至少相较于大部分的爱情偶像肥皂剧就要好上太多了,绝对能够值回票价,另外视听感受也做得非常不错。”

    “其实之前我也不止一次的建议业内,可以尝试使用‘通武’相机进行专业的电影创作,它的表现已经被电影学院的学生证明完全可以胜任电影拍摄了,这次用它拍摄的电影首次正式登上大荧幕,更是直接证明了这点。”

    萧景胜的这篇影评发布后,立即就在豆瓣得到了非常多的点赞,对票房的影响怎么样还不知道,但对大秦光学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通武相机的产能一直没有提升过,所以库存并不多,这波电影上映后,直接就卖断货了……

    在康驰不断地学习各个聚变项目的资料中,时间很快就进入了十一月,气温也终于有了点冬天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康驰的错觉,总觉得现在的夏天特别漫长,

    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五月份天气才会逐渐转热,然后十月份就已经要加外套了,但现在四月就只能穿一件衣服,十一月洗冷水澡都不觉得冷。

    感觉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是炎热的夏天了。

    莫非是自己天天搓设备,顺便把身体给锻炼好了,所以不怕冷了?

    不过他好像在哪看过一个说法,怕热反而是身体虚的体现……

    从别墅坐电梯下降到实验室后,他立即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抛在了脑后,正式进入了核聚变研究的下一个阶段:极限探索。

    昨天他终于把国内所有能查到、看到的核聚变资料给看完了,

    以他现在对可控核聚变的了解,可以毫不夸张地可以说,已经是国内第一人了!

    当然,只是理论方面的。

    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到底能发挥出多少还有待验证。

    这让康驰不禁感觉自己似乎有点像个人工智能,然后自己给自己投喂数据……

    康驰这个极限探索阶段,指的就是对核聚变所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进行极限升级,探索出这些材料的瓶颈。

    然后根据这些材料的极限参数,重新设计一套聚变装置,

    最后再用计算机模拟一下,看看结果,基本就能大致判断出,可控核聚变有没有可能在短期之内实现了。

    所以康驰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自己造包括磁约束系统需要用到的导线、磁铁,第一壁需要用到的石墨、碳-碳复合材料、铍和氧化铍各种材料。

    来到实验室后不久,门口就传来了铃声,康驰按下开关后,一位大概四十多岁的男子便走了进来。

    国内这么多的核聚变专家和机构,肯定不可能让康总自己来协调,因此科技部给他配了个助理,专门帮他处理除了研究之外的杂事。

    “康总总算有时间见我了。”

    聂振成大步流星地走到康驰面前,立即笑着和他打了个招呼。

    “嗯……不好意思,让你在东阳干等了大半个月。”

    “没事,就当是休了几天假。”

    康驰笑了笑,然后递了一份提前准备好的资料给他:“这里有一份设备和材料的清单,我希望你能按照优先级,帮我分批运到这里,第一批设备最好能在三天只能到。”

    聂振成接过资料翻阅了一下,然后顿时忍不住倒吸了口……

    这清单上密密麻麻的设备,粗略一看至少有上千种。

    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材料的生产设备,这种装置的体积通常都不小,价格也普遍比较贵。

    哪怕一台平均只有一百万,光是买这些设备就需要几十亿,甚至几百亿……

    看到聂振成的表情后,康驰立即解释了一句:“不需要重新采购,想办法借用或者租用一段时间就行了。”

    聂振成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大概要用多久?”

    “最多3个月吧。”

    “设备的安装调试呢?”

    “我这边可以搞定,你只需要把东西运过来就行了。”

    “明白了,没问题。”

    从实验室出来后,聂振成又忍不住看了眼清单,然后叹了口气。

    “这没事没事,一来就是大事……”

    感叹完后,他立即掏出手机,打电话给上级呼叫支援。

    “我一个人伺候不来康院士,至少得安排个两百人以上的助手团。”

    沈首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