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 第 118 章 白拿西突厥情报
    李玄霸与射匮可汗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后,没有立刻离开伊吾城。

    伊吾城下起了大雪,为了安全,李玄霸准备等天气稍微转暖之后才离开。

    于是今年他难得过了一个没有双生兄长陪伴的生日。

    李智云还像小时候一样挂在李玄霸背上,嬉皮笑脸道:“没有二兄,有我陪你!”

    “嗯嗯嗯,下去,重。”李玄霸转头看着玩疯了的李智云,不由叹气。

    大雪天还能和一群突厥人去雪地里逮兔子逮狐狸,小五真是纯正的李家人。

    该不会只有自己的性格偏向母亲,更热爱看书吧?

    李玄霸不肯承认,他不爱打猎,只是因为他身体差。

    李智云从李玄霸背下跳下来:“三兄,你今日又去寻突厥人聊天了?你每日怎么和那些蛮夷有那么多话可聊?”

    李玄霸耐心解释道:“他们对西域诸国的了解才是第一手资料。难得有机会他们愿意对我敞开情报,我当然要多问些。”

    李智云疑惑:“可是他们愿意向三兄分享情报,不是因为三兄的情报更详细吗?”

    李玄霸露出神秘的微笑:“不,我的情报并没有更详细,我只是成功骗到了他们,让他们误以为我的情报更详细。”

    李玄霸放下书,对李智云招了招手,让李智云坐在他身边。

    正好罗士信进来问李智云要不要又去捉兔子,也被李玄霸留了下来。

    周达见状拔腿就跑,让李玄霸分外无奈。

    李玄霸以为可以把周达也培养成一代名臣,但人各有志,周达听着李玄霸的长篇大论就头疼,更别说自己亲自去看书。

    周达在原本历史中应该也是唐国公府的家生子。跟随唐国公府起兵的人那么多,在史书中留下姓名者却寥寥无几,唐国公府的家生子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在青史留名,除了身份地位之外,他们自己的本事也可能不过关。

    马三宝也是柴绍家僮,出身不比唐国公府的这群家生子好,也能在唐初名将中占据一席之地。

    既然周达不乐意上进,李玄霸便不为难周达了。

    反正周达就算将来排不上顶尖的功臣,也能至少成为一个中层官吏,对他而言也是阶级跃迁了。不上进也没事。

    但罗士信有这个天赋,如果逼一逼也能静下心来学习,李玄霸就不会放过他了。

    李智云也不会放过罗士信。

    罗士信是李智云第一个朋友,所以李智云无论享福还是倒霉都要拉着罗士信一起,上课也一样。

    罗士信也很珍惜李智云这个朋友,就算跟上李智云的功课进度很困难,他也咬牙坚持下来。

    学生到位,李玄霸打开了话匣子。

    其实他要讲的内容很简单。

    李玄霸之前和李智云、罗士信提过,大汉对西方诸国的了解是依托丝绸之路。

    这不是说大汉对丝绸之路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而是“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

    前者如长孙晟经略西域,在突厥生活了

    十几年亲自收集的情报;后者如裴世矩经略西域,靠着和张掖边市的商人收集的情报。

    李玄霸虽然依托的是后世资料,比如今许多第一手资料都详细,但史书上寥寥几行记载,与西域诸国真实情况肯定也有较大差异。

    他是靠着“耶路撒冷之战”

    这个具体事件,在射匮可汗心中奠定了自己了解的一定是第一手资料的潜意识。

    然后,他再用一些从网络和博物馆上看到的“第二手资料”

    为这个谎言添砖加瓦,才骗得射匮可汗相信自己对西域诸国了如指掌。

    李玄霸之后和射匮可汗所提的西域之事,虽然网络图片和博物馆文物资料让他的描述显得绘声绘色,但无论是建筑、军事、商品、钱币,其实都可以从西域人那里打听。如果没有“耶路撒冷之战”

    的铺垫,射匮可汗绝不会被骗。

    现在李玄霸所做的事,是在已经欺骗射匮可汗的前提下,假装“情报共享”

    ,白拿射匮可汗对西域诸国的第一手资料。

    射匮可汗开放的情报,又对李玄霸只有一个骨骼的西域情报填充了血肉,让李玄霸更容易欺骗射匮可汗,并带走更多情报。

    比如李玄霸只了解现在波斯帝国的皇帝库思老二世。

    射匮可汗在波斯帝国埋下了许多钉子,了解波斯帝国所有高官和贵族构成。李玄霸便用世界史上对库思老二世的信息,套走射匮可汗手中真正有用的波斯帝国贵族阶层情报。

    这不仅仅为了继续欺骗射匮可汗,也是为了大唐经略西域布局。

    在没有飞机和卫星测绘的时候,所有封建王朝对外国的了解都在双脚能行走的范围内。

    国家越强盛,对世界的了解就越多。就像是东汉对世界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达了希腊半岛一样。

    但也就像是大汉与罗马建交被安息帝国阻拦,大唐与东罗马帝国的商路也被后来崛起的阿拉伯帝国阻隔。

    李玄霸并不想让亚欧大陆桥这一片区域被统一。像现在这样,几个帝国打成了一锅粥,才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如果这一片区域局势安定下来,西突厥、吐蕃等势力也会安定下来,他们就会把视线转移到大唐了。

    大唐现在连江南、岭南、云贵等地都还没有开发完毕。西突厥和吐蕃的领地是食之无味,弃之绝对不行。得让他们在外部压迫下,老老实实给大唐当附属国才行。

    但李玄霸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会非常困难。

    东方古国这边出现了一个叫“李世民”的天命之人,西方也出现了一个同样的“天命之人”。

    这个“开挂”的人,名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伊教先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他6岁父母双亡,8岁祖父去世被伯父收养,23岁给富商遗孀当商队经办人,约40岁的时候与遗孀结婚,生活才富裕起来。

    正常人的话,这一生差不多就到顶了,但他的传奇人生这才刚刚开始。

    穆罕默德50岁的时候投身宗教事业,60岁被贵族迫害赶走。他脑袋一拍,认为传教救不了分裂的阿拉伯人,于

    是努力了十年()?(),

    70岁创建阿拉伯帝国。

    这个人的事迹对阿拉伯民族而言ㄨ()ㄨ②来ㄨ小??说ㄨ??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ㄨ()?(),

    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孔老夫子游历诸国之后脑袋一拍()?(),

    “教书救不了分裂的中原”(s)?(),

    于是带着弟子们把一盘散沙的东周统一了,成为了始皇帝。

    当然,没有说他比得过孔子和始皇帝的意思。只是说这种开挂程度,连秦皇汉武唐宗明祖都要为之侧目。

    在穆罕默德余荫下,他的继任者只花了十年时间,就把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灭了,顺便把埃及吞了。

    天高路远,就算李玄霸拉着同样开挂的二哥李世民,也不可能阻拦这位先知的开挂之路。

    何况大唐也不可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插手如此遥远的国家纷争。大唐人自己现在都吃不上饭呢。

    李玄霸想做的事,和历史中的唐高宗差不多。

    唐高宗时期已经对西域有所了解,所以试图拉着波斯打西突厥。

    哪知道波斯不仅自己废拉不堪,也实在是打不过对面开挂的,被阿拉伯帝国覆灭。唐朝甚至想帮波斯帝国复国,最终还是因为路途遥远算了。

    李玄霸想提前介入波斯帝国的政治斗争,看能不能给盛极而衰的库思老二世注入一发强心剂,避免波斯帝国内乱。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但有波斯帝国在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当缓冲地带,大唐处理西域会游刃有余许多。

    何况古波斯自古以来就在那繁衍生息,大唐的举动是正义的(正色)。波斯帝国后裔也一直在反抗阿拉伯帝国,会成功复国。

    史书中清楚记载,吐蕃侵吞西域和西突厥反复兴灭的背后,都与阿拉伯帝国有关。

    在开元年间,阿拉伯帝国极其扶持的盟友,与归服大唐的突厥进行了五次交战。这五次类似于“代理人战争”的交锋,大唐这一方皆胜,将阿拉伯帝国往东方扩张的计划推后了近五十年。

    但阿拉伯帝国处于攻势,整体战线是朝着东方不断推进。

    于是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国军队和阿拉伯帝国军队在葱岭地区(今哈萨克斯坦)直接交手,大唐败退。

    著名史学家巴托尔德认为,此战决定了中亚的命运,导致大唐将中亚让给了阿拉伯人。

    西方史学家多秉承这个观点,并认为怛罗斯之战和同年的大唐南诏平叛失败,都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之一。

    近年来华国史学家根据最新史料反驳,此战大唐虽然失败,但这只是双方试探性攻击,双方都中止了大的继续扩张,划定了彼此势力范围,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双方都没有伤筋动骨,也没有影响双方关系。

    不过四年后,即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转衰,吐蕃趁势占领河西走廊,这才导致大唐在西域的势力失守。

    这场战役的历史地位究竟如何,李玄霸更倾向于自己国家的历史学家。但吐蕃的兴盛和西突厥的复叛,背后有阿拉伯帝国的支持是肯定的。

    如果能保住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面临阿拉伯帝国的压力,会是大唐稳固的盟友。西突

    厥和吐蕃得不到阿拉伯帝国的支持。

    大唐就算再次衰退,华夏只有内忧少些外患,百姓受到的磨难或许会少一些。

    甚至在没有外患的前提下,说不定大唐能实现改革和中兴,让下一个大一统王朝到来前,不要经历“五代十国”

    这个比“魏晋南北朝”

    更黑暗的时代。

    未来的事李玄霸回去后会和二哥慢慢聊,李智云和罗士信的小心脏还不能承受这么大压力。李玄霸只说起将来经略西域,会用上西方这几个大帝国的事。

    “他们如突厥一样,不能太强,也不能被灭,最好是永远这样僵持着,才会与我们友好相处。”

    李玄霸道,“突厥的地我们还能直接管辖,但西域太远了,我们不能直接控制。所以必须让他们主动与我们交好。”

    李智云连连咂舌:“三兄!我的三兄啊!现在还是大隋呢!二兄还没当皇帝呢!扫灭天下都不知道会花多长时间,打败东西突厥也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你怎么都算计起西域诸国了?”

    罗士信有点头晕。

    他以为人生最大成就就是帮郎将统一天下,如果能活长一点,再加个灭掉东西突厥。西域诸国也太遥远了!

    李玄霸笑道:“你们要对李二大将军有信心,天下唾手可得。或许我对西域诸国的算计,在我们这一代没有用处,但能为后人减轻一点负担,为后世百姓减轻一点负担,既然是举手之劳,为何不做?”

    至少,这个时空哪怕大唐仍旧丢掉了西域,在“盟友”的帮助下,能把安西都护府的孤军接回来也是好的。

    安西都护府孤悬海外,大唐守军孤军奋战四十余年,在公元808年全部战死沙场。

    落叶归根,忠魂归乡。

    李智云捧着下巴道:“好吧,三兄有这么远大的志向,弟弟支持你!三兄,你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我们无法直接管理的地方,一定要让他们有多个首领,不能让他们统一了来打我们,对吧?”

    罗士信使劲点了一下头:“我也明白了!就像是西突厥和东突厥互相打仗一样!绝对不能让突厥统一!”

    李玄霸叹息道:“真聪明,就是这样。”

    这一套,历史中的唐太宗就干得很好,俗称“平衡术”。

    唐太宗灭掉东突厥政权后,没有灭掉东突厥的“可汗”,而是在突厥上放几个“阿史那”血脉的可汗,让他们各自打去。谁弱就拉偏架,不让他们统一。

    这一点后世清朝也做过,就是蒙古“盟旗制度”。

    唐高宗前期延续唐太宗的政策。但在后期,天皇天后都认为他们需要建立比唐太宗更大的功绩,所以放弃了“平衡术”,放任和帮助亲近自己的势力统一草原。

    但大唐当时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不可能直接统治西域和草原,导致西突厥不断复叛和阿史那家族重新统一漠北,拖累了大唐财政。

    唐玄宗也在这方面犯了傻。他见南诏太乱,就帮其中一支部落把南诏统一了,南诏实力强大后就反叛。

    唐军平叛失利,西方史学家认为,这和怛罗斯之战一样

    ,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之一。抛开这点,这一战确实给大唐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唐高宗和武女帝政治水平还是不错的,都是有为之君。唐玄宗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没昏庸,还是明君。

    只是唐太宗身为华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战略家()?()”

    ,眼光还是更胜一筹。

    军事家常有,而战略家不常有。

    这次让二哥好好把他的战略思想写下来教导后人。就算后世子孙没有战略家,拿着先祖的心得依葫芦画瓢,可能也能学个一二。

    当然,更有可能是某个后代皇帝认为“朕很强,朕要做到先祖做不到的事(s)?()”

    ,然后仍旧瞎折腾。

    至于写“祖训不可更改()?()”

    ,让后世别乱来也不现实。局势瞬息万变,统治者需要依照现实情况随时调整政策。

    看看明朝“后⒁[(.)]⒁?来⒁_?⒁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⒁(s)?()”

    车之鉴,利益阶层可太会利用“祖训不可更改”来给自己谋利了。

    李智云疑惑:“三兄,你发什么呆?”

    李玄霸收回发散的思想,笑道:“连小五都能听懂,看来我的教学水平不错。”

    李智云得意:“那是因为我聪明!三兄,你应该说,连士信都能听懂,三兄的教学水平不错。”

    罗士信白了李智云一眼,做口型让李智云等着。

    等三郎君离开,他一定找李智云好好切磋。

    李玄霸看到了罗士信的小动作,笑着结束了今日的授课,让罗士信和李智云去外面“切磋”。

    先嘴贱就要做好“挨揍”的准备,这也是哥哥给你上的课。

    李玄霸露出了关爱弟弟的慈祥微笑。

    ……

    二月初,伊吾的气温回暖。虽然河水还没有化冻,李玄霸见已经晴了好几日,便向射匮可汗辞别,准备回张掖。

    射匮可汗派了一千人护送李玄霸离开。这一千人由同族心腹泥孰带领,并携带包括三百匹骏马在内的大量礼物,与大隋的河右行军大将李世民正式结盟。

    泥孰是个面容和善的中年人,汉话比射匮可汗还熟练。

    他与李玄霸交谈,居然对突厥人大多不爱看的儒家经书颇为熟悉。若不看他穿着打扮,还以为他是个大隋儒生。

    李玄霸总觉得“泥孰”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但突厥人的名字大多喜欢重复用,有的人名和“官名”差不多,就像是华国有人当了“司马”,就给后人改姓“司马”一样。只一个拗口的名字,李玄霸实在是难以将这个人与史书中那些名字联系起来。

    直到泥孰表现出自己对中原文化的向往,李玄霸才勉强将他与史书中一个人划上等号。

    泥孰家族世袭“莫贺设”这一官职。现在西突厥的莫贺设是泥孰的父亲,将来泥孰也会继任“莫贺设”一职。

    如果把“泥孰莫贺设”和“向往中原”联系起来,那这个中年“儒生”泥孰,很可能就是唐朝册封的第一个西突厥可汗,咄陆可汗。

    如果真是他,他父亲会在武德年间和在长安闲居的小|秦王李世民结为异姓兄弟。那……他就是我未来的侄儿

    ?

    泥孰见李玄霸的表情古怪,疑惑道:“李三郎,我脸上有什么嘛?(s)?()”

    李玄霸道:“没什么,只是发觉你的胡子真别致。()?()”

    泥孰摸着自己梳成大辫子的胡子,得意道:“我最爱我的胡子,打理很仔细!我这样,算不算你们中原的美髯公?()?()”

    李玄霸违心地夸奖:“算,当然算!▇(#?)▇[(.)]?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s)?()”

    泥孰被夸得十分高兴:“你夸我胡子,我们就是朋友。听闻你能驯鹰,等我回部族,给你送几只好鹰。”

    李玄霸正想说好,天空中落下一团草砸在了泥孰头上。

    泥孰震惊地抬头看,一只金雕正在他头顶一边“啾啾啾”一边盘旋。

    另一只金雕赶来,用翅膀拍打着这只雕,似乎想把丢草的金雕驱赶走。

    泥孰深吸一口气:“草原精灵?!”

    李玄霸扶额:“不是草原精灵,是我家的金雕。它有点小气。”

    泥孰茫然:“小气?”

    李玄霸道:“你刚说送我猎鹰……”

    泥孰恍然:“居然能听懂我说的话?啊,我想起来了,我听闻你养了草原精灵!原来是真的!我在伊吾的时候,怎么没有见到这两只草原精灵!”

    李玄霸面色古怪。

    他能说这两只雕除了大中午时飞出去,平时都嫌弃伊吾天寒地冻,钻在被子里睡大觉吗?

    他一度怀疑寒钩和乌镝回去时会不会胖得飞不动。

    泥孰见到李玄霸脸色,立刻明悟:“我懂我懂,草原精灵生性自由,肯定在雪原和高山上盘旋,不愿意降落人的城池中!”

    李玄霸:“……对。”是不在城池中,而是在被窝中。

    泥孰羡慕地看着空中骂骂咧咧的金雕:“看见草原精灵,我那几百只猎鹰都黯然失色。”

    李玄霸:“……”几百只?!

    李玄霸平静道:“你也擅长驯鹰?能否割爱几只卖给我,我想送与大隋皇帝。”

    泥孰笑道:“几只鹰,说什么卖?我回去就亲自挑好的给你送来。”

    李玄霸在马背上拱手道谢:“谢了。我管着张掖边市,以后若想要什么中原特产,尽管和我说。”

    “李三郎大气!”泥孰开心道,“你都这么说了,我一定不客气。”

    李玄霸道:“不客气才好,我常年住在军旅中,见不得扭捏的人。”

    泥孰点头:“我也是。”

    李智云见三哥还在继续和西突厥贵族相谈甚欢,打了个哈欠,对罗士信道:“二兄怎么还不来?都快到张掖了。”

    罗士信把手平举在眉毛前,远眺了一眼:“有人来了,不过不确定是不是郎将。”

    不一会儿,李玄霸也发现了前来迎接的人。

    “长孙四郎?”李玄霸惊讶,“你什么时候来张掖了?”

    长孙无忌本来见到李玄霸很高兴,一听李玄霸的话,表情就幽怨了:“你前脚刚走,我后脚就到了。我都怀疑你是不是故意的。李二又去天柱部落作客了,看他贼兮兮的模样,肯定在谋划什么,不过没和

    我说。所以是我来迎接你,是不是很失望?”

    (s)?()

    李玄霸叹气:“不是失望,是担心。天寒地冻的,二哥肯定不是去打猎。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坏事。”

    ()?()

    长孙无忌道:“房玄龄在西海郡,应该能看住李二。”

    ?想看木兰竹写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第 118 章 白拿西突厥情报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李玄霸道:“看得住才有鬼,我都看不住。长孙四郎,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西突厥的小莫贺设泥孰。”

    ()?()

    长孙无忌接受长孙晟的教导,脑海里条件反射似的闪过一条信息:“统叶护部世袭莫贺设的泥孰家族?欢迎欢迎。”这是西突厥的大贵族,大鱼啊!

    长孙无忌被父亲高压教育下灌输的知识开始自行转动,脑海里的想法就像是泡泡一样,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泥孰惊讶:“你认识我?”大隋人对西突厥这么熟悉吗?

    李玄霸笑着继续介绍道:“泥孰,这位名为长孙无忌,字辅机,排行第四,所以我称呼他为长孙四郎。他是大隋将军长孙晟的幼子,也是长孙将军最疼爱和最看重的儿子。”

    长孙无忌回过神。他虽不知道李玄霸为何要夸自己,心里仍旧难免被夸得有点得意:“哪里哪里……嘶!你们什么表情!”

    李玄霸刚介绍完,泥孰和几乎所有听到李玄霸介绍话语的西突厥人全部脸色一沉,如炬的目光射向长孙无忌。

    近百人齐刷刷突然转头看过来,这场面把长孙无忌吓得差点惊马。

    泥孰仔细打量了长孙无忌许久,才语气古怪道:“他的父亲……是那位长孙将军?”

    李玄霸微笑:“是那位长孙将军。”

    泥孰深吸一口气:“听闻长孙将军曾经能一箭双雕。虎父无犬子,想必长孙四郎也能。请长孙四郎赐教!”

    长孙无忌:“啊?!”怎么回事,为什么突然要和我比箭?

    泥孰开口后,他身后的西突厥贵族纷纷表情不善地开口,都要与长孙无忌比箭。

    长孙无忌:“……”

    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

    似乎,大概,可能,他遇见“父债子偿”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合一,欠账-1。72w营养液欠账+1,目前欠账4章。

    碎碎念:

    感谢者在评论区认真科普捉虫。如果文章内容有bug,我第二天会和错别字一起更改。

    关于本文采取的史料和称谓解释:

    1、称谓:

    上章作话有简略提过,这里再详细提一遍。

    中国古籍中对海外的称呼多是泛指,比如东罗马的称呼拂菻,后来也用来称呼地中海东岸或者整个西欧。

    所以本文采取后世称呼“东罗马”或者“拜占庭”,以免混淆,也让文章更通俗易懂。

    再者,“拂菻”是《隋书》和《唐书》的称谓。汉代文献是称呼“大秦”“海西国”。

    现在还没有《隋书》和《唐书》,中原与罗马帝国是在大唐重新建立关系,阿拉伯帝国还没建立。

    所以这个时空大唐对西域诸国的官方称呼是由二郎三郎定。只从文章逻辑上

    讲,也并没有谬误。

    2、怛罗斯之战相关史料:

    我看到了者评论中从百度百科摘抄的资料。百度百科是网友编辑,我顺着他的引用资料,订阅了百科论据引用学者王小甫教授相关论文。

    以下是我的总结:

    对于怛罗斯之战主流史学界在近些年进行了一场论战。

    一方观点如王小甫教授所言。

    这场遭遇战没有对双方战略有决定性影响。大唐彻底退出西域是受四年后的安史之乱的影响。这也是中国史学界近年来逐渐采取的主流观点;

    一方观点如巴托尔德教授所言。

    这场战役影响深远,决定了中亚的命运,中亚本应该是中国的。包括阿拉伯史学家在内的西方史学界多秉承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此战与南诏之战都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稻草。

    我原本采用的史料是采用的巴托尔德教授的观点。

    现在看了中国史学家的论文,我心中更偏向中国史学家,现在对文章描述进行了修改。

    这里首先感谢者的勘误,但是不符合自己采取的历史观点就打为“民科”,这个有点过了。

    王小甫教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他肯定是史学界权威。

    巴托尔德教授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伊si兰学家和东方学家,在这个领域也是绝对的权威。不是什么民科。

    以前中国史学界采取的是国外的权威。近些年。中国史学界开始挑战西方权威,这是大好事。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历史研究彻底不再执行西方标准的那一刻。-

    #高亮免责#

    1、

    文中只是说穆哈默德是伊教圣人,阿拉伯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缔造者,在伊教和阿拉伯民族心中的地位,与孔子、始皇帝在儒家和我国民众心中地位类似,没有拿他和孔子、始皇帝比的意思。就像是说耶稣是基督教圣人,没有拿他和我国圣人作比较一样。

    2、

    这里只是提及历史,不涉及宗教问题。本文作者尊重宗教自由,不会改变伊教先知的经历。请伊教者放心。

    3、

    请不要讨论伊教如何如何,犹太如何如何,评论区不要谈论宗教和时政,会被投诉,求放过!

    4、

    从我写第一本历史强国文开始,就有者非要让我把主角写死。

    每篇文下面,都有要be番外的者被掐成高楼。掐完后,掐架双方都骂我。我真的服气。

    委婉的拒绝听不懂,我就鼓起勇气直接说了。

    我没疯!

    正常作者都不可能在he的文写主角be的番外。我就是写番外,也是弥补遗憾,增加更多的欢快he。

    5、

    最后再次强调(已经强调很多次了),本人会捉虫、修剧情bug,但从来没有一次根据者建议改过大纲。无论是正文还是番外,想写的主要剧情和p都已经提前确定。

    这是我第四本穿越历史群像强国文,风格早就固定。

    如果看官们发现文章主要剧情或者p不合口味,请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支持。

    不要寄希望让我改成符合你口味的文,我的心比现在东北的铁栅栏还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