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国小鲜(科举) > 第 216 章 传承(一)
    第 216 章 传承(一)

    “你们说,孤见还是不见?”

    太子端坐上首,宋琦次之,隋青竹和郭玉安分立两侧。

    “陛下外出未归,[jiao]趾使团此时求见,祸心昭然若揭。”郭玉安说,“殿下若见,只怕来[ri]谣言四起,弹劾殿下越权,于殿下不利。若不见,陛下临行前命令太子监国,如此推诿,又恐有怯懦之名。”

    历来除了钦封的使团接待官员之外,只有皇帝能召见使者,太子并不在其列。

    虽说事从权宜,监国期间,太子可代行皇帝职责,但南方各国使团进京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一直安心待在驿馆等待传召,如今天元帝离京不过一[ri],竟突然说有急事,[yu]求见太子,实在可疑。

    太子起身来到窗边,看着外面纷纷扬扬的雪片叹道:“我所担心的,正是如此。”

    有什么天大的事等不到父皇回来呢?

    隋青竹道:“臣听闻[jiao]趾内乱已久,此番使团内有一位公主,或许,有和亲的意思。”

    越小的国家越乱,因为物产地皮一概都有限,整[ri]妖风四起,政权轮换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犹如儿戏。

    [jiao]趾又称安南,便是后世越南,在历史上曾数次为中国国土,汉学影响极深,如今[jiao]趾境内也多有汉民,汉语也为官方通用语之一。

    所以单纯从历史渊源来讲,[jiao]趾又与别国不同,与大禄天然有着三分香火情。在不明白[jiao]趾的真正目的之前,大禄官方还真不好太过冷漠。

    太子转身看向宋琦,宋琦却反问他,“殿下以为如何?”

    我以为如何?

    这是太子第一次面临如此重大的选择,若做得好,或许能一举扭转风评和父皇的印象也未可知……

    “孤要见。”

    十月二十,[jiao]趾国使者昭顺公主陈芸,使团副团长陈金面见大禄太子。

    二人都姓陈,也确实有血缘关系,陈金乃陈芸的堂兄,而昭顺公主陈芸,便是当今[jiao]趾国主一母同胞的妹妹。

    前番[jiao]趾老国主去世后传位于次子,三子光王不服,带兵作乱,如今[jiao]趾国内两分,又有各路人马趁势造反,民不聊生。

    但真要论起来,成规模的势力只有两股:如今名义上的[jiao]趾国主,以及他同父异母的弟弟。

    此番使团前来,光王猜到多为求援,一路上屡屡截杀,使团折损不少,几位重要成员能安全抵达大禄,殊为不易。

    所以一见到太子,陈芸就开诚布公,表示甘为太子妾室,只求大禄能发兵助[jiao]趾平乱。

    昭顺公主颇有才干,在[jiao]趾国内的呼声也比较高,很受百姓爱戴,所以她的举动,确实能影响朝局。

    对这样的要求,太子并不意外,因为算来算去,[jiao]趾国内也就那么点事儿。

    只是他们不怕么?

    前番大禄也是以相同的名义援助高丽,可后来呢?

    高丽没了!

    看陈芸的样子,不像不知道,但知道了还这么干,就证明如今的

    [jiao]趾国主已经到了近乎走投无路的地步,不得不冒险行驱虎逐狼之计。

    只是一个照面,[jiao]趾的尴尬就被摆在了明面上。

    见太子不说话,陈芸一咬牙,“若殿下应允,我[jiao]趾国甘愿陪嫁城池!()”

    她不认为[jiao]趾国内的情况能瞒过大禄,既然如此,何必自欺欺人?不如一开始就表明诚意,好歹能博取点好感。

    太子终于开[kou],孤早便听闻昭顺公主貌美,今[ri]一见,确实不凡。?()_[(()”

    陈芸听了,略有得[se],然而下一刻,就听太子话锋一转,语气[bo]澜不惊道:“你确实貌美,然不如我大禄女子多矣。”

    陈芸表情一滞,面热如火,有种被羞辱的难堪。

    身边的陈金见了,缓缓摇头,示意她不要冲动。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是求人来的,就要有个求人的态度。

    陈芸用力闭了闭眼,迅速调整心态,重新看向太子,“芸蒲柳之质,不敢与大禄贵女相较,可是殿下,我皇兄确有诚意,甘愿将城池双手奉上,殿下不费吹灰之力便开疆辟土,实为大功一件。且两国联姻,[ri]后互为兄弟,共御强敌,纵然大禄皇帝陛下知道了,也不会反对的吧?”

    太子对他们之间的小动作视而不见,继续道:“你所依仗的,也无非美貌和皇家血统两样,但孤非好[se]之徒,天下小国多如牛毛,孤若要联合,娶谁不是娶?”

    说到这里,他突然冲陈氏兄妹二人笑了笑,“况且你们[kou]中所言城池,只怕如今还在叛军势力之下吧?”

    说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反正照现在[jiao]趾王的兵力也打不下来,干脆就卖个顺水人情,送一份给大禄,剩下的都算[jiao]趾王白得的。

    好一个借花献佛啊。

    被人这样毫不留情地指出来,昭顺公主兄妹脸[se]微微泛白,虽强装镇定,可额头已然微微见汗。

    不太对,来之前探子分明打听过,这位太子资质平平,莫说群臣,便是天元帝本人都不大中意,直到今年才安排齐了文武师父……

    可今[ri]一[jiao]锋,却感觉不是传闻中那般懦弱无能。

    太子能猜到他们的心思。

    确实,论才干、论天资,孤确实不如父皇和前头几位兄长,但我大禄朝廷人才辈出,便是庸才,多年来耳濡目染,也能学得几分相像,足够应付你们了。

    第 216 章 传承(一)

    来时的算盘一一落空,陈芸二人颇有些无措,杵在下面默然无语。

    太子对陈芸微笑,“其实孤很佩服你的胆识和勇气,但作为一国储君,孤必须说,你们这是妄想。”

    “殿下!”陈芸不甘心,还想再劝。

    太子却一抬手,打断她的话语,“若孤为光王,倘或得知你混在使团中偷逃出国,便会立刻昭告天下,散布谣言,说昭顺公主被[jiao]趾国王赐死,那么你最大的依仗,也就废了。”

    光王,就是现在作乱的先帝三子。

    他的叛乱确实名不正言不顺,但朝内外拥立者众多,若真要牟足了劲儿捏造

    () 谣言,或许还真能成。

    好卑鄙!陈芸面[se]泛白,却不肯轻易认输,“乱臣贼子之言,不足为信。”

    陈金也说:“我朝国主自会分辨,朝中文武和百姓也非全然不通情理。”

    临危不乱,确实有几分胆识。

    太子笑了下,又问:“但公主在此,贵国国主又如何证明她未死?”

    兄妹两人都愣了。

    是啊,[kou]说无凭,越洗越黑,公主不在身边,国主如何证明没有谋害?

    两人几乎是同时想到了一个权宜之计:临时选别的女子代替公主现身,稳定民心。

    但这么一来,真正的昭顺公主怎么办?

    此次出使,本就是背水一战,若大禄不肯合作,那么[jiao]趾国主暂且不提,昭顺公主只有死路一条。

    她很可能就回不去母国了。

    “自你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就已是弃子,”太子平静道,“不是被敌对的光王所利用,而是被你那亲密无间的兄长,[jiao]趾国王视为工具。”

    外国公主随使团出行的先例不是没有,但[jiao]趾使团之前却并未公开,直到进入大禄都城望燕台后,才突然改写使团成员名单,将昭顺公主公开列在上面。

    看似为了保护昭顺公主的安全,可真正的动机呢?谁又说得准?

    真相就是:国内高层虽然知道昭顺公主出使了,但从来没过明路!老百姓一直以为公主还在国内!

    这也就是为什么刚才太子说,若他是光王,绝对会先拿这位公主开刀。

    身份地位也好,权势血统也罢,看似珍贵,但一切都要建立在国富民强的基础上。

    一旦国家乱了,亡了,也不过丧家之犬。

    “公主!”眼见昭顺公主神[se]不对,陈金忙喝道,“公主!此乃挑拨离间之语,听不得啊!”

    陈芸用力掐了掐掌心,喃喃道:“若我为皇子……”

    皇家无亲情,她不知道此行可能为皇兄做嫁衣裳么?

    只是她别无选择。

    陈金脸[se]一变,“公主!”

    陈芸斜睨他一眼,不发一言。

    太子俯视着他们,又说了几句,像什么都没发生过那样,又客客气气派人将陈氏兄妹送回驿馆。

    回去的路上,陈金气道:“公主怎能听信外人之言?那是汉人的离间计啊!”

    自上车后就闭目养神的陈芸忽然斜睨他一眼,“曾经兄长与我皆为皇孙,今时今[ri],当真甘心么?”

    陈金一怔,心脏骤然狂跳起来。

    他想说什么,可陈芸却冷笑几声,复又闭上眼睛,不说话了。

    [jiao]趾使者一走,宋琦等人就从后室转出来,对太子欣慰道:“殿下有度有节,又不失大国威严和一朝太子之风范,陛下知道了必然欢喜。”

    太子缓缓吐了[kou]气,这才放松下来,闻言苦笑道:“孤也不求父皇的夸赞,只要不堕了他老人家的威风和朝廷颜面就知足啦。”

    傍晚时分,太子一行便率朝臣亲往东北大营外迎驾。

    今[ri]大雪,[yin]天,蒸汽机车比原定时间慢了半个多时辰才到,期间太子频频亲往月台翘望,待天元帝等人真正抵达时,太子头、肩已然落满雪片。

    天元帝见了,颇为动容,亲为拂雪。

    回去的路上,太子在马车里原原本本将[jiao]趾使团的举动说了,昭顺公主兄妹的话也由史官和书记员记录在案,一字不错。

    “儿臣初次监国,多有不足,还望父皇指点、鞭策。”太子诚惶诚恐。

    第一次监国就遇到这种事,运气实在不算好。

    太子不敢抬头,也不知过了多久,肩头突然一沉,竟是天元帝当众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做得很好。”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差点将太子的眼泪催下来。

    父皇,父皇说我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