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帮康熙养崽后我成了举国团宠(清穿) > 第 138 章 胤禛篇番外一
    “将这些蜜桔,分成两份,一份给格格留着,另一份,送去阿哥所给胤禛。”佟佳贵妃吩咐道。

    “是,娘娘。”

    话刚落音没一会儿,外面就有人来通报:“娘娘,胤禛阿哥来了!”

    佟佳贵妃顿时露出笑容:“快叫他进来!”

    很快,帘子被打起来,少年微微低头,进入屋内,给佟佳贵妃请安。

    佟佳贵妃看着身量又拔高了一些的胤禛,心中的喜悦,就从眼睛里冒了出来:“今个儿怎么上我这儿来了?”

    宫中那条,不许阿哥们与后妃们走得太近的规矩,依旧还是在的,所以胤禛也不能常来承乾宫。

    胤禛行礼后,站直了身姿,依旧恭敬却不失亲昵道:“回额娘,我是来交还账册的。”

    佟佳贵妃略略惊讶:“这么快就算好了?好像比今年春算冰的账本又快了一些?”

    胤禛谦逊道:“只快了两日罢了,这次跟姑姑学了一些新的法子,正试着用,还不太熟练。”

    佟佳贵妃忍不住劝道:“你莫要学得太卖力了,这些都是账房上的事儿,下面的人也能做的,无需你亲自操心。你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若是脑子用的太过了,怕对身体不好。”

    胤禛听佟佳贵妃说这样的话许多次了,也习惯了不反驳,只轻描淡写地应了,反正要怎么做,他自己能决定。

    “看账册的事,虽然下面的人也能做,但咱们也得了解一些,否则会被下面的人随意糊弄着。”胤禛稍稍辩驳道。

    佟佳贵妃不想在这等小事上生出嫌隙,胤禛好不容易来承乾宫一次,母子两和和乐乐地相处才是正理儿。

    于是她道:“是是是,你说的有理。这儿有刚送进宫来的蜜桔,正打算着人送去阿哥所,恰好你来了,先尝尝看。”

    “好的,额娘。”

    两个人不再谈论账册的事儿,转而说起了妹妹谷依古,还有宫里其他的事儿。

    胤禛没坐多久,就离开了,待久了难免又会被传什么风言风语的。

    过了两日,康熙来到承乾宫,与佟佳贵妃坐坐,顺道就说起了宫里又到了要置办今年的冬装、购买炭火之类的过冬的时候了。

    佟佳贵妃已掌管后宫多年,这些事儿,也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不过,佟佳贵妃也想在康熙跟前,给胤禛博一些好印象,便特地将胤禛才送来的账册子给康熙看:“自打前年,胤禛学会了算账之后,就不大用我费心了。这孩子,账目做得比账房先生做得还好。”

    劝胤禛的时候,佟佳贵妃是让他少花些心思在这事儿上,但对面换成了康熙,佟佳贵妃嘴里冒出来的,就只有夸赞之词了。

    康熙随手翻了翻,见上面条理清晰,名目清楚,记账的法子,还颇有新意,顿时生出了一些兴趣,又从头往后翻了翻,道:“这是胤禛做的账?看上去倒是干净清爽的。”

    以前康熙只以为,胤祉是继承了自己算术天赋最多的孩子,没想到胤禛在这方面也很不差。

    佟佳贵妃道:“难道臣妾还能骗圣上不成?这回,他只花了五日,便把炭火、棉布、棉花、针线等一应过冬的物件儿,各种该买多少,市价如何,会花费多少银两,都算的清清楚楚的。待入了冬,各宫又该如何分配,有多少宽余,能用来应对一些大雪天之类的,也算清楚了。即便是留了比往年多一些的后手,还比往年节省了二百多两银子。咱们胤禛啊,可真是个会管家的。”

    康熙一边听着佟佳贵妃的话,一边翻着账目,然后应道:“今年里能省下二百多两,一是胤禛算账,确实补了不少偷漏的地方,二是他这棉花、棉布的价钱,是问了南音的吧?齐格说,今年棉花收成还不错,再加上新的织布机正式用上了,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所以价格也下来了一些。”

    佟佳贵妃听着直点头:“问南音是对的,她们的棉花,是最好的,价格也公道。听南音说,不少外商都来咱们大清买棉布棉纱,就是因着咱们的棉布和棉纱性价比高,是不是真的?”

    康熙回想了一下,江浙、福建、广东一带的总督等大臣递上来的折子,里面却有提及,棉花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之一,年年都能创下丰厚的利润,便道:“应当是真的,南音弄得那些棉种很好,产量高,棉花质量好,她手底下又有数百个女孩子会纺纱织布,干活很卖力,所以她的棉纱棉布生意做得最顺。”

    佟佳贵妃感叹道:“南音真是个好人,那些女孩子,本来都会夭折的,若不是南音,恐怕早十几年前就重新投胎了。”

    康熙点了点头:“是啊,如今,那些女孩子也算是回报她了,能做许多事。”

    佟佳贵妃纠正道:“圣上这可就想错了,那些女孩子在纺纱工坊和织布工坊里做事,可不是报恩,是南音给她们的安身立命之法。南音给她们的工钱,可是有半吊钱到八百文,外头那些老板,若能一个月给三四百文,都要被赞厚道了。”

    毕竟这时节,一斗也只需要两文钱,还是很经得起花的。

    康熙倒是不知道这一茬,有些惊异地挑眉:“哦?那确实是很大方。”

    佟佳贵妃略有些得意道:“所以我才说,南音就是个大好人。不过,那些女孩赚钱多了,也有些扎眼睛,当初抛下她们的亲人们,都又想把她们找回去了,所以南音只能将一部分送去宁夏府,还有一部分送到了南边,走得远远的,那些女孩子才不会被狠心肠的爹娘给吸血。”

    这些琐碎的日常,康熙倒是不太知道,道:“南音倒是与你说得极多。”

    “那是自然,”佟佳贵妃的眉毛有些得意地挑了挑,“我当她是闺中密友。我也最喜与她说话了,总能听到许多有趣的事儿。”

    佟佳贵妃毕竟出不去宫去,平日里闲极无聊了,南音的到来,确实能增色不少。

    就这样,康熙一边翻看了一下,以前极少亲自翻阅的秋冬季购如棉花、木炭等过冬用物的账本,一边听着佟佳贵妃说着事儿,很有普通百姓家,夫妻两就着灯闲话家常的温馨与闲适。

    看完账本后,康熙略赞了两句,便没有更多的表示了。

    不过胤禛算账记账的本事,还是在康熙心中留下了一些印象。

    待到胤禔南下去了水师历练,而康熙也操心起和馨的婚事时,便盘算着要给儿子们准备聘礼,给女儿们准备嫁妆了。

    这些都不可能直接从国库中出的,得从皇家的库房中出。

    这个库房,虽然说是皇家的,但实际上,当初因为在入主中原时,八旗中许多将领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还有爱新觉罗家,有不少本是皇帝血脉的旁支,为了照顾这些人,皇家库房给了他们不小的借钱便利。

    初始时,大家还悠着点儿,不敢做的太过,但随着时间过去,众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这皇家库房,也是日益在入不敷出了。

    虽然还没到被掏空的地步,但康熙想到自己有那么多儿女,每个都得给一份不错的家业,才撑得起他们皇子皇女的威仪,就觉得库房迟早撑不住。

    思来想去,康熙决定,先给皇家库房盘盘账,得摸清楚底细,何人借了多少,又有多少没还,库房里还有多少。

    康熙选了一些自己颇为信任的人,来负责这个事情,在犹豫了几回后,还是将才成年没多久的胤禛,也加了进去。

    胤禛会算账会记账,但盘账的本事,康熙没多大的信心,让他参与到这个事情中来,也是想着有个皇子在一旁监督,底下的人总要上心几分。

    另外,也是想让胤禛学一学,看一看,日后说不定有能用得上这些本事的地方。

    胤禛在得了这份差事以后,就老老实实干活去了。

    库房那边盘账的人,果然也没把年轻的四阿哥放在心上,只当他是来当吉祥物的。

    毕竟皇家库房年年进的不如出的多,也是下面的人做的太过了,皇帝让阿哥来镇一镇场子,也可以理解。

    胤禛去了库房以后,那些人对他倒是纪委客气,点头哈腰打招呼,十分恭敬的样子。

    胤禛语气淡漠道:“你们无需在意我,只管干你们的活儿就是,我在一旁在这就行。”

    这话落在其他人的耳朵里,就自动成了:我不会管事,所以你们只管按照原先的打算去干就行。

    几个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后,就恭敬地散开干活去了。

    即便是四阿哥有会算账的名声又如何?还不是只能帮皇贵妃娘娘算那些简单的账目?再说了,他还未道及冠之年,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哪里弄得懂那么复杂的账目?

    于是,众人就放心地干活去了。

    即便是胤禛在他们身边转悠,几个人刚还是还有些担心,但见胤禛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看,便猜想这位阿哥只是对库房里千奇百怪的东西感兴趣,很快又没人在意胤禛的举动了。

    就这样,胤禛在外人看来,是日日都去库房里点卯,到日落时分才离开,十分敬业;库房里的人却觉得胤禛在库房里,就是来装样子的,为的就是在圣上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胤禛也不顾别人的眼光,自己只管日日去库房就是,连休沐日都不落下。

    待到了两个多月后,皇家库房终于盘点完,账目也被送到了康熙的御案上。

    从账目上看,库房的问题不大,虽然又不少借出去的银钱,但库房依旧有丰厚的底子,好像还能挥霍一段时间似的。

    康熙查阅过账目以后,没有多大的反应,众人才松了口气。

    没想到过了几日,胤禛又交了一份自己理出来的账目,给了康熙。

    和那些盘账的账房交上来的账本相比,胤禛的账本,则要少多了。

    康熙连夜看完了胤禛上交的账本,气得浑身发抖:“这两份账本,为何差别如此之大!到底是谁在糊弄朕,把朕当傻子了?!”

    其实这个都不用多想,就能猜的出来。

    胤禛和皇家库房那边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是临时被康熙派去干这个活儿的,康熙也没让他偷偷查库房的账目和底细,这些都是胤禛自己主动做的。

    说白了,胤禛没有故意弄个假账来骗康熙的动机,倒是管库房的那些人,这些年不知道从库房里摸走了多少油水,所以才需要这厚厚的假账来掩饰。

    再翻一翻胤禛的那份账册,康熙就感觉,账册里所体现的内容,和他预感的对上了,皇家的库房,已经被硕鼠们掏了一个大洞。

    至于那份假账,粗看没什么问题,细看全是漏洞,毕竟两个月里,要把这入关几十年来的洞都圆上,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就算是给两年都不一定能做得出完美的账目出来,更何况时间短了那么多。

    康熙气了一夜,而梁九功守着也战战兢兢地害怕了一夜。

    好在第二日,康熙就调节过来了,看上去与平常无异。

    待上完早朝,康熙就吩咐道:“去将老四找来。”

    “是,圣上。”

    梁九功赶紧差人去跑腿。

    别人看不出,只以为今日的皇帝,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但知道康熙昨夜生气了一晚上的梁九功,知道现在的皇帝可是个炸*药桶子,轻易碰不得的,所以得小心伺候着。

    很快胤禛就被召来了,如往常一样,恭敬地给康熙请安,面色十分平静,似乎并不知道康熙找他做什么似的。

    让所有人退出大殿以后,康熙看着胤禛还带有青影的眼底,张了张嘴,第一句话便是:“你辛苦了。”

    查皇家库房的事儿,康熙并没有吩咐胤禛去做,都是胤禛自己主动揽活儿干的。

    这个儿子,平日里和老三有点像,闷头闷脑的,话不多,但康熙知道,胤禛和胤祉兄弟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

    胤祉不爱这些庶务,胤禛却觉得庶务乃是民生之本,对这些事儿,就十分耐心和用心。

    胤禛恭敬道:“是儿臣该做的,皇阿玛不觉得儿臣手伸得太长了就好。”

    康熙叹息道:“我之前就隐约感觉,库房那边,银钱像水一样地淌出去,却没有多大的进项,肯定是底子一日比一日薄了,未曾想到,你这账本里显示的,比我预想的还要严重。”

    胤禛道:“皇阿玛,这些还只是库房的一部分账目而已,儿臣没来得及查看所有的账册,而且……有些东西藏得太深,儿臣没有足够的时间,还没能挖出根子。”

    胤禛的语气显得颇为遗憾。

    康熙心想着,若是再给胤禛一些时间,他恐怕能把库房翻个底朝天。

    只是,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有没有做的必要,康熙心里还在权衡着。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能够查明这么多银钱的往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儿了。”康熙夸赞他道。

    这孩子的敏锐洞察力,确实是非同一般,一般人难以比得上的。

    幸好,胤禛也没有申请继续清查库房,他老老实实地和康熙交代了一番自己的发现后,就顺从地告退了。

    康熙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遗憾,胤禛肯定看出了库房有很大的问题,但他没有提出要查,是什么缘故呢?是担心库房的问题太大,牵扯的人太多,所以不敢查,还是对自己这个皇阿玛不太信任?

    康熙总觉得是后一种原因。

    毕竟南音说过的,胤禛不是什么胆小怕事的人,反而胆大心细,确实是往刑狱这一方向上发展的好苗子。

    对于库房的事,康熙是倾向于查一查的,但是要查到什么地步,控制在什么范围,康熙还颇为犹豫。

    跟皇家库房借钱的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属实是不少,若真查起来,可能会涉及到各家的私账,甚至又会拐回朝政上去。

    而朝堂的动荡,是康熙最不想看到的。

    在思考权衡了一段时间后,康熙找来胤禛问了问,问他对库房数额不小的漏洞的看法。

    胤禛没有多犹豫,就道:“儿臣以为,此事需要解决,但须得耐心细心,不可动作过于激烈,强度过大,以免引起众人惊惶,影响到前朝。”

    康熙感到颇为欣慰,这个孩子,他不是一心只想着查账,不是一心想着解决库房的漏洞,他很有大局观,会顾及到朝堂的事。

    “若我让你查这个事儿,你需要多长时间能清查好库房的账目?”

    胤禛略沉吟了一下,就语气坚定道:“若皇阿玛信任儿臣,给儿臣最高的权限,可以翻阅所有账目,儿臣有把握在一年内厘清库房的银钱往来。但若是想追回债务,则需要再多给两三年了。”

    康熙没料到,连追债的事儿,胤禛都想到了。

    “追债一事,须得从长计议,毕竟借银两的各家,都是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须得顾忌他们的脸面一些。”

    “是,皇阿玛。”

    “追债的事情太久远了,账目没厘清,也没法追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账目的事。既然你说需要一年时间,我就给你一年时间,一年后你要给我交上清晰的账目来。”

    “是,儿臣领旨!”

    这个事儿,为了不引起大规模的恐慌,康熙也没公开下达正式的旨意,只是给了胤禛一道圣旨,让他拿着去库房就是。

    很快,皇家库房就有了新规矩,在接下来一年里,主管事换成了四阿哥胤禛。

    胤禛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便是规定从即日起,各府各家从皇家库房借钱的数额,已经有了次数和金额的限制,每次最多能借两千两,一年只能借三次,一年最多借五千两。

    这个规矩一出,果然引来一片怨声载道。

    甚至有人还哭穷哭到康熙跟前了。

    康熙觉得倒是奇了,一年五千两银子,已经是非常富余了,怎么还有些人家连五千两都不够了?

    不过哭穷这一套,康熙是不大吃的。

    你们都穷,皇家和大清又能有多富?哪能经得起他们这么啃呢?

    众人见康熙也是支持的态度,便也不敢闹了。

    等到查账的消息,若有似无地传开时,胤禛已经在库房里呆了三个多月了。

    这次得了更大的权力,胤禛更加投入其中,甚至让人在库房的小房子里给自己开了一个小起居室,若没别的要事,他便住在这儿了。

    这很不合规矩,库房的人劝了许多会,但胤禛都没听。

    这份犟劲儿,和他几个哥哥倒是十分相似。

    寒来暑往,盘账了九个多月后,胤禛便将皇家库房的账目厘清了。

    最让康熙震惊的,不是那些账册,而是形销骨立了不少的胤禛。

    一开口,就免不了带着几分慈爱的埋怨:“你呀!我不是给了你一年的时间吗?干什么那么卖力呢?你自己个儿的身子不要啦?”

    胤禛虽然消瘦了许多,但那双眼睛十分亮,声音也依旧有力:“皇阿玛放心,儿臣年纪轻,身子扛得住。”

    康熙重重地哼了一声,没急着看账本,而是让梁九功先召御医过来,给胤禛把脉看诊。

    别查个账,把一个儿子给折腾坏了。

    幸好御医检查过后,发现胤禛身体并无大碍。

    “圣上,四阿哥虽然瘦削了不少,但身体底子没有问题,只需要将养一些时日,就能恢复元气的。”御医恭敬道。

    康熙这才放心了许多,想了想后,又让人去找南音,让她来看看胤禛的身体。

    胤禛有些哭笑不得:“皇阿玛,姑姑擅长的是照顾孩子,儿臣已经是大人了。”

    “南音一路照看你们长大,对你们的身体状况最为了解,让她看看总没错的。”康熙也有充足的理由。

    很快南音听召而来,看到胤禛那瘦成薄薄一片的样子,也吓了一跳,听闻是为了查账,夜以继日忙活,才熬成这样的,南音倒是不意外了。

    历史上的雍正帝,不就是因为太过于尽职尽责,给累死的么?

    既然康熙有要求,南音就给胤禛检查了一番,和御医的结论一样,南音没发现胤禛的身体有什么状况,可能真的是因为年轻抗造。

    “若圣上准允,四阿哥这些日子,便住到奴婢府上去吧,奴婢给四阿哥好好补一补。”

    胤禛瘦成了一片,南音也挺心疼的,毕竟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

    康熙道:“这是个好主意,去你们贝勒府小住一些时日,离这些事儿远一点,免得心里还记挂着,没法安心养身体。”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皇家府库的大漏洞,主要是康熙晚年形成的,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么严重。历史上也是老四继位以后,花了老鼻子力气追债,才把窟窿填上,还给儿子留了不少钱的,结果乾隆各种造作……

    感谢在2024-02-2920:56:12~2024-03-0120:56: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见覠30瓶;suer20瓶;云禾、云瑾10瓶;晖晖5瓶;此去经年、华年2瓶;新韵、MH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将这些蜜桔,分成两份,一份给格格留着,另一份,送去阿哥所给胤禛。”佟佳贵妃吩咐道。

    “是,娘娘。”

    话刚落音没一会儿,外面就有人来通报:“娘娘,胤禛阿哥来了!”

    佟佳贵妃顿时露出笑容:“快叫他进来!”

    很快,帘子被打起来,少年微微低头,进入屋内,给佟佳贵妃请安。

    佟佳贵妃看着身量又拔高了一些的胤禛,心中的喜悦,就从眼睛里冒了出来:“今个儿怎么上我这儿来了?”

    宫中那条,不许阿哥们与后妃们走得太近的规矩,依旧还是在的,所以胤禛也不能常来承乾宫。

    胤禛行礼后,站直了身姿,依旧恭敬却不失亲昵道:“回额娘,我是来交还账册的。”

    佟佳贵妃略略惊讶:“这么快就算好了?好像比今年春算冰的账本又快了一些?”

    胤禛谦逊道:“只快了两日罢了,这次跟姑姑学了一些新的法子,正试着用,还不太熟练。”

    佟佳贵妃忍不住劝道:“你莫要学得太卖力了,这些都是账房上的事儿,下面的人也能做的,无需你亲自操心。你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若是脑子用的太过了,怕对身体不好。”

    胤禛听佟佳贵妃说这样的话许多次了,也习惯了不反驳,只轻描淡写地应了,反正要怎么做,他自己能决定。

    “看账册的事,虽然下面的人也能做,但咱们也得了解一些,否则会被下面的人随意糊弄着。”胤禛稍稍辩驳道。

    佟佳贵妃不想在这等小事上生出嫌隙,胤禛好不容易来承乾宫一次,母子两和和乐乐地相处才是正理儿。

    于是她道:“是是是,你说的有理。这儿有刚送进宫来的蜜桔,正打算着人送去阿哥所,恰好你来了,先尝尝看。”

    “好的,额娘。”

    两个人不再谈论账册的事儿,转而说起了妹妹谷依古,还有宫里其他的事儿。

    胤禛没坐多久,就离开了,待久了难免又会被传什么风言风语的。

    过了两日,康熙来到承乾宫,与佟佳贵妃坐坐,顺道就说起了宫里又到了要置办今年的冬装、购买炭火之类的过冬的时候了。

    佟佳贵妃已掌管后宫多年,这些事儿,也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不过,佟佳贵妃也想在康熙跟前,给胤禛博一些好印象,便特地将胤禛才送来的账册子给康熙看:“自打前年,胤禛学会了算账之后,就不大用我费心了。这孩子,账目做得比账房先生做得还好。”

    劝胤禛的时候,佟佳贵妃是让他少花些心思在这事儿上,但对面换成了康熙,佟佳贵妃嘴里冒出来的,就只有夸赞之词了。

    康熙随手翻了翻,见上面条理清晰,名目清楚,记账的法子,还颇有新意,顿时生出了一些兴趣,又从头往后翻了翻,道:“这是胤禛做的账?看上去倒是干净清爽的。”

    以前康熙只以为,胤祉是继承了自己算术天赋最多的孩子,没想到胤禛在这方面也很不差。

    佟佳贵妃道:“难道臣妾还能骗圣上不成?这回,他只花了五日,便把炭火、棉布、棉花、针线等一应过冬的物件儿,各种该买多少,市价如何,会花费多少银两,都算的清清楚楚的。待入了冬,各宫又该如何分配,有多少宽余,能用来应对一些大雪天之类的,也算清楚了。即便是留了比往年多一些的后手,还比往年节省了二百多两银子。咱们胤禛啊,可真是个会管家的。”

    康熙一边听着佟佳贵妃的话,一边翻着账目,然后应道:“今年里能省下二百多两,一是胤禛算账,确实补了不少偷漏的地方,二是他这棉花、棉布的价钱,是问了南音的吧?齐格说,今年棉花收成还不错,再加上新的织布机正式用上了,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所以价格也下来了一些。”

    佟佳贵妃听着直点头:“问南音是对的,她们的棉花,是最好的,价格也公道。听南音说,不少外商都来咱们大清买棉布棉纱,就是因着咱们的棉布和棉纱性价比高,是不是真的?”

    康熙回想了一下,江浙、福建、广东一带的总督等大臣递上来的折子,里面却有提及,棉花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之一,年年都能创下丰厚的利润,便道:“应当是真的,南音弄得那些棉种很好,产量高,棉花质量好,她手底下又有数百个女孩子会纺纱织布,干活很卖力,所以她的棉纱棉布生意做得最顺。”

    佟佳贵妃感叹道:“南音真是个好人,那些女孩子,本来都会夭折的,若不是南音,恐怕早十几年前就重新投胎了。”

    康熙点了点头:“是啊,如今,那些女孩子也算是回报她了,能做许多事。”

    佟佳贵妃纠正道:“圣上这可就想错了,那些女孩子在纺纱工坊和织布工坊里做事,可不是报恩,是南音给她们的安身立命之法。南音给她们的工钱,可是有半吊钱到八百文,外头那些老板,若能一个月给三四百文,都要被赞厚道了。”

    毕竟这时节,一斗也只需要两文钱,还是很经得起花的。

    康熙倒是不知道这一茬,有些惊异地挑眉:“哦?那确实是很大方。”

    佟佳贵妃略有些得意道:“所以我才说,南音就是个大好人。不过,那些女孩赚钱多了,也有些扎眼睛,当初抛下她们的亲人们,都又想把她们找回去了,所以南音只能将一部分送去宁夏府,还有一部分送到了南边,走得远远的,那些女孩子才不会被狠心肠的爹娘给吸血。”

    这些琐碎的日常,康熙倒是不太知道,道:“南音倒是与你说得极多。”

    “那是自然,”佟佳贵妃的眉毛有些得意地挑了挑,“我当她是闺中密友。我也最喜与她说话了,总能听到许多有趣的事儿。”

    佟佳贵妃毕竟出不去宫去,平日里闲极无聊了,南音的到来,确实能增色不少。

    就这样,康熙一边翻看了一下,以前极少亲自翻阅的秋冬季购如棉花、木炭等过冬用物的账本,一边听着佟佳贵妃说着事儿,很有普通百姓家,夫妻两就着灯闲话家常的温馨与闲适。

    看完账本后,康熙略赞了两句,便没有更多的表示了。

    不过胤禛算账记账的本事,还是在康熙心中留下了一些印象。

    待到胤禔南下去了水师历练,而康熙也操心起和馨的婚事时,便盘算着要给儿子们准备聘礼,给女儿们准备嫁妆了。

    这些都不可能直接从国库中出的,得从皇家的库房中出。

    这个库房,虽然说是皇家的,但实际上,当初因为在入主中原时,八旗中许多将领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还有爱新觉罗家,有不少本是皇帝血脉的旁支,为了照顾这些人,皇家库房给了他们不小的借钱便利。

    初始时,大家还悠着点儿,不敢做的太过,但随着时间过去,众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这皇家库房,也是日益在入不敷出了。

    虽然还没到被掏空的地步,但康熙想到自己有那么多儿女,每个都得给一份不错的家业,才撑得起他们皇子皇女的威仪,就觉得库房迟早撑不住。

    思来想去,康熙决定,先给皇家库房盘盘账,得摸清楚底细,何人借了多少,又有多少没还,库房里还有多少。

    康熙选了一些自己颇为信任的人,来负责这个事情,在犹豫了几回后,还是将才成年没多久的胤禛,也加了进去。

    胤禛会算账会记账,但盘账的本事,康熙没多大的信心,让他参与到这个事情中来,也是想着有个皇子在一旁监督,底下的人总要上心几分。

    另外,也是想让胤禛学一学,看一看,日后说不定有能用得上这些本事的地方。

    胤禛在得了这份差事以后,就老老实实干活去了。

    库房那边盘账的人,果然也没把年轻的四阿哥放在心上,只当他是来当吉祥物的。

    毕竟皇家库房年年进的不如出的多,也是下面的人做的太过了,皇帝让阿哥来镇一镇场子,也可以理解。

    胤禛去了库房以后,那些人对他倒是纪委客气,点头哈腰打招呼,十分恭敬的样子。

    胤禛语气淡漠道:“你们无需在意我,只管干你们的活儿就是,我在一旁在这就行。”

    这话落在其他人的耳朵里,就自动成了:我不会管事,所以你们只管按照原先的打算去干就行。

    几个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后,就恭敬地散开干活去了。

    即便是四阿哥有会算账的名声又如何?还不是只能帮皇贵妃娘娘算那些简单的账目?再说了,他还未道及冠之年,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哪里弄得懂那么复杂的账目?

    于是,众人就放心地干活去了。

    即便是胤禛在他们身边转悠,几个人刚还是还有些担心,但见胤禛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看,便猜想这位阿哥只是对库房里千奇百怪的东西感兴趣,很快又没人在意胤禛的举动了。

    就这样,胤禛在外人看来,是日日都去库房里点卯,到日落时分才离开,十分敬业;库房里的人却觉得胤禛在库房里,就是来装样子的,为的就是在圣上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胤禛也不顾别人的眼光,自己只管日日去库房就是,连休沐日都不落下。

    待到了两个多月后,皇家库房终于盘点完,账目也被送到了康熙的御案上。

    从账目上看,库房的问题不大,虽然又不少借出去的银钱,但库房依旧有丰厚的底子,好像还能挥霍一段时间似的。

    康熙查阅过账目以后,没有多大的反应,众人才松了口气。

    没想到过了几日,胤禛又交了一份自己理出来的账目,给了康熙。

    和那些盘账的账房交上来的账本相比,胤禛的账本,则要少多了。

    康熙连夜看完了胤禛上交的账本,气得浑身发抖:“这两份账本,为何差别如此之大!到底是谁在糊弄朕,把朕当傻子了?!”

    其实这个都不用多想,就能猜的出来。

    胤禛和皇家库房那边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是临时被康熙派去干这个活儿的,康熙也没让他偷偷查库房的账目和底细,这些都是胤禛自己主动做的。

    说白了,胤禛没有故意弄个假账来骗康熙的动机,倒是管库房的那些人,这些年不知道从库房里摸走了多少油水,所以才需要这厚厚的假账来掩饰。

    再翻一翻胤禛的那份账册,康熙就感觉,账册里所体现的内容,和他预感的对上了,皇家的库房,已经被硕鼠们掏了一个大洞。

    至于那份假账,粗看没什么问题,细看全是漏洞,毕竟两个月里,要把这入关几十年来的洞都圆上,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就算是给两年都不一定能做得出完美的账目出来,更何况时间短了那么多。

    康熙气了一夜,而梁九功守着也战战兢兢地害怕了一夜。

    好在第二日,康熙就调节过来了,看上去与平常无异。

    待上完早朝,康熙就吩咐道:“去将老四找来。”

    “是,圣上。”

    梁九功赶紧差人去跑腿。

    别人看不出,只以为今日的皇帝,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但知道康熙昨夜生气了一晚上的梁九功,知道现在的皇帝可是个炸*药桶子,轻易碰不得的,所以得小心伺候着。

    很快胤禛就被召来了,如往常一样,恭敬地给康熙请安,面色十分平静,似乎并不知道康熙找他做什么似的。

    让所有人退出大殿以后,康熙看着胤禛还带有青影的眼底,张了张嘴,第一句话便是:“你辛苦了。”

    查皇家库房的事儿,康熙并没有吩咐胤禛去做,都是胤禛自己主动揽活儿干的。

    这个儿子,平日里和老三有点像,闷头闷脑的,话不多,但康熙知道,胤禛和胤祉兄弟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

    胤祉不爱这些庶务,胤禛却觉得庶务乃是民生之本,对这些事儿,就十分耐心和用心。

    胤禛恭敬道:“是儿臣该做的,皇阿玛不觉得儿臣手伸得太长了就好。”

    康熙叹息道:“我之前就隐约感觉,库房那边,银钱像水一样地淌出去,却没有多大的进项,肯定是底子一日比一日薄了,未曾想到,你这账本里显示的,比我预想的还要严重。”

    胤禛道:“皇阿玛,这些还只是库房的一部分账目而已,儿臣没来得及查看所有的账册,而且……有些东西藏得太深,儿臣没有足够的时间,还没能挖出根子。”

    胤禛的语气显得颇为遗憾。

    康熙心想着,若是再给胤禛一些时间,他恐怕能把库房翻个底朝天。

    只是,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有没有做的必要,康熙心里还在权衡着。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能够查明这么多银钱的往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儿了。”康熙夸赞他道。

    这孩子的敏锐洞察力,确实是非同一般,一般人难以比得上的。

    幸好,胤禛也没有申请继续清查库房,他老老实实地和康熙交代了一番自己的发现后,就顺从地告退了。

    康熙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遗憾,胤禛肯定看出了库房有很大的问题,但他没有提出要查,是什么缘故呢?是担心库房的问题太大,牵扯的人太多,所以不敢查,还是对自己这个皇阿玛不太信任?

    康熙总觉得是后一种原因。

    毕竟南音说过的,胤禛不是什么胆小怕事的人,反而胆大心细,确实是往刑狱这一方向上发展的好苗子。

    对于库房的事,康熙是倾向于查一查的,但是要查到什么地步,控制在什么范围,康熙还颇为犹豫。

    跟皇家库房借钱的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属实是不少,若真查起来,可能会涉及到各家的私账,甚至又会拐回朝政上去。

    而朝堂的动荡,是康熙最不想看到的。

    在思考权衡了一段时间后,康熙找来胤禛问了问,问他对库房数额不小的漏洞的看法。

    胤禛没有多犹豫,就道:“儿臣以为,此事需要解决,但须得耐心细心,不可动作过于激烈,强度过大,以免引起众人惊惶,影响到前朝。”

    康熙感到颇为欣慰,这个孩子,他不是一心只想着查账,不是一心想着解决库房的漏洞,他很有大局观,会顾及到朝堂的事。

    “若我让你查这个事儿,你需要多长时间能清查好库房的账目?”

    胤禛略沉吟了一下,就语气坚定道:“若皇阿玛信任儿臣,给儿臣最高的权限,可以翻阅所有账目,儿臣有把握在一年内厘清库房的银钱往来。但若是想追回债务,则需要再多给两三年了。”

    康熙没料到,连追债的事儿,胤禛都想到了。

    “追债一事,须得从长计议,毕竟借银两的各家,都是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须得顾忌他们的脸面一些。”

    “是,皇阿玛。”

    “追债的事情太久远了,账目没厘清,也没法追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账目的事。既然你说需要一年时间,我就给你一年时间,一年后你要给我交上清晰的账目来。”

    “是,儿臣领旨!”

    这个事儿,为了不引起大规模的恐慌,康熙也没公开下达正式的旨意,只是给了胤禛一道圣旨,让他拿着去库房就是。

    很快,皇家库房就有了新规矩,在接下来一年里,主管事换成了四阿哥胤禛。

    胤禛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便是规定从即日起,各府各家从皇家库房借钱的数额,已经有了次数和金额的限制,每次最多能借两千两,一年只能借三次,一年最多借五千两。

    这个规矩一出,果然引来一片怨声载道。

    甚至有人还哭穷哭到康熙跟前了。

    康熙觉得倒是奇了,一年五千两银子,已经是非常富余了,怎么还有些人家连五千两都不够了?

    不过哭穷这一套,康熙是不大吃的。

    你们都穷,皇家和大清又能有多富?哪能经得起他们这么啃呢?

    众人见康熙也是支持的态度,便也不敢闹了。

    等到查账的消息,若有似无地传开时,胤禛已经在库房里呆了三个多月了。

    这次得了更大的权力,胤禛更加投入其中,甚至让人在库房的小房子里给自己开了一个小起居室,若没别的要事,他便住在这儿了。

    这很不合规矩,库房的人劝了许多会,但胤禛都没听。

    这份犟劲儿,和他几个哥哥倒是十分相似。

    寒来暑往,盘账了九个多月后,胤禛便将皇家库房的账目厘清了。

    最让康熙震惊的,不是那些账册,而是形销骨立了不少的胤禛。

    一开口,就免不了带着几分慈爱的埋怨:“你呀!我不是给了你一年的时间吗?干什么那么卖力呢?你自己个儿的身子不要啦?”

    胤禛虽然消瘦了许多,但那双眼睛十分亮,声音也依旧有力:“皇阿玛放心,儿臣年纪轻,身子扛得住。”

    康熙重重地哼了一声,没急着看账本,而是让梁九功先召御医过来,给胤禛把脉看诊。

    别查个账,把一个儿子给折腾坏了。

    幸好御医检查过后,发现胤禛身体并无大碍。

    “圣上,四阿哥虽然瘦削了不少,但身体底子没有问题,只需要将养一些时日,就能恢复元气的。”御医恭敬道。

    康熙这才放心了许多,想了想后,又让人去找南音,让她来看看胤禛的身体。

    胤禛有些哭笑不得:“皇阿玛,姑姑擅长的是照顾孩子,儿臣已经是大人了。”

    “南音一路照看你们长大,对你们的身体状况最为了解,让她看看总没错的。”康熙也有充足的理由。

    很快南音听召而来,看到胤禛那瘦成薄薄一片的样子,也吓了一跳,听闻是为了查账,夜以继日忙活,才熬成这样的,南音倒是不意外了。

    历史上的雍正帝,不就是因为太过于尽职尽责,给累死的么?

    既然康熙有要求,南音就给胤禛检查了一番,和御医的结论一样,南音没发现胤禛的身体有什么状况,可能真的是因为年轻抗造。

    “若圣上准允,四阿哥这些日子,便住到奴婢府上去吧,奴婢给四阿哥好好补一补。”

    胤禛瘦成了一片,南音也挺心疼的,毕竟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

    康熙道:“这是个好主意,去你们贝勒府小住一些时日,离这些事儿远一点,免得心里还记挂着,没法安心养身体。”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皇家府库的大漏洞,主要是康熙晚年形成的,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么严重。历史上也是老四继位以后,花了老鼻子力气追债,才把窟窿填上,还给儿子留了不少钱的,结果乾隆各种造作……

    感谢在2024-02-2920:56:12~2024-03-0120:56: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见覠30瓶;suer20瓶;云禾、云瑾10瓶;晖晖5瓶;此去经年、华年2瓶;新韵、MH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