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清穿之种地日常 > 第 81 章 五福晋81
    安清的农事学堂的第一堂课正式开始了,这日一大早()?(),

    一群人便来到了她皇庄试验田所在的地头。

    这皇庄到安清手里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也早已被她拾掇出来了,现下各试验田划分明确,管理上也是有条不紊。

    这会卯时刚过,也就是早上五点钟的样子(s)?(),

    但因着夏季天亮的比较早()?(),

    安清便决定把时间定的早一些,一是农时不等人,二嘛,主要也早点出来干农活比较凉快。

    不过,她一开始也做好了准备,本来以为时间太早了,或多或少会出现有人迟到的情况,但哪里想她过来时,竟全员一个不差地都到了。

    包括年仅六岁的十五阿哥,都规规矩矩地站在了地头。

    额……她好像有点低估古人早起的能力了,但转念一想又明白了,对啊,这里的面人无非就是两种,上朝的和书的,好像不管哪一种,对他们来说早起这件事都是必须的。

    好吧,安清终于明白昨晚她向胤祺表示自己这个顾虑时,他为什么会是那种眼神了,确实是她多虑了。

    对于今日过来的这些人,她之前也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大约分为三个群体,一是农政司和户部的官员一派,这边年龄不一,差不多是此次农事培训的主要对象,无疑,他们日后会是第一批被康熙分派去各地推广农事的专业人员。

    第二种则是以张廷玉为首的朝廷大员家送来的官二代,这些官员大多是满洲的勋贵之家,安清对朝堂上的官员本就不太了解,除了张廷玉的爹张英外,也就是上次南巡处理鬼麦事件中的户部尚书马齐了,据说他也把次子富察·富庆送了过来。

    说来也是好笑,安清竟然最近才知道那户部尚书马齐,并不是姓马,而是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历史上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就是他亲侄女。

    而最后一种就是皇子一派了,这没什么好介绍的,她就权当是给康熙带孩子了呗。

    安清站在前面,看着下首乌泱泱的几十号人,她也懒得去一一去区分了,她又不是查户口的,管他们什么派呢,也不太管他们来到这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反正只要来到她这地里,就都得给她干活——翻地。

    “五福晋,能请问您这会翻地是要种什么吗?”一农政司的官员疑惑道。

    安清也没瞒着,把自己准备在这麦地里再种一季夏玉的事都说了,那些农政司的官员听完这话,果然如她所料,均是一副很是惊讶的表情。

    她笑了笑,道:“大家不要拘束,有什么问题尽管说便是,权当是互相交流了。”

    众官员面面相觑一会后,一个瞧着有五十来岁的官员走上前了一步,拱手说道:“五福晋,你这地可是优等地啊,若是种了玉,待秋季时便是不能再种小麦了吧。”

    其实他还想说,此时这地刚种了一季小麦,这么连茬种玉,届时怕是玉的收成也不会好。

    而且,在大清境内,玉总归不算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百姓们哪里会用这优等地种玉啊,到时候还会累的小麦减产。

    所以,她在试验田种这玉,对于推广到民间不具备参考意义,这般折腾又是为何呢。

    谁知安清却摇了摇头,道:“这块地我秋季还是要种小麦的,不耽误。”

    其他人听完可能还会不明白,但现场对农事稍微了解些的人,立马明白了安清的用意,她这是尝试让耕地一年两熟啊。

    众人脸上不由闪过一抹震惊之色。

    安清自是知道他们的顾虑,现下大清还是比较传统的农业结构,水稻和小麦是粮食的主要来源,大概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的百分之七十,而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呢,则是棉花和其他杂粮构成。

    此时的玉虽然已经传了进来,但在大清还未得到全面普及,历史上也大概是在乾隆朝中后期时,玉才得到普遍推广的。

    但问题是,现下的传统农业结构明显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度了,那必须要发生改变才行,这也是安清南巡时一直在考虑的一点。

    像培育小麦和水稻的优良高产品种这事,安清也一直都在做,就像目前皇庄上她便专门辟出了一些培育良种的试验田,但她深知在科研这一块,想取得成绩并不是一日两日之功。

    再者说,在没有任何金手指外挂的前提下,以她一己之力,想让水稻和小麦达到后世那种动辄上千斤的亩产,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不仅仅是农业上的事,还涉及到化学科技等等很多方面。

    但对于当前百姓们食不果腹的情况也并不是没有缓解之法的,比如改变现下的农业结构就可以。

    因为在温饱都未能解决的前提下,粗粮却是能救命的啊,特别是像玉和番薯等这些高产作物,特别是玉,随着大清境内很多山区的开发,它的种植优势会得到发挥,甚至会成为贫困山区百姓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人们的基本口粮。

    当然了,这些还都是后话。

    安清也知晓想打破这沉淀了几千年的农业结构很难,毕竟说句直白些的话,现下还没到万不得已必须改变的情况,但若是真到了那个时候,百姓们怕是遭受了多少。

    而且,她也不懂朝堂上的那些权衡,所以,她便用了对她而言最简单的法子,通过尝试着一年两熟的方式,把玉推广开来。

    等看到实实在在的粮食摆在面前,比说任何话都有说服力。

    “五福晋,恕老臣直言,您这法子怕是行不通的。”方才说话的那农政司官员说道,“据老臣所知,前几年京郊附近有不少民间百姓尝试过两年三熟,或三年四熟,但效果都不甚理想。”

    因着安清的身份,他这话说的还比较含蓄,效果何止是不理想啊,甚至还带来了不少问题呢。

    对于这位官员反驳的话,安清也没着急去证明什么,而是问道:“那请问大人,您觉得不甚理想的原因有哪些呢?”

    那农政司官员也如实地把问题都说了出来,基本和安清预料的差不多。

    无非就是担心土地的肥力不够,农作物轮作带来的一些病虫害等问题,这些她自是知晓的,但这些对于她而言,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安清笑了笑,回道:“大人所言极是,但咱们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那为何还要固守成规,不想法子突破呢?”

    “土地肥力不行,那便想法子提升土地的肥力,出现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就想法子解决,我这里之所以叫试验田,就是在不断地尝试试错中发现正确的路,种地之事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这世间哪有这么多容易的事,没有先例,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做这个先例!”

    “就像这位大人方才所说,百姓们都在努力尝试,那咱们则更应该努力才是,毕竟,我们失败了不用饿肚子,但他们会啊。”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一愣,而人群中的张廷玉更是诧异地抬头看向安清。

    不得不说,她方才说出的那番话,让在场的农政司和户部官员都不由汗颜,对啊,他们失败了不会饿肚子,但百姓们会,所以这种事情自是要由他们来做。

    大不了就摸着石头过河,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做那个先例。

    安清在发表一番自认为鼓舞人心的话后,很是满意,她方才那番话不是打鸡血,而是真的想告诉这些人一个道理,种地也不能一成不变,也要敢于突破的。

    她也是希望这个时代,能有更多有作为的农事官员。

    但同时,安清也不忘说道:“当然,我也知道你们来这里学习的目的,你们放心,这玉试验田只是咱们课程的一部分,至于水稻和小麦自也是要涉及的,没意见的话,下面便开始干活吧。”

    说罢,她冲着旁边的人摆了摆手,他们很快便拿上来一些农具,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

    种植夏玉时,并不需要像秋季种植冬小麦那般深翻地。

    夏季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土壤温度也相对较高些,而且一般的降雨量也较大,所以,土壤层次不够明显,若是深翻地的话,会使土壤肥力一定量的透支,从而也影响玉的生长发育。

    但整地时必要的翻地还是需要的,也是为了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比如小麦收割后剩下的秸秆,将其翻进土壤中的话,则更容易被分解,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

    但这翻地也是有讲究的,安清亲自给众人做了一番示范讲解后,便挨个给他们划分好了区域,然后便督促他们快点干活了。

    众人怔愣了片刻后,看了看手里的农具,又看了看自己脚下的田地,只能认命地干了起来,他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专门指导的下人。

    这些人有些是皇庄上原本的人,也有一些是安清在科尔沁庄子上时有意培养起来擅长种地的人,后来被她阿爹阿娘连着身契一起陪嫁过来的,之前一直安置在她京郊的陪嫁庄子上,去年康熙赐了她这个皇庄后,她便把这些人全带了过来。

    这会倒是成了安清教学时不错的帮手,遂也不用她一个个盯着了。

    不过,这刨地之事,对于农政司和那些户部的官员倒还好,他们也算是经常和这土地打交道,学个翻地倒是没太难,但对于那些官二代和皇子阵营的人来说,他们何时干过这些活啊。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各个锦衣玉食长大,哪里受过这份苦,没干多会便有些坚持不住了。

    毕竟,他们之前对这农事学堂的理解就是,只要知道大概怎么回事不就行了,哪里需要他们亲自刨地,又不是没有奴才了,而且这刨地怎么还这么多讲究啊,这不行那不行的,要不是安清的身份摆在那里,还有一旁虎视眈眈盯着的五贝勒,他们怕是早都撂挑子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默通过眉眼官司交流起来,最后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的商量的,九阿哥成了那个出头鸟。

    毕竟,安清和胤祺可是他的亲哥亲嫂子,由他出面也能有几分情面不是。

    于是,九阿哥带着一众阿哥和那些官二代的期待,来到了安清的面前,笑嘻嘻地讨好道:“五嫂,你教我们一些农学知识就好了,没必要非要亲自上手刨地吧。”

    安清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不懂啊。”

    他们那些人的心思,安清自也明白,但开玩笑啊,学种地却不想亲自种,就算他们是想来混个学历的,也要看她同不同意了。

    毕竟,这种地之事涉及到不少东西,懂和不懂往往就是差这么一点,要真这么简单,他们口头上说说就会了,那一纸文件便能让百姓照做不就行了,哪里需要折腾这些。

    她办这农学培训班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教出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安清也没客气,直接提高了声音,一脸严肃地说道:“这就是我的规矩,若是你们想学就得守我的规矩,不想学的话,也没关系,现在便可离开,我也绝对不拦着。”

    听到这话,众人的心思不由歇了下来,他们不管是因为什么来的,可不能第一天便被退了回去。

    毕竟,五福晋这农事学堂可不是这么好进的,对于那些官二代而言,家里可是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们送进来,有着是像张英马齐那般,想让他们学些本事,以后当官后能更好地做出些成绩,也有只是单纯想让他们过来镀金的,在康熙面前留个名号的,日后有什么差事能想到他们。

    但不管是这两种的哪一种,若是他们第一日便被退了回去,等待他们的结果可想而知。

    皇子这边就更不用说了,康熙把他们送过来是为何的,他们心里也清楚一二,自是不敢在这种时候出幺蛾子。

    九阿哥也麻溜地跑回了地里,低着头埋头苦干了起来,他五嫂说了,待会还要过来检查的,他也不想回去挨他皇阿玛的训斥和他额娘的柳条。

    而且,九阿哥默默看了他五哥,方才他五哥那眼神都快把他吓死了好吧,早知道他也不做这个出头鸟了。

    安清对于自己这番恐吓的效果很是满意,但为了不破功,她仍是一副严肃脸,坚持要把这‘严师出高徒’的理论贯彻到底。

    她突然有些明白上辈子她导师说的那话了,我上课时要和你们嘻嘻哈哈,你们能听我的?

    就是嘛,上课又不是在菜市场买菜,哪里来的这么多讨价还价,对付他们这种企图偷懒的学生,有时候就是要强硬些才好。

    胤祺不知安清的心思,见她这样子,还以为是被气的呢,心里也是急的不行,她一个孕妇可不好动气的啊。

    但他也知道,安清在上课的时候,他不好插手,只能等这边完事了才凑到她身边,小声说道:“别生气了,去那边大树下歇歇吧,这里我让马祥盯着,不会有事的。”

    安清轻点了点头,也好,在这边总这么端着她也是累的。

    胤祺扶着她来到不远处的大树下,翠柳及时搬来了一个凳子,让安清坐着歇歇。

    安清这边刚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转过头去看胤祺:“怎么样,怎么样,我方才有没有为人师的威严?”

    胤祺愣了下,下意识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方才安清在那边的表现确实挺令他意外的,和她平时的样子不太一样。

    安清见状,瞬间乐了,“那我装得还挺像的啊。”

    胤祺:“……”

    所以,她方才根本没生气?

    好吧,是挺像的,他都差点被她装到了。

    就在两人说话之际,只见十五阿哥哒哒哒地朝着这边跑了过来。

    没过多会,他就跑到了安清面前,歪着小脑袋,奶声奶气地问道:“五嫂,怎么没有我的农具啊?”

    安清瞬间被这小豆丁萌翻了,哪里还记得什么为人师的威严呀。

    这十五阿哥是王贵人的儿子,他这眉眼妥妥就是遗传他额娘,长得真好啊。

    她笑着回道:“小十五,你还小,在旁边听听瞧瞧就好,不用亲自下地去翻地。”

    他才六岁啊,她就算是黑心老板,招童工也不敢招这么小的吧。

    谁知十五阿哥听到这话,却摇了摇头,坚持说道:“不用,五嫂,我行的,你让人给我一个农具吧,小的就好。”

    安清不由一愣,“小十五,你确定吗,翻地很累的。”

    十五阿哥使劲地点了点头,一双大眼睛亮亮的,“五嫂,我确定的,额娘说了,让我好好跟着五嫂学,能学真本事。”

    听到这话,安清瞬间笑的没眼看。

    以前都是她拍别人的马屁,这把也体会到了被别人拍马屁的感觉,就是舒坦啊。

    不就是想要农具嘛,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她大手一挥,直接让翠柳去把那套缩小版的农具拿了过来,递给了十五阿哥。

    这是她之前特意让人打造了,算是为了十五阿哥准备的吧,但今日亲眼见了这个小萝卜头,还是没忍心严厉地要求他,谁知,他竟还自己找来了。

    安清摸了摸十五阿哥的小光头,交代道:“我会让人去教你怎么翻地,但你人还小,不要和其他哥哥比,能学多少是多少,别累着自己,知道了吗?”

    十五阿哥乖巧地点了点头,然后道了谢后,才被安清安排的人带去了地里。

    胤祺在一旁看着安清和小十五互动的样子,眼底满是轻柔。

    他似乎看到了以后他们孩子出生后的样子了,她应该也是这般耐心温柔地教他吧。

    安清这农事培训班不是那种规定上几日休几日的常规的学堂,应该算是阶段性集中性培训吧,此次就是她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暂定十五日。

    她今日给每个人划分的翻地范围,便暂定为他们各自的试验田。

    这十五日中,除了实操种玉外,她还会带着他们去水稻田地里去实操学习,比如如何进行水稻的田间管理,病虫害的分辨学习等等。

    除此之外,她每日结束后还会布置作业,但都是依照当日或隔日的学习内容。

    比如,今日整地过后,他们的试验田之后便要施肥了,这施肥可是提高土地肥力的重要举措,安清给他们今日的作业便是,回去查阅农书翻找各种肥料的积造和施用方法。

    当然,为了不让他们白费功夫,安清也会给他们划定好农书的范围,而这部分功课,小十五就除外了,因为他实在太小了,大字还不识几个呢。

    对于安清这一安排,小十五一开始还挺失落的,最后还是她同他保证,日后等他长大了,若是还想学,她便再教他,这才把人哄好。

    为了避免来回折腾,安清和胤祺便直接在皇庄的园子里住了下来,其他人则是每日一大早过来,傍晚再离开,几日下来,大家也慢慢适应了。

    那些官二代和皇子们,第一日翻地时还很勉强,但当安清告诉他们,他们翻的那块地日后便是他们各自的试验田后,各个瞬间像是打了鸡血般,都很认真地对待了起来。

    而那些农政司和户部的官员,在经过这几日,他们对安清则是真的很佩服,就比如那日制肥的事,她让他们每人回去亲自翻阅农书,然后第二日还把他们带到皇庄上一个肥料区,让他们亲自去按照他们找到的法子去沤肥制肥。

    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她最后还一人丢给他们一个薄薄的册子,上面竟然是她这些年关于沤肥制肥的各种心得,方法功效都写的很详细,甚至还有什么肥适合在农作物什么阶段施用都很仔细。

    他们这才终于意识到,于种地一途上,他们与五福晋差的到底有多远。

    这日傍晚,众人在农田中忙活了一天后,便各自要坐马车回去了。

    安清冲着十五阿哥招了招手,“小十五,你过来。”

    十五阿哥蹦蹦跶跶地跑了过来,“五嫂,有事吗?”

    安清笑道:“也没什么事,五嫂就是想问问你,每日这么来回坐马车累不累啊?”

    十五阿哥是个老实孩子,向来说什么都是有一说一的:“还好,就是有时候马车太快了,颠的屁股有点疼。”

    说罢,他便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屁股,这逗趣的模样,惹得安清笑出了声。

    这一众阿哥如今都是住在畅春园,从那里到这皇庄,单趟过来也要半个时辰,而且是早上一大早就要赶过来,怎么可能不累啊。

    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每日往返折腾,安清也是真的于心不忍,于是在和胤祺商量了一番后,便想着看能不能让小十五也住在皇庄上,至少每日能多睡。

    “小十五,你回去同你额娘商量商量,看愿不愿意让你住在五嫂这庄子上,这样你每日就不用来回折腾了。”

    十五阿哥听到这话,双眼不由一亮。

    他喜欢五哥五嫂,也喜欢这庄子,这庄子里种了很多果树,结了很多好吃的果子,还有种了许多瓜果蔬菜,养了很多小鸡小鸭!

    “好,多谢五嫂,回去我就同额娘讲。”

    安清捏了捏他肉嘟嘟的小脸,笑着把他送上了旁边马车。

    谁知她一转身,却看到身后不知何时站了一排的人,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

    不是,他们这都是什么时候来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5-0509:48:04~2024-05-0609:39: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昊颉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霁夜51瓶;嘿呀嘿呀~30瓶;木夕27瓶;木木大20瓶;酸奶霸、爱看的小玲、橙汁儿、Oéane10瓶;菌菇粉、妙喵、21174823、Obsidian、玉衡、晞夏5瓶;甜晶3瓶;一研为定、菠萝@西瓜、小教主、唯萌、浮生2瓶;42865347、青、……、路飞:萌萌哒、月、最爱小美受、旺旺大雪饼、婳、春风十里、樱、迪迪、End丶已陌つ、周公瑾1005、好好学习、22983208、穆木、霞光、追的文都不断更、看书小荔枝、板栗包、今天也要减肥呀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迷途未返向你推荐他的其他: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安清的农事学堂的第一堂课正式开始了,这日一大早,一群人便来到了她皇庄试验田所在的地头。

    这皇庄到安清手里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也早已被她拾掇出来了,现下各试验田划分明确,管理上也是有条不紊。

    这会卯时刚过,也就是早上五点钟的样子,但因着夏季天亮的比较早,安清便决定把时间定的早一些,一是农时不等人,二嘛,主要也早点出来干农活比较凉快。

    不过,她一开始也做好了准备,本来以为时间太早了,或多或少会出现有人迟到的情况,但哪里想她过来时,竟全员一个不差地都到了。

    包括年仅六岁的十五阿哥,都规规矩矩地站在了地头。

    额……她好像有点低估古人早起的能力了,但转念一想又明白了,对啊,这里的面人无非就是两种,上朝的和书的,好像不管哪一种,对他们来说早起这件事都是必须的。

    好吧,安清终于明白昨晚她向胤祺表示自己这个顾虑时,他为什么会是那种眼神了,确实是她多虑了。

    对于今日过来的这些人,她之前也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大约分为三个群体,一是农政司和户部的官员一派,这边年龄不一,差不多是此次农事培训的主要对象,无疑,他们日后会是第一批被康熙分派去各地推广农事的专业人员。

    第二种则是以张廷玉为首的朝廷大员家送来的官二代,这些官员大多是满洲的勋贵之家,安清对朝堂上的官员本就不太了解,除了张廷玉的爹张英外,也就是上次南巡处理鬼麦事件中的户部尚书马齐了,据说他也把次子富察·富庆送了过来。

    说来也是好笑,安清竟然最近才知道那户部尚书马齐,并不是姓马,而是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历史上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就是他亲侄女。

    而最后一种就是皇子一派了,这没什么好介绍的,她就权当是给康熙带孩子了呗。

    安清站在前面,看着下首乌泱泱的几十号人,她也懒得去一一去区分了,她又不是查户口的,管他们什么派呢,也不太管他们来到这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反正只要来到她这地里,就都得给她干活——翻地。

    “五福晋,能请问您这会翻地是要种什么吗??()?☉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一农政司的官员疑惑道。

    安清也没瞒着,把自己准备在这麦地里再种一季夏玉的事都说了,那些农政司的官员听完这话,果然如她所料,均是一副很是惊讶的表情。

    她笑了笑,道:“大家不要拘束,有什么问题尽管说便是,权当是互相交流了。()?()”

    众官员面面相觑一会后,一个瞧着有五十来岁的官员走上前了一步,拱手说道:“五福晋,你这地可是优等地啊,若是种了玉,待秋季时便是不能再种小麦了吧。()?()”

    其实他还想说,此时这地刚种了一季小麦,这么连茬种玉,届时怕是玉的收成也不会好。

    而且,在大清境内,玉总归不算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百姓们哪里会用这优等地种玉啊,到时候还会累的小麦减产。

    所以,她在试验田种这玉,对于推广到民间不具备参考意义,这般折腾又是为何呢。

    谁知安清却摇了摇头,道:“这块地我秋季还是要种小麦的,不耽误。()?()”

    其他人听完可能还会不明白,但现场对农事稍微了解些的人,立马明白了安清的用意,她这是尝试让耕地一年两熟啊。

    众人脸上不由闪过一抹震惊之色。

    安清自是知道他们的顾虑,现下大清还是比较传统的农业结构,水稻和小麦是粮食的主要来源,大概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的百分之七十,而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呢,则是棉花和其他杂粮构成。

    此时的玉虽然已经传了进来,但在大清还未得到全面普及,历史上也大概是在乾隆朝中后期时,玉才得到普遍推广的。

    但问题是,现下的传统农业结构明显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度了,那必须要发生改变才行,这也是安清南巡时一直在考虑的一点。

    像培育小麦和水稻的优良高产品种这事,安清也一直都在做,就像目前皇庄上她便专门辟出了一些培育良种的试验田,但她深知在科研这一块,想取得成绩并不是一日两日之功。

    再者说,在没有任何金手指外挂的前提下,以她一己之力,想让水稻和小麦达到后世那种动辄上千斤的亩产,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不仅仅是农业上的事,还涉及到化学科技等等很多方面。

    但对于当前百姓们食不果腹的情况也并不是没有缓解之法的,比如改变现下的农业结构就可以。

    因为在温饱都未能解决的前提下,粗粮却是能救命的啊,特别是像玉和番薯等这些高产作物,特别是玉,随着大清境内很多山区的开发,它的种植优势会得到发挥,甚至会成为贫困山区百姓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人们的基本口粮。

    当然了,这些还都是后话。

    安清也知晓想打破这沉淀了几千年的农业结构很难,毕竟说句直白些的话,现下还没到万不得已必须改变的情况,但若是真到了那个时候,百姓们怕是遭受了多少。

    而且,她也不懂朝堂上的那些权衡,所以,她便用了对她而言最简单的法子,通过尝试着一年两熟的方式,把玉推广开来。

    等看到实实在在的粮食摆在面前,比说任何话都有说服力。

    “五福晋,恕老臣直言,您这法子怕是行不通的。”方才说话的那农政司官员说道,“据老臣所知,前几年京郊附近有不少民间百姓尝试过两年三熟,或三年四熟,但效果都不甚理想。”

    因着安清的身份,他这话说的还比较含蓄,效果何止是不理想啊,甚至还带来了不少问题呢。

    对于这位官员反驳的话,安清也没着急去证明什么,而是问道:“那请问大人,您觉得不甚理想的原因有哪些呢?”

    那农政司官员也如实地把问题都说了出来,基本和安清预料的差不多。

    无非就是担心土地的肥力不够,农作物轮作带来的一些病虫害等问题,这些她自是知晓的,但这些对于她而言,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安清笑了笑,回道:“大人所言极是,但咱们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那为何还要固守成规,不想法子突破呢?”

    “土地肥力不行,那便想法子提升土地的肥力,出现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就想法子解决,我这里之所以叫试验田,就是在不断地尝试试错中发现正确的路,种地之事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这世间哪有这么多容易的事,没有先例,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做这个先例!”

    “就像这位大人方才所说,百姓们都在努力尝试,那咱们则更应该努力才是,毕竟,我们失败了不用饿肚子,但他们会啊。”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一愣,而人群中的张廷玉更是诧异地抬头看向安清。

    不得不说,她方才说出的那番话,让在场的农政司和户部官员都不由汗颜,对啊,他们失败了不会饿肚子,但百姓们会,所以这种事情自是要由他们来做。

    大不了就摸着石头过河,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做那个先例。

    安清在发表一番自认为鼓舞人心的话后,很是满意,她方才那番话不是打鸡血,而是真的想告诉这些人一个道理,种地也不能一成不变,也要敢于突破的。

    她也是希望这个时代,能有更多有作为的农事官员。

    但同时,安清也不忘说道:“当然,我也知道你们来这里学习的目的,你们放心,这玉试验田只是咱们课程的一部分,至于水稻和小麦自也是要涉及的,没意见的话,下面便开始干活吧。”

    说罢,她冲着旁边的人摆了摆手,他们很快便拿上来一些农具,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

    种植夏玉时,并不需要像秋季种植冬小麦那般深翻地。

    夏季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土壤温度也相对较高些,而且一般的降雨量也较大,所以,土壤层次不够明显,若是深翻地的话,会使土壤肥力一定量的透支,从而也影响玉的生长发育。

    但整地时必要的翻地还是需要的,也是为了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比如小麦收割后剩下的秸秆,将其翻进土壤中的话,则更容易被分解,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

    但这翻地也是有讲究的,安清亲自给众人做了一番示范讲解后,便挨个给他们划分好了区域,然后便督促他们快点干活了。

    众人怔愣了片刻后,看了看手里的农具,又看了看自己脚下的田地,只能认命地干了起来,他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专门指导的下人。

    这些人有些是皇庄上原本的人,也有一些是安清在科尔沁庄子上时有意培养起来擅长种地的人,后来被她阿爹阿娘连着身契一起陪嫁过来的,之前一直安置在她京郊的陪嫁庄子上,去年康熙赐了她这个皇庄后,她便把这些人全带了过来。

    这会倒是成了安清教学时不错的帮手,遂也不用她一个个盯着了。

    不过,这刨地之事,对于农政司和那些户部的官员倒还好,他们也算是经常和这土地打交道,学个翻地倒是没太难,但对于那些官二代和皇子阵营的人来说,他们何时干过这些活啊。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各个锦衣玉食长大,哪里受过这份苦,没干多会便有些坚持不住了。

    毕竟,他们之前对这农事学堂的理解就是,只要知道大概怎么回事不就行了,哪里需要他们亲自刨地,又不是没有奴才了,而且这刨地怎么还这么多讲究啊,这不行那不行的,要不是安清的身份摆在那里,还有一旁虎视眈眈盯着的五贝勒,他们怕是早都撂挑子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默通过眉眼官司交流起来,最后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的商量的,九阿哥成了那个出头鸟。

    毕竟,安清和胤祺可是他的亲哥亲嫂子,由他出面也能有几分情面不是。

    于是,九阿哥带着一众阿哥和那些官二代的期待,来到了安清的面前,笑嘻嘻地讨好道:“五嫂,你教我们一些农学知识就好了,没必要非要亲自上手刨地吧。”

    安清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不懂啊。”

    他们那些人的心思,安清自也明白,但开玩笑啊,学种地却不想亲自种,就算他们是想来混个学历的,也要看她同不同意了。

    毕竟,这种地之事涉及到不少东西,懂和不懂往往就是差这么一点,要真这么简单,他们口头上说说就会了,那一纸文件便能让百姓照做不就行了,哪里需要折腾这些。

    她办这农学培训班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教出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安清也没客气,直接提高了声音,一脸严肃地说道:“这就是我的规矩,若是你们想学就得守我的规矩,不想学的话,也没关系,现在便可离开,我也绝对不拦着。”

    听到这话,众人的心思不由歇了下来,他们不管是因为什么来的,可不能第一天便被退了回去。

    毕竟,五福晋这农事学堂可不是这么好进的,对于那些官二代而言,家里可是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们送进来,有着是像张英马齐那般,想让他们学些本事,以后当官后能更好地做出些成绩,也有只是单纯想让他们过来镀金的,在康熙面前留个名号的,日后有什么差事能想到他们。

    但不管是这两种的哪一种,若是他们第一日便被退了回去,等待他们的结果可想而知。

    皇子这边就更不用说了,康熙把他们送过来是为何的,他们心里也清楚一二,自是不敢在这种时候出幺蛾子。

    九阿哥也麻溜地跑回了地里,低着头埋头苦干了起来,他五嫂说了,待会还要过来检查的,他也不想回去挨他皇阿玛的训斥和他额娘的柳条。

    而且,九阿哥默默看了他五哥,方才他五哥那眼神都快把他吓死了好吧,早知道他也不做这个出头鸟了。

    安清对于自己这番恐吓的效果很是满意,但为了不破功,她仍是一副严肃脸,坚持要把这‘严师出高徒’的理论贯彻到底。

    她突然有些明白上辈子她导师说的那话了,我上课时要和你们嘻嘻哈哈,你们能听我的?

    就是嘛,上课又不是在菜市场买菜,哪里来的这么多讨价还价,对付他们这种企图偷懒的学生,有时候就是要强硬些才好。

    胤祺不知安清的心思,见她这样子,还以为是被气的呢,心里也是急的不行,她一个孕妇可不好动气的啊。

    但他也知道,安清在上课的时候,他不好插手,只能等这边完事了才凑到她身边,小声说道:“别生气了,去那边大树下歇歇吧,这里我让马祥盯着,不会有事的。”

    安清轻点了点头,也好,在这边总这么端着她也是累的。

    胤祺扶着她来到不远处的大树下,翠柳及时搬来了一个凳子,让安清坐着歇歇。

    安清这边刚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转过头去看胤祺:“怎么样,怎么样,我方才有没有为人师的威严?”

    胤祺愣了下,下意识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方才安清在那边的表现确实挺令他意外的,和她平时的样子不太一样。

    安清见状,瞬间乐了,“那我装得还挺像的啊。”

    胤祺:“……”

    所以,她方才根本没生气?

    好吧,是挺像的,他都差点被她装到了。

    就在两人说话之际,只见十五阿哥哒哒哒地朝着这边跑了过来。

    没过多会,他就跑到了安清面前,歪着小脑袋,奶声奶气地问道:“五嫂,怎么没有我的农具啊?”

    安清瞬间被这小豆丁萌翻了,哪里还记得什么为人师的威严呀。

    这十五阿哥是王贵人的儿子,他这眉眼妥妥就是遗传他额娘,长得真好啊。

    她笑着回道:“小十五,你还小,在旁边听听瞧瞧就好,不用亲自下地去翻地。”

    他才六岁啊,她就算是黑心老板,招童工也不敢招这么小的吧。

    谁知十五阿哥听到这话,却摇了摇头,坚持说道:“不用,五嫂,我行的,你让人给我一个农具吧,小的就好。”

    安清不由一愣,“小十五,你确定吗,翻地很累的。”

    十五阿哥使劲地点了点头,一双大眼睛亮亮的,“五嫂,我确定的,额娘说了,让我好好跟着五嫂学,能学真本事。”

    听到这话,安清瞬间笑的没眼看。

    以前都是她拍别人的马屁,这把也体会到了被别人拍马屁的感觉,就是舒坦啊。

    不就是想要农具嘛,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她大手一挥,直接让翠柳去把那套缩小版的农具拿了过来,递给了十五阿哥。

    这是她之前特意让人打造了,算是为了十五阿哥准备的吧,但今日亲眼见了这个小萝卜头,还是没忍心严厉地要求他,谁知,他竟还自己找来了。

    安清摸了摸十五阿哥的小光头,交代道:“我会让人去教你怎么翻地,但你人还小,不要和其他哥哥比,能学多少是多少,别累着自己,知道了吗?”

    十五阿哥乖巧地点了点头,然后道了谢后,才被安清安排的人带去了地里。

    胤祺在一旁看着安清和小十五互动的样子,眼底满是轻柔。

    他似乎看到了以后他们孩子出生后的样子了,她应该也是这般耐心温柔地教他吧。

    安清这农事培训班不是那种规定上几日休几日的常规的学堂,应该算是阶段性集中性培训吧,此次就是她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暂定十五日。

    她今日给每个人划分的翻地范围,便暂定为他们各自的试验田。

    这十五日中,除了实操种玉外,她还会带着他们去水稻田地里去实操学习,比如如何进行水稻的田间管理,病虫害的分辨学习等等。

    除此之外,她每日结束后还会布置作业,但都是依照当日或隔日的学习内容。

    比如,今日整地过后,他们的试验田之后便要施肥了,这施肥可是提高土地肥力的重要举措,安清给他们今日的作业便是,回去查阅农书翻找各种肥料的积造和施用方法。

    当然,为了不让他们白费功夫,安清也会给他们划定好农书的范围,而这部分功课,小十五就除外了,因为他实在太小了,大字还不识几个呢。

    对于安清这一安排,小十五一开始还挺失落的,最后还是她同他保证,日后等他长大了,若是还想学,她便再教他,这才把人哄好。

    为了避免来回折腾,安清和胤祺便直接在皇庄的园子里住了下来,其他人则是每日一大早过来,傍晚再离开,几日下来,大家也慢慢适应了。

    那些官二代和皇子们,第一日翻地时还很勉强,但当安清告诉他们,他们翻的那块地日后便是他们各自的试验田后,各个瞬间像是打了鸡血般,都很认真地对待了起来。

    而那些农政司和户部的官员,在经过这几日,他们对安清则是真的很佩服,就比如那日制肥的事,她让他们每人回去亲自翻阅农书,然后第二日还把他们带到皇庄上一个肥料区,让他们亲自去按照他们找到的法子去沤肥制肥。

    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她最后还一人丢给他们一个薄薄的册子,上面竟然是她这些年关于沤肥制肥的各种心得,方法功效都写的很详细,甚至还有什么肥适合在农作物什么阶段施用都很仔细。

    他们这才终于意识到,于种地一途上,他们与五福晋差的到底有多远。

    这日傍晚,众人在农田中忙活了一天后,便各自要坐马车回去了。

    安清冲着十五阿哥招了招手,“小十五,你过来。”

    十五阿哥蹦蹦跶跶地跑了过来,“五嫂,有事吗?”

    安清笑道:“也没什么事,五嫂就是想问问你,每日这么来回坐马车累不累啊?”

    十五阿哥是个老实孩子,向来说什么都是有一说一的:“还好,就是有时候马车太快了,颠的屁股有点疼。”

    说罢,他便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屁股,这逗趣的模样,惹得安清笑出了声。

    这一众阿哥如今都是住在畅春园,从那里到这皇庄,单趟过来也要半个时辰,而且是早上一大早就要赶过来,怎么可能不累啊。

    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每日往返折腾,安清也是真的于心不忍,于是在和胤祺商量了一番后,便想着看能不能让小十五也住在皇庄上,至少每日能多睡。

    “小十五,你回去同你额娘商量商量,看愿不愿意让你住在五嫂这庄子上,这样你每日就不用来回折腾了。”

    十五阿哥听到这话,双眼不由一亮。

    他喜欢五哥五嫂,也喜欢这庄子,这庄子里种了很多果树,结了很多好吃的果子,还有种了许多瓜果蔬菜,养了很多小鸡小鸭!

    “好,多谢五嫂,回去我就同额娘讲。”

    安清捏了捏他肉嘟嘟的小脸,笑着把他送上了旁边马车。

    谁知她一转身,却看到身后不知何时站了一排的人,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

    不是,他们这都是什么时候来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5-0509:48:04~2024-05-0609:39: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昊颉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霁夜51瓶;嘿呀嘿呀~30瓶;木夕27瓶;木木大20瓶;酸奶霸、爱看的小玲、橙汁儿、Oéane10瓶;菌菇粉、妙喵、21174823、Obsidian、玉衡、晞夏5瓶;甜晶3瓶;一研为定、菠萝@西瓜、小教主、唯萌、浮生2瓶;42865347、青、……、路飞:萌萌哒、月、最爱小美受、旺旺大雪饼、婳、春风十里、樱、迪迪、End丶已陌つ、周公瑾1005、好好学习、22983208、穆木、霞光、追的文都不断更、看书小荔枝、板栗包、今天也要减肥呀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迷途未返向你推荐他的其他:

    :,

    :,

    :,

    :,

    :,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