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自爆穿越后,为始皇陛下搞基建 > 第 113 章 商人吴九行走在路上
    【始皇帝二年,仙使邈始治驰道,二年乃通八方。

    ——摘自《秦书》】

    【始皇帝二年,年既罢,仙使邈东游,始治驰道东南。

    道分东、南,与滨海。东至成,南入临湘,滨海尽江水,串结秦南。是年即成。

    始皇帝三年,仙使邈西游,始治驰道西北。

    道分蜀、西域、九原、辽东,华北而返。西至楼兰,北直九原,东北远辽东。堑山堙谷,秦北坦途。是年即成。

    ——摘自《前史通鉴》】

    【秦治八方驰道,道广五十步,外掘沟深丈,筑以夯土,垒以坚石,树以佳木。

    道百里而有驿,客往来歇宿,补以粮草。驿中有卒,日夜卫戍,盗莫敢近。

    八方驰道已成,令出咸阳,数日知天下。郡有叛盗,朝夕军乱徒。如是朝野相通,郡县安稳。

    南来北往,道通西东,士、贾与百工,并八方黔首,终日不绝也。

    ——摘自《始皇帝政要》】

    古往今来,关于秦驰道的史料都很充沛,论述浩瀚,不可尽数。

    而秦驰道历经两千年不毁,在现代水陆空交通网兴起时,仍有过半里程正常通行,正是悠久珍贵的活着的历史文物了。

    ——当然,此为后话。

    ……

    若此时有近地卫星,变焦拉近,对准秦朝大地。

    便可见——

    驰道通八方,东方目见浩瀚汪洋,西方入眼驼峰连绵。

    北是天地一片青,南则老林莽森森。

    东北莽荒,兽啸深林。东南广平,沃土肥水。

    西南险峻,立峰横岭。西北苍茫,牛羊马鹰。

    驰道所至,八方景色殊异。

    再次变焦拉近,将焦点聚焦在东南滨海道上。

    驰道笔直、宽阔而平坦,道旁沟外后面有村居的平地上,有三五黔首铺一张草席,上面摆放着售卖的货物——

    青黄刍稾、干叶乱草,麻绳麻袋、筐篓草席,菜蔬野果、干净清水。

    都是过往客旅用得着的,牛马吃的草料,捆扎盛装的工具。

    还有就地垒砌的灶上,用陶罐温着汤饭。

    一支商队由远及近,道外黔首便吆喝起来。

    “热汤热饭!刍稾草叶!捆装的绳袋筐篓和遮盖的草席咯!喝上一口干净清水吖!吃上一碗熟饭热汤嘞!”

    这是一支有两头驴拉货车,一匹马拉客车——四壁无遮、上有篷盖,里面坐着三人,又有隶臣四名挑着货担,武士五名护卫的商队。

    护卫的一名武士提出,“赶路大半日,口中干渴,腹内饥饿,何不去换来饭食清水?”

    马车上,一眼便知是商队主家的男子,见是缺了鼻子的武士开口,便也耐心解释:

    “你头一回跟着走,不知行情。拐上驰道后,为赶路图方便,早上朝食确是如眼下一般,在道外易了汤饭来吃。”

    “但你不知,再沿驰道往前走十里,就有驰道驿站。”

    “那里可为客旅提

    供住宿、饭食和草料,还有驿卒卫戍,不必担心强盗贼寇劫掠。

    我们今晚就要去驿站中歇宿,到时再吃饭喝水也方便放心。”

    驰道上每隔百里而建的驿站,是大秦朝廷直接经营,虽更多是为官吏、驿传而服务,但也为往来客旅提供方便。

    只是需要按价给付金布。

    但相比宿在野外,风吹雨打,既要防备野兽又要防备盗贼。宿在驰道驿站,有遮风避雨的屋子,热饭汤水,又不必担心野兽盗贼侵犯,可就好太多了。

    何况驰道驿站的食宿价格,与城中官舍一样,实惠不贵。

    “好罢。”

    缺鼻武士妥协。

    尽管距离那驿站还有十里地,还要再忍受饥渴半个时辰。

    道外的黔首见商队没有驻足的意思,也不气馁。

    只是停下吆喝,静待下一队客旅经过。

    驰道百里一驿,早出晚歇勤快赶路,一天差不多勉强能走百里。

    而他们村位置尴尬,不占‘前不着村、后不着驿’的地利,总有许多客旅如果知道前方有驿站,会选择继续赶路,在驿站去食宿。

    不过,驰道上客旅不绝,总有一些会选择不去忍那十里地的饥渴,选择用粮布或货物,换一顿食水,再顺便让驴马吃些草料。

    时不时地,还能换出些麻绳、麻袋、草席、筐篓等杂货。

    天时好的话,他们摆摊一天,总也能赚上全家一天的口粮。

    这门生意,不能让他们一朝暴富,总归能贴补家用,能养活人。

    半个时辰之后,这支商队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前方的‘滨十七驿站’。

    滨,指驰道中的滨海段。编号十七,指该段上的第十七个驿站。

    滨十七驿站,建在驰道外半里地,有出入两条小道连接驰道。

    小道也平整干净,道旁植了两排佳木。

    商队来到驿站前的广场,入目是高一丈,下半截垒石、上半截夯土,坚实牢固、四面围合的高墙。

    高墙下靠墙建了驴棚马厩,高墙内是四排房屋围成的院子——据说仙使称其为四合院。

    进入驿站,四方皆是一排排一间连一间,排列整齐的房间。以供往来客旅歇脚住宿、存放货物。

    宽阔的院中有一口水井,与几张高脚石桌石凳。

    “驿站有规矩,有爵位者、有差在身的官吏、驿传递信者,住北边房,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驿站吏员在前带路,告知驿站规矩。

    “并会依《传食律》,按律供给粺、酱、菜羹、韭葱、盐等,不同规格的饭菜。”

    告知之余,也应驿丞之令,顺道宣传科普。

    “游学的学子、士人等,住东边房。

    其中若有爵位者,按律供给对应规格的饭食,若无爵者,则自费食宿。”

    “应役的役夫、工匠,寻常黔首,住西边房,自费食宿。役夫另住宿费用。”

    商队的主人亦步亦趋跟着,听得仔细,不敢遗漏只字片语。

    “似商队与商贾

    ,以及罪吏、逃犯、赘婿、刑徒等,则只能住人来人往的南边房,同样自费食宿,不过价格倒是没有区别。”

    (s)?()

    商贾虽在贱民之列,但驿吏对商队倒也没有呼喝霸蛮。

    ()?()

    各驿站的规矩出自咸阳,常有御史暗中巡察,若发现驿丞、驿吏、驿卒欺凌客旅,届时必施以严惩。

    ()?()

    “明白明白。。”

    ?想看鸦泉写的《自爆穿越后,为始皇陛下搞基建》第 113 章 商人吴九行走在路上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驿站占地颇广,房屋众多,商队要了三间房屋住人兼存放货物。

    屋中靠墙一整条大长炕,下面铺着秸秆草垫,上面铺着几张草席,一排睡七八人不成问题。

    季秋末的天气,炕头的灶台灶口还没有烧火。

    “这火炕,据说是仙使探病王老将军,怜其寒冬不能眠,便为老将军想出了烧柴取暖、又不多费柴火的火炕。”

    商队主人向随行人员,若有若无地炫耀着自身见识。

    “后来推广传授至各郡,并在郡县衙署、官舍和驰道驿站,都盘了炕。”

    “我们地处南方,黔首家里不多见。但据说北方去年便有许多人家盘了火炕,今年也快入冬了,想来北地家家户户正忙于盘火炕吧?”

    随行的隶臣、武士们,也确实听得津津有味。

    “这火炕原来是仙使所创!”

    “原来如此!”……

    惊叹着,还去摸摸炕沿。

    入住完毕,商队就到院中一角的饭堂吃饭。

    商队主人只舍得给所有人拿了蒸饼和酱——记在账上,待离开时一起计算食宿费用。

    吃着蒸饼蘸酱,商队主人又开始侃侃而谈:

    “别看这蒸饼平平无奇,其实是仙使所授好物——石磨研磨过的麦子粉做的!虽然麸皮没筛,但已经很细腻暄软了是不是?”

    “听说那些家中富裕的,把麸皮筛了,留下那麦子粉白花花的,做出的蒸饼也是云一样洁白。”

    “对对!很细腻暄软了!”

    石磨他们还是知道的,每乡每里都至少有一台石磨供乡里使用。

    但磨了麦子粉做蒸饼、索饼或其他饼吃,是年节才舍得的,现在又饿得厉害,能吃上蒸饼岂不兴奋?

    “我们乡里近两年每年都种了两季仙稻,因此倒常用石磨去磨浆、粉吃。”仙稻丰收,稀稠饭常吃,便也想着换法儿吃。

    饭堂宽阔,摆了十来张高脚桌椅。此时,另一张桌子上的一队人,则搭话道。

    看他们仪容,倒不似商队。

    对方又道:“饭堂的豆芽、豆腐和豆干,也是仙使所创,再广传天下的。滋味不错,可以取来尝尝。”

    商队主人心内讪讪,转移话题道:“某吴九,会稽郡来的小商贾,收了家乡干鱼海货,欲贩往咸阳。郎君何来?”

    吴九相问,另一张桌子为首者也揖礼拱手,互换姓名:

    “某班,九江郡而来的乡野匠人,听闻咸阳有火树银花,有高脚家具,有精美瓷器。我等想去咸阳,学得手艺,带回家乡,以为谋生。”

    “新年在即,干鱼海货运到咸阳,也是稀罕货,必能畅销

    。”

    “咸阳新奇器物手艺层出不穷()?(),

    你们去咸阳学艺?(@?)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也大有可为!”

    吴九见对方坦荡热情()?(),

    便也攀谈起来。

    后来饭堂其他几桌的客旅()?(),

    也加入交谈。

    有自吴越及东楚故地北上的匠人商贾,也有自北方南下的游学学子,甚至南下某县赴任的县官。

    贩夫走卒,官吏学子,天南海北,在此驿站相遇,也是缘分。

    一时热闹起来,氛围融洽。

    谈笑熟识之后,终于有人问起吴九商队中的护卫武士:“诸位可是曾遭劫难?”

    商队的五名护卫武士,其中一人豪爽道:“哈哈哈!正是,我们都曾是刑徒,去年陛下东巡归咸阳后,赐爵一级,用爵赎了罪罚归乡。”

    吴九也道:“我们这五个武士,都是一身本领的侠义之士,为替受欺的老弱妇孺出头,而殴打了县中富户。”

    “被捉住后,按律黥面、劓鼻,罚为城旦。服刑数年,去年得赐爵,用爵位赎了罪罚回到家乡,这趟我便把他们收作护卫武士,与商队一道走南闯北。”

    其中游学的一名学子闻言,感慨道:“去年始皇帝陛下东巡回咸阳,下旨凡秦土之人皆赐爵一级。因此得以赎罪归乡的男女刑徒,多达五十万之数!”

    “积德甚厚矣!”

    护卫武士们倒不知,竟然有这么多和他一样的刑徒,得以赎罪归乡。

    “那陛下确实是积了厚德啊。”

    其中一个武士,又指着同桌的另一个脸上,促狭笑道:

    “哈哈你们不知,要说啊,还是他最想不过,你们看他脸上的黥面……”

    “哈哈哈!对,只黥了一半!黥面行刑到半途,赐爵的圣旨便到了,他当场以爵赎罪、当即释放,哈哈!”

    被揶揄的半截黥面武士,跟着告饶:“快别说了!”

    但凡早一刻、晚一刻,行刑没开始,或者已成定局,都是纯粹的幸运、不幸。

    这不上不下的,确实令人哭笑不得。

    黔首淳朴,即便曾因秦律而受罚,如今得到赦免赎罪,也就不再怨恨记仇。

    反而以此为谈资,说笑一番,一笑而过。

    话题变换。

    一名学子神秘兮兮,透露道:“关于这事,我倒是有些消息!”

    “朝廷有人谏言:昔日争战不停,乱世用重典,律法严苛无可厚非。

    然如今天下大定,仙使临秦,营建仙秦之大计也小有所成,旧时律法便不再适用,应当重修秦律!”

    “据说啊,当今左相,曾经的廷尉,法门大家,已在筹划修新秦律呢!”

    吴九商贾之身,最是谨慎,左右看看,见没有兵卒冲出来,才舒出一口气!

    “这些话,可不好在驿站中说的!”

    学子仰天大笑,“哈哈!莫怕莫怕,这事啊,在咸阳已经是人所共知之事!好些志在明法科的学子,都已经齐聚咸阳。一为群策群力,为修新律建言。”

    “二为早日得知新律内容,早日诵背,以免下一届科举时,

    两眼一抹黑!哈哈哈!”

    ()?()

    这群游学的学子志在进士科,《秦学大典》早已人手一部,就背在书篓里。

    ()?()

    他们不惧科考内容变更,于是边走万里路,边万卷书。

    ?本作者鸦泉提醒您最全的《自爆穿越后,为始皇陛下搞基建》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明算科的学子也一样,《仙使算书》人手一本了。

    (s)?()

    但是哈哈哈,明法科的学子,科考内容却要变了!还不知变后内容!

    吴九:那是蛮惨的。就好比两军对阵,发现己方的兵械根本没见过,还不会使!

    不同身份、地方的人,在驿站相聚。

    各式各样的消息,也在此交汇,传播远方。

    ……

    吃完迟到的夕食,出来时外面天色已暗。

    但驿站却点起火把,并未关门落锁。

    “驿站日夜不休,至于原因,这就来了……”

    一名游学的学子正说起时,便听见驿站外传来动静。

    急促的哒哒马蹄声传来,而后是马匹急停的嘶鸣声。

    “咸阳急令,分递郡县。备食水,换良马!”

    一名驿吏上前,把奔驰累坏的三匹快马牵到马厩中,给草料清水,再牵出三匹歇够喂饱的良马,牵着等待三名传令兵。

    一名驿吏迅速而熟练地接过一份旨令——咸阳印刷相应份数后盖印分发,入驿站盛饭,并将水囊装满水,挂在马背上。

    不到两刻钟,带刀的传令兵们便吃完饭,飞身上马。

    一夹马腹,向着夜色疾驰而去!

    一夜过去,驿站夜宿的客旅清早起来,在饭堂吃过朝食。

    就各自道别,南来的、北往的错身而去,重新出发。

    走在路上时,吴九的商队还遇到了一支南下的军队,有四五百之数。

    纪律严明,不曾拦截商队,相安无事地擦行而过。

    往前没多久,又见到道外摆摊的三五黔首。

    隔着丈宽的深沟,对方用长竿递过来一袋野果子。

    吴九依约在竿头拴上一条干鱼,对面收回去,完成交易。

    想起先前遇上的军队,好奇问上一嘴。

    对面摆摊的黔首果然消息灵通,“前面县中有盗贼兴起,郡尉调兵遣将,前往剿匪。”

    吴九闻言便明白了,驰道穿行的郡县,若有盗贼兴起,到时危及驰道来往客旅,咸阳不日便能得知异状。

    届时郡尉必然被问责,三年考绩时也是一个败笔。

    “盗贼刚起便被剿灭,驰道安稳,是吾等商旅的幸事啊,可以放心出行。”

    “于我们而言,也是天大幸事呢!”

    战乱已平,盗贼不起,天下承平,是这片土地所有生灵的幸事。

    吴九把一袋酸甜熟透的野果子,分给商队的人,又重新上路。

    八方驰道上,有许多似滨海道上的吴九商队一样,也行走在路上。

    东方道,有宽衣博带佩戴刀剑的儒生,向西游学。

    东北道,有剽悍的商队,满载人参鹿茸乌、皮毛山货,往咸阳而去。

    华北道,有一架两马拉的华丽车驾,数十异装武士护卫车周,马萧萧车辚辚,直向咸阳……

    西北道,有蓝眼异族骑着骆驼,伴着叮当驼铃,行走在道旁牛羊成群,头顶飞鹰翱翔的驰道。

    南方道,有绵延不绝的运粮队,数千士伍护卫前行。

    西南道,悬崖绝壁间,凿壁嵌道,深谷溪涧上,横桥渡水,亦有运粮长队穿行其间。

    ……

    咸阳,上林苑。

    在此地一离馆,窝了数日的仙使周邈,终于出关!

    “走!回宫过新年去!”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的历史资料,都是作者虚构的,注意辨别】感谢在2023-12-1806:44:11~2023-12-1916:11: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yinghuixue1030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YOSHIKI、桃花果果55瓶;小六月18瓶;倪好12瓶;一只小银龙、羽仙歌、。没想好叫什么、啵啵哩、芝枝小月亮、迷鹿爱迷路、yvhiya10瓶;如是不归、提拉苏6瓶;怀袖添香、番茄炒鸭蛋、魏晋、凭栏望江听流水、绿ai5瓶;符啸*、风神之家2瓶;喵酱、望临君、宁夏幽荷、亚麻色、飘渺帝君、时月、霜源雪焰、鉥栩湑歘壻、琉璃瓦、落雪、alsu、沐羲、温阳向、一张、燕、猫耳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