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长子嫡孙 > 66、三鼎甲
    六十六、三鼎甲

    更深夜漏,卷官们依然还在熬夜审阅殿试考卷。

    三百多份,任务量极大。

    他们不仅要将这些考卷全部评定等级,还要将里面最好的十份挑出来交到皇帝手中。

    未来的一甲三人与二甲传胪,就应当是从这十份考卷里面出了。

    同往年不同,少了谢阁老与崔阁老在这儿,只有礼部尚书还有两位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在上面坐镇,择优的速度反倒比以往快了许多。

    灯火摇曳着,一位卷官终于擦了擦头上的汗,手中拿着他们最后评定出来的十份考卷站起身来,走到那三位大人面前,将考卷呈了上去,随即开口道:“几位大人请阅。”

    礼部尚书看了看都察院的两位,没有先接过来,反倒捋着胡子笑了笑,说道:“黄大人,杨大人先请?”

    大家都是正二品,谁也没大过谁去,黄武被皇帝点在都察院待了数年,一直就是个火爆脾气,礼部尚书李何是崔阁老那边儿的人,他一向看不惯他们这副口蜜腹剑的样子,此时听了李何这话就哼了一声,一点儿没给他面子,直接就将下面卷官手中的考卷给接了过来。

    口中还道:“李大人盛情难却,黄某就却之不恭了。”

    说罢就不再管旁边两人,直接低下头去翻看考卷了。

    礼部尚书好悬没被他给气个倒仰。

    最后也不想跟这个爆炭在这儿吵起来,索性“哼”了一声就不管了。

    他们两个在这儿置气,右都御史杨罗成却是好似见惯了一般,看着他们呵呵笑了,倒也不说话。

    底下那卷官感受到这三个精神矍铄的老大人之间略诡异的气氛,索性将头低得更低了。

    别看左都御史黄武虽然一副跟礼部尚书对着干的模样,实则他是个实打实的中立派,自然不属于崔阁老一系,也不属于谢阁老一系。

    反而此时一言不发的右都御史杨罗成是谢阁老一系的。

    #今天的谢派也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呢#

    黄武凝目看着卷官送上来的这十份考卷,渐渐的眉头也松开了,不经意间还点了点头,看样子应当是看到令他满意的了。

    别看黄大人脾气火爆,人家也是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呢,学问非常扎实。

    满意地看完之后,黄武就将这些考卷又交给了身边的杨罗成,不过这一个动作可又把一边儿的礼部尚书给气坏了。

    杨罗成:=。=

    其实黄大人只是个下意识的动作而已,毕竟杨大人跟他共事了许多年,有些动作已经成了习惯了。

    杨罗成接过考卷也没客气,就这么仔细地看了起来,直到他看到某份言之有物,文风还有些熟悉的考卷之时,他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随后姿态便放松了些许。

    李何是最后拿到考卷的,但黄武和杨罗成对此都没什么异议,他刚想说点儿什么,黄武就一副“你要是敢搞事情我就跟你没完”的模样,也不由得吹胡子瞪眼地偃旗息鼓了。

    由此,最终择优录取的十份殿试考卷,就这么原原本本地呈到了皇帝面前。

    ……

    四日后,盛京皇城奉先殿外,传胪大典开始。

    三百名身穿青衫书生服的贡士排队站在外面,依次入殿听宣。

    殿内,天子高坐龙椅之上,一身明黄龙袍衬得他面容愈发威严,气势凛然,丝毫看不出传言中的多病之相。

    进殿的贡士们都被此时的气氛压得紧张起来。

    谢珝也不例外。

    只见一片沉闷之中,皇帝微抬了抬手,他身旁候着的内监便会意,随即往前一步,朗声道:

    “奉天承运,天子赦,赐今科贡士谢珝进士及第,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赐银带朝服。”

    谢珝闻言,面色动也未动。

    自幼年苦至今,这个结果出来,便是尘埃落定了。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他心中虽不像面上这般平静,倒也还稳得住。

    其他考生对于这个结果似乎也都不怎么意外。

    谢珝早已才名在外,夺得状元也是应当。

    接下来,他们继续集中精神往下听去。

    那名内监的声音依旧不小:

    “赐今科贡士秦微明进士及第,钦点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银带朝服。”

    秦微明此人,便是当初崔党亲点的寒门出身的盛京乡试解元。

    虽然当初谢珝没了头名之时沉寂了一会儿,不过后来他还是去找了秦微明的考卷来看,这一看,他便知这人的才学也是匹配得上解元这个名头的,文采斐然,其中又有见解独到之处。

    输给这么一个人,倒也不亏。

    两世为人的谢珝个别时候其实还是很大度的来着,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还是很小心眼的。

    但秦微明这件事就是个例外。

    ——因为后来他们就成为好友了。

    崔党:???

    如今谢珝听到榜眼是秦微明,唇角不由得微微勾起了个愉悦的弧度,他也是真心为这个出身寒门虽不卑微,谈笑间足见性子洒脱的好友高兴的。

    可旁人就不是这般了。

    有的人闻声之后反而愣了神。

    秦微明?

    怎么榜眼是这个人?

    想着想着,他们就不由得猜测起来,难道皇上是要给崔阁老的孙子一个探花郎吗?

    果不其然,内监下一次开口,便道:

    “赐今科贡士崔知著进士及第,钦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赐银带朝服。”

    至此,三鼎甲皆已公布。

    一甲三人不用再考庶吉士,直接入翰林院,因此皇帝干脆在这会儿顺便就把他们将来的官职也任命了。

    其他人也是眼含羡慕。

    毕竟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已经成了朝中的惯例,他们这三人已经入了翰林院,也就是踏出了平步青云的第一步。

    ……

    谢珝忽然很想看看这会儿崔知著个是什么样的表情,他有了这个想法,也就这么做了。

    所以在视线的余光里,他看到了崔知著。

    这人数年如一日俊俏苍白的脸上,此时并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一如往常的傲气,但谢珝怎么样都跟他同窗了几年,有段时间还是室友,又怎么会看不懂。

    崔知著的薄唇已经抿成了一条直线,这是他心情不好时的反应,代表他此时并不高兴。

    悠悠的收回了视线,谢珝在心中轻笑了一声。

    :看到你不高兴,我就高兴了。

    他自以为不是个大度的人,有时候也会有些孩子气的小心眼儿,比如这个时候。虽然秦微明是有才华,但崔党在背后的动作他也不可能会忘记。

    一日为师弟,那就终身为师弟吧。

    谢·笑眯眯·珝这样想着。

    接下来念的就是二甲出身的这些人了,

    “赐今科贡士范应期二甲传胪出身,赐宝钞二百贯。”

    “赐今科贡士卢俊二甲进士出身,赐宝钞二百贯。”

    ……

    “赐今科贡士沈鲤二甲进士出身,赐宝钞二百贯。”

    在二甲进士这些人里,谢珝在广陵书院的同窗们也有两位,如此一来,他们当初的广陵九子,在此次二甲内的竟然有四个,成绩可谓斐然!

    不是所有人都像谢珝或者崔知著这般喜怒不形于色的,有些考生在二甲之列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便心潮澎湃,面露喜色,高兴地不能自抑。

    迈入了这第一步,以后青云直上便不再是奢望!

    内监顿了顿,再次开口之时便是三甲了。

    三甲之内就是同进士,正所谓同进士,如夫人,还没有在二甲中听到自己名字的考生们,有些已经面泛苦色了,考了这么些年,却是这么个结果……

    但有些只为做官的,心中落差反而不大。

    哪怕将来不能入阁拜相,成为一地父母官也是极好的。

    ……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传胪大典之后,便是新科进士打马游街的环节了。

    作者有话要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考完啦考完啦!为我们家鹅子打all!

    六十六、三鼎甲

    更深夜漏,卷官们依然还在熬夜审阅殿试考卷。

    三百多份,任务量极大。

    他们不仅要将这些考卷全部评定等级,还要将里面最好的十份挑出来交到皇帝手中。

    未来的一甲三人与二甲传胪,就应当是从这十份考卷里面出了。

    同往年不同,少了谢阁老与崔阁老在这儿,只有礼部尚书还有两位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在上面坐镇,择优的速度反倒比以往快了许多。

    灯火摇曳着,一位卷官终于擦了擦头上的汗,手中拿着他们最后评定出来的十份考卷站起身来,走到那三位大人面前,将考卷呈了上去,随即开口道:“几位大人请阅。”

    礼部尚书看了看都察院的两位,没有先接过来,反倒捋着胡子笑了笑,说道:“黄大人,杨大人先请?”

    大家都是正二品,谁也没大过谁去,黄武被皇帝点在都察院待了数年,一直就是个火爆脾气,礼部尚书李何是崔阁老那边儿的人,他一向看不惯他们这副口蜜腹剑的样子,此时听了李何这话就哼了一声,一点儿没给他面子,直接就将下面卷官手中的考卷给接了过来。

    口中还道:“李大人盛情难却,黄某就却之不恭了。”

    说罢就不再管旁边两人,直接低下头去翻看考卷了。

    礼部尚书好悬没被他给气个倒仰。

    最后也不想跟这个爆炭在这儿吵起来,索性“哼”了一声就不管了。

    他们两个在这儿置气,右都御史杨罗成却是好似见惯了一般,看着他们呵呵笑了,倒也不说话。

    底下那卷官感受到这三个精神矍铄的老大人之间略诡异的气氛,索性将头低得更低了。

    别看左都御史黄武虽然一副跟礼部尚书对着干的模样,实则他是个实打实的中立派,自然不属于崔阁老一系,也不属于谢阁老一系。

    反而此时一言不发的右都御史杨罗成是谢阁老一系的。

    #今天的谢派也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呢#

    黄武凝目看着卷官送上来的这十份考卷,渐渐的眉头也松开了,不经意间还点了点头,看样子应当是看到令他满意的了。

    别看黄大人脾气火爆,人家也是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呢,学问非常扎实。

    满意地看完之后,黄武就将这些考卷又交给了身边的杨罗成,不过这一个动作可又把一边儿的礼部尚书给气坏了。

    杨罗成:=。=

    其实黄大人只是个下意识的动作而已,毕竟杨大人跟他共事了许多年,有些动作已经成了习惯了。

    杨罗成接过考卷也没客气,就这么仔细地看了起来,直到他看到某份言之有物,文风还有些熟悉的考卷之时,他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随后姿态便放松了些许。

    李何是最后拿到考卷的,但黄武和杨罗成对此都没什么异议,他刚想说点儿什么,黄武就一副“你要是敢搞事情我就跟你没完”的模样,也不由得吹胡子瞪眼地偃旗息鼓了。

    由此,最终择优录取的十份殿试考卷,就这么原原本本地呈到了皇帝面前。

    ……

    四日后,盛京皇城奉先殿外,传胪大典开始。

    三百名身穿青衫书生服的贡士排队站在外面,依次入殿听宣。

    殿内,天子高坐龙椅之上,一身明黄龙袍衬得他面容愈发威严,气势凛然,丝毫看不出传言中的多病之相。

    进殿的贡士们都被此时的气氛压得紧张起来。

    谢珝也不例外。

    只见一片沉闷之中,皇帝微抬了抬手,他身旁候着的内监便会意,随即往前一步,朗声道:

    “奉天承运,天子赦,赐今科贡士谢珝进士及第,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赐银带朝服。”

    谢珝闻言,面色动也未动。

    自幼年苦至今,这个结果出来,便是尘埃落定了。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他心中虽不像面上这般平静,倒也还稳得住。

    其他考生对于这个结果似乎也都不怎么意外。

    谢珝早已才名在外,夺得状元也是应当。

    接下来,他们继续集中精神往下听去。

    那名内监的声音依旧不小:

    “赐今科贡士秦微明进士及第,钦点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银带朝服。”

    秦微明此人,便是当初崔党亲点的寒门出身的盛京乡试解元。

    虽然当初谢珝没了头名之时沉寂了一会儿,不过后来他还是去找了秦微明的考卷来看,这一看,他便知这人的才学也是匹配得上解元这个名头的,文采斐然,其中又有见解独到之处。

    输给这么一个人,倒也不亏。

    两世为人的谢珝个别时候其实还是很大度的来着,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还是很小心眼的。

    但秦微明这件事就是个例外。

    ——因为后来他们就成为好友了。

    崔党:???

    如今谢珝听到榜眼是秦微明,唇角不由得微微勾起了个愉悦的弧度,他也是真心为这个出身寒门虽不卑微,谈笑间足见性子洒脱的好友高兴的。

    可旁人就不是这般了。

    有的人闻声之后反而愣了神。

    秦微明?

    怎么榜眼是这个人?

    想着想着,他们就不由得猜测起来,难道皇上是要给崔阁老的孙子一个探花郎吗?

    果不其然,内监下一次开口,便道:

    “赐今科贡士崔知著进士及第,钦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赐银带朝服。”

    至此,三鼎甲皆已公布。

    一甲三人不用再考庶吉士,直接入翰林院,因此皇帝干脆在这会儿顺便就把他们将来的官职也任命了。

    其他人也是眼含羡慕。

    毕竟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已经成了朝中的惯例,他们这三人已经入了翰林院,也就是踏出了平步青云的第一步。

    ……

    谢珝忽然很想看看这会儿崔知著个是什么样的表情,他有了这个想法,也就这么做了。

    所以在视线的余光里,他看到了崔知著。

    这人数年如一日俊俏苍白的脸上,此时并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一如往常的傲气,但谢珝怎么样都跟他同窗了几年,有段时间还是室友,又怎么会看不懂。

    崔知著的薄唇已经抿成了一条直线,这是他心情不好时的反应,代表他此时并不高兴。

    悠悠的收回了视线,谢珝在心中轻笑了一声。

    :看到你不高兴,我就高兴了。

    他自以为不是个大度的人,有时候也会有些孩子气的小心眼儿,比如这个时候。虽然秦微明是有才华,但崔党在背后的动作他也不可能会忘记。

    一日为师弟,那就终身为师弟吧。

    谢·笑眯眯·珝这样想着。

    接下来念的就是二甲出身的这些人了,

    “赐今科贡士范应期二甲传胪出身,赐宝钞二百贯。”

    “赐今科贡士卢俊二甲进士出身,赐宝钞二百贯。”

    ……

    “赐今科贡士沈鲤二甲进士出身,赐宝钞二百贯。”

    在二甲进士这些人里,谢珝在广陵书院的同窗们也有两位,如此一来,他们当初的广陵九子,在此次二甲内的竟然有四个,成绩可谓斐然!

    不是所有人都像谢珝或者崔知著这般喜怒不形于色的,有些考生在二甲之列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便心潮澎湃,面露喜色,高兴地不能自抑。

    迈入了这第一步,以后青云直上便不再是奢望!

    内监顿了顿,再次开口之时便是三甲了。

    三甲之内就是同进士,正所谓同进士,如夫人,还没有在二甲中听到自己名字的考生们,有些已经面泛苦色了,考了这么些年,却是这么个结果……

    但有些只为做官的,心中落差反而不大。

    哪怕将来不能入阁拜相,成为一地父母官也是极好的。

    ……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传胪大典之后,便是新科进士打马游街的环节了。

    作者有话要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考完啦考完啦!为我们家鹅子打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