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画堂春 > 32.第 32 章
    32.第 32 章

    车行到半路, 楚颜才想起来问他们这是去哪里,都要出城了,难道是要就这么走?

    倒也不是不行。

    就是行李都没收拾。

    未起宁小声说:“爹带我们去城外寺庙给上皇上香。”

    楚颜:“……”

    出乎她意料之外。但细想起来, 又觉得没有比这更合理的理由了。

    不告诉老太爷和老太太就出来,只有对太上皇的一片忠心可以解释了。

    姑父这是带全家去沐浴皇恩呢。

    ……虽然很像全家出去玩。

    车行到城外,太阳渐渐升高。

    未东来把车上带的茶水和茶点拿出来, 让大家吃。

    未东来:“正好没吃早饭呢, 先吃一点, 一会儿爬山才有力气。”

    爬山吗?

    楚颜不放心的看向楚氏。

    楚氏只怕体力不够,未必能爬上去……

    茶点是各种小饼, 豆面的、绿豆的、红豆的、糯米的、黄米的,就是往常她爱吃的那种加了花椒面的炒过的馅的小饼没有。可能是要去寺庙吧, 花椒有气味,不够清白。

    楚颜又悄悄问未起宁, 这其实也是她很好奇的一件事, 以前没问过楚氏, 从上周目起她就很想知道……寺庙的和尚道士真的不成亲没孩子吗?

    之所以会有这种疑问是她听说过和尚道士有养子。既然有养子,未必就没有亲生的。佛道的发展也是一朝一个样子的, 像葱姜蒜花椒胡椒这类有味的才是现在说的荤,而不是她知道的[xing]**。那生养子嗣会不会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禁的?

    未起宁也悄悄跟她说:“我听说有的得道高僧是成了亲之后才出家的。所以应该是有亲生孩子和妻妾的。”

    车就这么大, 再是悄悄话也都能听见。

    楚氏说:“很多高僧都是成亲后才顿悟的。”

    并不是从一出生就有佛缘就住庙里去了,那种都是孤儿。

    未东来也[cha]话进来:“也有的是为了躲开一些责任,有的是不想出任做官去清苦地, 有的则是为了让家中人[kou]减少,避免税赋。”

    楚颜瞪大眼:“为了避税逃役吗?”

    这个她是知道一点的,[chun]喜家就有很重的税和役,因为是按人头摊派的, 所以逃不掉。她父母只留下最年长的两个孩子,把小孩子全卖了,也不是只心疼这两个大的,而是家里只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再多一个新生儿就[jiao]不起税了,只能全不要。

    现在的税很重,越是百姓越要[jiao]重税,因为世家反倒有各种免税优待,有钱人也[jiao]得起,只剩下百姓[jiao]不起。

    她只是没想到还有避入空门这个好办法。

    怪不得城外这么多寺庙呢!她一直觉得寺庙多是因为崇佛崇道,现在看这么多寺庙其实是因为会有很多新入教的和尚道士,因为新人不绝,才会衍生这么多的寺庙。

    而且就她知道的,寺庙不是白收人的,要进寺庙做和尚是要先捐钱捐物的。

    不过这样一来,首先省了税也逃了役,其次[jiao]一次钱就省了一辈子的,家人就在近处可以时常相见,最后就是这等于是加入了一个大团伙,寺庙的地位还高,家里有点事还能有个靠山,简直是一本万利。

    未东来没想过要在车上讲这个,但见楚颜听得入神,未起宁也认真在听,他就顺便讲下去:“为官做宰,要照顾民生百姓。以后你到一地,如果当地寺庙多,庙产多,就要当心,当地必有苛捐杂税成风。”他叮嘱未起宁。

    未起宁郑重点头。这段时间他从父亲那里学到许多书上没有,书院也不讲的事,都是他以后一定会用得到的,都非常重要。

    未东来一边讲,一边悄悄打量楚氏。他昨[ri]不敢细看,今[ri]在车内,才敢细细打量。

    她的头上已经有了白发,细细的几根,散在鬓发间。她的手指上有细碎的伤痕,与他见过的丝娘的手有些相似,这么多年,她做了不少针线家务,受了不少的苦。

    她身形未变太多,衣饰不见陈旧,相必二房当家,也并没有苛待她,这让他十分感激二弟一家,不然要是上有长辈压迫,下有二房苛待,他恐怕就见不到她了,她也早熬不下去了。

    只是她的衣饰过于沉闷,她本来是个极讲情趣的人……

    想起以前两人相伴时的点滴,未东来的心慢慢沉了下去。

    他的妻儿似乎没有受太多苦,但细看却无处不受折磨。

    这让他对家乡和父母的感情更加复杂了。

    这里虽然姓未,却不再是他的家了。

    或许身为官员,将任地当做家乡才是应有之态。

    这一次国丧后,他复官一定会将楚氏带走,以后他们夫妻二人就[lang]迹天涯吧。

    这里就放下吧,他早就该放下了。

    未东来抛下心结,神[se]为之一振。

    他望向车窗外,将竹帘升起,指着远处的青山说:“我们且在此地清修几[ri]。”

    楚颜:!!!

    她转头看向楚氏。

    楚氏一直不能像刘氏那样出门,就是因为她娘家不在此地,丈夫也不在,她既没有回娘家的借[kou],还要防着流言蜚语,所以只能守在未家。

    这是她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见楚氏出门。

    对楚氏来说,一定也是一次新奇的经历吧。

    她倚向楚氏,看楚氏也看向窗外,竹帘升起后,眼前的青山白云一览无疑,近处的农田一块块是深浅不一的青青翠翠。

    楚氏看出去就再也收不回视线了。

    32.第 32 章

    楚颜也没有再说话,没有打扰楚氏享受这片刻。

    车马碌碌,很快就到了山脚下。

    寺庙在半山腰,山脚处有知客僧。往[ri]知客僧在这里是迎客,今[ri]却是拒客。

    因为国丧,这附近所有寺庙的和尚道士全都不再接待散客,全关起来给上皇颂经做法场了。

    但是,未东来是官身,不是百姓。哪怕他不是此地的官,报出名号来,知客僧也不敢拦,只说大殿不能拜,倒是可以去经塔看一看。

    未东来还了一礼,没有强求,客客气气的带着家人上山去。

    不出楚颜所料,楚氏许久没活动了,走了不到一刻就有些喘,快走不动了。

    她扶着楚氏,两人一起,也没坚持多久。

    山路迢迢啊,可是此时下山也不现实,何况楚氏自己都不愿意下山,她好不容易能出门,怎么肯现在放弃?

    休息片刻再走就是。

    休息片刻后,连楚颜都不行了。爬山最忌讳停下,因为停下就再也走不动了。

    楚颜转头向上看,不见一个人,向下看,不见一个人。

    楚颜:“没有雇轿子的地方吗?”

    她明明记得景区爬山爬不上去是可以雇轿的!

    未起宁:“以前倒是有,现在……”

    休市了,百姓都回家待着了,以前的轿夫现在也没有了。没见寺庙都不让拜了吗?所以这条路上就他们一家人。

    未起宁主动道:“妹妹,我背着你啊。”

    楚颜转头看[chun]喜。

    [chun]喜:提着包袱看她的小姐。

    秋月秋香也都提着包袱呢。

    显然,让已经负重的丫头们过来扶不现实。

    为什么这次出门带的人这么少?

    哦,对了,为了避人耳目,不能让家里人发现。

    楚颜看未起宁:“呸,我自己走!”

    楚颜誓不认输,给未起宁派活:“你去扶姑妈。”

    未起宁扶起楚氏,看到自己亲爹意味深长的目光。

    ……他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吧,颜颜让他扶的啊。他要是把娘[jiao]给爹来扶,颜颜会生气的。

    再说,娘现在可能还不想让爹扶呢。

    不然,爹为什么不自己过来?

    还不是不敢?

    未东来看着半山腰还看不到的寺庙,半点不着急。

    又坚持了一会儿,楚颜的脚都走疼了也没开[kou]认输,就是每走一步都呲牙咧嘴,谁都能感受到她的脚疼得厉害。

    还是楚氏心疼,让未起宁去背楚颜,她怕两个孩子都累,嘱咐未起宁:“不要逞强,累了就休息一下再爬。”

    未起宁一点都不累,背上楚颜后,浑身都是劲!妹妹小小的趴在他的背上,一点都不重!

    未东来等未起宁走了,才伸手给楚氏:“我来扶你。”

    楚氏没有把手给他。

    未东来也不急,也不勉强她,而是拿出一根拄杖:“用这个会好一点。走不动了就停下休息,不要累着了。”

    楚氏用拄杖在前头走,他在旁边默默地跟着,两人走得慢,很快就看不到未起宁和楚颜了。

    虽然有下人跟着,楚氏还是看不到他们就心慌,不由得想走快些。

    这时,未东来伸手过来轻轻的扶着她的一边臂膀,她瑟缩了一下,没有再避开,但仍是不看他。

    未东来却已经满足了,昨天说上了话,今天出游,明[ri]说不定就可以坐在一起喝茶了。

    过上半个月,两人应该就能谈一谈孩子们的事了。慢慢来。

    终有一[ri],他们会像以前一样好的。

    未东来没有再靠近,楚氏松了[kou]气。昨晚那句【嫣然】,听得她陌生极了。她做楚氏已经十几年了,【嫣然】这个名字十几年没有听过,都不习惯了。

    她现在已经不再想要夫妻和睦,只想要孩子们健康平安。

    她知道这不能怪他,他也是身不由已。

    她只是不想再费心思在自己身上了。现在这样就可以了,[ri]子一样过。她在未家多年学到的一个道理就是不管人生如何,晨昏一样会到来,不管是幸福快乐还是痛苦难当,天该黑就黑,该亮就亮。

    人其实是很渺小的,一个人的事其实跟别人都没关系。

    但是,他似乎还不死心。

    她不恨他,也希望他能好好的。可是,她不知道还想不想再跟他破镜重圆。

    如果破镜重圆后再次被拆散呢……

    她不想再品尝一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