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65章 智慧的化身
    下午的快乐时光很快过去,各朝古人对于盗梦空间还意犹未尽。

    不过不管大家再怎么迷恋电影,对于晚上即将到来的直播依旧期待不已。

    苏晨自从回到学校后,就已经完全回到了原先的生活节奏。

    对于今晚要售卖的电动车,在晚上直播之前,他已经全部准备妥当。

    为了尽可能让更多的古人受益,他特意准备了数量庞大的电动车。

    晚上七点时间一到,他就准时开播,再一次和各朝古人见面。

    “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播苏晨,欢迎大家观看直播。”

    再次说起直播的开场白,令他倍感亲切,依稀记得上一次说起仿佛隔了好久。

    回应苏晨的,依旧是各朝古人热情的问候,铺天盖地的覆盖了整个天幕。

    到了此刻,正在隆中接待刘备拜访的诸葛亮多少有些紧张。

    毕竟等会主播将要说到他,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主播,现在可以告诉我答案了吧

    一旁的刘备也跟着紧张起来,也同样关心天下都有哪些才华横溢的谋士。

    要是主播能够坦诚相告,他也好亲自去拉拢一番。

    对于诸葛亮其人,苏晨是非常敬佩的,可以说是智慧的代名词。

    而诸葛亮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除了聪明绝顶,最重要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精神。

    “主播在讲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谋士之前,有必要讲一讲诸葛亮的一生经历,也让大家明白诸葛亮为什么深受历朝历代世人的敬仰。”

    “光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

    “诸葛亮早年丧父,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

    “诸葛玄前往豫章投奔袁术并担任豫章太守,诸葛亮及其弟兄也都跟随前往。”

    “后来,诸葛玄官职被朱皓取代,诸葛玄又带着诸葛亮等人前往荆州投奔时任荆州州牧刘表。”

    “在荆州期间,诸葛亮与颍川人石广元、徐元直以及汝南孟公威到处游学。”

    “诸葛亮经常抱膝长啸,他说石广元、徐元直与孟公威可以官至刺史郡守,而自己则可以成为像管仲、乐毅一样的人。”

    “诸葛玄去世时,诸葛亮18岁,他来到隆中种地为生。”

    “诸葛亮注重与荆州当地名士交流,他经常去当地名士庞德公家拜访,每次都在床下对着庞德公行礼。”

    “诸葛亮也常去影响力与庞德公相当的黄承彦家里拜访,并且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

    黄承彦还是我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出了诸葛亮前途远大。

    其实很早之前,他就听说过诸葛亮的名气。

    那个时候,他就有意认识这种青年才俊。

    在见过诸葛亮其人后,经过一番交谈,诸葛亮确实如传闻中那般才华横溢。

    也正因如此,他才把女儿嫁给诸葛亮。

    在知道诸葛亮以后的伟大成就后,他就明白自己所做的决策有多么正确。

    虽说之前观看的三国演义有戏说的成分,很多情节做不得真,但诸葛亮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却是真真切切的。

    对于诸葛亮的才华,他是最有发言权的,非常认可诸葛亮这個女婿。

    甚至于他认为在三国时代,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是第一流的。

    毕竟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曹魏用兵的情节就可见一二,虽然略有改编,但对抗曹魏的整体方向是不会有错的。

    面对综合实力数倍于己的强大的魏国,诸葛亮以攻为守,主动向曹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而且能做到进退自如,打得有来有回,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就这样厉害的女婿,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与刘备相遇。”

    “不过对于这两人的相遇,史书记载有两种说法。”

    “一是刘备屯驻新野,司马徽、徐庶分别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是卧龙,能助刘备安定天下。”

    “于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与刘备分析了当时天下大势,劝刘备先取荆州,再占益州可以谋取天下。”

    “另一种说法为诸葛亮认为曹操刚刚安定河北,下一个进攻的地方一定是荆州。”

    “但时任州牧刘表不通晓军事,所以诸葛亮先去找刘备,想让刘备守卫荆州。”

    “一开始,刘备只是以普通待客之礼设宴接待诸葛亮及其它宾客。”

    “宴会结束后,诸葛亮独自留下没有离开,此时才有机会与刘备展开深入交谈,并受到刘备的礼遇。”

    “后来,诸葛亮为好友刘琦献计助其逃离襄阳。”

    “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即位,当曹操攻打荆州时纳城投降。”

    “诸葛亮与刘备南行避乱,此时孙权正在柴桑拥兵观望。”

    “诸葛

    亮亲自劝说孙权,他指出如若任由曹操占据荆州,孙权也难以自保,为此孙权应与刘备结盟共御曹操。”

    “孙权认同诸葛亮的分析,派遣周瑜等人率领三万水军与诸葛亮回去支援刘备。”

    “后刘孙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在我们后世可谓是家喻户晓。”

    “之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并从这三郡征收赋税为刘备充当军资。”

    孙中山诸葛亮确实是我国封建时代一位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个封建制时代的政治家,生前死后竟然得到各族人民如此热忱的颂扬和怀念,在我国封建制时代实在是少有的。

    他纵观诸葛亮一生的言行,功绩,处处体现着诸葛亮的优秀品德。

    这些优秀品德,可以归结为修身养德、尽忠为国、虚心纳谏、廉洁奉公、严明法纪、一身正气的典范精神。

    当然了,诸葛亮最让他看中的一点,就是诸葛亮为实现国家统一、国富民安的远大理想,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这些精神实际上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它将永远昭示后来者,就比如深受影响的他自己。

    三国混战,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实现天下大一统,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也一直激励着他。

    为了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为了实现整个中华的统一,他也必将为了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

    “刘备和诸葛亮相遇的两种说法不管哪一个是真的,但两人谈论的隆中对却广为流传,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后世学生的必背篇目。”

    “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相见后,刘备向诸葛亮询问计策。”

    “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帝之命,皇上失去大权。”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伸张大义重振天下。”

    “但自己的智慧谋略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

    “不过我志向仍未熄灭,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面对刘备的提问,诸葛亮向刘备陈述了三分天下的计谋。”

    “自董卓擅政以来,各地豪杰并起,占据多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当初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

    “然而,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

    “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

    “只可以把孙权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

    “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

    “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

    “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是汉室宗亲,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搜罗天下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

    “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精辟地分析出了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并具体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

    “兴复汉室、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了后来蜀汉政权的立国之纲。”

    刘备妙啊真是妙啊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匡扶汉室有望啊

    哪怕他刚刚听过诸葛先生的隆中对,可再一次听到三分天下的大计,依旧让他不甚欢喜。

    他深知以自己的才智想要匡扶汉室,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必须拜访天下名士才行。

    也正是抱着这个原因,他大老远跑来隆中三顾茅庐,请求诸葛先生出山。

    刚才诸葛先生给他讲述的三分天下策略和主播所讲的一模一样,这让他对诸葛先生敬佩不已。

    虽然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绎的情节来看,实际的发展情况和隆中对有明显的差别。

    但这并不能说明隆中对的计策就是错的,只能说事情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他之所以看重诸葛先生,并不在于隆中对的谋划最后有没有实现。

    而是通过隆中对,他切实感受到了诸

    葛先生的才华横溢。

    而他所寻找的正是这样的谋士,以诸葛先生的聪明才智助他匡扶汉室大有希望。

    尤其是历史轨迹已经改变,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去请刘备帮忙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

    “214年,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张飞、赵云沿着长江向西攻去,攻克了巴东、巴西、德阳等地,后来与刘备在成都附近汇合。”

    “诸葛亮又协助刘备占领益州,并驻守在成都此时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

    “刘备外出时,常留下诸葛亮镇守成都。”

    “因刘璋软弱宽和,蜀地民风涣散,所以诸葛亮刚入蜀地就实行严法以正风气。”

    “时任广都长蒋琬经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刘备要处罚他,被诸葛亮以蒋琬是安定社稷的能臣为由加以劝阻。”

    “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

    “222年,刘备要进攻东吴政权,诸葛亮没有劝住。”

    “223年,刘备病重,在白帝城召见诸葛亮托付后事,说如果刘禅难以扶持,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223年5月,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并兼任益州牧。”

    “蜀汉政权大小事务皆由诸葛亮决断,主簿杨颙劝谏诸葛亮不应该大小事务都亲自处理。”

    “诸葛亮十分感谢杨颙的提醒,杨颙去世后,诸葛亮哭了三天。”

    “同年,南中几个郡县都叛乱了,诸葛亮以刚刚经历先帝大葬为由没有发兵平叛。”

    “诸葛亮还派遣使者去往东吴政权缔结姻亲,增进蜀吴友好关系。”

    李隆基依朕看,刘备白帝城托孤,直言刘禅不才,诸葛亮可却而代之,并不是在收买人心,而是确有此意。

    刘备临终前准许诸葛亮可以将刘禅取而代之,诸葛亮自己来做蜀汉的皇帝。

    很多人会认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好让诸葛亮备受托孤之恩,将来倾尽全力辅佐刘禅。

    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刘备的确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国家的存续,远比谁做皇帝更加重要。

    夷陵之战的失败,导致刘备的出征队伍几乎全军覆没,许多文臣武将战死,刚刚建国的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败退回白帝城的时候,并非东吴无力继续追击。

    而是陆逊担心曹魏会攻击东吴,因此才撤了回去。

    也就是说,刘备战败后,几乎没有足够实力抵挡东吴的进攻。

    几乎没有能力在白帝城自保,因为战败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对蜀汉的未来十分担忧,和东吴已经敌对,和曹魏又是死敌。

    如果这两家联合攻击蜀汉,那么该如何是好

    如果说自己死后的接班人刘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那么也许还能挽回这个烂摊子。

    要是刘禅无才,那自己一生的心血岂不是付诸东流。

    而诸葛亮是一个有能力治国安邦的人,如果取而代之。

    那么诸葛亮可以挽回蜀汉当前的局面,使国家得以存续。

    二是汉室已然衰落,民心早已失去。

    东汉末年是汉代史上最腐败衰落的时期,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期。

    作为国家基础的百姓,被掌权的那一小部分人统治着。

    当他们被压迫得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他们不是走向死亡,就是走向全面爆发。

    张角三兄弟就是看清楚了这一点,于是创立太平道,笼络信徒,发动黄巾军起义。

    从这时候开始,原本被压榨的百姓连被压榨的资本都没有了。

    因为他们要么死于战火,要么死于逃亡途中。

    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找到一块新的土地,重新过日子。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百姓们开始不相信朝廷。

    老百姓开始隐隐觉得汉室已然衰落,已经走上了末路。

    实际上确实如此,即使是黄巾军之乱被压制,朝廷也对各地的割据势力无可奈何,最后还被曹操掌握。

    从黄巾军之乱发家的刘备,对此一目了然,心中自然明白汉王室已经失去了民心。

    刘备虽然自称是汉王朝的继承人,但是自己也在夷陵失败了,仅存的民心又失去了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与其让刘禅继续守着汉家名份,然后支持刘禅的人越来越少。

    倒不如让诸葛亮创立新朝,给予百姓一个新的希望,这样才对得起当初相信自己,追随自己的人。

    三是刘禅难以治理国家,不如做个安乐侯。

    刘备阅人无数,自然从幼小的刘禅身上,看出了儿子是否有才能。

    实际上,从后来历史发展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