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正文 第八百二十六章穿越千年中
    “公元1100年?”

    “北宋?”

    听到朱祁镇的这句话,张莹与王通顿时齐齐一愣。

    早先提及过。

    张莹虽然不是啥历史爱好者,但在长期各种视频的推送轰炸之下,对于某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譬如北宋的灭亡时间。

    只见这姑娘轻轻摸了摸下巴,对朱祁镇说道:

    “朱先生,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北宋的灭亡时间好像也就是公元1100年后没多久吧?——靖康耻好像是二几年来着?”

    “嗯,你没记错。”

    朱祁镇很快点了点头,肯定了张莹的话:

    “靖康之难发生于公元1126年,距离现在也就二十六年,模糊点说也就三十年不到。”

    “直白点说,就是史书上翻一页的事儿。”

    二十六年。

    这个时间说短不算短,但说长也真不算长。

    以现实为例。

    2024年的26年前是1998年,那一年国足在十强赛的雨夜中以2:3输给了卡塔尔,痛失世界杯资格,老榕写了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的文章,很多球迷至今难以忘怀。

    当然了。

    比起98年,更多人记忆深刻的应该还是0102年。

    华夏入世、国足首进世界杯、911双子塔空袭,还有那一年的萨斯病毒这些距离现在也就二十三四年而已。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26年真的算不上什么。

    想到这里。

    张莹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周围的庭院。

    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北宋的灭亡即便有各种内因,但它在外表上展露出的依旧是一种暴毙的‘症状’:

    它在灭亡之前不久依旧活蹦乱跳,丝毫没有其他王朝末期那种全地图烽火狼烟的末日感,由盛转跌的势头之快堪称古今罕见。

    同时按照朱祁镇的介绍,这里是某位北宋宰相的府邸,各种意义上来说都可以算是仅次于皇宫的北宋政治经济中心。

    而二十多年之后,这座幽静典雅的府邸就将被金人的铁蹄踏碎,头顶的天空从此都将被盖上一片浓厚的乌云

    在这种滤镜的作用下,张莹的心情忽然变得有些微妙了起来。

    “对了,朱先生。”

    就在张莹略微有些恍惚之际,一旁的王通忽然对朱祁镇问道:

    “您之前说这是谁的府邸?好像是哪位宰相?”

    朱祁镇点了点头,右手食指在左手手掌上写了个苏字:

    “苏颂,苏东坡的苏,刘颂的颂。”

    “他在北宋官场沉浮了数十年,担任过刑部尚书、尚书左丞等职位,三年前以太子少师的致仕宰相。”

    “宰相啊”

    王通顿时皱起了眉头:

    “这个苏颂看来也是个贪官?”

    北宋的文官集团在民间的风评历来不高,尤其是对于王通这类理科生而言,自带先天性的刻板印象。

    在他的记忆里一提及宋朝宰相,想到的就是党争、蔡京、王黼、北宋六贼这些字眼儿,尤其是听闻苏颂还是北宋末期的宰相,自然而然的就冒出了贪官的念头。

    不过朱祁镇很快便摇了摇头,否定了他的想法:

    “非也非也,王先生,您这次可就猜错了。”

    “宰相和贪官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北宋的最后一任宰相何栗,在职期间恪尽职守,不畏权贵,为此甚至惹怒过宋徽宗被外放过。”

    “后来汴梁城破,何栗自知无力回天,羞愤中绝食而死,民族英雄或许谈不上,但竖根大拇指说句有气节还是担得起的。”

    “又譬如金人嘴里的宗泽宗爷爷等等北宋的文官集团有奸佞不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贪官。”

    “何栗宗泽如此,这位宰相苏颂同样如此。”

    “.”

    王通闻言顿时一愣,回过神后脸色若有所思。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时候身边还有个秉笔太监王承恩与他忠贞共死呢,遑论北宋偌大的文官集团了。

    单纯因为苏颂与蔡京王黼都是宰相,就对他下了个贪官的定义.确实有点不严谨也不厚道。

    随后王通挠了挠头发,用小动作舒缓了自己的尴尬:

    “朱先生,听您这样说这位苏颂莫非是个能吏?”

    “能吏嘛”

    朱祁镇斟酌了一会儿,解释道:

    “怎么说呢,苏颂这个人有点特殊,和传统概念里的宰相可能有点不一样。”

    “譬如上头我提到的何栗,他属于一位很典型的政治家,扳倒过六贼之一的王黼以及其党羽,功绩在于清理官场。”

    “而苏颂这位宰相却从不参与党争,他的主要精力与成就都集中在了工科方面——当然了,文集之类的文学创作还是有的。”

    “工科?”

    王通眨了眨眼,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了一个例子:

    “就是类似都江堰那样的工程?”

    朱祁镇笑了笑,也没直接否定王通:

    “概念上类似,但工程量上肯定没有那么庞大,毕竟都江堰只有一个工程嘛,而苏颂的成就却有很多。”

    “譬如苏颂负责建造过水运仪象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也是华夏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最顶峰。”

    “整座仪器高约12米,宽约7米,虽然原物已经被毁于战乱,但苏颂的机械图纸却完整保留了下来,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属于全球范围都公认的成就。”

    “另外他还收录过《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苏颂星图等诸多著作.”

    作为被俘虏后都能在瓦刺部落疯狂游龙的社交狂人,朱祁镇的口才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虽然画风上有点违和,但做起介绍的时候却简直是超巨级别的导游。

    前后不过三言两语,他便将苏颂的履历介绍了一遍,其中有些读起来都很拗口的古词他都能用通俗的现代话给解释开来。

    随着朱祁镇的介绍,苏颂的形象也愈发的清晰了起来。

    官至宰相却鲜少参政,甚至有几分独立于朝堂之外,日夜所思都是天文地理,在北宋灭亡之前创造过人类古代理工学的巅峰之作

    几分钟后。

    满是感慨的王通带着疑惑,问出了一个此前被人问过无数次的问题:

    “朱先生,既然苏颂如此非凡.为什么我之前都没怎么听说过这人呢?”

    “说句不太尊敬人的话,蔡京和童贯都要比他有名一点吧?”

    听到王通的这番话,朱祁镇最近扬起了一丝自嘲的苦笑,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何止是蔡京童贯,自己这位土木堡战神都要比苏颂有名啊.

    尽管此前苏颂在各大社交平台也上过几次热搜,但这些热度在以亿为计的华夏民众面前,渺小的简直堪称沧海一粟。

    如今更多的人依旧与王通一样,听到苏颂二字后的第一反应是懵逼,第二反应便是这货是不是一个贪官.

    大抵还会有些人看在同样姓苏的份上,认为苏颂与苏轼有某些关系。

    不过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这样一场梦回北宋的‘穿越’。

    早先提及过。

    《永乐大典》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可以提供大量未被篡改或者未曾遗失的史料,这些史料中有未曾被解开的历史之谜,也有贯穿百年的、某个朝代的详细文献。

    其中前者对于定点研究的帮助很大,譬如古滇国的争论等等。

    但从研究整个华夏古代史这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后者的重要性显然要更高一些。

    譬如这次翁同等人便在《永乐大典》中汇总了大量各个朝代的人文背景资料,这些资料足够还原出一个甚至多个真实的古代社会情景。

    所以在展览立项的时候,国博方面便提出了几个用于还原的朝代作为备选项。

    其中有秦朝的咸阳宫、有唐朝的大明宫、有汉朝的细柳营,也有北宋的汴京。

    不过在最终确定目标的时候,委员会内部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有些学者认为应该选咸阳宫作为‘穿越’的场景,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自带好奇buff。

    但负责建模的卢潇却表示了为难,毕竟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做不到脑波接入,想要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还需要现实元素的配合——直白点说就是你也得在现实里搞出一些模具,就像张莹刚才摸到的木制副手。

    要不然你走到一半发现边上有个瓷器,伸手一摸却只能触及空气,这未免就有点差强人意——咦,这句话还挺押韵的.

    可如果按照现实元素辅助的思路,咸阳宫显然很难装扮的出来,至少时间成本就是个大问题

    委员会为此争论的足足有小半天,就在谁也不服谁的时候,徐云忽然提出了一个建议:

    咱们要不搞个苏颂的府邸吧?

    一来苏颂作为北宋宰相,府邸中汇聚了几乎所有宋朝的艺术元素,可以极大的利用好收集到的宋朝文化资料。

    二来则是比起皇宫,府邸的面积相对要小一点儿,恰好也限制在北13厅的展位之内。

    三则是苏颂此人的科普价值极高,与国博的科普思路先天性的契合,并且苏颂虽然名气小,但却不存在很多历史人物具备的争议点。

    当然了。

    徐云还有一个没说出来的理由,那就是搞苏颂府邸复刻的话,咱们可是有资深专家可以提供技术辅导的。

    嗯,真专家,因为这玩意儿就是他的家啊

    因此再经过讨论之后,委员会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苏颂的府邸,作为这次‘官方穿越’的目的地!

    相信凭借着这次展览的关注热度,至少今天过后,国内会至少会有一部分人能够了解苏颂的过往了.

    推一本朋友的书,也是个老作者了,蜜汁鸡的《重燃青葱时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