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秦:开局自曝穿越者,嬴政麻了 > 第973章此子有大帝之姿
    []
    嬴诗曼轻轻撇嘴,既为陈庆坚持不懈的言传身教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骄傲,又埋怨他傲慢自大,一点谦逊都不讲。
    “御医正在给皇兄诊病,多半快出来了。”
    “你去看看他吧。”
    她推了陈庆一把,冲着王菱华笑道:“他一贯如此,给个三分颜色就敢开染坊,皇嫂无须理会。”
    “妹婿这叫胸有乾坤气自傲。”
    “殿下唤他先生,妹婿受我一礼也是应当的。”
    王菱华大度地表示理解。
    陈庆摇了摇头。
    前些日子你可不是这样的。
    冲我横眉冷眼,话都夹枪带棒。
    如今扶苏受了陛下赏识,终于记起我的好了?
    陈庆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内室走去。
    恰好御医从里面出来,互相寒暄几句,询问过扶苏的病情之后,他才笑吟吟地冲着帐幔之后行礼:“微臣参见太子殿下。不知贵体可还安好?”
    “先生您来了。”
    扶苏的精神状态不错,一把掀开了纱幔。
    “赐座。”
    他吩咐侍女把锦墩摆在床榻边上,兴致勃勃地:“今日父皇在早朝上恩准了宽赦野人之议,以皇孙降生的名义行事。”
    “本宫有许多想法,正要与您商讨。”
    陈庆端正地坐好,轻笑着问:“殿下尽管道来,微臣与您参详一二。”
    扶苏侧着身体靠在床头上,口若悬河地道:“朝臣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黔首百姓世代纳赋服役,野人却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潜逃于深山大泽。”
    “若是服役三年就能抵了先前之罪,未免对在籍百姓太不公平。”
    陈庆挑了挑眉头:“哦?那殿下应当怎么办?”
    “加长野人服役的年限?”
    扶苏不好意思地笑道:“本宫从先生身上学来一样手段。”
    “当正面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不妨另辟蹊径,从相反的方向去考虑。”
    “百姓为何生怨?”
    “无非患不均而己。”
    “加长野人服役的年限,未免会使他们心生忧虑,不愿从大山中走出来。”
    “为何不同样向黔首百姓施以恩惠?”
    “譬如再度减免徭役,由天下人共摊。”
    “野人数目如此之巨,而朝廷征发徭役的总量是可以控制的。”
    “倘若咱们征募到三百万野人,百姓的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
    “他们怎会不愿意?”
    陈庆惊愕地看着对方:“殿下,此计大善!”
    “挑动群众斗群众,君王之道不二法门。”
    “只要您在诏书中写明缘由,最好再列举出野人重新归籍后徭役能降低多少,一下子就占据了道义的至高点。”
    “野人若是再不识抬举,必遭百姓厌弃。与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届时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非得从深山大泽里出来不可。”
    扶苏讪笑了两声:“本宫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借着这次大赦天下,造福于百姓而己。”
    陈庆敏锐地意识到,以对方的聪慧灵敏,不可能预料不到诏书公布的后果。
    他只是不想落人话柄罢了。
    毕竟太子殿下汇聚万民所愿,乃赤诚君子,怎么可能去算计百姓和野人呢?
    啧。
    大舅哥学坏了呀!
    “那诏书由微臣起草,殿下负责润色和审阅?”
    陈庆主动提议。
    他反正声名狼藉,即使朝臣和民间有什么揣测,尽管安在他身上也无关痛痒。
    “那就劳烦先生了。”
    扶苏从善如流地答应下来。
    呦呵?
    陈庆再次感到诧异。
    不得了呀!
    大舅哥有君王之相了!
    换了以往,非得再三推拒,然后一副深感愧疚的样子。
    现在居然能心态平和地淡然处之。
    这就对了嘛!
    你是一国之君,心系天下苍生。
    凡所思所想,皆是为子民着想。
    你的本心是好的,是我这奸佞曲解了你的心思,坏事都是我干的。
    “先生为何发笑?”
    扶苏还是脸皮薄,把目光挪向别处,神态略显尴尬。
    陈庆立刻岔开话题:“野人的数目估摸有千万之巨,其中青壮最少也有三百万。”
    “有了这三百万役夫,大秦人力短缺的现状可以大大缓解。”
    “开山、修路、挖矿、囤边……”
    “好像分一分也不剩多少。”
    “不过没关系。”
    “眼下江山尚算安定,只要不起大的战事,人口增长的速度会远超咱们的想象。”
    扶苏点了点头:“本宫盘算过,以朝廷府库中储存的粮秣,至少能支应三百万野人食用一年半。”
    “从今年夏收的状况来看,各郡县上交的粮赋普遍多了一两成。”
    “随着精铁农具的普及,未来开垦的田地会更多,粮赋也会大大增加。”
    “朝廷有余力供养野人从事劳役。”
    陈庆迟疑片刻:“内务府的刑徒不光管吃管住,每天还有两个钱拿。”
    “野人归籍后,大部分还是留在京畿服役。”
    “厚此薄彼,不给他们发钱怕是不太好。”
    扶苏懊恼地拍了下脑袋。
    他还是漏了许多细节。
    陈庆宽慰道:“殿下,每天两个钱,总共其实没多少。”
    “但这两个钱对役夫来可谓意义重大。”
    “有了这两个钱,他们平日积攒起来,就能给自己换身保暖的衣衫,买点针头线脑。”
    “若是嘴馋了,还能凑钱买点下水打打牙祭。”
    “日子虽然过得贫苦一些,但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像个人,生活有点盼头。”
    扶苏赞同地点点头。
    有些事情只有亲自经手过,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
    内务府掌管的刑徒、奴工有几十万,却鲜少有变乱发生。
    每天发的两个钱在其中居功甚伟。
    “野人中的老弱妇孺,殿下想好怎么安置了没有?”
    陈庆细心地问。
    扶苏轻轻摇晃脑袋:“让他们在皇庄之中垦荒耕田、种桑养蚕吧,以劳力换一口饭吃。”
    “或者内务府有什么轻省的活计,也可以挑选健妇幼童为之。”
    陈庆笑着:“先前雷火司初设,陛下命你我在咸阳郊外划地。”
    “当时微臣就纳闷,河岸有那么一大块临近水源的沃土,怎么会无人耕种?”
    “后来野人时常下山滋扰,方才明白它被弃置的原因。”
    “若是宽赦野人的国策得以执行,各郡县得以重新利用的土地不在少数。”
    “实在不堪任用者,干脆把之前废弃的土地分给他们。”
    “既能就近安置,又能给给朝廷添几分税赋收成。”
    扶苏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
    “就依先生所言!”
    二人心里都明白,朝廷只是看上了野人庞大的劳动力,并非要开善堂普度众生。
    有劳作能力的当然要收归己用,剩下的老弱病残只能由他们自生自灭。
    “先生再帮本宫想想,可还有遗漏之处?”
    扶苏迫不及待想要整理出详细章程,送至父皇面前过目。
    眼下的良机千载难逢,趁着父皇心情大好,只要别太过分的要求他都会答应。
    “还有……”
    陈庆沉思片刻,抬起头:“兵法上讲究料敌从宽,施政也是一般。”
    “倘若真的有千万野人归籍,抽调其中青壮数百万赴京畿开矿、修路、筑桥。”
    “殿下想好将来如何安置他们了没有?”
    扶苏莞尔一笑:“咱们不是早就商议过,分流至北地、月氏、朝鲜屯垦御边。”
    “其中优良者,可收录内务府麾下。”
    “大秦地广人稀,总能妥善安置的。”
    陈庆提醒道:“殿下可别忘了。”
    “目前我等的算计,都是建立在月氏会迁徙别处,朝鲜恭顺臣服的前提下。”
    “若是月氏不走了呢?”
    “朝鲜王箕准不堪屈居人下,想方设法赶走了蒙甘。”
    “您又如之奈何?”
    他想试一试扶苏的心性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本宫还真没想过。”
    扶苏皱起了眉头。
    按照先前种种迹象来推测,月氏己经做好了远走他乡的准备,从使节都隆采购的各项物资都可以得到证实。
    朝鲜王是个昏聩无能之辈,但凡真有胆量敢驱逐蒙甘,也不会使国邦内忧外患,百姓遭受侵辱。
    不过料事从难。
    这种可能性虽然,也不是绝对没有。
    沉吟许久后,他沉声答道:“先生之前与月氏签过关山条约,言明秦国有派驻军民、开设驿站、商馆的权利。”
    “咱们把人派过去,多占些地建城、开垦。”
    “有西征军震慑,想来月氏也不敢为难。”
    “等筑好城池,就由不得他们了。”
    陈庆忍不住大笑出声。
    好家伙!
    殿下的进步很大嘛!
    “先生,本宫的想法没错吧?”
    扶苏羞愧的涨红了脸,可又觉得自己身为人君,为子民谋福祉是应有之义。
    “殿下得没错。”
    “月氏不想体面地离开,咱们就帮它体面。”
    “不过……”
    “秦乃天朝上国,与这样的化外邦交涉无须如此麻烦。”
    陈庆大喇喇地一挥手:“朝廷尽管从礼部挑人,再赴月氏。”
    “开门见山首接道明,让月氏割让土地,给秦国百姓屯垦。”
    “咱们的要求堂堂正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月氏肯定要了,关山条约没有这一条啊?”
    “使节大大方方地告诉他:现在就有了!来人,将国书呈上来,请月氏国主签字用印。”
    扶苏哈哈大笑,牵动了伤处痛呼了一声。
    “先生,如您所言,礼部很快就无人可用了。”
    陈庆满不在乎地:“使节原本就是消耗类资源。养士千日,不就用在一朝嘛!”
    “秦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想出人头地的士人。”
    “殿下大可放心,遭遇不测的使节再多,礼部照样人满为患。”
    他接着分析道:“月氏答应了,咱们就有了充足的法理依据去占地安置。它不答应还擅杀秦国使节,那就更好不过了,发兵灭其族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