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47 章 后续影响
    后续影响

    天幕暂时消失了,但是天幕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秦朝,咸阳宫中,理性冷静的国家机器快速运转起来。

    大秦的色彩,就如同老秦人最喜欢的黑色一样,带着绝对的理性与冷静,冰冷而机械的完成,以最高效率向帝王奉上如机械制作一般精密的成果。

    很快,墨家最先献上他们的成果:“陛下,纸张造出来了!”

    嬴政看到墨家巨子激动的表情,就知道这一次的纸张定然是成功的纸张,迫不及待提笔尝试。

    果然,现在的纸张完全不会不受控制地晕染墨水,看起来更纤薄,但是也更柔韧,可以自由折叠而不破损。

    嬴政看到墨水干涸后,迫不及待抚平纸张,感受着纸张细腻的质感,与竹简完全不同。

    嬴政爱不释手:“彩!”

    “重赏!”

    “陛下,臣等已经用纸张做出书籍来了。”墨家巨子从怀里又掏出一本书,表情微微有些犹豫,“臣看到天幕上有后世女子读书时的书本是用针线缝的,请夫人缝制了一本,有些粗糙。”

    嬴政已经看到墨家巨子手上的书本,眼前一亮伸手:“看看。”

    巨子把书本呈上去。

    嬴政拿在手里,顿时明白为什么说有些粗糙。

    这些纸张的边缘有些毛糙,不如后世的纸张边缘切割的整齐,后世的那书本边缘整齐的仿佛是厚厚的一叠书猛地一刀整齐切下去,四周都很平整。

    嬴政翻阅着书本,试着往自己怀里揣,又卷起来塞进袖中,都很方便,轻的比一卷竹简还没存在感。

    “彩!重赏!”嬴政更高兴了,夸赞道:“尊夫人有大才!”

    巨子不善言辞,听到始皇帝夸奖自己夫人,高兴地比自己被夸了还高兴。

    墨子和夫人云氏一起青史留名了,以后他跟自己夫人也可以青史留名嘿!

    嬴政自己查看着书本一边的手缝线:“这缝书一事也可交给女子。”

    果然,没有无用之人,不论男女,都有更适合使用的地方。

    “让尊夫人多召集女子,负责缝书一事,朕有重用。”嬴政正式下令道。

    墨家巨子行礼,郑重领命:“唯!”

    从此,大秦跨过了华夏书本发展史上的经折装,直接跨到了线装书。

    这也让女子又多了一个新的岗位,多一份新的经济来源。

    当日上朝时,嬴政取出书本,向众臣宣布了大秦有了正式的纸张与书本的好消息。

    此外,嬴政发布了招贤令。

    “召集天下有才之人,男女皆可,考核之后,有才者授予官职为大秦效力。”

    尽管众臣知道,天幕影响之下,始皇帝既然已经开始使用女官女吏,定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朝堂上与自己争权夺利。

    但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现在对着全天下发出招贤令,会有多少

    曾经六国宗室的才女来竞争?

    大臣们有些出言反对,再次提出女祸论,以有些百家不喜女子,不愿意与女子同朝堂共事为由,还举例儒家。

    淳于越:“……”

    “”

    反对的大臣瞬间闭口。

    不可,怎么可以,百家首领谁不来,岂不是一人断了整个派别的后路!

    李斯恭顺地垂眸,看到嬴政说完自己的决定,适时的恭维一句:“陛下英明!”

    先汇集百家首领于咸阳,参加商讨百家取才的考核方法;

    然后面向全天下取才,面相百家派别之内与之外取才。

    这个过程中,百家内的嫡传弟子自然更有优势,但这时本就学识智慧分配不均,贵族后人学习的机会更多。

    只要六国内的人才汇聚咸阳,效忠陛下,不论是男是女,有他们带头,六国之人也会更加归心。

    大秦原本就缺官吏,有了新鲜人才的加入,也能将政策施行到地方。

    李斯想起天幕里放过的女法官,一直将法律带到山区乡下去,心里一阵火热:日后他会不会也有这样厉害的女弟子,能宣扬法家的名声到全天下所有角落,让天下无人不知法,无人不学法!

    .

    在遥远的赵地,曾经看始皇帝这个灭国仇人各种不顺眼的赵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赵地多游侠,游侠最尚武,当招贤令传下来,游侠们顿时把什么灭国大仇抛到了脑后。

    谁习武不想升官发财,不想成就一番事业!

    听到招贤令特意强调不限男女,不少女子也兴奋了。

    在一户小小的庭院里,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忙忙碌碌给自己准备行囊,一边大大咧咧给院子里的祖母吹牛:

    “祖母,始皇帝召集天下有才之人,孙女去当大秦第一女官了!”

    祖母给孙女缝着衣物,头也不抬顺口道:“别吹大话,百家之中的大才女子多了去了,你能不能考上还是回事。”

    “哼,再多我也是那最优秀的!”少女准备了一个巨大的行囊,背在背上掂量了一下,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加点,又把行囊放下来,继续往里塞。

    塞吃的,吃的,还是吃的。

    她力气大,食量大,嗓门更大,刚刚一句吹牛飘过院子,被路过的行人听到,笑嘻嘻的隔着墙嘲讽:

    “这是谁家的女子在那大言不惭。”

    少女立刻把行囊一扔,伸手扒墙坐在了墙头上,看到院墙外,三位年龄不一的女孩子正笑嘻嘻看着她。

    看到她出来了,为首看起来最年长的女孩再次嘲讽:“井底之蛙,自以为是。”

    另外两少女小一些,跟着开玩笑:“嘻嘻,吹牛!”

    “这话我也会说,我也是最优秀的,一定能考上!”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少女毫无还嘴之力。

    她也不生气,重新跳下去,去院子里把自己的剑提出来,再次翻到墙上,大声喊道:“我是兵家的!”

    然后提起重剑,拔剑出鞘指着为首女子:“说不过你我打的赢你!”

    “你们又是哪家的,报上——”

    “啪——”

    不等少女问完,那三人根本不配合,策马扬鞭,跑得飞快。

    “怎么都不跟我过两招?没意思。”少女提着剑,郁闷地跳墙回到院子里,看到祖母把她扔下的行囊打开,装下最后一件缝好的衣服,再把行囊装好递给她。

    少女快乐地把青铜剑往背上一背,一手提着行囊,去牵马,翻身而上:“祖母,我走啦!”

    “记得当大官,大官才能吃肉住大宅子,祖母还等着你接我去咸阳享福。”

    “好勒——”

    得得得的马蹄声响彻在大秦的土地上,这一段日子,会响得格外频繁;

    在西汉,马蹄声同样响得很频繁。

    来自地方的官吏星夜兼程,为刘彻带来了好消息:

    “陛下,有民间女子刺绣出家乡的地图,献上来了!”

    “让朕看看!”刘彻迫不及待接过刺绣地图,仔细看着,越看越满意,“绝妙无比!绝妙!”

    刘彻看完,把刺绣地图对着大臣们展示:“看,这比图画要更便于携带。”

    李广点头:“比笔墨也更不易脏污。”

    军事地图太过重要,一般需要贴身携带,但是竹简太重,丝帛太容易把墨水晕染开。如今用丝帛刺绣军事地图,才让所有人想到: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以往也不是没有用丝帛刺绣,但是总觉得这是女子的女红之事,绣绣花草鸟兽装饰衣物,在军事上最多绣绣旗帜,谁能想到还能绣军事地图。

    “赏千金!”刘彻很满意,正要打匈奴,这可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昔日有千金买马骨,朕也要千金买军事地图。”

    刘彻自信地抓住手中的军事地图,将来,他一定会有更多的好东西,更多的大人才。

    “天下女子经此一事就会知道,朕与后世不同,朕会认可女子的才能,朕也需要才女主动效忠于朕。”

    “众位爱卿准备一下,朕预备在太学之中开始招女生。”刘彻根本无心与大臣们商量,说让他们准备,是准备配合自己。

    “先以贵族女子为主,各大臣可以先把自家女眷送过去,刚开始女子班级不需要太多,二十人即可。”

    他打算学习那东汉的邓太后,先从贵族女子,再到民间女子。

    西汉初年,男女大防没那么严重,二婚二嫁的很普遍,对于民间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也是鼓励的。

    大臣们原本还要反对,听到刘彻说先在贵族中试行,然后还要推行到平民,顿时顾不上反对了。

    既

    然迟早要推向全民,

    赶快将自家的名额抢到再说。

    而这样的好消息还不止一个,

    因为天幕提示的详细,汉武帝时期的义妁被提前请来。

    刘彻看着还年轻的义妁,很大方的第一次见面就给了赏赐:“封义妁为大汉国医!”

    又得到一个人才,还是如此实用的大医,美滋滋!

    义妁尽管猜到自己会得到厚待,但是一来就是如此大的赏赐,也有些紧张:“民女还没……”

    刘彻:“既然天幕说了是朕封赏你为国医,迟早要封,早一点晚一点有什么区别?”

    义妁只好行礼谢恩:“谢陛下。”

    刘彻又道:“宫中设立女医科,打算让您多带一些女弟子。”

    这一次义妁婉拒道:“民女打算去民间开义诊,恐怕无法停留宫中。”

    “那这样,你就留在长安城,一边行医一边带弟子。”刘彻大手一挥,很大方地开口,“所需一切药材,由宫中拨付。”

    义妁顿时改口:“多谢陛下!”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刘彻直接让小太监带着义妁去太医院看自己想要的药材,义妁心花怒放地跟着去了,留下满朝心里有不祥预感的大臣。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推出平日最敢于上谏的汲黯:“陛下,这笔药材恐怕耗费不小。”

    “是啊。”刘彻笑眯眯。

    汲黯看到刘彻笑得那么慈祥,更觉得不对劲:“宫中恐怕药材不够。”

    “是啊。”刘彻的眼神像是大灰狼盯上小白兔,“这不是有你们吗?”

    大臣们集体眼前一黑。

    他们家中的药材谁不是留着自己用的,怎么被陛下这么慨他人之康的送出去了!

    “谁支持药材,朕就对外宣布是谁家在资助百姓看病。”刘彻带着几分蛊惑的语气怂恿,“这可是宣传自家名声的好机会。”

    主父偃第一个投诚:“臣家中药材珍藏太久也没人用,正好给长安百姓使用,也免得浪费。”

    “好,你第一个。”刘彻投去满意的眼神:很好,不愧是朕最贴心的刀。

    其他大臣不上当,哪怕是汲黯也咬着牙没开口。

    “陛下。”

    这时又开口的竟然是卫青。

    大家齐齐看向卫青。

    咦,卫青能有什么药材?

    他穷的什么背景大家还不知道吗,能有什么药材。

    卫青恭敬道:“臣想请义妁国医去军队出诊一天,不是,三天。”

    “还是仲卿考虑周到,准了。”刘彻夸完,大臣们更气。

    军队出诊不需要药材吗,用得还不是他们家的药材,慨他人之康谁不会!

    刘彻:“所以,谁来支持军队?”

    刚说完他自己快速道:

    “算了,军队人太多,花费不小,你们肯定不愿意,这个朕来。”

    大臣:“……”

    有本事,你把收

    买军心的事让给他们啊!

    西汉的刘彻还在与大臣们打拉锯战,

    东汉时期,

    邓绥再扩招元初宫邸学堂时一片顺利。

    “既然天幕都夸好了,我们可以大力推广。”邓绥笑眯眯调侃蔡伦、张衡、许慎三人,“三位圣人,可愿意去学校里教导学生?”

    蔡伦一介宦官,一想到自己能以宦官之身被后人封圣,激动地涕泪流淌:“太后……”

    张衡压抑着激动的情绪,鞠躬行礼:“臣多谢太后!”

    许慎嗓音还带着压抑后的颤音:“还得是有太后提拔,臣才有被后世封圣的机会。”

    大臣们齐齐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眼神。

    “刘祜,学校里都是你的同龄人,你多出去走走看看如何?”邓绥突然开口问向汉安帝,“想不想去当老师?”

    刘祜有些惊喜:“可以。”

    邓绥又道:“天幕影响之下,民间定然会产生许多变化,你可愿意随老身多去民间走走看看?”

    刘祜听到这话,认为邓绥是打算带着自己转移权力,非常激动:“自是愿意。”

    邓绥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她可以不在意刘祜会不会清算邓家,也不在意刘祜有没有那个能力收回大权,但是她在意一手成立的学校。

    按照天幕所说,整个封建王朝,只有她成立过男女同校的学校,只有这所学校既面向贵族女子,也面向平民女子。

    但是这所学校只成立了短短的几十年,等她死后,人死政消。

    她不希望这一世这所学校依然如此短暂,只有让刘祜亲自意识到学校的好处,对学校产生感情,那才会一直保留下去。

    “换上平民服饰,我们出宫去看看。”

    刘祜还是第一次以平民的打扮跟邓绥一起出城,他们一起来到学宫外,看着扩大招生后热闹的场面,邓绥突然开口:“身为江山的主人,不要总是听旁人说,要学会自己亲自去体会,去看,去学习。现在我给你这个机会,你能学到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刘祜心头一颤:“是。”

    邓绥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朝那些学生一示意:“去吧,去见见你未来的学生。你自己选择时间来教学,其他的,也可以来跟学宫的学子们交交朋友。无论是少年还是小娘子,多认识些朋友,你还年轻,不要跟迂腐老人带的暮气沉沉。”

    还没掌权的皇帝,接见贵族少年的机会都很少,更不用说普通人认识。

    刘祜虽然带着侍卫,但是其他贵族子弟带侍卫的也不少,哪怕是平民子女,也很多是带着家人,三五成群,侍卫也不显眼。

    刘祜犹豫一下,看到有年轻男女好奇地朝自己看过来,自己也好奇,便大胆地走了过去。

    邓绥看着刘祜融入学子中,越聊越开心,随后都忘了自己的存在,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样,或许这座学宫可以在她死后,也能继续传承下去了……

    历史上,公元119年,邓绥开创元初学宫;

    公元120年,

    郎中杜根提出让邓绥还政给汉安帝刘祜,

    被邓绥命人将杜根套麻袋后打死后扔出城外,也成了刘祜仇恨邓家的一个爆发点。。

    因为天幕的出现,转移了刘祜的视线,让他意识到学宫的重要性,比起执政,更想来学宫收买人心,为未来自己当政选拔一批心腹大臣。

    送走刘祜,邓绥即将送走另一位朋友,班昭。

    “你决定了?”

    班昭坚定地点点头:“嗯。”

    “老是待在宫中,深居宅院内,眼界都变狭窄了。还是得亲自去看看这天下,才能知道真正的女子是什么样。”

    “你能适应吗?”邓绥看向班昭身后的马车,十分简陋,轻车简行,实在不是班昭以往的风格。

    “放心,我会带上侍卫的。”班昭笑着朝马车里示意,“对了,还有我哥,他说反正他也写史,去看看民间有没有前朝史书遗留。”

    班固从马车里掀开窗帘朝邓绥行礼,他是为了给这两位闺蜜留下单独说话的空间才没过来。

    邓绥遥遥地点头,然后对班昭道:“行,记得过年回来看我。”

    班昭义无反顾地走向马车,也走向大汉的各个地方。

    她将要去手中的笔,去记录真正的民间女子,去记录女子真正需要的知识。

    大唐,李世民的女儿L们听说长孙皇后在忙于管理民间女子申诉的案子,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主意,最后集中向李世民请示:

    “我们要办女校!”

    李世民想了想,大唐的才女没被记录在历史书上,但是绝对不差。

    皇后有才,公主们同样有才。

    “准了!”

    武则天时期,武曌对着上官婉儿L和太平公主笑道:“你们的事情,可是有很多。”

    两人相视一笑:“没事,我们有很多姐妹帮忙。”

    而且,这样的姐妹会越来越多。

    大宋,刘娥听到官员反馈:“民间现在已经有了典妻行为,除了无良父母自幼培养女儿L用来典当发卖,还有为数不少拐卖良家女培养发卖。”

    刘娥:“竟有如此行为!”

    “这些良家女除了平民百姓家,竟然还有上层贵女,那些人贩子真是胆大包天!”

    大臣有些难以启齿。

    谁能想到,大宋商品经济无比发达的背后,还有连人口也被商品化,婚姻生育变成了一桩桩买卖。

    刘娥:“割肉侍亲之事呢?”

    “这……”

    被刘娥冷冷的眼神催促着,大臣惭愧地低头:

    “老臣家就有。微臣惭愧!”

    “你女儿L可还好?”

    “回陛下,留了很长的伤疤,失血过多,并未恢复。”大臣深深一拜,“臣惶恐,还请陛下赐下太医!”

    “准!”刘娥加重语气提醒大臣们,“大宋众臣不要学后世明清,自己的女儿L不当人,苛待的万一走在你们前面,也不怕被人

    戳着脊梁骨骂!”

    “”

    宋朝的佛教文化很兴盛,已经有了转世投胎的观念,不仅影响了火葬的兴盛,也影响了民间的习俗和思想观念。

    民间的职业女性更加勤奋:“我们一定要好好工作,千万不能沦落到后世缠足被锁在家里的女人!”

    仁宗时期,福康公主跟随官员家眷一起出去做慈善回宫后闷闷不乐。

    赵祯主动询问,福康公主才疑惑道:

    “爹爹,为什么有的爹娘要抢女儿L的炊饼给男孩吃?女孩子就不会饿吗?”

    赵祯:“什么?”

    “我们今天去施粥,还有炊饼,本来说只给女孩子,有的爹娘让女孩来拿了不许当面吃,带回去给弟弟吃。”

    赵祯心情复杂,不知道怎么解释:“你们看到了?”

    十一公主小声道:“嗯,我们怕大人拿去卖给别人,就跟过去,看到他给男孩吃。”

    十公主很气:“那个男孩子本来就吃得更高更壮,他爹娘还说男孩胃口大,吃不饱才要多吃!”

    赵祯叹息一声,没有直接指责,温和地问道:“你们怎么做得?”

    福康公主:“我们重新给那女孩子又发了炊饼,后来再发的时候就让当场吃完。”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没给家里的男孩拿回炊饼,女孩子可能会被父母打骂。”

    “可是一直吃不饱会饿病吧?”福康公主歪了歪头,语气带着怜悯,“我们看到有女孩子饿得头好大,身体好瘦,走路好像快摔倒了。”

    再富裕的城市也有乞丐,再繁华的盛世依然有贫民。

    有的父母把女儿L当奴仆,哪怕家里有米面也只给女儿L吃剩饭剩菜,仿佛是有仇一般。

    福康公主突然想到什么,开心地大声说:“我们有了一个新主意!帮那些女孩子自己挣钱,自己买炊饼吃!”

    赵祯很有耐心:“嗯,什么主意?”

    福康公主:“我们决定面向民间征稿,可以给稿费!”

    十公主十一公主也各种贡献自己的主意:

    “文章,诗词,绘画都可以,男女不限,只看文章。”

    “或者是民间新闻八卦投稿也可以!”

    赵祯没说,那些连吃都吃不饱的民间女孩可能根本没机会识字画画,也根本没有时间去写字投稿,他耐心笑着问:“大学士怎么说?”

    “大学士太忙了,还没递过去,大学士夫人说这个主意不错。”

    “可以试试。”

    “好!”

    当公主们参与的面向民间的小报第一期印刷出版后,第一个主题,就是严厉打击典妻,取消对割肉侍亲的奖励。

    北宋朝廷开始大力倡导对才女的奖励,甚至有风声传出,未来可能开“女科举”,给女科学家女发明家官位。

    有这么大的实惠,在民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瞬间抛到脑后。

    而更多女

    子注意到的:是报纸上的一个“征稿启事”

    。

    还有大字标注:“有稿酬!”

    这样小小的一个机会,对于很多女子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活路了……

    明朝

    “陛下……”郭惠妃在朱元璋的注视下,小心翼翼解开裹脚布,让朱元璋看到了她可怕的脚,心里十分忐忑,担心自己因此失宠。

    朱元璋轻轻触碰一下郭惠妃的脚,郭惠妃一个激灵,下意识发出抽痛的气音,反应过来连忙谢罪。

    朱元璋轻轻一叹:“以后别缠了。”

    没想到,已经变形成这副模样了。

    他命令宫中命妇缠足,后宫中没缠足的只有马皇后,他为此还戏谑过说她是“大脚马皇后”。

    现在看来,只有马皇后一人的脚是健康的。

    好在明初的缠足还没有后期折叠断骨那么恐怖,现在解放还来得及恢复。

    朱元璋对女人再不重视,对自己儿L子的母亲还是有几分在意,尤其是生了好几个儿L子的妃子。

    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

    另一位生育了五个子女的,是马皇后。

    蜀王朱椿“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朱元璋曾亲昵地称他为“蜀秀才”,对他虽然没有长子朱标那样的看重,但也是有几分喜爱。

    朱元璋不但把蜀王朱椿分封在当时很富庶的成都,在就藩前,朱元璋一直让朱椿去主持滁阳王庙的重要祭祀活动。

    朱元璋让后宫中的妃子和朝廷命妇开始释放缠足,但是没想到,官员给出的民间的回馈并不理想。

    “陛下,民间有些人抗议,不愿意解放缠足,也不愿意改嫁。”

    朱元璋不理解:“她们不疼吗?”

    “他们怕不缠足之后自己女儿L嫁不到高门,也怕……”马皇后是女人,懂父母的想法,叹息,“怕朝廷不再发赏赐节妇的米面养不活。”

    朱元璋沉默了。

    原来已经被他缠足缠废了吗?

    按照天幕的说法,这明明都是一个个成年的劳动力。

    “随朕出宫,微服私访。”

    .

    两人如民间夫妻一样,走向郊区的乡村。

    在经过一户农户家中时,听到里面的呼喊声,两人停下脚步。

    “娘,我疼!”

    他们知道,这定然是在缠足。

    很快就有妇人没好气的骂声响起:“疼什么疼,不缠好了,你将来怎么嫁人!”

    少女带着哭腔说道:“天幕不是说了不需要缠足吗?”

    “不缠足你怎么嫁大户人家,你不嫁好点怎么挣嫁妆钱给你几个弟弟娶媳妇!”母亲根本不在乎女儿L叫疼,谁家女儿L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也就自家女儿L娇气叫个不停。

    母亲没好气道:“哪怕是给大户人家做妾,你也得好好缠!”

    父亲站在门外,没有进来,隔着门

    帘,甚至有了别的主意:“天幕说,那些山西人还有什么赛脚会,以三寸金莲为美,你就按三寸标准缠,等她被大户人家看上,咱们一家吃香喝辣都有指望了……”

    朱元璋隔墙听着,越听越气。

    他愤怒地站在窗外骂道:“好好的男儿L,要娶媳妇不会自己耕田种地,考科举做官,为什么要折磨自己女儿L?”

    父亲推门而出,看到朱元璋冷声:“你谁啊?”

    马皇后问:“天幕说了缠足会损害身体影响生育,你们丝毫不在乎吗?”

    父亲:“女儿L是赔钱货,影响就影响,卖个好价钱就行了。”

    母亲也在里面插话:“我们养了她这么多年已经仁至义尽,没一出生就掐死不比很多人家好多了。”

    朱元璋更气了:“天下竟然有你们这样的父母!”

    但那两口子根本不在乎朱元璋说什么,直接开口赶人:“这是我家的事,关你屁事,滚滚滚!”

    朱元璋还不满,越气越要亲自去了解,他带着马皇后,连夜赶去了山西。

    “现在怎么还有赛脚会?”

    “嘿嘿,天幕这么说,天下知道的人更多了,好多喜欢小脚的男人都过来了……”被问话的小二露出个“你懂得”表情,以为他也是“慕名而来”。

    “还是后世人会玩,三寸金莲只看果然太过粗俗,应该赏玩,应该行酒令,对,就是那什么鞋杯令!”

    “哈哈哈哈,香!软!绵!好脚!”

    朱元璋前所未有的感到恶心。

    在天幕上看到和亲身经历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以为缠足束缚了女子,让她们足不出户,男人就可以安心为国尽忠。没想到,男人越发肆无忌惮,开始释放自己藏在人皮下的罪恶一面。

    他以为前朝宫廷混乱皇家夺权是因为女人掺和其中,却没想到没有女人掺和,这个世道更可怕。

    朱元璋垂头丧气走出去,在黑夜的街头走去。

    看到缠足的女人在室内纺织,朱元璋想交谈几句,看到陌生男人匆忙关门关窗。

    朱元璋长长一叹,果然,这样的民间,又有什么意思?

    纺织的声音,商人。

    赛脚会没有因为天幕谴责就取消,那他用别的方法取代。

    有利益就会驱使着人人参与,他可以影响守节缠足,也可以废除。

    朱元璋想到了新的办法。

    朱元璋:“先在各地方举办纺织比赛,第一名赏赐耕牛一头,米二十石,第二名赏赐羊两只,米石石,第三名赏赐米五石。等各个地方选拔出前三甲,再汇聚到应天府,选举纺织状元,纺织探花,纺织榜眼,授予诰命。”

    “若有改良纺车者,创造新式布料者,赐予诰命与牌坊。”

    “优秀评比,以布料的新式、花样、速度等来现场比拼。”

    姚广孝抚须赞同:“天幕说后世洋布侵占华夏的布料市场,大明既然已经不实行海禁,我们要抢先去

    抢占他们的市场。”

    “”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他没有提人殉和缠足的事,论人殉朱标还好好活着,自己也还没死,殉葬还早着;论缠足,明初本就还没普及,朱元璋就算下令命妇缠足也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朱元璋想要看到女人的价值,看到天幕上所说的“才女”是否真得能给一个王朝带来实际性的用途。

    他嘴上没下令取消,但是从实际用途的比赛出发,已经开始有了技术行业比拼的启蒙。

    所有的比赛都是官府出面,这让朱元璋觉得民间人才依然在官府的掌控之下,最后的人才要面圣,在应天府举行比赛,他要亲自去看着,相当于人才都是“天子门生”。

    只要依然在他的掌控之下,朱元璋就觉得还是能接受的。

    朱元璋能接受,朱棣却不能。

    “民间的确有盗窃尸骨之事,还有打旱魃。目前时间短暂,各地还没有统计全面,仅仅应天府附近也有为数不少。”

    朱棣听到官员汇报最近刚刚统计的地方上的男女比例,深深觉得头大。

    “男女比例多少?”

    “百姓都说没有溺杀女婴,但是新生儿L依然男多女少。”官员统计之后也觉得触目惊心,“目前差距也不大,是3比1。”

    这还是明初刚立国,就已经三比一,那再往以后怎么办?

    “传令下去,废除人殉,废除缠足,严厉禁止溺杀女婴,日后无论生男生女,官府都给一样的奖励。”朱棣雷厉风行吩咐下去,“把给节妇烈女的赏赐收回,鼓励改嫁,鼓励自食其力。”

    反正祖宗之制他盖得多了,连继承人都改了,还有什么不能改?

    一想到不知所踪的继承人朱允炆,朱棣脸皮就厚了起来。

    没错,还有什么比江山更重要更大,他江山之主都改了,还有什么不能改?

    大臣们再哔哔,他就带大臣去殉葬!

    .

    在民间,王相之母刘氏走进了贫民才居住的住宅区,看到了平日没有见过的另一种女性的生活。

    她看到了一位主家对着帮自己洗衣服的女人各种鄙视辱骂,那女人明明不是下仆,只是临时出钱洗衣的小工,却丝毫不反抗。

    刘氏奇怪了,询问:“你为什么对她这么不好?”

    “她是改嫁的女人,不知羞耻!”主家同样是女人,尽管也看过天幕,思想却不是一时半会就改过来的。

    被骂的女人默默垂泪,还要被主家嫌弃脏了自己衣服。

    等主家拿着衣服离开,女人对着刘氏的关怀,眼泪哇地一下子就下来了。

    “我能有什么办法,家里老娘生病,官府给我米粮既不够我一家六口人吃,又不能给我老娘治病,我总不能不管她让她活活病死……”

    原来女人家中不仅有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同样去世的大伯家的四个孩子,还有一位病重的老母亲。

    这种情况下,她守节依靠官府发的米粮根本吃不饱,家中没有成年男丁,孩子都很小,还没成丁,也没有丁口田,她唯一能做得,就是趁自己还年轻有几分姿色,改嫁给他人帮自己一起养一大家子,再接一些洗衣做工的粗活挣点钱。

    女人一边跟刘氏吐苦水,一边熟门熟路地去买药。

    刘氏看着女人刚刚挣到的钱全花在买药上,还倒贴出许多,心里更加沉默了。

    刘氏看着女人回到家中熬药,却被儿L女们冷眼相对,还被母亲痛骂:

    “让我死也比让你丢人现眼好!”

    “……?_[(”

    “你也说了,本朝依然不允许改嫁。我不是自私,我是怕她过得太难!”老人看出刘氏不是属于这片贫民区的女人,耐心解释:

    “我也是女人过来的,我能不知道她改嫁之后过得怎样?还不如让我死了,让她老老实实守在家里,等什么时候大家都不缠足不守节,她再改嫁也不迟。”

    刘氏再次沉默了。

    对百姓而言,尝试新事物的成本太高,一不小心就会被当做忤逆祖宗规矩的人处死。

    只有整个社会都变了,所有女人才敢变。

    刘氏想起自己手中的笔:那么她是不是可以重新写一本书,来改变现在百姓依然不愿意接纳的风气?

    清朝时期,玄烨一条条的政令发布下去。

    “天幕说明末清初出了许多女名医,让人迅速汇集统计。”

    “还有那些优秀的女纺织家,都记下名字了吗?派人去寻找,给予赏赐诰命,朕要重用她们。”

    “人才在民间啊,大清有如此多的人才,岂能再落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地步!”

    ……

    在众人的忙碌中,荆咕的声音再次响起时,大家才发现,原来已经过去了一周。

    【大家晚上好~】

    【一周不见,想咕咕了没?】

    嬴政:想,想你再多说点有用的。

    他看着自己满坑满谷的人才,眼里难得露出欣慰。

    大秦蒸蒸日上,日后一定会千世万世,延绵千万年!

    刘彻笑得眉不见眼:“想死了!”

    刚从大臣那里榨了不少好处,还帮自己扬了名,刘彻一听到荆咕的声音就满心欢喜。

    大臣们各个黑着脸,自己被刘家榨取能力,家族还要被榨取药材钱财,这当官怎么越当越惨了?

    李世民则有些哀怨。

    最近妻子女儿L太忙,都没空搭理自己,自己的工作量太大,天天跟一群大老爷们处理朝政,看着人都麻了。

    朱元璋一声冷哼。

    虽然不满后人对明朝的各种批评,但是当职业技能比赛施行下去,当自己在民间亲自去了解一番后,朱元璋发现果然还是健康的妇女更能创造价值。

    能有用处,那就是好的,朱元璋哪怕不喜,也

    愿意接受,目前终于命令宣布取消人殉,取消缠足。

    以他一贯的雷厉风行,一贯的强势和严法,当他彻底实施之后,民间官吏莫敢不从。

    【上一期的末尾咕咕说过,这一期讲农业。农业从哪里开始讲述呢?】

    【华夏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的农耕文明走在全世界农耕文明的前列,许多农耕科技、农业科学家,鼎鼎大名,大家都比较熟悉,也有许多主播讲过,今天咕咕换一个角度给大家讲。】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开眼看世界,咕咕给大家讲述的农业,依然与“世界”息息相关】

    【大家听说过“鸟粪大战吗”?】

    嬴政:“鸟粪大战?后世还有国家会因为抢鸟粪打起来吗?”

    这都可以打起来?

    刘彻饶有兴味:“鸟粪?说农业为什么要说鸟粪?难道鸟粪对农业很重要?”

    他忍不住想到匈奴,匈奴人没有田地,不得不选择游猎。因为逐水草而生,每到旱季缺粮就会打劫汉人,但是他们不缺牲畜的粪肥,也不缺鸟类的粪肥,是不是也有可能让他们自己种地,免得老来抢汉人?

    “朕知道粪肥重要,但是为什么非得是鸟粪,牲畜的粪肥不行吗?”李世民重视农业,在宫苑中还亲自开辟了一块土地种瓜果蔬菜,虽然平时一般是宫人在照顾,但基本的流程还是知道,也上手过。

    “农业与世界,鸟粪与战争,这种地原来也有这么多门道?”朱元璋自己就是种地出身,自然接触过粪肥。

    但他没想到,竟然有国家因为鸟粪开战,这是什么奇怪国家,连鸟粪都抢?

    视频里出现了黑压压扑簌簌的一大群鸟,洒下白的黑的鸟屎。

    所有人沉默了。

    突然感觉到一种“大屎淋头”的错觉,仿佛天幕上的鸟粪真得浇在了自己的头上!

    这是个有味道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