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48 章 农耕帝国1
    【鸟粪战争持续了四年,参与国有三个,秘鲁,智利和玻利维亚,是不是像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战争】

    “东汉末年,魏蜀吴为了权力和地盘争斗。这后世的外邦因为鸟粪争斗,真是。”李世民摇摇头,有些无语。

    但他也不傻,知道利益动人心,有三个国家愿意为了鸟粪打仗,还一打就是四年,只能说明这鸟粪的确极为重要。

    而真正的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疯狂心动。

    此时的三人都还没有自立为王,曹丕自立魏国时曹操已经病死。

    天幕提前的剧透让曹操对上了幕僚们不敢置信的眼神,孙权和周瑜猜测天幕说得“吴”是不是他们东吴,刘备还带着张飞关羽投去来自小可怜的羡慕。

    【在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珀还没有发明哈珀法实现人工合成氨气之前,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肥料。鸟粪富含氮和磷,是一种极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对农业生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天然肥料我们也有,不就是大粪,牲畜粪肥吗,为什么非得是鸟粪?”朱元璋听得格外认真。

    他不理解,明明牲畜的粪肥更多,那鸟粪那么一点点,能起什么作用,一亩地需要多少鸟粪才行,远远不够吧。

    朱棣也在问:“氮和磷又是什么?还可以人工合成?化学家是什么家?”

    化学又是什么?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面听不懂的太多了。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的信息很重要。

    识字的快速自己记录,不识字的着急,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后又怕被小孩弄花,最后索性用木炭在自家房子的土墙壁上画。

    画出一只只天幕上那种海鸟的模样,再画出一滴滴往下落的鸟粪,重重地圈起来,表示:很重要!

    从这一天起,许多百姓家的墙壁上多出了各种各样的鸟类涂鸦,看起来仿佛是某种神秘的图腾信仰。

    而对于古代农民而言,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存之路,能让土地提高产量,那就是信仰。

    【秘鲁的鸟粪是因为地处沿海,大量的海鸟抵达,会降落大量鸟粪,可以说秘鲁人是不费吹灰之力,在家里躺着可以等天上掉钱。】

    【秘鲁因为鸟粪,不仅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快速地繁荣起来,还对外出口鸟粪到世界各地。因为采集鸟粪的劳动力不足,甚至对外大力雇佣黑奴、华工等作为廉价劳动力,形成了长达40多年的经济繁荣时期。】

    【秘鲁在这40年时间里,单纯是出口鸟粪,就赚取了大约1亿英镑,成为了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当地人把鸟粪叫做“白色的金子”。】

    嬴政强行来了几个深呼吸,才按捺下自己加速度的心跳。

    大秦此时的农业技术比后面的封建王朝更差,要啥啥没有,如果有鸟粪,对于大秦来说是最快最省事的提升产量方法。

    尤其是鸟粪还可以对外贸易挣钱,这不

    是金子是什么!

    刘彻眼睛都红了:“鸟粪赚1亿!这么值钱!”

    他不羡慕对外贸易,他有张骞,未来还会有丝绸之路。

    但是丝绸之路的丝绸也需要人力,鸟粪不需要,采集鸟粪的劳动力他不缺,所以他的鸟儿呢,怎样才能把鸟都吸引到大汉来拉屎?

    “果然是天上掉钱!”李世民也羡慕了。

    大唐要是靠鸟粪能赚个1亿,繁荣个40年,他还打什么仗,大家都可以集体躺平了!

    “地处沿海,海上果然多宝藏!”朱元璋两眼冒光,已经感受到天幕提到各种技术的好处,朱元璋下令起来毫不犹豫:“让沿海的官员注意收集沿海鸟粪,不许随意猎杀鸟类。”

    不需要人出饲料去喂养,送上门的肥料,既能肥田还能卖去赚钱,多好的鸟啊,这哪里是什么扁毛畜生,这就是大明的国鸟!

    【我国有句古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秘鲁因为天降横财带来巨额财富,但是当它国力不足以保护这份财富时,就如同小儿抱重金过市,紧随财富而来的,就是灾难。】

    【没多久,邻国的智利和玻利维亚集体朝秘鲁发动攻击,这一场战争长达四年,几经波折。先是智利和玻利维亚结盟,后来秘鲁和玻利维亚结盟,各种乱斗,不亚于三国之战。】

    【战争最终的结果是智利获胜,秘鲁和玻利维亚战败,玻利维亚和秘鲁被迫割地,把盛产鸟粪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割让给智利,智利靠这笔财富,使得国家兴旺一时。】

    听到因为鸟粪暴富的秘鲁战败,连地都被割让了,赵匡胤有了深深的共情。

    他深刻记得天幕说得有关大宋的一切,比如大宋曾经的繁荣富庶,是能比肩大唐盛世的富裕!

    还比如大宋的重文抑武,不断地挨打,不断地赔偿,富庶全是给敌人在赚钱。

    现在看到秘鲁的富裕同样守不住,连生产鸟粪的地区都被割让了,感慨颇多。

    “果然,必须发展武力!不然再怎么富裕全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可能很多人要问,为什么他们非得抢鸟粪,用其他粪肥不行吗?】

    【华夏作为一个农耕大国,许多农业种植技术是祖辈相传,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是祖祖辈辈一代代实践之后积累出来的,大家觉得不起眼的常识其实在其他国家可能根本没有】

    【比如鸟粪,在其他国家一直是粪肥的重要来源。在远古时期,印第安人也很看重鸟粪,用鸟粪种土豆,还是限量给部落分肥,甚至为此下令禁止猎杀鸟类,如果猎杀鸟类要判处死刑。】

    抓鸟吃的小孩手里的烤小鸟“啪嗒”一下子掉下来,哇哇大哭着去找自己父母:“爹!娘!我再也不吃小鸟了,不要杀我!”

    他的爹娘心情也很复杂。

    乡下的孩子谁没吃过小鸟呢,一年到头吃不到肉,水里的鱼也不好捕捞,能抓到小鸟开开荤打打牙祭已经算是难得的美味,没想到原来在别的地方猎杀鸟要判处死刑。

    【华夏的粪肥技术很早就有了,

    可以往前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先人已经认识到植物对土地的依赖性,到战国时期,开始有了“土”和“壤”不同的区分。

    东汉时期郑玄在注释《周礼》时说,万物自然生长的地方叫“土”,人们进行耕作栽培的地方叫做“壤”。

    意思就是,“土”是指自然形成的土地,而“壤”是通过人力加工的。

    到汉朝时期,人们对于地力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在《史记·乐书》里明确记载:“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

    王充在《论衡》里也提到:“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苗田,人知出谷多者地力盛。”

    所谓的“地力盛”,就是土壤肥沃的田地。

    为了让田地变得肥沃,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各朝各代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甚至奴隶,都很重视对田地施肥和积肥、堆肥。

    .

    提到农业,除了常年耕种的农人最懂,在朝堂上,就是治粟内史最懂。

    “战国时期,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民间粪肥不够就用杂草沤肥,也比完全不施肥好用。到了我大秦,又开始用厩肥、蚕沙、骨汁、豆萁、河泥等等,尤其是厩肥极为好用。不知道后世是否有更好的肥料。”大秦的治粟内史给嬴政和其他大臣解释。

    说完他又有些忧愁,夹杂着期待:“后世经济繁荣,人多而且长寿,定然农业更为发达,就是不知道后世用的肥料我们能不能用。”

    嬴政淡淡道:“知道总比不知道好,记下来试试就知道行不行。”

    现如今他的咸阳人才众多,拥有百家之才,其中就有擅长种地的农家,再复杂也不带怕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问大司农:“现在百姓使用什么肥料为主?”

    大司农恭敬回答道:“牲畜和人的粪肥、草木灰、河泥、厩肥等等前朝传下来的法子都有用,现在还有了新的法子,用旧墙土河栽培绿肥作为肥料,效力极佳。”

    ——北魏时期的栽培绿肥,是华夏肥料发展史上重要的创举,从采用废料利用变成主动去栽培绿肥,可以不再依赖于能得到多少废料,通过种植得到了一种取之不尽、源源不绝的再生肥料。

    “大明有最好的粪肥,什么都不缺。”明朝时期的朱棣听到天幕说起粪肥十分自信,“不过有鸟粪也不错,多多益善,还可以卖钱。”

    清朝的弘历更为自信:“大清有前朝农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沈氏农书》,还有本朝的《知本提纲》,制肥之法丰富,根本不缺粪肥。”

    乾隆十二年,杨屾著农书《知本提纲》。

    农学家杨屾在陕西设馆教学,他不仅向学子讲述儒家文化,宣扬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业”,同时很重视农业生产,强调“夫欲修四业之全,宜先知农务之要”。

    杨屾的弟子郑世铎在其指导下,结合杨

    屾上课的提纲,历时九年撰写,在里面记录了耕作栽培、农桑树畜等各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之作。

    《知本提纲》吸取前人经验,结合当朝的流行粪肥法,将所有肥料积制方法总结成“酿造十法”。

    同样是乾隆年间,人口突飞猛进,突破人口三亿大关。

    人口暴增需要食物,这本书得到了清朝官府的重视,到光绪年间还在重新刊印,农人对于制肥的方法也比前朝多了许多选择,达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

    明清的帝王们正对比前朝,颇为自得时,天幕恰好提到了他们。

    【我国古代,肥料最为鼎盛的是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多熟种植飞速发展,田间套种、复种空前提高,对肥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后,百姓千方百计做肥料,开发出粪肥、饼肥、渣肥、骨肥、土肥、灰肥、绿肥、无机肥料、稿秸肥、杂肥等共计11大类,总共130余种。】

    【同时明清时期不仅肥料来源更广阔,还注重肥料的积制加工,能最大效果的提高肥料对田地的作用。比如配制肥料成分,有了混合的杂肥、厩肥、饼肥、火粪,而且还配制有粪丹。】

    “大宋就有饼肥!是我大宋开始有的!”宋朝的陈敷正在写农书,听到天幕讲起自己擅长的,十分激动。

    后世也很重视农业,果然他的选择没错!

    想到这里,他抬笔一边记录天幕所说的知识,一边补充:“牲畜粪肥不够也不要紧,用谷壳、腐败的树叶,积在水池中,再收聚洗碗水喝淘米水泔水进行沤制,时间久了腐烂了也可以当肥料。”

    “用紫云英或者蚕豆姆,再加上河泥搅拌均匀,堆积沤制后,可以得到‘窨花草’和‘窨蚕豆姆’,同样好用。”明朝,一位姓沈的文人继续补充。

    这些由民间百姓发现的农业生产知识,由有心的文人士大夫记录写成书后,代代相传,哪怕经历了战火、经历了改朝换代的人口更迭,依然把华夏几千年的农耕智慧传承了下去,许多方法一直持续到现代还在使用。

    比如一直到现代,有些农家还有用泔水沤肥的方法,“窨花草”和“窨蚕豆姆”同样在继续使用,在南方被统称为“窨草塘泥”。

    【大家可以看到,许多沤肥法现代的农户依然有在使用。都说华夏种花家哪怕是到了国外、到了南极、到了外太空,也不忘种地】

    荆咕一边说,一边配图,这一次都是文字讲解,特意把华夏古代那些跨时代性的厉害粪肥法记录下来。

    看到历史上发明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沤肥法,再联想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看到老一辈的人沤肥的方法,荆咕深刻有一种华夏传承千年的骄傲。

    【华夏千年的历史不仅仅刻在文物上,写在汉字里,也刻入了祖祖辈辈相传的农耕文明里】

    【我们现在很多老一辈仿佛无师自通的沤肥法,都来自老祖宗的馈赠】

    天幕下,看到荆咕放大字体的沤肥法讲解,众人齐齐激动了。

    “快,

    把那什么粪丹的制作方法抄下来!”

    “厩肥好用但是没有马,

    这绿肥可以自己种不错,杂肥咱也可以使。”

    “还是这绿肥好,可以自己种。”

    “火粪?原来肥料也可以烧出来,这个也简单。”

    “天幕真是急人所急,正适合大秦!”

    大秦,嬴政看着笔吏已经熟练有加的迅笔如飞,还有时间跟治栗内史交谈:“农家定然已经去尝试了,你们也不能落后。”

    治栗内史浑身颤抖,那是一想到大秦即将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时激动的。

    “诺!臣定不负所托!”

    刘彻激动地拍大腿:“好后辈哈哈,把这些制作法好好抄下来,让治栗内史挨个尝试!”

    只要大汉能提高产量,同样的田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他就能拥有更多更强壮的士兵。

    等到大汉兵强马壮,良将长成,何愁匈奴不灭!

    “难怪明清让女人缠足,这么多花样,是不需要女人去耕地。”李世民似乎明白了后面的明清为什么那么肆无忌惮约束女子。

    就像天幕说汉朝,汉初缺人口时,宫中还有女官女骑兵,民间也有很多女商贩。

    但是当汉朝中后期,没有战争威胁,农业经济也稳定下来,就开始把女人赶回家中,开始提出男尊女卑、女人要守节不许改嫁。因为改嫁会把前夫家的财产带走。打着大义的名头,守护大家族的财产,这个财产也包括女人本身。

    长孙皇后在天幕出现后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听到这里忍不住摇头:“男耕女织本是内外协调,但是通过缠足把女人困在家里织布,这可真是。”

    华夏农人交税一向都是粮食税和布币税并重,“男耕”是种地交粮食税,“女织”是织布交布币税。

    农家的女人没有财产但是也离不开女人,没有女人,谁去织布交布币税?

    长孙皇后不相信明清女人不需要织布,但是想想因为被缠足了哪里都不能去,更不可能像大唐女子一样骑马、打马球,只能坐在家中织布,就觉得一阵的可悲。

    明明盛世也有女子的一份功劳,那份精彩的风景她们却完全没机会看到。

    【华夏作为农业大国,农耕技术妥妥的站在时代的前列,单单一个造肥技术,可以吊打同时代所有国家!】

    不跟后世对比,因为生产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还会涉及到工业、商业和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

    【请大家看看同时期的欧洲。】

    灰暗的街头,男女衣着脏兮兮的行走着,街头的地砖糊着黑乎乎的不明物体,不敢细究到底是什么东西。

    天幕下的男人刚发现那些男人穿着的鞋子有些不同:“咦,怎么男女都穿着高齿木屐?这鞋子跟木屐又有些不一样?”

    还有人发现没有下雨妇人也举着精致的刺绣小伞,甚至有男人手里也提着伞:“外邦人这么喜欢伞吗?不下雨也打伞?”

    这时一位男子匆匆忙忙穿过一条小巷,在

    他头顶,二楼有一扇窗户打开。

    “啪——”

    那窗户也与华夏传统的窗户不一样,是对外朝两边打开的。

    古人们正在看热闹找不同时,突然看到窗边一位妇人探头,还没来得及批评妇人衣着大胆坦胸露胸时,只见妇人端来一盆不知道什么东西,“哗啦啦——”

    直接往下浇下去!

    她根本不看楼下有没有路人经过,也不看自己手里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熟门熟路倒完,立刻关窗,顺便把楼下的怒骂也关在窗外。

    “@¥#%¥%!”

    那可怜的路人被粘稠的不明物体泼了满身,站在原地仰头指着楼上一阵怒骂,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回馈。

    路过的行人见到他满身脏污,习以为常耸耸肩:“自己不打伞怪谁。”

    路人熟练地举起伞穿过小巷,头上窗户声打开的声音不断,哗啦啦不明物体浇下来,但都被挡在了伞外。

    脏污积累到了路面,也不要紧,高跟鞋可以从容地从中踏过。

    嬴政:“……………………”

    他默默举起袖子,掩住了口鼻。

    哪怕明知是天幕上的图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他仍然感觉仿佛自己也被熏到、被黏到了,浑身难受。

    其他人不比他好到哪里去。

    矜持点的大臣捂眼睛的、捏鼻子的、捏眉心闭眼睛的,不矜持的公子控制不住的干呕:“yue——”

    刘彻原本嬉皮笑脸,看得正高兴,还有心思评论天幕上西方女人好不好看。

    直到看到开窗时还在思考要不要给自己后妃也弄一两件那种大胆的衣服,怪诱惑的。

    然后……

    刘彻再也不想了。

    现在一想到那大胆的衣服,就会想到那妇人“大胆”的行为,然后就会想到那种味道和画面……

    刘彻狠狠闭上眼睛,试图把刚刚看到的那一幕彻底忘记。

    但是越想忘记,越是无法忘记。

    刘彻狠狠骂人:“连蛮夷都不如!”

    匈奴算蛮夷,他也没听说匈奴会把粪便往人身上浇的!

    朱元璋连乞丐都当过,本以为没有什么脏污接受不了,看到这一幕终究是觉得自己还是弱了点。

    “欧美?这就是后来打败清朝的欧洲?就这脏污玩意?”

    他无法想象,这脏污玩意是怎么飞速发展,很快就超过几千年历史的华夏,并且飞速往前,站在了华夏的头顶各种打压。

    就像现代人也无法想象,华夏明明曾经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怎么突然就那么落后,落后到被群殴到给那么多国家割地赔款的地步。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欧洲的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被称作中世纪,又叫做“黑暗时代”,许多资料断代,农业回归到原始的刀耕火种时代,技术缓慢。这一段时期,是华夏的南北朝到明朝中叶,正是农学家辈出、农业技术不断提升的时代。】

    【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宋朝陈敷的《陈敷农书》,明朝不知名作者写的《沈氏农书》,明末时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清朝时期已经发达到封建王朝极致的农业离不开前朝农学家的知识传承。】

    “都是后面的朝代。”

    “㈡_[(”

    ?

    要知道“家”可是意味着一门一派领头人物,后世给他们冠名为“农学家”,就是对他们在农学上的成就极为认可!

    想不到,现世不被理解,竟然在后世被认可了。

    尤其是那位沈氏,因为明朝八股取士的制度,社会风气越来越保守,也没到明末人性解放时期,他偷偷摸摸写书,书名没有落款,全程避讳,做贼似的写书,没想到特意被点出他的书籍,一时间百感交集。

    原来,农学也不都是低人一等,农学家也可以青史留名!

    【在中古时代这同一时间段上,华夏农作物种子播种收获比是1比45,即1斤种子可收获45斤粮食;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这个比是可怜的1比6-7】

    【欧洲不是不知道粪肥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粪肥技术跟刀耕火种的农耕技术一样粗糙,并没有酿造发酵的过程,直接将牲畜粪肥拉在田里或者倒在田里。】

    天幕放出了欧洲中世纪领主制度下帮领主种地的农奴,他们简单粗糙的直接把牲畜粪便扔在地里,甚至直接把马匹牵到庄稼边上排泄。

    “这不就烧苗了吗,浪费粪肥!还浪费粮食!”农人认出那庄稼是小麦,心疼的不行。

    那么大片的小麦,已经结穗了,这么一“施肥”,不就全部烧死了吗?!

    【他们没有利用人类自己的粪便,选择随地大小便,街上也没有排污系统,不仅让男女都流行穿高跟鞋,也导致了另一个结果——黑死病。在进入现代化之后,欧洲就诞生了现代化的地下排污系统,很多欧洲城市的下水管宽的人可以直立行走,这也是他们因为不讲卫生带来的疾病吸取教训一代代改良的。】

    【当然,我们不需要担心。世界上最早的地下排水系统诞生于华夏的龙山文化,距今4300年。现代考古学家发现了龙山文化的陶排水管道,陶管道埋在地下,依靠榫卯结构套接,非常先进。】

    【到汉唐时期,长安排水系统同样发达,其他城市不说,首都卫生是不同担心的。】

    天幕夸了汉唐,没有夸秦朝,嬴政眼眸微沉:难道大秦的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好?

    “不讲卫生会得病?”嬴政想到的自然不是贵族。

    从周朝开始,焚香净身已经是一种必备的贵族礼仪,越是重要场合越是要提前沐浴焚香更衣准

    备。

    华夏从来没有“水是罪恶不能洗澡”的说法。

    嬴政担心的是民间,

    他命令太医夏无且:“太医院商量一个具体章程,

    要通俗易懂的,天幕结束后宣传到民间,让百姓方便记忆的法子。”

    夏无且刚刚想到的也是百姓,有的百姓根本没有足够好的条件天天沐浴更衣,该怎么让百姓也讲卫生?

    听到这话,夏无且先恭敬应下,打算再去跟太医院其他人商量商量具体措施。

    刘彻开始感谢高祖:“还好高祖当年在南秦旧宫基础上兴建长安城时好好修了渠道,大汉地下渠道广三丈,深三丈,排污不成问题。”

    大汉有休沐制度,大汉典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官吏“五日一休沐”。官员每隔五日后就会一天专门放假回去沐浴洗头,如果哪位官员不爱洗澡还会受到嘲笑。

    而且黄老之学是十分推崇休沐制度,认为洗浣沐浴可以使自己身心平静,洗去污浊,道德升华。

    在统治者与王公贵族的提倡休沐制度后,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和平民大众也跟风学习,在整个汉代都比较普及。贵族在家中沐浴,平民大众没有条件就会下河沐浴。

    李世民开始感谢前朝隋文帝:“宇文恺9个月兴建大兴城,建造了‘八水五渠’,造福我大唐,又可以分洪又可以提供用水还可以排污,实在是能臣!”

    大唐在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扩建,才有了如今的长安城。

    房玄龄赞道:“长安城的夜香郎的很勤奋,长安城还好没有脏污问题。”

    不然要是如天幕的外邦人那样随地大小便、动不动大粪临头,他们上朝根本不能骑马,只能坐马车了。

    长安城有专门的职业“夜香郎”,他们每天清晨会挨家挨户到后门敲门跟下人收集粪便,然后运回乡村充当肥料使用。

    在长安城下面的城镇,也有“夜香郎”,也是同样的职业内容。

    华夏作为农耕帝国,对粪肥都当宝贝,有些百姓出门跟村人闲聊,感觉到要方便都会急急忙忙回家解决,就是舍不得那一点粪肥。

    杜如晦再想到其他城市,提醒道:“其他地方定然没有长安城干净,还是需要重视一下。”

    李世民点头:“没错,户部拿出个章程来,务必通知到地方和百姓。”

    【回到农业上去,古代的帝王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以为农家沤肥技术越来越先进是必然的,对比一下到了近代的其他国家就知道,并不是。】

    【就比如秘鲁的鸟粪大战,当时看上鸟粪的仅仅是邻国吗?】

    【不止哦~】

    【一直到19世纪,西方爆发工业革命后,人口快速增长但是土地的产量没有增加,欧美同样面临着对肥料的迫切需求,有些农场主不得不大量进口牲畜的骨头做成肥料,甚至跑到拿破仑的古战场去寻找人骨作为肥料。】

    “此种做法连燕国都不如。”

    嬴政冷声评价,对那什么欧美更为厌恶。

    春秋时期,燕

    军围攻齐国的城市即墨,即墨守城不出。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但是这样并没有打击到敌人,反而起了反效果,即墨城的百姓看后嚎啕大哭,守城时更加意志力坚决,最后燕国大败不得不退走。

    当时的齐国势弱,没有任何城市可以给予援助,凭借这样的愤恨,以及守城将领田单的能力,即墨不仅仅坚持了下来还孤军坚守了六年之久,后来带领齐军使用“火牛计”击退燕军,不断地收复失地,趁燕国内部新旧交替之际,一举恢复齐国大国地位。

    对嬴政而言,这种祖坟放火逼人投降的招数愚蠢至极,就如同这种用人骨当肥料的方法,又没用又愚蠢。

    三国时期听得津津有味的众人也惊呆了。

    “为什么用牲畜骨头做肥料不用牲畜的粪做肥料?”

    刘备十分不理解。

    等骨头腐烂得等多少年,那地里的庄稼都得长好几茬了!

    就算是磨成粉、烧成灰再做肥料,不觉得费时费力吗?骨头哪有粪肥好!

    “他们战后不会把同袍的尸骨安葬掩埋吗?”

    曹操皱眉。

    他这样喜欢盗墓的,有时候为了做做仁义的表面功夫也会把敌人的尸骨收敛好,把敌军将领的尸骨还回去,这种用战场上人骨做肥料的,比他盗墓还过分。

    他派人盗墓取得是钱财,也没干过用墓主人尸骨当肥料的事。要是这样干了,别说敌人,他手下的幕僚都会指着他鼻子骂。

    “用人骨去做肥料,这太过残忍了!”

    孙权说完有些意动,“难道尸体真可以做肥料?那以后我们不把敌人尸体扔江水里,埋到地里?”

    东吴多水,本就水战居多,许多士兵战起时直接死在水里,也不会特意去打捞。两军交战结束后,直接把敌我双方的尸体扔水里也很常见。

    但是听得用尸骨做肥料,周瑜正要劝解千万不可,孙权自己也反应过来,摇头:“不行不行,这样做了,连那曹贼都会嘲笑我东吴野蛮,我可比不能连曹贼都不如。”

    在常规情况下,两军交战后清理战场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掩埋尸体,古人很早就发现尸体腐烂容易滋生疾病。以及古人重视入土为安,哪怕是对待敌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仁义也会挖坑掩埋,东吴特殊的水域是地形限制。

    当然,王朝末年乱世就不要想了,打完一场还有下一场,哪里顾得上埋尸体,赶紧跑路才是。

    普通的农人也惊呆了!

    “为什么用人骨,不用人的粪肥?”

    “家里粪肥不够去路上捡牲畜肥料也行啊,用人骨能有什么用?”

    “他们把人骨当肥料,就不怕鬼魂找上门来报复吗?”

    农人们完全无法理解,只觉得外邦人的做法既不合伦理,也不合常理,完全不能理解。

    在农村,有些年龄太小的孩子,力气不够不

    能帮家里干活,就会被父母派去路上,看到牲畜的粪饼捡回家做粪肥,一直到90年代的乡村,依然有许多人小时候有过捡粪饼的经历。

    但是从来没人说要去捡人骨头回来当肥料的,小孩如果不懂事无意中捡回谁的骨头,只会接受父母的竹笋炒肉。

    【1832年,德国化学家冯·李比希发表一篇著作,《化学在农业和生理上的应用》,在其中宣称鸟粪对于遏制土壤肥力的降低有重要作用,而且鸟粪含有氮、磷和其他有机物,对农作物的伸长有巨大作物,当时急需肥料的农场主和资本家们开始疯抢鸟粪】

    【1843年,有人发现非洲西海岸的伊卡博岛被10米厚的家禽粪便所覆盖,400多艘船只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去抢粪便,到1844年12月时,整座海岛的鸟粪都被抢光了。】

    海鸟:???

    我的粪便这么受欢迎吗?

    古人:????

    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抢鸟粪,就是不用自己的粪呢?

    “400多艘船,干什么不好去抢粪便,你不要给我啊!”

    刘彻羡慕嫉妒恨。

    他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根本不满,很想再来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瞧瞧海上好多宝贝,连鸟粪都可以变成白金!

    【1852年,英国商人在秘鲁海岸外的洛博斯群岛发现了丰富的鸟粪资源,当时岛上估计有200吨鸟粪,价值6000万美元。

    英国人当时声称,该岛是由一位名叫劳森的英国船长首先发现的,因此理应属于大英帝国。】

    【此时正值“鸟粪热”

    ,各国都在疯抢鸟粪,美国人自然也不甘落后。】

    【美国人认为,纽约商船“大黄蜂”号的船长莫雷尔是第一个发现该岛的人,根据“发现优先权”,它应该属于美国,包括其鸟粪资源。】

    “怎么哪里都有这个美国,连鸟粪都要抢,土匪强盗一样。”玄烨还记得,天幕提到的英法美抢劫大清的事情,故宫圆明园还有帝王陵寺庙等等,一个没放过。

    现在听到他们的恶行,对这几个国家更加反感。

    朱元璋深呼吸一口气:“200吨鸟粪,价值6000万!”

    明初,也很穷啊!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金银铜都不够,他也不至于发大明宝钞救急。

    假如能从国外挣个6000万钱,哪怕是6000万铜钱,大明国库也能充实很多。

    朱元璋第一次对动物有了深深的喜爱之情,他抬头看着天上的小鸟,眼神温柔极了。

    好小鸟,快来拉屎吧,朕一定会好好招待你,拉在朕身上也不吃你!

    【这块领地最终英美都没得到,因为它按照地理位置属于秘鲁,被秘鲁得到。】

    【但是其他国家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先是西班牙远征舰队袭击了秘鲁,占领了充满鸟粪的钦查群岛。秘鲁联合玻利维亚、智利赶走了西班牙——没错,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国大战的三位,在共同利益下,先合作

    对外,赶走了西班牙,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一次鸟粪战争。】

    【等到外敌离开,三国对内再次混战,就是我们开头时提到的“第二次鸟粪战争”】

    【第二次鸟粪战争中智利取得了胜利,拥有了这一块鸟粪宝地,一直持续到化肥被发明出来,鸟粪才变得无人问津。】

    赵匡胤突然受到启发:“这岂不是说,我大宋跟海外贸易不仅仅可以卖丝绸,连鸟粪和其他粪肥也可以卖?”

    毕竟按天幕说得,到明清那个时间段西方还处于农业蛮荒时代,对粪肥技术完全不如华夏,但是对华夏来说,粪肥可比丝绸瓷器来得容易,也更方便运输,还不会折损!

    或者卖农业书籍,技术也可以?

    赵匡胤被启发了商业思维时,天幕上荆咕的语气突然低沉了起来。

    【1832年,清朝道光皇帝在位,1840年到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英国暴揍,英国打完大清,就于1843年派船参与抢鸟粪;】

    【1850年道光皇帝在位最后一年,也是咸丰皇帝这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登基。这一年清朝人口达到了古代历史的巅峰4亿人口,但是生产力跟不上,有仁人志士已经开始担心会有粮荒;

    1850年,英国光明正大从华夏掠夺华工到海外殖民地,当他们看到大清的人口达到了4亿,比大清皇帝还激动。】

    仅仅1850年这一年,英国从厦门这一个地方,就掠夺了475名华工到旧金山,或者叫另一个名字:廉价劳动力。

    英国驻广州全权代办密尔切在报告中写到:“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象全都发了疯似的1。”

    而这种所谓的“开放贸易”,还伴随着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对英国的妥协,英国占据了全方位的优惠条件,稳赚不赔,自然高兴地像发疯。

    【清朝如同大宋一样,发展自己,强大敌人,敌人不多夸几句“好大儿”真是不知感恩。】

    赵匡胤:“……”

    骂清朝就骂清朝,怎么又来骂大宋了?

    玄烨也黑着脸。

    人口发展到巅峰,结果被英国人抢去做华工,这是什么皇帝,如此废物!

    【从大清抢到了足够的劳动力后,1852年,英国再次跟美国去抢鸟粪——劳动力都有了,就差肥了!】

    【你说但凡这时候的清政府发挥一下农耕帝国的优势,告诉英国人——要肥料,大清有啊,何必舍近求远!】

    【会不会不需要割地赔款了?】

    【可能依然会,因为大清又被叫做“奴清”,从臣子到百姓,都已经被奴化,跪习惯了。】

    玄烨狠狠握拳往桌案上砸下去!

    是后面的皇帝这么差,还是从一开始,皇室的路就走歪了?

    他想起了清军入关时对汉人的大屠杀,想起了从自己还没掌权就开始的文字狱,想起了对汉官的挑拨与监管,想起了层出不穷的反清复明……

    难道,他真得错了?

    比皇帝更难受的,是汉臣。

    “奴清,奴清!”

    纪晓岚在府邸失魂落魄,一阵狂笑,“我们都是奴才!都是皇帝的狗奴才!哈哈哈哈,狗奴才!”

    然而皇帝甚至不稀罕汉臣当狗奴才,只喜欢同为满人的满臣自称“奴才”,汉臣连当“奴才”的资格都没有,会被纠正是“臣”。

    臣服的臣,时时刻刻提醒,你是臣服于满清的汉臣。

    【相传,西方是明朝时期有传教士来到大明才学会沤肥,但是西方依然没有使用。】

    【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也有关系,他们喜欢生吃蔬菜,觉得人的排泄物做粪肥不干净。】

    【华夏一直是热食,烹饪成熟食后基本没出现过这种蔬菜中毒事件。】

    嬴政发出难以置信的声音:“鸟粪难道就干净了?”

    这有什么区别?

    鸟粪掉落在身上依然很恶心啊!

    “生吃蔬菜,他们不会生火吗?”淳于越忍不住开口,这种生吃蔬菜法不就是蛮荒时代还没有火种时候才这样吗?

    大秦君臣集体迷惑了。

    民间其实也有百姓为了省下柴火生吃可以生吃的食物,但是能站在大秦朝堂上的,自然不需要生吃。

    在上层官吏贵族看来,吃生食,是蛮夷才会做得。

    【加上欧洲屡次出现蔬菜中毒事件,西方社会认为人类和牲畜内的粪便会有大肠杆菌,使用起来不安全,所以更喜欢使用工业化肥。】

    “他们还会有觉得不干净的时候?”李世民忍不住了。

    就算被雨伞挡住,他也没觉得大粪淋头能接受!

    那路面,哪怕是穿了高跟鞋也不敢踩上去!

    他还不知道,黑暗中世纪时期,贵族也普遍不洗澡。

    哪怕是现代时期的繁华大都市巴黎,在黑暗中世纪也是脏污的到处是粪便。

    当时作为时尚弄潮儿的路易十四,因为不爱洗澡,相传与未婚妻见面的第一次把未婚妻熏的晕过去了。

    【当然,大家也看到了,欧洲所谓的干净文明,其实不过百年。】

    【所谓的粪肥不干净,在最近的战争爆发后,因为工业化肥不够,西方社会开始有了“重大发现”——】

    【2023年1月中旬,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欧洲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宣称人类粪便可以用来当化肥种蔬菜,并且安全性高。】

    古代农人:???

    科学家的重大发现?

    那他们是什么,都是厉害科学家?

    徐光启第一次对科学有了怀疑:“原来不是所有科学家都很厉害的。”

    都到后世的后世科学家才发现粪肥,这科学家不擅长农业为什么不来华夏学习?

    徐光启有些迷惑:天幕说了大明时期粪肥技术已经传到欧洲,但是欧洲喜欢吃生食所以不用粪肥,怎么突然科学家又开始研究粪肥,又开始使用了?

    【嗯,是的,他们终于开始使用粪肥了】

    【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若是知道到2023年西方才开始重视粪肥,是不是会骄傲自己领先了西方人几千年?】

    曾经有人提出人畜粪肥更绿色更环保,农场主当做没听见,用大肠杆菌各种人类粪便中可能携带的病菌举例证明化肥更安全;

    他们谴责华夏,各种造谣华夏的蔬菜水果不干净,比不上科学的化学肥料干净,绝口不提化学肥料的微量毒性,化学肥料超标之后屡次造成的中毒事件都被资本摆平。

    然而到了资源紧缺后,粪肥成为了农场主的宝贝,开始对外宣称他们找到了“更绿色更环保的肥料”。

    【农业从来不止是农业,它也是政治的衍生】

    【现在,我将为您讲述,农业与政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