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84 章 武术与军事1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当一周的日期如期而至,这一日,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里,荆咕依约而来。

    【一周不见,甚是想念,荆咕给大家带来一段回忆杀,看一看华夏特色的武侠剪辑~】

    伴随着一段悠扬而古色古香的音乐,天幕上出现了一片碧绿的湖泊。

    湖面宁静碧绿,天光照耀在湖水上,如同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上。

    此时各个时空恰好都是细雨蒙蒙的天气,一时间显得天地间雾蒙蒙,如同天上地下都是处在水雾的世界里,显得如梦似幻了起来。

    在这样旖旎的氛围里,当一位翩翩公子,从岸上踏水而来,在水面上蜻蜓点水一般飘然而过时,便显得如天人之姿,谪仙下凡。

    .

    “武侠?”嬴政注意到天幕的说法,看到那翩翩佳公子有些意外。

    这可与游侠完全不同。

    在嬴政可望而不可得的大才,韩非所著作的《又说》中写道:“弃官宠交谓之有侠”、“人臣肆意陈欲曰侠”。他是目前可考史料中最早提到“侠”这个概念的。

    韩非认为“侠”的特征是:“以武犯禁”“弃官宠交”“肆意陈欲毋庸置疑”,认为游侠扰乱国家稳定,“以武犯禁”,并不是很喜欢。

    嬴政同样如此,提到“侠”首先想到的就是行刺自己的刺客,在成为刺客之前,不少刺客原本就是游侠。

    但是现在看到天幕上的“侠客”,嬴政立刻改变了印象。

    若是大秦有如此厉害的“游侠”,他也可以喜欢一下,赐予高官厚禄,赏赐千金,只要能为己所用。

    .

    “这莫非是后世的游侠?”大秦民间,穿着女装成功多次躲过秦兵搜查的张良看着这一幕,羡慕而向往,“我若是有如此身手,千里之外取始皇帝项上人头岂不是易如反掌?”

    他刚刚说完,就看到近距离之下,翩翩公子的发型。

    嗯,有点不太能将接受。

    但如此特别的辫子,张良立刻想到了天幕放出来过的清朝人的发型,还有那“留发不留头”的大屠杀。

    “不不是,后世不是这种衣物,这奇怪的长辫子,怎么像是那清朝?”

    身边,那位大力士同样无比痴迷看着天幕:“大清竟有如此神仙人物?果然强大!”

    张良却有些疑惑起来。

    若是清朝人真得如此厉害,为什么会被那西洋人的火器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真能飞这么远的话,海上一样可以飞过去擒贼先擒王,怎么只会求和?

    他第一次对天幕产生了怀疑,这一幕是真的吗?

    .

    而在大清,看到天幕上的神仙人物的发型,也有人是高兴的。

    刚刚开始习武的严咏春一看是本朝人士,立刻干净利落道:“我要去拜师!”

    严父立刻开始念叨:“女孩子家

    家学什么武术,你就快要嫁人了……”

    严咏春开始还会抗议,现在因为已经行动上开始偷偷习武,直接装作耳朵不好,听不到听不到。

    .

    翩翩公子飞掠过水面,身后却有人执剑追杀,两人你追我赶,飞到了湖边的竹林上,在翠绿的竹林里踏竹而行。

    一男一女最终落在一根长长的竹子上,踩在翠竹之巅,把高高的翠竹踩弯了腰,紧张地对峙着。

    竹叶被打斗惊落,竹林间清风陡然变得有了些许杀气,竹叶化为一道道暗器,朝着天幕外飞射而来!

    下一秒,却被红衣侠女轻巧的纤纤玉手用两根手指夹住,轻巧往后一射,竹叶化为尖锐的飞刀,射向身后黑衣蒙面的杀手!

    戴着斗笠的红衣侠女巧笑倩兮,看似快速奔逃,手里不断地摘取路边的鲜花一片片摘取花瓣看似随意地往后扔过去,还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不知道的以为是小情人在追逐嬉戏。

    然而当花瓣飞到身后,黑衣蒙面人躲避不及,被花瓣割破了黑色面巾,还划伤了眼角,差一点直接被刺瞎。

    .

    “飞花摘叶,如此犀利!”

    春秋时期,吴越之地,一名模样清秀的女子擦着手中的剑,若有所思:“原来不止是刀剑,飞花竹叶亦可以伤人。”

    大唐时期,尚武喜剑的文人雅士集体兴奋了,各自吟诗作赋。

    编排新的剑器舞的公孙大娘双眸明亮:原来女子不止是可以跳剑器舞,也可以真的成为高手!

    她已经有些基础,不知道再深入一步,是不是也可以那般厉害?

    .

    音乐陡然变得激烈起来。

    明月之下,皇宫最威严的屋顶之上,两位侠客拔剑比拼;

    雪山之巅,各大门派步步威逼,头发雪白容颜绝美的女子漫不经心拨动琴弦,下一秒众人齐齐喷血;

    宅院之内,红衣女子正在耐心地刺绣,绣绷上框着的红布上是各色彩色丝线,突然有人偷袭而来,红衣女子猛地一拍布面,绣绷上的绣花针尾部拖着长长的彩色丝线,如同万箭齐发,用杀手的血液在大地上刺绣出一幅血色画面。

    海面之上,村落之中,洞穴之下……

    看似年迈苍老的扫地僧,挥雾起扫帚来也可以是无人能敌的武林高手;

    看似矮小迟钝的侏儒,上天遁地速度奇快!

    看似低调贤惠的煮饭妇人,也可以是手段诡秘的金牌杀手;

    看似天真年幼的童子,其实是杀人不眨眼的毒师……

    【这就是武林,这就是武侠!】

    【这就是华夏独有的武侠文化,身为华夏人,谁还没有个武侠梦呢?】

    荆咕的语气明显很兴奋,天幕下的古人同样充满了向往。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大唐时期,李白看得兴起,在雨中拔剑起舞,剑招肆意洒脱,诗意文采飞扬!

    “仗剑一长笑,出门游四方。雄心吞宇宙,侠骨耐风霜!”

    宋朝时期,

    ??[,

    看天幕看得话本被雨水打湿了都没在意。

    他也好想仗剑而行,但是大宋管控兵器,想学也没法学。

    想到这里,胡仲弓握紧手里的话本,只能从话本里的故事和说书人口中幻想一下前朝的剑侠。

    好在,天幕今日能让他得见一下,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潇洒飘然!

    【为什么我要把武术放在军事里面讲?】

    【因为首先,“武术”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南朝人颜延年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偃闭武术,阐扬文令”。这个时候的“武术”,指的是军事。】

    【到了清朝末年,因为列强的欺压,民间有志人士开始寻求强国强兵之术,《神州日报》赏看成文章,文章名曰“论今日国民宜案旧有之武术”,呼吁“欲求强国,非速研究此术不可。”】

    古代的军事武艺,是华夏武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源。

    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军事武艺与无数几乎是相辅相成,武术可以作为军事手段来作用于战场,也可以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军事武艺中的某些训练也能让武术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

    南朝时期,颜延之正在与陶渊明喝酒,看到天幕提到自己,颇为惊讶。

    陶渊明与颜延之是至交好友,虽然两人的性格几乎是完全相反。陶渊明淡泊,向往田园生活,颜延之性格偏激,经常口出直言刺激他人,甚至还被人称为“颜彪”,这二人的交好让外人怎么看都不理解。

    “延年,”陶渊明叫着颜延之的字,“恭喜你青史留名了!”

    颜延之却并不高兴。

    “我著作了如此多的文章,后世竟然不关心我的文章和诗歌,只关心‘武术’,莫不是因为我不如那谢灵运?”

    在南朝时期,颜延之在文坛的名声很高,被其他文人赞美为“文章之美,冠绝当时”,把他与年龄比他小一岁的谢灵运并称为“颜谢”。

    陶渊明含笑为他倒酒一杯:“你这性子,急什么,说不定后面就有你的文章,天幕这不是才刚开始吗?来,喝酒喝酒!”

    颜延之虽然依然不满,但是分得很清楚是对谁不满,对好友的安抚还是很配合,举起酒杯:“喝酒喝酒!”

    【南宋时期,武状元华岳著兵书《翠微北征录》,在这本书中最早出现了“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在里面说道“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两百多年后,明朝谢肇淛在《五杂组》中首次提到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

    “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棉绳套索,十八白打。”】

    “十八般武艺,后世似乎不禁武器,那如何避免庶民造反?”嬴政发出疑惑。

    他正打算收天下兵器聚集在咸阳,造成金人以震慑四方,看到天幕上如此多的武器花样,突然有些犹豫了

    。

    这一期天幕看来专门讲武术与军事,自己就算是收了一批,民间真得不会继续打造新的武器吗?

    而且在刚刚那样蛊惑人心的神力之下,哪怕是他也无比向往,民间恐怕会更多。

    李信王翦等武将更在意的是天幕上提到的十八种武器,以及那快速闪过的武器。

    可恨图片太快,没能看清楚武器的模样,也不知道具体的材质,让好武之人惋惜不已。

    “希望天幕后面挨个讲一遍!”

    “”

    是远古先民为了自卫,来与野兽搏斗的技能。

    紧接着,人类越来越多,开始聚族而居,有了部落,然后又有了城市,有了国家。

    夏商周时期,华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主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因为战争的需要,首先是武器开始进步。

    人类不再只会使用石器和徒手来搏斗,开始有了青铜武器,有了青铜车,青铜弓箭,青铜的戈、矛、戟、殳。

    还有了“武舞”和“侠以武犯禁”的“侠”。

    .

    “嘭嘭嘭!”

    周武王时期,灭亡纣王后,开始举行庆功仪式。

    周武王与功臣们跪坐在席上,大殿一侧,青铜编钟被缓缓敲响,大鼓的鼓声“嘭”的作为开端,武舞开始了。

    64名训练有素的年轻壮士,一手执盾,一手拿着大斧,齐齐步入朝堂。

    起初,他们持盾站立,伴随着鼓点编钟声音,模拟着战斗的场面,刺杀,挥斧,重重地踢踏,低声模仿野兽吼叫,一群刚刚结束战斗的年轻战士浑身散发着原始与狂野。

    等到音乐声结束,壮士们回到原位跪下,表示对周天子的尊崇——这个时候,“大武舞”才正式表演结束。

    【在先秦时候,“武舞”是手执兵器起舞,是会用于军事训练,除了“大武舞”,还有“象舞”“干戚舞”等;

    从西周开始,“武舞”有了炫耀武力和庆功祭祀等功能性。所谓“以是舞也,习戎备也”,这种舞蹈也是作为日常军事训练的项目。】

    【这个时期,是武术的萌芽时期。】

    商周时期主要以车站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了骑兵和步兵,对士兵的要求提高了,武术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被选为武卒者,免除徭役,重重有赏!”

    ——在魏国,对魏武卒的挑选十分严格,需要层层考核、挑选和训练,并且给予的赏赐丰厚。

    “全国武备,技击优秀者,有重赏!”

    ——在齐国,开始用重金鼓励民间学习“技击”,也就是原始的搏击之术。

    在秦国,直接有了军功授田封爵,开始打破传统贵族的垄断制度,允许民间庶民通过军功改变身份地位。

    在强有力的竞争下,其他国家纷纷开始鼓励习武,也让民间兴起习武之风,出现了众多“以武犯禁”的游侠。

    .

    战国时期的赵国,鲁句践正在与旁人说起自己的遗憾:“天底下英雄豪杰何其多,可惜我竟然没能与荆轲交手,更没机会与盖聂论剑,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若是完全没见过也就罢了,但是鲁句践与荆轲在邯郸见过面,而且产生了争论差点打起来。鲁句践刚大声呵斥对方,想要拔剑斗剑,谁知荆轲完全不说话,默默地逃走了,让鲁句践还嫌弃对方胆小如鼠。

    等再一次听到荆轲的消息,就是行刺秦王失败,鲁句践佩服对方的勇气之余,又遗憾错过了与如此勇士斗剑的机会。

    秦朝时期,扶苏想起《庄子》上记录的故事,想起战国时期流行的斗剑之术,皱了皱眉头:“赵文王喜欢剑,召集众多性情刚烈的斗剑士在宫中互相击杀,直至斗死,除了枉顾人命,没有任何意义!”

    其他公子有人点头:“还不如让那些剑士去军中!”

    阴嫚公主反问道:“那大兄为何不想想,那些剑士明知道是死,为何还愿意去赴死?”

    扶苏惊愕地看向这个妹妹,看到阴嫚公主眼神冷静地看着他,并不是任性提问。

    “在庄子上谏劝说赵文王不再沉迷观看斗剑后,剑士全部自杀在了赵文王的宫殿里,又是为何?”

    扶苏没有立刻回答,开始沉思。

    嬴政看着这一幕同样没有插话,缓缓笑了。

    虽然还是不如自己,但是儿女们开始彰显不同的思想和能力,也让他看到了儿女们发展起来的萌芽,这让他这位父亲非常欣慰。

    汉朝时期,司马迁正在听父亲司马谈回忆祖辈的光荣:“我司马家祖上,原本是在赵国传授剑术的侠客,可惜我们现在没人擅长剑术,实在是辱没了祖先的剑术。”

    司马迁故意道:“那父亲不写史了,不如重新去学剑术?正好天幕在放,父亲要不要儿子给您找一柄剑来?”

    司马谈两眼一竖,卷起手中的书本就要去揍儿子,司马迁连忙讨饶:“看天幕看天幕!”

    【不知道大家对武侠剧里的“越女剑法”有没有印象?】

    【越女,是成书于东汉的赵晔的《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吴越之地一位善于剑术、并且有“手战之道”论战

    理论的奇女子。

    在成书于西汉的王充《论衡》之中同样有提及,目前虽然相关资料不多,但是根据历史考据,吴越之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确是擅长制剑、有厉害剑士的地方,所以越女剑应该的确存在,但不是这个“越女”含糊的名字。】

    【越女的“手战之道”理论影响了很多年,成为了传统武术理论的经典性名言,至今为人所道。】

    听到天幕开始念出自己的理论,越女愣住了。

    “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

    这怎么像是她的身世?

    “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

    这不是她与人论剑时争论的武技之道吗?

    竟然被写入了后世的书中?

    “女郎,天幕说得好像是你?”邻居家的长辈惊讶地看着越女,还以为越女这样叛逆跟男子一样学剑论剑在世人口中没什么好口碑,没想到她竟然也可以留名后世?

    越女显得很淡然:“嗯,是我。”

    年龄相近的女子也凑过来:“你的剑术在后世被叫做‘越女剑法’?”

    越女依然很淡定:“嗯,是。”

    大家更觉得不可思议了。

    现在虽然对女子的约束不如后世,没什么三纲五常,但是在战乱之中,更不会有什么尊重和保护女性。

    家族可靠一点,安排个好人家嫁了;没什么助力的,随便嫁了,夫君战死,然后当寡妇拉着孩子养家。

    ——这些越女都没有,她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剑和道。

    越女虽然擅长剑术,但是在为数不多的邻居们看来,能干什么?

    既不能像男子一样凭借军功为家族带来荣誉,也不能出门去行侠仗义举世扬名。尤其是越女不好斗剑,反而喜欢研究理论,哪怕是心怀幻想的其他女子也觉得她枯燥的紧。

    现在天幕却告诉她们,越女竟然因为自己的剑和道在后世广为流传,让女子们也开始有了其他想法。

    “我们可以学吗?”年轻的女子与越女并不是很熟,此时询问起来也颇为忐忑。

    越女静静地看过去,看得她们忐忑不安。

    却听越女只说了三个字:

    “很苦的。”

    “我们不怕!”有女子大胆说道。

    越女依然没有立刻答应,看向天幕:“再看看。”

    她也没有教授过人剑法,可是天幕说后世都有“越女剑法”,难道是自己收了徒弟传下去,还是传给自己子孙了?

    越女自己也疑惑,只好看向天幕,等待天幕的解答。

    但是天幕已经跳过了“越女剑法”,开始讲起“角抵”来。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车同轨书同文,先秦时期诸侯喜欢用来观赏取乐的“角力”给正式更名为“角抵”,这也就是“相扑”的原型。】

    【给大家看一下相扑与角抵有多么相似。

    】

    “角抵”在华夏的历史十分悠久,

    从先秦开始就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到了秦汉朝和唐宋时期,

    更是有直白的画像砖和图画记录角抵现场。

    荆咕先放出秦汉时期的角抵画,分别是发掘于湖北江陵县凤凰山秦墓一把木梳子上的角抵图,和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二号东汉墓壁画上的角抵图。

    这两个角抵图的共同点,就是两位角抵士都是束发裸身,腰间束着款腰带,穿着类似现代四角短裤、齐大腿根部的短裤。

    乍一看与日本相扑很相似。

    荆咕又放出唐朝的相扑,来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唐代相扑图,就可以看到与日本相扑完全一样。

    唐朝已经有了“相扑”的叫法,相扑手就是束发裸身,叫做“裸袒”,把宽短裤改为更为狭窄的绑带——也就是日本现代的兜裆布,日本相扑士自己表示兜裆布是传统习俗,一直没有改变过。

    同时,唐朝官方相扑要“左右军槌大鼓”,这也是因为唐朝宫廷表演渲染氛围的官方特色,到了日本同样沿袭了下来,相扑表演时会有五面大鼓击打伴奏。

    最后唐朝宫廷管理相扑活动的机构,就叫“左右军”,后来宋朝沿袭下来,管理相扑同样叫“左右军”。日本古代宫廷专门管理相扑的相扑司分为“左右两府”。

    当然,日本史料也有记载:“至圣武天皇时,国富民荣,世代丰祚,而相扑盛起”,圣武天皇正是华夏的大唐时期。

    在现代,相扑成了日本所谓大和民族的“国技”,日本领导人动不动邀请外国总统看,各种宣传他们的“国技”,绝口不提“相扑”来自哪里。

    .

    “天幕把角抵放在武术里讲,角抵跟武术有什么关系?”刘彻对武术非常感兴趣,现在他的神仙梦被天幕戳破了,但是不要紧!他有了武侠梦!

    大汉也有角抵,刘彻看得很认真,甚至开始思考要不要为了自己的武侠梦去学一下角抵。

    结果很快看到天幕上的秦汉角抵图,刘彻皱眉:帝王穿成这样是不是不太雅观?

    等到看到唐朝的相扑士,刘彻大惊:“大唐这相扑士怎么穿成这样?”

    这跟没穿有什么区别!

    “太失礼了!太失礼了!”更注重礼仪的董仲舒觉得快要没眼看了。

    但是武将觉得无所谓,看得津津有味:“这不挺有意思?打架容易把衣服扯破,士兵能有几件衣服,破一件少一件,脱了衣服打架是常态,就你们文官矫情。”

    这时候士兵服役,大部分是需要自己带衣服。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兵能带几件衣服,有一两件替换已经是不错了,大部分就一身衣服,再配一下朝廷发放的皮甲或者盔甲。

    角抵时总不能穿着甲胄,打坏了可没得换。

    穿自己衣服也不好,撕烂了还是没得换。

    综上所述,不穿衣服是最好的选择,既可以行动方便放肆搏斗,也不用撕坏衣服盔甲浪费。

    刘彻沉默了。

    作为出身贵胄的帝王,他没有经历过这样因为担心撕坏衣服不得不选择裸着打架的时候。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

    李世民先前听到过日本的相扑传自唐宋时期,但是没看到具体的图画和视频之前,还不知道有如此之像。

    这哪里是参考,这不就是直接抄袭挪用!

    “这日本还好意思说相扑是他们大和民族的国技?”长孙无忌也被日本的厚脸皮惊呆了,“他们就不觉得不是自己的东西用起来亏心?”

    “所有东西都是源自华夏,用得习惯了,哪里会亏心。”魏征犀利嘲讽道。

    房玄龄却是若有所思:“天幕说宋朝也有相扑,为什么华夏自己没有把相扑传下去,反而在日本传了下去?”

    一群人顿时凝固了。

    尉迟敬德哼哼几声,恶声恶气:“不是那什么明朝就是清朝干得。”

    各种束缚人,怎么可能让将士继续相扑练习。

    李世民一提起后世,也只能无奈:“且看看吧。”

    【角抵是从晋朝开始,被称为“相扑”。】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角抵相扑在宫廷和民间都很普遍,而且这时候的角抵具有相当的杀伤力,时不时有人死于角抵。】

    晋朝武帝时期,朝堂之上来了西域的使者。

    晋武帝摆下盛宴招待西域使者,却被对方带来的厉害相扑手给了一个下马威。

    年轻的庾阐,这位未来的文学大家、写出《吊贾谊赋》《扬都赋》和一些山水诗的文学大家、被后世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目前还只是一个小官吏,没有资格上朝堂,只听到宫人在议论:

    “又死了一个!”

    “那西域胡人实在是厉害,把我晋朝勇士都给摔死了!”

    “陛下现在很生气,在招募勇士去与之扑杀。”

    “这上去就是送命,但是不上去,陛下生气了还是得送命!”

    ……

    庾阐原本虽然担心,但是也没有太操心。

    这样的事情与自己这样的小官太遥远了,轮不到他什么事。

    但是突然,他听到了宫人在欢呼。

    庾阐朝着左右打探消息:

    “怎么了?”

    刚从大殿上伺候出来的宫人喜气洋洋说道:“庾东勇士杀死了那胡人相扑手!”

    庾阐:???

    庾东,这不是他父亲吗?

    父亲虽然的确有勇力,善相扑,没想到这个时候上去,这若是出事了怎么办?

    宫人突然看向他,认出了他:“哟,您是庾勇士的儿子吧,陛下在赏赐庾勇士,您今晚等着贺喜吧!”

    庾阐恍恍惚惚,一直等到父亲出来,才接到父亲。

    两父子相视一笑,庾东道:“陛下的赏赐有点多,过来帮我搬。”

    庾阐:“好。”

    两父子都没有想到,他们一文一武,会以不同的方式共同留名青史。

    【同样是魏晋时期,大家可能没想到还有一位武林高手。】

    【是谁呢?】

    【我们的魏文帝,曹丕。】

    此时还在兢兢业业跟着曹操打天下的曹丕惊喜抬头:“魏文帝!”

    他的好儿子打下天下了?

    国号是“魏”,他还是“魏文帝”?

    曹操得意地立刻想笑,但是看到震惊的荀彧这忠于大汉的谋臣,立刻改为愤怒,大骂一声:“逆子!我等是大汉的忠臣,你怎么敢擅自称帝?”

    曹丕性子圆滑,自然能很好地糊弄过去,但是他更在意的是天幕,没说几句,迫不及待想看看天幕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

    .

    曹丕自幼跟随多位剑师学习,最后跟随河南剑师史阿长期学习,剑术非常优秀。

    有一日,奋威将军邓展、平虏将军刘勋与曹丕一起喝酒,酒精上头后,彼此之间就开始大胆起来。

    曹丕借着酒劲,说出对邓展长时间的不满,不是对人,是对剑术。

    “你的剑法,未得真传,还不如我!”

    邓展不服了,同样借着酒劲反驳:“我既擅长徒手格斗,又通晓多种兵械,还能空手入白刃,剑术同样厉害的很,这次刚打了胜仗,怎么能说不厉害?”

    曹丕笑了,打仗他也不是没打过,剑术更不是不会,邓展这么大胆,真当自己是那文弱公子?

    “不如我们比比试试。”曹丕撩起衣袍,从席上站起身来。

    邓展瞪着虎眼,也站起身来:“比就比!”

    平虏将军刘勋眼看两人都喝得面颊通红,但是眼神偏偏清明,也知道二人是借酒发作,怕真得打出事来,正好看到席间上了甘蔗,连忙打圆场:“用剑太伤和气,不如用甘蔗代替。”

    曹丕看了一眼刘勋,看出对方的打圆场,不过他也不是真要削邓展,不过是看不下去对方的剑术太烂,实在是看不下去。

    曹丕上前抓了两根甘蔗,自己一根,一根扔给邓展:“来,开始。”

    两人说开始就开始,丝毫没有谦让。

    邓展向来自傲自己武艺高强无所不能,打定主意要让曹丕看看自己的剑术多高明,根本不放水,上去就是干。

    然而曹丕极为灵活,三次命中邓展的胳膊。

    邓展原本半醉,失败的气急之下酒给气醒了:“这是运气!再来!”

    曹丕笑眯眯:“再来。”

    这一次曹丕知道邓展心有不服,故意露出一个破绽,邓展大喜趁机攻击,谁知曹丕早就等着,甘蔗往前一探,正中邓展额头致命处。

    邓展下意识惊得冷汗出了一身,手里拿着甘蔗一动不敢动。

    曹丕哈哈一笑:“现在信了吧?”

    “公子真乃剑术大家!”刘勋在一旁快速捧场。

    邓展尴尬地笑了笑,还是不愿意承认。

    曹丕把甘蔗往旁边一扔,笑着对邓展道:“我希望邓将军能丢弃以前学得杂七杂八的剑术,专一地学习真正的剑道。”

    邓展羞愧之余,对曹丕的剑术也颇为佩服,拱手抱拳:“多谢公子指教!”

    .

    “原来是你还未称帝的时候,以邓展的性子,应该不会让你。”看完天幕的故事,曹操评价道。

    曹丕哈哈一笑:“多谢邓将军让我扬名!”

    邓展尴尬地笑了,虽然他在天幕上也算是扬名了,但是这种被打败的扬名方式,实在是有些丢人,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社会上尚武之风流行,各种剑师、剑舞普遍,百花齐放;】

    【到了宋元时期,同样是武术进入高速发展期,另一种类型的百花齐放——那就是有了武术套路表演~】

    【不得不说,论会玩儿,还得是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