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83 章 后续影响
    “陛下,请看新的书籍。”

    大秦,咸阳宫内,朝阳初升时,嬴政已经结束了朝会,开始处理奏折,这时有工匠送上新的物品,是使用后世的印刷术批量印刷出来的书籍。

    嬴政放下手中的纸质奏折,再接过轻巧的书本,目光瞥向墙角堆放的竹简。

    纸张真是个好东西,记录了大秦律法这么多内容的一本书,如此轻巧,拿在手中比竹简轻松多了。

    嬴政接过来没有立刻翻看,而是很认真地用丝绸帕子擦了擦手,擦去手上的墨汁,这才开始翻看。

    这是大秦的第一本书籍,所有人都很重视。

    工匠看到嬴政如此慎重的态度,心里颇为欣慰。虽然有些大不敬,但是他们同样是净手后才会小心翼翼翻阅,谁把纸张弄皱了都要被骂。

    嬴政耐心地查看书籍的装订,书籍的内容,还有里面的文字和插图,越看越满意。

    “很好,与后世的基本无差。”

    “陛下,我们还有一些新的书籍,不过没有这本内容多,是试验之作。”

    工匠又呈上新的书籍。

    总共也不多,加上来才五本,这已经是大秦所有的宫廷工匠合力所为,从雕版到活字,从麻纸到竹纸到宣纸,各种尝试。

    虽然是试验之作,但是同样做得比较精美,只是内容没有秦律那么字,是更为简短更为简单的诗歌。

    有文字,有插图。

    有黑白插图,甚至还有一本单独的彩色插画书。

    嬴政看着大秦的第一本彩色插画书,爱不释手:“这种画书果然更适合不识字的庶民,光看图就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工匠点头,很想说这本书自己的小孙儿也很喜爱,但是想了想觉得好像在说陛下是小孩似的,太大不敬了,索性闭嘴。

    如今的墨家巨子太忙碌,宫廷里的大批工匠已经不仅仅是墨家人,还有许多民间招来的工匠,这一位就是从前从未与始皇帝打过交道的民间工匠,在帝王面前不知道如何说话,索性闭嘴不言,问一句才答一句。

    嬴政看完所有的书,时间已经不知不觉接近晌午。

    嬴政问道:“难度大吗?”

    “不大,比刺绣还快。”工匠想了想,对比着宫中专门负责缝纫书本的绣娘的花费时间说道,“颜料也比染布省,只要挑选好适合印刷的颜色,可以用很久。”

    大秦已经有了成熟的颜料提取工艺,比如说兵马俑其实都有用到,刚出土时的兵马俑是彩色的,遇到空气后颜料立刻挥发后才变成了现代见到的灰扑扑的模样。

    “那就好,日后就按这个方法,多印刷一些书籍。”嬴政说着,看到工匠拘束的模样,笑了笑,最后化为一个字:“赏!”

    工匠顿时遮掩不住的喜笑颜开。

    嬴政正要再说些什么,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巨响:“嘭!”

    声音传来的方向颇为遥远,嬴政和工匠对这个声音都不陌

    生。

    嬴政挥退工匠:“你先退下。”

    自己起身朝着爆炸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这个爆炸声音比之前大出许多,

    难道火药成功了?

    想到这里,

    嬴政颇为激动,脚步加快了些许。

    等他走到专门在咸阳宫最偏远的冷宫用作炼丹房的地方,果不其然,一阵夹杂着硫黄和硝烟的味道飘了过来。

    “陛下!成了!成了!”卢生一身黑朝着嬴政飞奔过来,“火药果然跟炼丹相似,就是我们之前炸炉的硫黄,硝石,木炭,大秦不缺!”

    嬴政没有闪开,他的内侍直接把卢生拦了下来,卢生这才回过神来冷静下来,恭敬地行礼。

    嬴政没有计较他的得意忘形:“现在是用的改良配方比吗?”

    “是的,用的宋朝的,果然比我们原本的比例威力更大。”说起自己擅长的炼丹,不,现在是造火药,卢生的话很多,“我们觉得应该可以再调整,可以在威力范围和精准度上再做一些调整……”

    卢生絮絮叨叨一口气说了许多自己有关火药的新想法,嬴政果然很高兴:“善!赏金百两!”

    卢生激动地再次行礼:“谢陛下!”

    此时其他一起炼火药的方士也都走了出来,嬴政挨个询问一下火药的研究进度,嘉奖一番,离开炼丹房。

    至于被炸毁的房子,自然早有宫人来修缮。

    其实在宫内研究火药危险太大,一不小心容易威胁整个咸阳宫,所以嬴政已经命人在选择安全又稳妥隐蔽的地方造火药工坊,目前时间短暂还没营造出来,只是暂时在宫廷偏僻的地方。

    想到这里,嬴政忍不住再次羡慕后世的基建速度,大秦若是也有这样的高速该多好!

    嬴政一边走向同样暂时安置在咸阳宫内的其他工坊,一边思考着火药未来的发展,以及还没有影子的火器。

    目前大秦各地的硫黄、硝石矿已经主要管控起来,就算有些野外的小矿被遗漏,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威胁。

    民间如果有人研制出更厉害的火药或者火器,嬴政也下令以招揽人才为主。

    如今许多六国故人到咸阳学宫学习或者任教,或者是来到大秦为官,一边探讨天幕传授的新知识一边与更多的百家人才共同研究,嬴政的赏赐很大方,也让如今招揽的人才越来越多。

    至于还有一些顽固的不肯为他效力,也不肯冒头,躲在暗处使坏的,必然也有。

    比如一直找不到的张良,嬴政已经查出对方的身份,韩国相国后人,祖辈都是相国,既然会躲起来说明复国念头不灭。

    鉴于这个人才能力太大,造出火药和火器的可能性太高,嬴政目前不打算出去巡游天下,而是在咸阳先把天幕的知识研究透。

    走到指南针工坊那边,公子扶苏和公子高几乎是异口同声:“父皇!指南针做出来了!”

    然后两兄弟尴尬地对视一眼,还是公子高先退让,公子扶苏觉得这不太像自己往日的性格,清了清嗓子

    ,

    重新郑重给父皇行礼后才沉稳禀报:“回父皇,

    把指南针做小,固定在中间,更能随身携带。”

    嬴政难得看到扶苏活泼的模样,声音带上微微的笑意:“不错。”

    公子扶苏谦虚道:“这个难度不大,天幕给出的图片很详细,比较好做。”

    公子高忍不住插话:“还有那平衡环,其实也不难。”

    嬴政点了点头,亲自去查看一下工坊的成品指南针和平衡环,如他们所说,看起来构造很简单,功能同样单一,但是谁能想到,西方人和后世人能用如此简单的小玩意创造那么神奇的武器,还创造那么辽阔远大的航海文明。

    他意味深长道:“正因为不难,大家都没想到这样的小东西原来也可以给世界带来那么大的改变。”

    嬴政看了看公子高,单独对公子扶苏道:“陪朕走走。”

    这个指南针作坊其实是公子高在负责,公子扶苏是兄弟请求他帮忙,脾气好的过来帮忙。最近,他负责统领所有的新式作坊。

    公子高羡慕地看着大兄被父皇叫走,但是很识趣地没有跟上去。

    这就是二人时间的地位,他猜,父皇大概心里已经确定了要立大兄为太子,只是什么时候宣布就不好说了。

    等到公子扶苏和父皇单独相处时,嬴政突然说道:“天幕不知道会持续多久,或许等你登基时已经没有了,但是今日的教训不可遗忘。”

    “是,父皇!”扶苏激动,父皇这是承认他的身份了?

    虽然从现在经常被父皇单独带在身边教导来看,他应该是唯一的太子人选,但是旨意没下,扶苏始终是心虚的。

    倒不是他执着于太子的圣旨,主要是觉得跟丰功伟绩的父皇差距太大,哪怕被封为太子,也很心虚。

    嬴政同样觉得他的好大儿与自己差距太大,但是趁天幕在,差距大就好好教。

    现在各方面都让扶苏上手,不是为了让他变成厉害的工匠或者百家的某一家,而是让他亲自去看,去体验,而不是被儒家忽悠傻了。

    这次的指南针出效果很快,嬴政很满意,打算让扶苏多多参与一下,做出能让他满意的成绩,就可以顺理成章昭告天下封为太子。

    嬴政带着扶苏一起参观宫中的其他作坊。

    比如尝试做滑翔机的作坊,按照天幕所说,用竹子制作的滑翔机,竹子为骨,厚麻布为面。

    还有用牛皮为面,各种各样的,但是总体来说,还没有成功。

    扶苏起了兴趣:“这么多种类?”

    工匠们连连摇头:

    “麻布太漏风了,试了一下不太合适。”

    “用丝绸太薄太脆弱,绢帛也是如此,目前用牛皮的效果最好。”

    “听闻海外有鱼怪,大如鲲鹏,若是有那样大的鱼皮,想必做起来更合适。”

    ……

    “好在现在纸鸢可以做得跟后世很像了……”

    嬴政在远处看着儿子与工匠们相谈甚欢的模样,

    眼里露出一抹思索。

    或许是最近扶苏经常来督查作坊,与工匠们相处的机会多,工匠对他明显不如对自己那般畏惧,要更亲近许多。

    换做以前,他可能会觉得不够有天子威仪,但是现在再看,也未必没有好处……

    后世那颇受天幕赞誉的李世民,似乎也是这样亲民。

    扶苏做不了第二个秦始皇,未必不能做大秦的唐太宗。

    正在思索,嬴政突然听到女儿呼唤自己的声音:“父皇,看!”

    嬴政下意识回头,看清楚眼前的画面后:“……”

    “好大一个父皇。”扶苏都笑了。

    嬴政开始反思:他最近是不是脾气太好,对大家太宽容,女儿们竟然敢如此大胆?

    还有那些工匠,竟然敢配合?

    偏偏还有一群儿女都在凑热闹:

    “父皇好大!”

    “看父皇上天了!”

    工匠们也小声又不那么小声的议论开“是我们的陛下!”

    “始皇帝怎么飞上天了?”

    嬴政面无表情:那是纸鸢,不是他。哪怕是画得他也不是他。

    阴嫚公主学法之后,最近在配合工匠们制作给庶民宣扬法学的书籍,与父皇接触多了,对他没有那么畏惧。

    此时嘻嘻哈哈凑过来:

    “父皇,喜欢吗?”

    “我跟其他弟弟妹妹们一起做的!”

    一群大大小小的公子公主们期待地看着嬴政。

    嬴政还能怎么办,自己的孩子为了表达对自己的喜爱亲手制作的巨型纸鸢,总不能打骂孩子吧。

    只能嗯嗯两声,转移了话题:“这么闲,都去干正事去。”

    咸阳新成立了造纸场,印刷厂,农具厂,纺织厂,车船厂等,与宫中主要研究重要神器的作坊不同,更偏向于日用,在开始尝试集合众多工匠的力量来研发新技术。

    这样大规模的工厂自然不是庶民能有钱投资的,所以许多都是六国贵族或者豪商。

    嬴政并不抵触六国贵族去挣钱,但是很有法制意识的开始跟李斯商量规范工厂的工资和给工人的待遇,开始有了更多雇佣制度的长工短工。

    当然,一切都还是开始,这样的工厂也主要是在人才多的咸阳,工厂招到的工匠工人也不算多,许多人还处于观望状态。

    一切都是刚刚开始,但是一切又显得生机勃勃。

    嬴政这些时日听着不断传来的新消息,让他有了当初征战天下、打下一个又一个新地盘时期的喜悦。

    他仿佛看到了大秦更美好的未来,看到了这个崭新的帝国未来更新颖、更强大的一面!

    嬴政的子孙众多,但是基本都接受了完善的教育,识字学习不成问题。

    现在把孩子们都打发去了工厂,不单单是学习,也相当于暂时观察监督一下六国贵族和豪商的动向,当然,嬴政不会盲目自信,还会安排其他官员作为主力,公子公主们主要是派

    出去历练。

    对现在的嬴政来说,大秦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即使把天幕上的内容全抄下来、把百家的知识和宫中藏书的有用知识抄下来传授,庶民不识字也看不懂。所以公主公子们有一个算一个,都给用上。

    把孩子们打发走了,嬴政看着天上的自己,微微露出一个不明显的笑容:

    嗯,把他画得还算好看……

    .

    咸阳城中,一位打铁匠人把妻子送到新开的纺织厂门口,妻子还有些惴惴不安,进入门口时反复回头:“良人,我这就去了。”

    “♀♀[”

    “嗯嗯。”妻子第一次进入这种纺织厂做工,紧张之余,看看天色,知道丈夫也该走了,只能强人不安道,“你也是。”

    “我的农具厂就在一条街外,隔得不远,下工了我来接你。”

    “好。如果我下工的早我也去接你。”

    “哎!”

    “走了啊,有什么事就去我那农具厂叫我。”

    “哎!好!”

    看着丈夫的身影拐了个弯,彻底消失不见,妻子这才小心翼翼跨入工厂里。

    说是工厂,其实也不大,人数也不多。

    这是某位豪商买的咸阳的旧宅子,短期内改造的,招工启示刚发出去,还有不少人不知道。是他们一家住在近处,与那办厂的豪商手下管事有熟识的人才能最先知道。

    “是来织布的?”

    门口有负责接待的仆人,是一位模样和善的中年妇人,看到妻子的模样热情地问道。

    “哎,是。”

    “别紧张,跟我来吧,现在已经有人了。”

    妻子被妇人带着走进工厂,看到宽阔的大房子里有许多的纺织机,但是坐在纺织机前的女子目前还不到十个人。她不由地有些担心,人这么少,天幕上的那些大工厂可是几千人,这纺织厂会不会办不起来,万一办不起来她的报酬怎么办?

    这时有位坐在织布机前在劳作的妇人看到这位新来的,眼前一亮,冲她挥了挥手:“阿娥,这边。”

    领路的妇人看到二人熟识,笑了笑:“既然你们二人相识,你就坐她附近吧。”

    “哎,好!”阿娥走向自己邻居旁边的织布机,两人可以一边织布,一边聊天。

    领路妇人又交代了一下这里哪里有喝水的地方,哪里是如厕的地方,哪些简单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今天需要纺织多少布匹,吩咐完后就离开了,门口还需要她继续招待。

    等领路妇人一走,阿娥更放松了,两位妇人开始熟悉的一边织布一边小声地聊起天来。

    “你也来了。”

    “是啊,我来得早,已经熟练了点。”

    “这好像比咱家的纺织机好点。”

    “那可不,有用铁呢。”

    “用起来更快,听说上面的梭子也是改良过的。”

    “是很快,

    ”

    “?,

    晚上咱一起回去!”

    “那工钱……”

    “说是试用期每天下工后日结,以后办起来了会变成月结。”

    “那就好。”

    阿娥听到之后,心里安稳了许多。

    安稳之后忍不住贪心,难得有个能干活挣钱的地方,如果纺织厂能办起来,她也就多了一个长久的进项。就怕办不起来,拿不到报酬。

    此时,年轻的厂长同样也在担心,目前女工都还没招太多,但是好在有。

    她派人制作更多图画,让人去街头传唱。

    等下工之后,厂长回去请教家中的当家人——已经搬迁到了咸阳的巴清。

    “清夫人,咱家已经有那么大的矿了,怎么还要办厂?”厂长第一次出来自己干事业,一干就是这么大这么新的项目,还有些惴惴不安。

    “这纺织厂办起来,就算织布多了,也可以做成衣,但是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堆积起来卖不出去怎么办?”

    巴清悠哉悠哉喝着大秦刚研究出来的茶叶,目前量很少,她的这一份还是陛下特意赏赐的。

    厂长羡慕地闻着茶香,想喝也喝不到。

    巴清喝完茶,这才问道:“知道陛下官办了一艘车船厂吗?”

    “知道啊,还去了好多厉害的工匠,听说墨家人也去了不少。”

    巴清又问:“有了更多的车,更大的船,还愁布卖不出去?”

    能卖布的地方多了去了,谁能不穿衣,谁家不需要布?

    哪怕庶民现在买不起,这么多厂办起来,以后赚钱了的庶民还会买不起吗?

    更何况若是能出海,按照海外对华夏布料的喜爱,恐怕布料卖到海外更赚钱。

    巴清就听说,有个竞争不过自己的巴蜀豪商就方言不跟自己挣,打算去抢海外市场。

    笑话,就算她已经老迈,她的族人那么多,就不能也去抢海外市场?

    “赚钱的机会就在眼前,不把握住,迟早要被后面的人抢走。”巴清对着年轻的女厂长意味深长道,“我老了,但是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坐在老人的成果上坐吃山空,要往前看。”

    “是。”

    “且看着吧,这个机会来了,带来的改变还大着呢!”

    .

    汉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边境,有个汉人鬼鬼祟祟找去与匈奴人接头的地方,这一次,里面等待着一个不同方向的人物。

    一看到那人,汉人立刻跪下了,激动地呈上最近盗得的宝物:“大汗,这是大汉研究出来的宝贝!”

    “这是何物?”军臣单于看着单薄雪白的纸张,没有冒然接过,保持着警惕心,“最近你们大汉出现的天幕留下的宝物就这?”

    “大汗,这是纸张!”汉人奸细连忙开始介绍,“纸张的材料比羊皮廉价,什么野草,树皮都可以,而且能写字能画画,还能做成书本,还能做衣服做盔甲……”

    他按照天幕上看到的纸张的用途好一通吹嘘,从听到能做衣服做盔甲开始,军臣单于的表情就严肃起来,越听到后面越意识到纸张的重要。

    最后,军臣单于问奸细:“你会?”

    “我只是负责打探情报。”

    奸细一阵苦笑后,看到军臣单于不满,为了证明自己还有用连忙道,“但是我知道谁会!大汉有造纸工匠,我们可以抢工匠回来!”

    军臣单于:“工匠在长安,太远了。”

    “边塞就有,有本地工匠特意去长安学的造纸术,最近要回家探亲,打算把家人接去长安城生活,我们就最后这个机会。”

    尽管军臣单于并不是不怀疑这造纸工匠为何来得如此巧,但是此时他已经被纸和造纸术吸引了全部身心。

    匈奴不仅缺布料,缺盔甲,也缺书本,缺谋士,他们经常重用汉人谋士并不是真的多佩服汉人,实在是无人可用。

    如果有了书,他完全可以培养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族人。

    所以军臣单于最终还是答应了这次行动,并且在三天后就顺利劫到了这批从长安回来的工匠,快速带回来匈奴的地盘……

    “这一次,我们不仅仅要把匈奴打趴下,赶走,而是要把匈奴彻底驯化为汉人。”在长安,刘彻同样与亲近的心腹大臣说起造纸工匠的事情。

    “后世都可以不同民族和平相处,大汉难道不能包容?”

    “先让他们有造纸术,然后为了大汉的情报学汉字,看汉人的书籍,用汉人的工具……”

    知名阳谋家主父偃非常有自信,就算那军臣单于怀疑造纸工匠,但是为了造纸技术依然不得不使用他们,这同样是一个阳谋。

    “这次的工匠是精心培训过的,保证能慢慢把匈奴那边的地形记下来。”

    要彻彻底底,把匈奴从根部拔起。

    既然技术有需要,那为何不直接以技术为武器,为大汉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仅仅让长安工匠回老家探亲,还带着各种高价聘请工匠的消息四处传递,甚至故意在接近匈奴的地方办打铁的农具作坊。

    匈奴的工匠心动了。

    “听说大汉在招聘打铁匠?”

    “是的,工钱给得很高,上好的布帛和粮食,还有五铢钱。”

    “先让我那跟汉女生的儿子去,我再看看。”

    “不怕回不来?”

    “呵,若是敢欺负人,砍了那汉人,抢了他们的女人和粮食再回来就是!”

    此时的大汉还没打过胜仗,匈奴人并不把汉人看在眼里,那些农具作坊在他们看来就是大肥羊。

    带着挣不了钱就杀人跑路的想法,有不少工匠走进了包吃包住的作坊,逐步适应稳定的环境后,还愿不愿意回到风餐露宿的大草原上,就不一定了……

    刘彻在长安城,看着匈奴所在的方向,久久沉思。

    天幕只出现在大汉的土地上,匈奴人知道却看不到,一定会想方设法来大汉边境偷盗抢

    劫大汉制造出来的神器。与其被打劫,还不如直接给他们“送”

    “??[”

    也不能白送。

    既要向匈奴输出培训过的间谍工匠,也要从匈奴抢人,用利益诱惑匈奴优秀的工匠来。

    卫青霍去病还未长成的时候,他不贸然开战沉迷开办作坊不是怯战,而是养战。

    他要用匈奴人的技术,匈奴人的工匠,来养大汉的战士战马!

    .

    东汉时期,宫中的工匠首先就开始研究批量制作地动仪。

    “我算是想明白了,想要一项技术不失传,还是得对外多多普及。”张衡一边指导着工匠们制作候风地动仪,一边喟叹。

    邓绥当朝时,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不断地烂摊子,天灾格外多,尤其是地震。

    但凡地动仪能全天下普及,想必能让百姓少更多损失。

    他打算把地动仪推广到每个地方官府上,不断静进,就算不能提前提醒,能通知州府快速处理也能避免地震后面的瘟疫。

    .

    唐朝时期,原本的司天监不断传来巨大的爆炸声。

    “嘭!”

    “嘭!”

    “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李淳风自我鼓励:“加油,大宋都可以,我大唐更可以!”

    李淳风亲自实验,炸的胡子都黑了,仙风道骨的气质全无,还对火药兴致勃勃。

    道童们屡劝不止,李淳风就要亲自试验,还有些上瘾了似的,越挫越勇。

    道童们私底下议论起来:“道长最近炼丹房好像总有怪味?”

    他的小道童没好气道:“别提了,烧那什么白磷。”

    “那不是要用到尿?”

    “是啊。”

    一群道童们齐齐沉默了。

    接着,提问的小道童小声道:“成功了吗?”

    “别提,还真有点苗头了。”

    道童们又激动起来:

    “不愧是天师!”

    “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火柴,那火柴可真方便,比火折子方便多了。”

    司天监里,爆炸声夹杂着道童们的议论声,叽叽喳喳;

    长安城里,商铺和作坊越来越多,商业贸易业繁华起来。

    “卖衣裳咯!”

    一家新开的铺子有了不一样的新产品,一开口就吸引了不少客人。

    “是天幕出现过的新款,大家走过路过瞧一瞧!”

    开放的大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

    天幕上出现过不少后世人,有些是后世的工匠,后世的科学家,后世的领导,还有后世的路人等等,他们看多了,也看出了特别的美感,选择那些能接受的款式制作了不少成衣出来。

    看到有顾客询问,商铺的老板开始展示起成衣,后世工人的橙色工作服、领导的黑色西装、科学家的白色工作服……

    顾客都不太满意。

    “花样还可以。”

    “不过我喜欢的服装你们这里没有,可以定制吗?”

    “可以可惜,我们铺子后面就是作坊,招聘了好多纺织娘子在纺纱织布刺绣,您要啥样式都可以定制!”

    “什么,您不喜欢这种纸人?没关系,我们也可以定制!”

    隔壁新开的纸马铺里,纸张俨然已经开始制成纸人、纸马、纸房子等等。

    顾客非常大胆:“我要做成我情敌的模样!叫他抢我心上人,我要做个他那样的纸人,让他死后在地下伺候我!”

    店主犹豫了,万一被顾客的情敌知道,砸了他的铺子怎么办?

    谁知道那所谓的情敌就是顾客自家兄弟,就在附近,听到之后大怒:“老板!给我做!就做这贼眉鼠眼打自家嫂嫂主意的混蛋的模样!”

    店主:“……”

    “什么嫂嫂,我们三一起长大,凭什么你可以娶我就不可以娶!”

    “她喜欢的是我,不是你这个毛头小子!”

    “胡说,她天天对我笑,还说不喜欢我?”

    “你少自恋,她是对我笑!”

    大唐就是如此尚武,一言不合当街就打起来。

    “叔叔,到底还做不做?”他的侄子小声问道。

    “做!”店主当机立断,指着正在打架的两人的面孔,“两个都做,这不正好在这里,赶紧画。”

    等做都做完了,能不买吗?

    店主非常淡定看着两兄弟打架,把他门口用来做招牌的纸楼纸马给打倒了,快速拿出算盘——没错,大唐的算盘也在天幕的启发下也做出来了,啪啪啪啪算着顾客需要赔偿多少。

    什么,两兄弟不想赔偿?

    不要紧,他认识是哪家的,直接把账单递到府上,不想丢脸的家长不但会结账,还会把这丢人现眼的两兄弟揍一顿。

    大唐长安城,因为天幕的四大发明,各种新式铺子和作坊百花齐放,各种商人旅人也多了许多许多。

    “我要买一床纸被子!”

    “我要买一本《诗经》,还有一本《庄子》谢谢。”

    “纸币!纸币!给我留一堆,我家老爷子快不行了点名了要纸币!”

    “指南针!那个巴掌大的指南针给我拿一个!”

    “那个银香囊我要!什么没有葡萄纹银香囊了?有牡丹纹的?不,我就要天幕同款的葡萄纹!”

    听着抢货的顾客们纯正的汉话还以为是大唐汉人,走近一看,胡汉都有,都在热闹的追逐新兴起的流行风尚。

    大唐的店铺和作坊越发百花齐放。

    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下,胡汉混居,也混在大小作坊里干活,互相交流技术。

    虽然还没到开元年间,但是已经有了盛世的模样。

    .

    宋朝初年,赵光义听到赵匡胤给自己的新安排,满脸崩溃:

    “皇兄,我亲哥,你真要我去做那种事?”

    “什么那种

    事,这是正经事。”

    赵匡胤想清楚了,亲自杀了赵光义吧,赵光义现在还没篡位,自己都不杀功臣,杀亲兄弟影响自己名声。

    光是关着,浪费自己粮食和钱财,还不如把他使唤个彻底。

    赵匡胤悠哉悠哉:“你不是擅长下毒吗,去研究毒药炸弹不是正适合你,还是说你想亲自去战场上下毒?”

    赵光义摇头:“不不不!”

    带着大队亲兵保护他上战场可以,但是现在明显不会派兵保护,上战场不就是去送死。

    “那送你去当细作,你去下毒毒死他们皇帝?”

    “不不不不不不!”

    赵光义连连摇头,迅速改口,

    “臣弟愿意去火药司,愿意去!”

    还是在大宋京城研究毒药和火药吧,至少大哥还要用他,宫中的太医技术好,一时半会死不了。

    赵匡胤冷笑。

    不错,他不打算弄死赵光义,既然喜欢研究毒药,就让他研究一辈子去!

    哪天死于研究毒药失误,那就是天意。

    安排好了赵光义后,赵匡胤当天就把弟弟赶去干活去了。

    转头,就开始商量对日本的政策。

    大宋的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都比较成熟,火药火器相比于后世也很成熟,但是知道在作战、尤其是抗击蒙元有奇效后,开始掀起研究火器的狂潮。

    .

    在大明,朱元璋大手笔的直接建起了火器厂。

    天幕说他限制了火器的发展,倒是大明后来反而还要向西方学习,老朱憋了一大口气,但是看着大明后世子孙的表现,又实在无法反驳,决定还是自己辛苦一点,自己干。

    以老朱的高效率和威慑力,火器厂很快就办起来,招工的消息传遍了民间。

    应天府居民是最快得到消息的。

    虽然是明初的都城,但是每一座城市有富人,自然也有穷人。应天府也是如此,有办厂的贵族,也有连饭都吃不饱的贫民。

    火器厂的招工信息快速传到贫民区里,每日靠着出卖苦力为生的几位熟识的邻居商量了起来:“听说了没,陛下开了火器厂,在招聘火器工人,工钱开得可高了!”

    “火器,那不是要接触火药?”

    “火器厂分很多部门,有火药还有单独的打铁的,看你擅长哪方面。”

    说话的人在城里给人做挑夫,每日守在城门口,看到谁家货物太多或者行李太重,帮人挑到指定的地方,挣那一两个铜板。

    今日也是他在城门那里听到的消息,打听清楚位置和待遇后特意分享给他家这一片的难兄难弟。

    有人立刻询问:

    “工钱几何?”

    挑夫美滋滋说了个价位,邻居们齐齐惊地吸了一口冷气:“这么高!”

    “有生命危险,这就是买命钱。”有胆小的连连摇头,“我不行,走不开。”

    但更多的是心动。

    哪怕有些怕死,但比起

    怕死更怕穷,他们的穷苦日子已经过得够久了。

    有一个块头大皮肤微黑的男人,同样平日以挑夫为生,近几日病了,没钱看病硬生生熬着,这一熬就瘦地跟竹竿似的,也挑不起重物,但好在熬了过来,病好了,人也能下床活动,最近在自己琢磨天幕上的各种发明,只是大明的各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做出来也不占优势。

    此时听到这话,直接打听了火器厂的位置,打算马上就去。

    胆小的男人立刻拉住他:

    “你不怕死?”

    黝黑男人反问:“大明的火器有后世的炸弹那么厉害吗?”

    “那肯定没有,不然元人就不是被赶走,是直接被炸死。”

    “那不就得了。”黝黑男人的父亲兄弟全死在战场上,也就是他命好,天下大乱的时候躲了好几次战乱,活到了现在。

    “打仗一样有危险,但是若是强行征兵你逃得了吗?现在是自愿去,还有这么高的工钱干嘛不去?大明的火器厉害了,就不需要强行征兵,咱家孩子以后也不用死在战场上了。”

    其他人也被说动了:“是啊,宋朝那么弱,有厉害的火器都可以撑那么久。”

    与其上战场,还不如去火器厂。

    挑夫本就有意去,此时回来看到这位昔日一起做挑夫的黝黑男人,对他的人品本就信任,看到有意一起去,高兴道:“走吧,我俩一起去。”

    “我也去。”一直插话询问的男人看到这么多同伴,高高兴兴,“工钱高,还发四季衣裳,还管饭,这不比打仗待遇好。”

    “加我一个。”刚刚看似胆小的男人也加入进来,“看我作甚,家里四个孩子,不冒险一下别说以后给孩子娶媳妇,现在都快吃不饱了。”

    挑夫拍拍男人的肩,表示都懂。

    家里四个孩子,还有两个老人,实在是压力太大,平日本就是饥一顿饱一顿,最近听说他家的老人还病了,不冒险多挣点钱真是孩子都养不活。

    他说家里离不开他也是事实,万一真要出事了,四个孩子谁来养活?

    但是不去冒险一下,老人根本没钱看病,真得只能活活拖死。

    对其他人来说有生命危险的火器厂,反而是他们这样不怕死的底层贫民最后的求生希望。

    一路朝火器厂走过去的时候,他们又汇聚了一些有意的人,队伍越来越壮大,最后有了十多人。

    但是抵达火器厂时才发现,不怕死的原来这么多。

    “万一我们选不上怎么办?”胆小男人此时又开始担心选不上了。

    挑夫也无奈了:“来都来了。”

    好在,都选上了,按照各自的意愿,力气大的都去了火器制作部门,性子更谨慎的去了火药部门,还有其他人不能去技术部门也可以去帮忙搬运等等,倒是很缺人的样子。

    等做完活,到中午还包午餐。

    一群老邻居又汇聚在一起,谈着上午的工作,谈着最近的消息。

    “听说最近各种工厂越来越多了,陛下还有意朝海外贩卖冥币,还打算开冥币厂呢……”

    “冥币厂工钱没火器厂高,我打听过了。”

    “还有那布料厂,说是往海外贩卖……”

    “招女子为主,不要咱们这些大老粗。”

    “以前还给女子缠足呢,若是缠足了怎么出去卖布干活……”

    “还好我家姑娘从小要干活,没那个条件缠,现在也不用解了。”

    ……

    一群人都是普通的工人,没有接触核心技术,聊得也都是普通生计。

    聊着聊着,那主动把大家带到工厂的挑夫突然说道:

    “现在好多书,还有讲工匠技术的,我打算去买一两本,回去研究透了也可以做匠人。”

    他来工厂不仅仅是为了做底层工人,而是想要继续深入,有机会去做那更厉害的火器工匠。

    黝黑男人最先反应过来:“为什么做工匠?”

    “大概是因为,我有自信,大明会越来越需要我们。”挑夫三两下扒完碗里的饭,冲邻居们裂嘴一笑,“我们就算是贫民,也不是一无是处。”

    如今有了天幕,就算曾经出身低下又如何。

    有书,有纸,可以自己学。

    有工厂,有手脚,可以自己挣钱。

    日子越来越好了。

    他相信,在天幕的影响下,他们都能有更好的未来!!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