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15 章 后续影响1
    又是一天清晨。

    巴清从宅院里走出来,被逐渐变凉的晨风冻得下意识一个哆嗦,她的孙女连忙给巴清披上厚披风。

    “哎,老了,比年轻时怕冷多了。”巴清接过拐杖,嘴上说着老了,行走起来依然是步伐矫健。

    她带着自己孙女和另一名车夫,一起赶着马车走在咸阳城的大街上。

    路上,巴清掀开窗帘看向大街两边,又看到了很多新店铺。

    “挺好。”尽管并不知道那些商铺是谁家的,巴清还是心情很美妙。

    看着大街日新月异的变化,巴清有一种重回青春一般活跃的心情,每日都有新的好的变化,触动的巴清也受到了影响。

    马车直奔今日的目的地,停在了新开的巴清家族开办的学堂面前,是一家私学:

    “巴氏学堂。”

    看到后世商人参与各种活动后,巴清最受影响的还是商人对学子的赞助。

    她深刻记住了天幕提到的鲶鱼效应,自己已经年迈,巴氏下一辈却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年轻人,她的儿孙们只能堪堪守成,面对如今的开拓之世并没显现出太大的能力。

    所以,巴清拿出了自己个人的钱财,征求皇帝的同意后,办了一家私学,专门为民间的小孩提供教育。

    她的巴氏学堂男女学生都有,大秦的男女大防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巴氏学堂有意把束脩开的很低,短短的几天时间报名的学生就满员了。

    作为一所小学,学生年龄也小,在家里也干不了太多的活计,尤其是家长们看到天幕上各种人才都是会识字会读书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也或者说,其实一直都知道,只是以前没条件。

    巴清去学校巡视一圈,临时买下的大宅院里,分为几个教室,聘请了三位夫子,一名男夫子,一名女夫子,还有一位巴氏的账房,专门管学堂的开支,也包括教授学生们算数,毕竟这里主要是为巴氏商行培养人才。

    学生们数量相比现代很少,加起来有五十人左右,年龄都比较小,最小5岁,最大10岁。

    虽然《周礼》规定男子十五岁才算成丁,但是一般10岁的孩子就算半个壮劳力了,10岁的男孩要跟着一起下地干活,10岁的女孩可能已经在跟着母亲学习刺绣纺织,大部分都得在家承担一些家务活或者工作,反而很难有时间出来学习。

    巴清挨个看完后,让人把早就制定好的鼓励制度贴在学堂大门口专门立起来的粉壁宣传栏,上面写着每月一考,前三名什么奖励。这也是按照他们商业的查账模式来的。

    考虑到这些平民孩子还不识字,巴清让夫子们转达给学生们,听着学堂里传来的欢呼声,巴清笑着走出巴氏学堂。

    “听说乌氏出钱修了大桥?过去看看。”巴清对着车夫说道。

    她们上了马车,车夫很快就驾着马车抵达了还在修建的乌氏大桥。

    乌氏大桥位于咸阳城的城外,是为当地的农人

    搭建的,是一座石桥。

    巴清下了马车,首先看到的却不是石桥上明晃晃的招牌“乌氏桥”,一眼扫过后,看向了乌氏桥另一边同样在修建的学堂。

    学堂的大框架已经搭建出来了,门楣上的“乌氏女学”牌匾十分醒目。

    出钱的乌氏倮就在现场督工,看到巴清,主动朝她走了过来。

    “你的学堂已经学生招满了?”

    “是。”巴清看着那大框架,颇为叹服,这一看就很有钱啊。

    “我买的宅子,不如你这自己建造的院子大。”

    “就因为是女子,后世连我的性别都不记清楚,我就要专门开办女学校,气死那群臭男人!”乌氏倮也已经不年轻了,常年奔走于草原放牧让她脸上满是风霜,比中原女子气势更为凌厉。

    她身材高大,骨骼分明,腰间挂着短剑,手里拿着马鞭一直在把玩着。单独看她高大的背影会误以为是男子。但是转过头来,依然能看出女性的英气美。

    巴清笑道:“你先试试水,等我的学堂开起来了,以后开个高级的女学。”

    乌氏倮也笑了:“好啊,你等在这里呢,打算接我的小学生?”

    “你先教女孩子锻炼身体,打好根基,我再让人教她们经商赚钱,能自立了,不管遇到什么夫家,哪怕跟我一样守寡,也不怕什么。”

    “挺好。”

    两人暂时都没想过大学,因为生育难产,是一个影响女子寿命的重要因素。

    她们自己现在什么都有,觉得有没有夫君和孩子无所谓,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在周边行走起来。

    咸阳城内的布局已经固定了,目前在咸阳城外,开始修建新的商业市集。各家商号都来了,施工的施工,买卖货物的买卖货物,非常热闹。

    而且因为不用进城,有些看起来像是与匈奴混血、甚至可能就是匈奴人也来做着买卖,只是非常警惕,眼睛一直打量着周围。

    乌氏倮做牲畜买卖,见多了胡人,见状只是让护卫护住巴清的年轻孙女,两位老人都很淡定,一边看一边聊。

    “听说你组建了商队往西边走?”

    “嗯,乌氏在草原上有优势,还是往草原的深处走。听说你巴氏准备南下出海?”

    “是,陛下已经应允了,还派了商家学派的弟子。”

    “商家学派啊,我的商队也有,但愿有天幕说得那般厉害。”

    “或许在我们老死之前还能看到另一片新天地。”

    “是啊。死之前我也想出去,看看海,看看那红头发绿眼睛的洋人。”

    “然后改嫁?”

    “去你的!”

    两位经历了大半辈子风霜的成□□人你提着拐杖我提着马鞭打闹了起来。

    说说笑笑间,时不时能遇到工人抬着巨大的木头喊着:“让一让,让一让!”这是要搬木头去建新铺子。

    还有小孩成群结队提着木桶,去

    种树。

    “后世竟然连木头都缺,他们只砍树不种树吗?”乌氏倮看到大木头,就想起后世明朝竟然缺木头到没法造船出海,嫌弃的不行。

    巴清淡淡道:“所以指望不上,只能靠老祖宗种树了。”

    最近她的巴氏学堂里的学子下课了也会来种树,家族里的小孩同样如此,不说留给后世,起码留给巴氏后人也好。

    她俩路过种树的区域时,听到宫中来的公主很细心地教授那些小孩:“先挖坑,再放树,然后把土埋回去,再浇水……”

    乌氏倮忍不住笑了:“还好始皇帝儿女多。”

    如今始皇帝的儿女们各行各业都插手,商人信息灵通,私底下还在讨论各个王子公主的品性和能力,甚至还有好事者做出了排行。

    巴清却叹气:“大秦人还是少了点。”

    别说始皇帝,她自己的儿女们孙儿孙女们全都使唤上了,能力大的干重要的活计,能力不行的打下手。

    主打一个一个都别闲着,闲着就没饭吃,忙得家族中的纨绔子弟一个个哭天喊地,天天一边抱怨一边干活,她也不管,能干活就行,至于抱怨,就当乌鸦嘎嘎乱叫。

    好在,大秦的商人并没有后世那样打压的厉害,还有不少世家公子经商,文化素质更高,也有资本成立大型的商号。

    走着走着,两人突然被人塞了一张纸:“欢迎加入大秦商业协会!”

    一个热情的声音雀跃道:

    “加入大秦商业协会,保护大秦本土商人,保护大秦商业!”

    两人同时抬头,看到一个有些眼熟又有些陌生的年轻姑娘,热情地对她们宣传商会的好处,并且热烈邀请加入商会。

    巴清顿时哭笑不得。

    难怪有些眼熟,这不是她命人雇佣的人吗,选人的那一天她去过,见过一面。

    乌氏倮冷不丁道:“你面前的就是大秦商会的创立者,也是你的雇主。”

    “啊!对不起对不起!”年轻姑娘俏脸通红,连忙道歉,巴清摆了摆手,让年轻姑娘继续去招揽别人。

    等年轻姑娘离开,乌氏倮又道:“现在没人跟大秦竞争。”

    巴清好脾气地解释:“避免内斗嘛。”

    她不仅牵头成立了大秦商业协会,还拉了第一个成员——嬴政。

    不是以大秦的名义,也不是官营形式,是帝王的私人名义。

    皇帝,也有自己的私库,官营与皇帝个人加入,完全是两个形式。

    嬴政不但加入了,还出资加入了一些生意。

    巴清心里想着,倒没有什么都对乌氏倮说,涉及帝王,还是谨慎点好。

    她们来到了新开的商业街,这一条街都是有实力的大商人,商铺建造的最快,已经开始营业了。

    乌氏倮这阵子都在这边,对此比较熟悉,挨个给巴清介绍:

    “看到这家齐鲁服装店没?阔气吧。”

    “这是齐鲁两国的贵族支援的建筑,他们

    专门做后世的成品衣服卖,生意很好。”

    如果荆咕在这里,就能看出,这里不仅有秦汉的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还有唐宋明清时的各种服装,虽然布料与花色不同,但是能清晰看出服装形制的花样变多了,刺绣的风格也变多了。

    巴清啧啧感叹:“天幕帮助鲁缟天下闻名,还有齐国的商人,现在两国旧人合作,也是神奇。”

    齐鲁服装店隔壁,是郑国的鞋店,名字很有趣:“郑人卖履”。

    巴清也看过《韩非子》,看到这名字就笑了:“昔日有郑人买履,今日有郑人卖履。”

    乌氏倮往旁边的楚人店铺抬抬下巴:“这算什么,这边还有楚人明珠呢。”

    《韩非子》里也有楚人卖明珠,郑人买椟还珠,今日楚人干脆不卖“椟”直接卖明珠。

    巴清看的忍俊不禁。

    一行人一边走,一边看,

    巴清看到本就被天幕提到过的洞庭之鱄、具区之菁、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都出现在了水果店;

    昆山之玉、随和之宝、太阿之剑、江南金锡、西蜀丹青、阿缟之衣、锦绣之饰出现在地方特产店;

    还多了许多跟着天幕出现过的后世画面学习的新店铺:

    比如“茶叶铺子”,刚上市的新茶,数量稀少,非常昂贵,能有资格来买茶的也是少数。

    还有木质的家具,藤编的箩筐等,巴清甚至看到了一座藤编的摇椅,看着就舒服,立刻心动了,让车夫买了搬到马车上,她不坐马车了,走着回去。

    乌氏倮笑眯眯看着,嘲笑一顿巴清让椅子坐马车自己走路的行为,然后又用马鞭指了指靠近护城河的方向:

    “听说那边以后晚上会开放灯市,陛下让宫中的工匠在制灯。”

    “以后的事……”巴清刚说完,突然先看到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纸鸢!”

    还不是一个两个纸鸢,是一面纸鸢墙。

    各种各样的纸鸢都挂了价格标签,用麻绳串起来,系在纸鸢的竹骨架上。

    大秦原本便规定了商品要标记物价,有了后世出现过的画面,以及发明成熟的纸张,现在价格标签也就顺势出现了。

    造纸术成熟之后,做纸鸢成本很低,这些纸鸢价格也不贵,根据做工的精美程度从1枚到3枚秦半两不等。

    一位看起来有些憨厚的老者站在纸鸢墙边,看到两位气度不凡的妇人,紧张地搓了搓手:“夫人,买纸鸢吗?”

    巴清看得眼花缭乱,反而是乌氏倮搭话:“你这纸鸢是自己做的纸吗?”

    “是的咧。”老者闻言有些自豪,“跟官府的人学的,在学宫那里免费学。”

    别看他年纪大,他学得最快,连官府的人都夸他有天赋,做得比年轻人还好。

    “颜料呢?”

    “颜料得买,不过混水可以用好久。”

    老者说完,期待地看着两人:

    “买一个吗?最近风大,放风筝能飞很高。”

    巴清童心大发:“买那个燕子,要两个。”

    “4个秦半两。”

    巴清还没取,乌氏倮已经大方地给钱:“我来吧。”

    老者珍惜地解开麻绳,价格标签还可以给下一个纸鸢用。

    巴清大方接过纸鸢,一只递给乌氏倮:“走,放纸鸢去!”

    .

    商业街还没修建完,但是已经有了集市的规模和热闹的人气。

    这段时间还有不少咸阳人单纯是出来看热闹,然后看看什么商铺在什么位置,便于日后寻找。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种地。

    大秦的冶铁相比前朝很发达,但是相比唐宋这样的繁华后世,还是差很多。

    目前朝廷又派出勘探队去找矿山,提高冶铁产量这样的工业研究最慢,现在还没有出来重要成果。

    但是小商品小玩意学得快,做得快,虽然定价不高,但是积少成多,对于不适合种地的人来说就是一条生路。

    这一条街看过去,能看到管理商铺的多是残疾人或者老人妇女小孩。

    大秦的军功制让大秦目前的土地已经不够分,目前把这一条商业街的新商铺优先分开了退伍的伤残秦锐士和其他立功还没兑现的秦锐士的家属。

    ——历史上,军功没有及时兑现,让老秦人对大秦也死心,曾经也是秦国覆灭的原因之一。现在,也被彻底解决了。

    农田不够用,那就用商业街,商铺。

    对于农耕工具不够发达的大秦,尤其是一些只剩下孤儿寡母的秦锐士家庭,商铺比田地更省事。

    老弱妇孺不用担心体力不够种地,有一家小商铺,学一门手艺,成年人可以做东西,小孩也能帮忙看着铺子。

    巴清和乌氏倮拿着风筝顺路走过去时,就看到那才五六岁模样的小儿已经能口齿清晰的喊价:“这个1枚秦半两!”

    巴清眼角突然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猛地看过去,又觉得不对。

    那位应该不会出现在这里吧?

    他出行也是大军随行,怎么可能私人来这里?

    这可是城外,不如咸阳宫安全。

    “你看前面那个地方怎么样?周围没有树,不会勾到纸鸢。”乌氏倮指着远处的高地问道。

    巴清收回心思,罢了,她也管不了一位帝王,随他吧。

    “走,就去那里,看看我们谁放得高。”

    语气悠然而快乐,仿佛是两位活泼的小姐妹一起踏春出游,拿着纸鸢就朝高处走了过去。

    在她身后,被她以为看错的人回头看了一眼巴清。

    嬴政的视线在纸鸢上落了一下,突然想到后世的嬴政纸鸢,还有自己儿女在宫中做得嬴政。

    还好,民间没有如此大胆,不然哪一天咸阳城满天飘着自己,他可能会忍不住下令从此大秦禁止纸鸢。

    “陛……赵公子,这边的店好多,还好大!”蒙毅被嬴政看了一眼后,及时改口,叹服的语气仿佛没见过世面。

    嬴政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不但大,而且全。

    基本上各国旧贵族都有。

    比如这家大型书铺,院子里带着雕版印刷厂,老板是齐国人。

    还有楚国的酒楼,虽然还看不到味道,但是能看到美色。

    二楼的护栏朝下飘荡着音乐,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歌舞与美人,已经足够旖旎引起众人的幻想,很有楚国特色。

    魏国开了一家风雅的围棋馆,有不少从咸阳城内出来看热闹的贵族们起了拼比心,于是进去开始静静地下棋比拼。

    燕国人用一群美貌伶人在门口拉客:“看戏吗?我们这里的伶人是宫里出来的哦~”

    还有韩国人,鬼鬼祟祟走到嬴政面前,差点让蒙毅当刺客拦下,就见到他拉开衣襟:“看八卦吗?六国的都有!”

    蒙毅都惊了,下意识看一眼嬴政:

    “你个韩国人怎么知道六国的八卦?”

    “不会是编的吧?”

    韩国人猥琐一笑:“你不看怎么知道是真是假?看了保证不亏!”

    说着,韩国人故意露出小报的一角给蒙毅看了一半。

    蒙毅一看到标题就瞪大了眼睛:

    《三家为何分晋?不是政治,是爱情!》

    你这叫八卦吗,你这叫乱编野史!

    蒙毅还想再看,韩国人已经快速把小报塞回怀里:“要不?”

    蒙毅不得不承认:想要。

    虽然还没看到内容,只看个标题就很好奇了。

    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回头看一眼嬴政。

    嬴政的注意力在小报的形式,打量了一番韩国人,看得对方毛毛的,差点拔腿就跑。

    嬴政:很好,韩国人把八卦小报搞出来了。

    看来还算有脑子,知道搞政治的肯定不行,他不会允许,所以搞八卦小报。

    嬴政朝蒙毅一点头,蒙毅掏钱买了好几份。

    一行五人一人一份,还有多的打算带回去给自己兄弟看,反正是他出的钱。

    蒙毅还没看,就看到那韩国人又走向下一群人,专门挑那种带着护卫、一看就有钱有身份的人兜售。

    毕竟,小报价格不菲,普通人买不起。

    蒙毅看着那韩国人很快又做成一单生意,自己都心动的恨不得改行了,这个价格,赚钱好快!

    紧接着,蒙毅看到刚买了八卦小报的有钱人一阵夸张的爆笑:

    “哈哈哈哈!”

    “这个有意思,我都没听说过!”

    “还是贵族会玩,咱们商人天天东奔西走哪里有时间玩这些。”

    蒙毅:啊,好想现在就就看!可是怕看了之后控制不住形象!

    他怀里就是八卦小报,却没法当着皇帝的面看,偏偏别人还在用笑声告诉他八卦小报多有趣,他好急啊!

    嬴政却一直很淡定,看得更深远:“这些大商铺背后都是旧贵族。”

    他挨个盘算起抵达咸阳的六国贵族,想起那群人各自的去路。

    有的人喜欢权力,愿意为他效力;有的人喜欢文化,去给自己国家修史去了;有的人喜欢发明创造,去新厂工作去了。还有的人喜欢钱,就来经商。

    六国之人这么一瓜分,一个个忙碌起来,都没时间想谋逆,嬴政非常满意。

    再看看这块地,嬴政更满意了。

    想不到城门外的荒地也可以卖这么高的价钱,而且商铺既要交地税还要交商税,商税比地税高好几倍,一想到那么多的赋税可以进入国库,可以用来做更多事,嬴政心情舒畅的跟没收六国黄金那天一样。

    “真是一个好地方。”

    嬴政看着新的商业街,日后,这里就是他的新聚宝盆。

    “赵公子,那边有胡人。”蒙毅突然开口低声说道。

    嬴政不动声色地看了过去。

    天幕多次提到后世的匈奴祸患、胡人南下,还有蒙古等,春秋战国时期也分各种胡人和匈奴人,在嬴政的眼里,都差不多,都是草原游牧民族。

    现在大秦在军事政治上占据优势,他要趁着这个优势,彻底把匈奴打趴下。

    “走,去跟他们做一笔生意。”

    嬴政主动大踏步朝胡人走了过去。

    这才是他今日出来的真正目的——他打算实施一次商业战争,就用胡人试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