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16 章 后续影响2
    汉朝时期,许多市集如雨后春笋,短时间内快速冒了出来。

    在一个大部分村人姓“邓”的村子里,一群村民焦急地看着官吏在给他们的草市挂牌。

    身着官差服装的小官吏把写有邓村草市㈨㈨[”汉隶的木牌挂在草市的第一个草亭子上后,简单的乡村集市就形成了。

    目前草市的草亭子也已经搭好了,在靠近村子的荒地,沿着官道两边,不占道,位置宽敞,特意留了停车马的位置,哪怕是驾驶牛车马车过来也有地方停车。

    两名小吏还在木牌后又竖起一块大木牌,上面写了简单的草市律令,未来防止有人不识字,立好后主动给村民介绍:

    “草市可以自由贸易,不许打架,不许闹事,也不许占道影响过路的车马,有矛盾找里长和草市长。”

    这里的矛盾就包括买到假货、以次充好、抢生意或者恶性竞争等等,朝廷隔得太远,管不到这些细节,还得靠当地人。

    这里的里长是原本的里长,但是草市长都是从官衙里安排下来的账房,主要是会算账会看真钱□□,愿意来草市的基本年纪都比较大了,图的就是乡村更悠闲。

    里长看到两个木牌一钉上,草市顿时看起来像模像样了。

    他抚须一笑,满意极了,旁边会来事的乡长连忙让人端来清水:

    “大人要不要喝口水?”

    “不用了,我们还要去下一个村。”官吏摆摆手,招呼了几个同伴,跨上马,马背上还装着其他草市的木牌,他们也想快点弄完好回家。

    看着官吏马不停蹄离开去下一个乡里,很快消失在众人视线里,里长朝着众人招招手:“还看什么呢,摆摊!”

    一声令下,早已等待多时的村民们蜂拥而至。

    这是一里的草市,汇聚了多个村,难免有争抢摩擦。

    “我要最前面的!”

    “凭什么,我先来的!”

    “里长是我们村的,我们村要到最前面!”

    “这草市还更靠近我们村,我们村要在最前面!”

    ……

    眼看着各村争着吵着,里长一声怒喝:

    “都不许抢!”

    村民们勉强安静下来,还有人在小声嘟嘟囔囔。

    里长管理几个村已经多年,很有经验,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好看的摆在前面吸引过路人,气味大的摆在后面,你坛子一打开再远的人都能被吸引到,急什么。”

    卖农家自己酿的米醋的男人抱着坛子就往后走,一边走一边给各村打广告:“嘿嘿,我爹酿的醋就是酸!大家可以买来尝尝!”

    还真有不少人被吸引,朝他走过的草市末尾跟了过去。

    汉朝时的佐料有限,胡椒等香料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糖这种奢侈品连贵族也吃得少。平日的调料,主要就是盐,有些家庭用梅子来代替醋,也有些家庭有酿醋的手艺,或者直接去买醋。

    还有村民牵着自己的好几

    头羊有些紧张,羊是活物,有点占地方:

    “我的羊呢?”

    里长:也放后面点,你的羊气味太大,放前面影响客人。?_[(”

    村民:“行。”

    他也没反对,放前面还担心羊跑了,放后面也不影响啥,反正也不是每个村人都买得起羊。

    “我的绢花呢?”

    “到前面,这东西小娘子喜欢。”

    “木头玩具也放前面,大人给小孩买玩具都舍得花钱。”

    “你这坛子酱往后挪挪,可以跟醋在一个草亭子里……”

    “你这……”

    里长亭长和乡长都在忙着安排,各村人低声称赞:“里长厚道!”

    里长自己的儿子儿媳在草市上卖肥皂,也没排在最前面,按照身份家世来说,其实排在第一个位置也没人敢说什么。

    不过里长都带头公平安排,亭长与乡长也不好徇私,都公平安排着各村各户人家。

    等到大家安排好了,生意就开始了,很多就是摆摊的村民自己还没开始卖货就已经开始买货了。

    比如里长儿子儿媳买的肥皂,是最近新鲜的玩意,好用也便宜,村人家里都没有,买一块全家都可以用,生意就很好。

    天幕虽然教授过如何做肥皂,但是需要油脂,哪怕是废油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舍得,也只有家里养了几百只羊的里长家里才有条件做肥皂。

    漂亮的卖到城里,今天来的是差一点的土肥皂,黄不拉几,看起来像是泥巴块,但是依然很有市场。比好看的便宜很多,效果一样,还可以现场试用呢!

    “还是草市方便,啥都可以交易,比咱们村里的东西多。”

    “这些巧手姑娘做的绢花比我做得好看,我给我家姑娘买几朵,以后做陪嫁!”

    “这醋闻着就酸,买一小罐可以用好久,咱买一罐吧?”

    “娘,我想要那个小鼓!”

    ……

    村人们互相买着看上的货物,比较着,谈论着。

    草市里声音喧闹,都是熟人,说着说着都能聊起来。

    这时有人对着远处喊了一句:

    “哎,有马车过来了!是城里来的马车!”

    草市里的村民顿时齐齐看向路口的方向,原来是附近城里的居民听说了这边草市的消息,坐着牛车驴车马车过来看热闹。

    这一波才是花钱的主力军,也是朝廷要求规范化的真正原因。

    “快快快!把摊子整理好!”

    “快,把家里最好的肥皂拿出来!”

    “最漂亮的绢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临时上任草市长的老账房大声喊着:“你们挣钱的机会来了!不要错过!”

    于是,城里的有钱人来的时候,就见到了村人一个比一个热情的兜售。

    老账房看着城里人和村人你来我往的讲价,心里松了一口气。

    想要长期举行固定的草市,吸引更多的有钱人

    过来消费,还是得规范化,更安全更有保障。

    虽然城里也分穷人和富人,但是这一批能有条件自己驾车来看热闹赶集的,也属于城里的有钱人。哪怕是手指缝里漏一两枚铜钱,也能让村人好过一些。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

    这也是刘彻在天幕一结束后,就与桑弘羊等人熬夜商量的结果。

    连续许多期的天幕看下来,长安城里的各种商业工业已经吸收的接近饱和,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不需要朝廷引导也能自己发展的很好。

    现在对着下面的地方,开始发力。

    从乡村的草市,到城镇上的庙会,再到地方城市的主题集市,还有地方商会、地方品牌的树立,以及各种技能比赛的举行,各种农业工业人才的输送,都在齐头并进的忙碌着。

    虽然忙碌,但是因为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切欣欣向荣。

    刘彻得到了来自地方上的反馈。

    “各里之间的草市已经在快速推进建设,这七天内应该能把长安周围建完。”

    “村民对草市都很欢迎,目前任用账房和里长管理草市有用。”

    “虽然也有里长任人唯贤做小动作,但是临时换了里长就老实了……”

    还有各大城市里的动向,尤其是长安城。

    东郭咸阳有些紧张:“长安城里组建了商会,邀请臣家人加入。”

    “加入,为什么不加入?”刘彻并没有生气,盐铁官营已经开始实施,东郭咸阳这位曾经的大盐商如今入朝为官自然不能继续经商了,东郭家的人如今卖盐都是在为朝廷干活,在天幕重视商业后,刘彻正式给予了东郭家、孔家等大商人官商的名义。

    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要交更高的税。但是对这些官商而言,是天降大饼,喜不自胜。

    “你代表朝廷,长安商会既然这么懂事,就给他们一个面子。”刘彻似笑非笑,“不过,别忘了大汉的国库。”

    他愿意发展商业,是为了国库,为了军费,为了大汉,而不是为了奢侈享受。

    刘彻这句话相当于给所有官商一个提前的警告:正经做生意,他支持。但是想着官商勾结中饱私囊,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东郭咸阳和孔仅连忙应喏下来,回头就要去各大商会上传达帝王的警告。

    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汉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但是刘彻并没有觉得疲惫。

    敲打完新出炉的官商后,刘彻精神保持着亢奋,继续与大臣们商议海外经商之事,商议着夜市的可能性,商议着纸币的可能性。

    但是急不得,此时的大汉连五铢钱都还没有,货币还没统一,就不能直接跳到纸币;货币还没统一,也不能直接跳到夜市上,不然根本无法贸易。

    好在张骞还没回来,在丝绸之路开通前,他们还有时间筹备。

    晚上,所有大臣回家后,刘彻站在未央宫最高处,看着长安城的夜色,想到了后世大唐的长安。

    刘彻羡慕道:“还是唐朝的

    长安城大。”

    大的他简直想扩建。

    但是一想到匈奴,罢了,还得省钱做军费,哎!

    刘彻露出一个幸福又苦恼的笑容:今天也得保持住千古一帝的风采,真是不容易!

    .

    另一位千古一帝李世民,就没有刘彻那样的包袱。

    他直接带着长孙皇后,便衣出行。这一次嫌弃那碍眼的大舅子,李世民直接不带长孙无忌,连侍卫也没带,自己佩剑出宫,若是遇到流氓,他如此骁勇善战,还可以上演一出英雄护妻~

    长孙皇后看着夜市里各色各样的花灯,眼里流露出喜爱:“哇,夜市真是繁华!”

    因为天幕放出了唐宋的夜市,李世民提前开了夜市。

    当然,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这是李世民连续熬夜三天后,特意出宫放松一下,也看看自己开放夜市的成果。

    距离天幕离开后仅仅三天,大唐的夜市第一天开市,各大商户似乎铆足了劲,不愿意输人一头,一个个拿出看家本领,把长安街妆点的灯火辉煌。

    各色花灯就挂在头顶,各色悠扬的音乐从两边的酒楼飘扬而来,还有各种美食的香味,飘扬在夜空中,混合着酒香、花香、往来行人身上的香囊香料,糅合成一股浓郁而让人神魂颠倒的奇妙香味。

    如同盛世大唐,混合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但是并不会觉得杂乱,只会觉得更加宏伟盛大,更加丰富多彩。

    李世民也是第一次在身边看到这样的繁华:“长安的商号原来有这么多。”

    长孙皇后连连点头,看着花灯正要分享感想,就听到李世民下一句道:“这个月可以收好多税……”

    李世民:想想就更开心了!

    长孙皇后:“……”

    长安夜市胡人多,金吾卫也多。

    好在刚刚开始,以好奇者居多,晚上也没出事,两夫妻难得如同普通夫妻一样逛街,去酒楼欣赏舞乐吃夜宵,出来再看花灯猜灯谜,把天幕上出现过的游戏都给玩了一次。

    虽然还没到元宵节,长安城的第一次夜市比天幕上的上元灯节还要热闹。

    长孙皇后笑道:“等到上元灯节,夜市一定比现在更热闹。”

    李世民深以为然。

    短暂的放松,在回到宫中后回归正轨。

    帝王夫妻各有各自忙碌的事情,长孙皇后继续修史的同时,开始研究和学习各个胡族的语言,李世民在紧盯着商业发展的同时,也没松懈农业,而且在商业贸易中,还有了好消息。

    “什么,占城稻的稻种有了消息!”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时,喜不自胜。

    大宋才被引入的占城稻,现如今在大唐贞观年间就提前出现了。

    “是的,是一个外邦商人带来的!”负责夜市的官员激动地说道,这可是占城稻,天幕认证过的高产稻谷,大唐若是种成功了,可以让大唐人都能吃饱肚子!

    他已经把那一小袋占城稻的种子

    带来了,虽然看起来不多,君臣们一个比一个谨慎。

    “拿下去好好种,先试试能不能发苗。”李世民的宫中就开辟了小块试验田,现在分了一小部分,更多的交给负责农桑种植的官员去负责。

    因为大唐人还没有接触过占城稻,谁也不能保证对方有没有作假。

    但是李世民是个很能信任人的君王,占城稻还没验证出来,李世民已经问起那位商人:“他有什么要求?”

    官员道:“想要与大唐通商往来。”

    李世民没有拒绝,也没有冒然答应:“先派遣商队与使者去看看,再做决议。”

    除了占城稻,大唐也需要对外贸易,李世民并不惧怕那商人背后的国家是否心怀叵测,就如同大唐的武将们也不会惧怕。

    尉迟敬德等武将就开始嚷嚷着要去当使者,看那挥舞拳头的模样,让人怀疑是想当武力使者。

    “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超,明朝有郑和,我大唐,也不能缺。”

    李世民的视线往群臣中一扫,使者团队里自然是需要武将,但是更需要外交大使。

    不如……

    前李渊心腹、前鸿胪卿唐俭主动走出来:“陛下,老臣愿意前往。”

    唐俭曾经出使东突厥,要求颉利可汗放归隋炀帝的萧皇后、杨政道和其他大唐俘虏,颉利可汗答应了。

    唐俭还没离开,李靖和张公谨率领唐军突袭东突厥,唐俭在差点被砍的情况下还能活着完成任务回到大唐,足以说明他外交能力的卓越。

    李世民欣然允诺:“善,那便由唐俭领队。”

    这支使团很快组起,并且在那位外邦商人的指引下,朝着大唐西南的方向行走。

    在行走过程中,使团需要时不时在当地借宿,这样让唐俭发现了民间的一些变化。

    贞观之治时期,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下,还有尚武的风气下,大唐有了更多的行商,赚贸易差的价格。

    他们夜晚可以投宿村中,给钱投宿在村中,刚开始还出于彼此试探的警惕阶段,一般是睡在单独隔开的柴房里,主人家的女眷门窗上锁。

    有了几次后,村民有大胆的开始自己起房子,修建客舍。

    也不是城中规模大的酒楼客舍,就是村中简单的茅屋,有灶台和柴火,行商可以自己去村中买水买粮食自己做饭,也可以直接去跟邻居买饭。

    有了几次成功的例子后,许多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的逆旅,一般是好几户人家一起合作,甚至是全村一起合作。

    只要人多了,村里人的生活也会慢慢改善。

    目前还在萌芽阶段,日后可能会暴露更多问题,但是一切有了好的发展方向。

    唐俭暗暗看着,也住进村中客舍感受过,当着外邦商人的面谈论着生意经,私底下一封又一封的信件投递出去,由驿站递到长安。

    大唐民间的变化,尽在纸上。

    这样一连又走

    了三四天,唐俭计算着时间:“天幕快到了,我们今晚好好歇息歇息。”

    这个意见谁都没有反对。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这一晚,一行人睡得格外香甜,就等着天幕带来的新内容……

    在宋朝,东京城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行。

    “天下第一商行”

    “大宋商行”

    “爱国商行”

    “忠君商行”

    一个比一个名字叫得夸张,甚至有商行为了名字差点打起来。

    宋仁宗时期,东京富庶,不缺大商户,彼此比来比去,比了名字就开始比作慈善。

    “我们天下第一商行捐款一万钱给火器厂!”

    “这也配叫天下第一?我们大宋商行捐款十万钱给书院,支持寒门学子读书!”

    “我们爱国商行给军队捐食物和衣物!”

    “我们忠君商行捐酒精和药物!”

    当大商人在比拼炫耀自己的大手笔慈善时,这些成果已经来到了各个地方。

    尤其是条件艰苦地位低下的军队,在天幕不断提醒武力的重要性后,朝廷给的待遇更好了,民间也开始主动给军队捐献物资。

    没直接给钱,懂得都懂。

    军队被后世曝光过欺上瞒下后,也不敢接手钱,目前朝廷方面派出的是公主来监督,官商有样学样,也开始让女性去发放军粮。

    “这是用在刀剑伤很好用的药材,还有可以消毒的酒精。”负责的是一位管事妇人,面容慈祥,说话的语气温和的像是自家的母亲,让不少士兵看了就感到亲切。

    女人自然不方便与将军来什么酒色往来,认真谈论着公务,细细叮嘱:“酒精是根据天幕的实验从酒水中提炼出来的药物,浓度非常高,只适合用在伤口杀菌上,切记不可口服,会烧灼肠胃。”

    将军和负责后勤的官员彼此一对视,眼神都闪过一丝了然。

    什么“口服”,其实是担心军中把酒精当酒水偷喝了。

    管事妇人说得温和,将军也领她这个情,大宋的军中名义上禁酒,其实偷喝酒的情况屡禁不止,若是不提前提醒,真有人偷喝了酒精,那可能就会闹出人命。

    将军主动道:“酒精数量稀少,我让军中大夫来保管。”

    早就等着接收药材的军医看到抬上来的酒精,心中颇为艳羡:还是商人有钱有资源,比朝中太医院研究酒精的速度还要快。

    其实也可能是太医院研究出来了酒精,第一时间是给宫中的贵人用,还轮不到地方上的军队。

    这一次,地方上的军队全靠本地商人的大手笔赞助,福利待遇好了许多,总算不至于饿着肚子打仗,也不需要只能用木头兵器训练了。

    在朝中,赵祯开始统一货币,以实用为主,严查外国购买大宋的铜币铁币,要交易只能用“交子”。

    即使这样,在大宋的货物大受欢迎的情况下,外国商人都使用“交子”,反而流入了不少外界的金银铜铁。

    在沿

    海的市舶司,官员开始严查走私大宋铜钱铁钱的现场。

    “日本韩国还有菲律宾这些国家其实都有自己的金属货币,但是他们自己就是不费心,专门从大宋交易货币回去。”

    在严查之后,市舶司官员对着亲自来查案的王安石无奈摇头:“还有很多直接购买我大宋的货币,哪怕下过‘禁钱令’还是有人在走私。”

    “难怪天幕说大宋货币值钱,全世界都有。又能当钱用又能当货币,不就是又一个蜀锦。”

    王安石虽然知道天幕既然提到,就说明情况严重,但是在没看到之前,没想到如此严重。

    “管严点,外国缺不缺货币不重要,我大宋再缺还得亡国。”

    “是!”

    一向与王安石不和的司马光亲自在统计海外的金属货物,前后对比一番数据后,司马光对结果还是有些不满。

    “日本的生铁数量不多,菲律宾这些国家不是有矿吗?怎么都只卖这么点?”

    这是大宋加严“禁钱令”后新的政策,加强海外金属购买力度。

    市舶司的官员道:“铜铁终究太重了,外邦的木船太小,吃水承重不够,运来的金属都不多,还得靠我大宋的商船。”

    另一位官商道:“我们商行已经准备去日本做金银铁生意了,如果日本人不会开矿,我们也愿意施之以援手。”

    说着,市舶司的官吏和官商都笑了。

    “哈哈,我大宋人当然是热心。”

    “日本人每次来时都哭穷,结果竟然有那么多好东西!”

    “其他国家不也是,我宋人还是太实在了……”

    市舶司的官府里面,一片热闹谈笑。

    外面,路过的海商撇撇嘴:“好面子罢了,哪怕穷也得在人面前装出富豪阔绰的模样来。”比如赔款叫“岁币”,听起来像是平等往来,但是谁家平等往来一给就是大半个国库的给钱的,自家都要给的倾家荡产了!

    “少说两句。”他的同伴赶忙拉着他快走几步,免得被里面的官员和官商听到惹麻烦。

    二人一起上了码头:“捕鱼船队归来了,商船也要下海了,我们去看看。”

    海商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巨大的船队,大大小小的海船,透露着一股奢华气息,一看就比他们这样的个人私商有钱。

    这是大宋朝廷组建的船队,准备出海远行的船队。

    海商看着船队满眼羡慕,他若是也有这样豪华的船队就好了:“这支朝廷的船队可不仅仅载了商人,听说还有测绘地图的专业人员,找矿采矿的,嘿嘿。”

    现如今,工匠很受欢迎,经验丰富会采矿的旷工更受欢迎,都是高薪聘请出海,现在邻国找矿,日后说不准还会去更远的西洋美洲等地。

    友人知道的更多,比如他知道这支船队要沿着天幕给出过的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结合天幕给出过的世界地图的轮廓行走。

    “这支船队不仅要去日本,菲律宾,还要去非洲。天幕说西非有黄金,有

    人愿意往西非去试试。”

    海商看着源源不绝的商人与技术人员登船,难得说一句好话:但愿大家都能平安归来!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友人叹气:“这一去就不是一两个月能完成的,海上还是太危险,就怕出事没命。”

    他又何尝对海外不好奇,还是舍不得家人,舍不得目前已有的荣华富贵,明明有机会进入船队,依然选择了放弃。

    海商又是一句回怼:“留在大宋难道不危险吗?”

    目前的大宋又是缺钱,又是三位强大的敌人,还有靖康之耻的危机近在眼前。

    就算没死在海外,留在大宋,没准还是要死在靖康之耻。

    说完,两人齐齐沉默了。

    就算有了天幕的提醒,不让赵佶当皇帝,难道换做别人大宋一定能撑过去吧?皇帝陛下如今可是依然没有儿子……

    大宋再有钱,朝廷不立起来,还是让人无奈啊……

    .

    在明朝,朱元璋也在微服私访,带着善武的朱权和朱棣,当免费保镖了。

    朱权一想到天幕之前说过自己被朱棣利用还被监视,看朱棣就有点不对劲,奈何朱棣脸皮厚,热情地又是端茶又是送水,给老父亲和兄弟伺候的像是祖宗,自己一个四皇子像是伺候人的下人,才让朱权心气顺了点。

    朱元璋带儿子,来参加南京的庙会。

    曾经的庙会原本在固定时间会开市,但是朱元璋有意抑商后,明初的庙会举行的不活跃,明朝中后期才开始随着商品经济一起爆发式发展。

    现在,朱元璋连海禁都开了,也不在意这点庙会市集,允许固定地点每日都可以交易,就想着刺激百姓做生意,让市场上货物多流通一点,赶紧解决大明宝钞的问题。

    朱元璋特意走到偏远一些的庙会,不知名的寺庙,僧人主动帮忙维持秩序,还会帮带了孩子的大人看管小孩。

    对于原本香火不旺盛的小寺庙来说,庙会也是一个聚集香火的机会。尤其在天幕讲过少林寺成了武道宗师之后,天下寺庙无不羡慕少林寺,以大侠道义来约束自己和寺庙,无形中对百姓多了一层责任感。

    朱元璋看在眼里,对这些和尚难得多了些好感,比元末他起义时只接待保护富人的无良和尚好。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热闹的庙会市场里面,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阵香喷喷的热气,和各种乡音夹杂着的叫卖声。

    “卖面条,客官吃面吗?”

    “鞋垫,鞋垫,卖鞋垫,绣花鞋垫看一看!”

    “豆浆,豆浆,客官喝豆浆吗?”

    “猫咪,家里刚满月的小猫咪,买猫咪吗?”

    “小猪崽,肥肥的小猪崽,特能长肉,买猪吗?”

    ……

    朱元璋看着庙会上的摊主,能看到这个不知名小寺庙的庙会的参与者与寺庙一样不起眼。

    商品的原料朴实,规模比较小,商人的口条紧张,看得出许多人还是第一次来做生意。

    但

    是手艺还真不错,第一批敢有胆量来尝试的人都比较有底气。

    朱元璋带着两儿子一起吃完后,朱棣热情地赞扬:“你家这面条手艺的确不错。”

    “那的确。”摊主看着憨厚,一被夸奖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婆娘厨艺相当好,我们村还有她娘家村里,谁家做喜事都要请她去帮忙。”

    民间喜事这种大事请邻居和亲朋好友,一般都是手艺和人品很受认可的。两边都请,足以说明他妻子的手艺厉害。

    朱元璋微笑着看向忙着调味的妇人,妇人被丈夫夸了一句,含羞带怯地瞅了丈夫一眼,染上风霜的脸上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

    两夫妻虽然没有多余的动作,但是一个默契的眼神,一些默契的动作,你下面我调味,你装碗我帮你擦汗,你提锅我换煤炭……虽然朴实无华,依然能看到民间夫妇相濡以沫的深情。

    朱元璋想起了宫中的老妻马皇后,突然有些后悔今天带着两臭儿子,早知道带妻子一起出来。

    带着这样的遗憾,朱元璋吃完饭再继续逛庙会时,看到各种小玩意都忍不住买一点。

    草编蝈蝈、雕花葫芦、木刻玩具,植物果实串成的手串,还有生动的泥人,头上顶着小树叶,还有个用树叶遮阳的小娃娃,一边看着摊子一边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瞌睡,仿佛是小泥人活了过来。

    朱元璋看着小娃娃,想起了他第一个儿子朱标。

    朱标小时候也是这般可爱,朱元璋忍不住故意叫醒小娃娃:“小娃,泥人多少钱?”

    小娃娃懒洋洋睁开眼,还没说话,先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打得鼻涕泡都出来了,惹得朱元璋哈哈大笑。

    笑完,朱元璋就大方地把整个摊子的泥人包圆了。

    这些泥人成本不高,但是价格也不高,哪怕一天挣一二文钱,对于这些一辈子也没见过多少大钱的农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收入。

    还有落榜考生,干脆搭了摊位帮人写信。

    不忙的时候,落榜考生就安静地写书,说是受到天幕启发,要写小说。

    开了海禁,海上贸易是朱标在负责,朱元璋更在意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亲自来查看。

    这一看,朱元璋很欣慰。

    只是两儿子背着一大堆小玩意,累得仿佛在做牛做马。

    朱权也绷不住了,跟朱棣抱怨:“老爷子这是给几个小的买的吗?果然还是小儿受宠。”

    朱棣却疑惑:“不是吧,最小的也不是玩泥人的年龄。”

    论年龄,要说给孙辈还差不多。

    “或许是给我们所有人?”朱棣脑洞大开,“老爷子觉得童年亏欠了我们,想要一人发一个玩具弥补一下?”

    朱权嘴角一抽:四哥你是不是知道未来会当永乐大帝开始放飞自我,这个猜测未免太放飞自我了吧?

    朱元璋在前面听着,就当没听到。

    童年亏欠?

    亏欠个屁,他打下江山给儿子们封侯,锦衣玉食权利滔天,

    还亏欠和弥补,想得美!

    朱元璋心里冷笑,等回到宫中,让两人把东西送到了马皇后面前,然后下逐客令:“可以走了。”

    朱权:“…………”

    他就知道……

    朱棣:“就这?”

    他们两陪着出门又是付钱又是当搬运工,竟然啥都没有?

    就连一起吃的面都是他们付的钱!

    朱元璋:“滚!”

    朱棣在心里痛骂老爷子的偏心,回去找徐王妃寻找安慰;

    朱权见怪不怪的行礼告退,回去找宁王妃吐槽。

    等两烦人儿子走人,朱元璋亲自打开包袱,把一件件小玩意挨个摆在马皇后面前,绘声绘色讲起庙会的景象。

    马皇后听着听着,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显然也是想起了两人一起在民间的生活。

    在朱元璋登基为帝后,她被困在深宫,看似比以前锦衣玉食更为富贵,却也多了更多的束缚与压力。

    想到这里,马皇后脸上多了几分黯然。

    见状,朱元璋愧疚地拉着马皇后的手:“妹子,下次咱俩一起去。”

    要说亏欠,他真正亏欠的人,只有他唯一的妻子,从贫贱一路走来的原配,他的妹子,他的马皇后!

    .

    在海禁与闭关锁国最为严重的清朝,玄烨的紧迫感也是最为严重的。

    他一项项政策发下去:“提拔民间擅长外语、工业、医术的汉人。开办满汉学堂,开各种科目,开启民智……”

    负责此事的官员之一张廷玉问道:“陛下,录取学生时满汉的比例是?”

    “按一样的来。”

    玄烨的话让满汉官员都很意外,却听玄烨道:

    “天幕说大明诸侯王是养猪养成了废物,我大清的八旗子弟何尝不是。骑射民族连骑马都不会,何其讽刺。”

    原本隐隐有些埋怨的满人官员顿时也无奈起来。

    他们再怎么用军功挣爵位,子孙不争气,什么都不会,真是太丢祖宗的脸了!

    在玄烨的强势压力与满人高官的一致赞同下,原本不能务农也不能经商的满人终于开始加入市场,不能继续躺着了。

    大清需要大动干戈的地方太多太多,玄烨没日没夜的忙着,不知不觉,七天时间一晃而过。

    荆咕的声音再次响起时,玄烨甚至没反应过来。

    他揉了揉连夜批改奏折的眼睛,晃了晃还有些昏沉的脑子,抬起手,让人泡一壶浓茶来醒醒神。

    【大家好,七天时间一晃而过,咕咕又跟大家见面啦!】

    【今天,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话题,是一个劲爆的话题——帝王之死!】

    帝王之死?

    岂不是也包括自己是怎么死的?

    玄烨还没喝浓茶,立刻清醒了!!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