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51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2
    【所谓的“女房”指的是贵族中受到教育的女性,一般会作为高级宫女伺候在后宫。她们有丰富的见闻和深厚的才学。当然,要使女房文学成为主流,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我们宫中的女官也是八旗贵族家的千金。”玄烨说道。

    满清从顺治入关以来,就创造了选举制度,每三年一选,有大选和小选,大选是选妃子,小选就是选女子入宫当宫女或者女官,对才貌都有要求,对出身也有要求。

    刚说到这里,天幕也提到了。

    【在华夏古代的很多朝代,宫女部分是罪臣家属充入宫中,也有从民间采选的良家女,附属国、地方官或者贵族献入宫的奴婢或者贵族家的小姐,这种一般有特殊才华,是冲着升为嫔妃来的,也可能是奸细。当然,入宫的方式也决定了宫女们的地位,出身好的自然地位更高。】

    【不同的是,华夏古代的宫女和女官只挑选未婚女子——乳母除外,也就导致许多宫女只能在宫中孤独终老,若是等不到被放出宫的那一天,最后化为宫中一座没有名字的坟墓,被埋葬在被称为“野狐落”“宫人斜”的宫女墓地。】

    明朝万历年间,宫中一群被强行从民间选秀的宫女齐齐啼哭起来。

    “我们什么时候能出去啊!”

    “我想我爹娘了……”

    年迈的宫女被刚入宫的宫女带动情绪,也悲伤地擦起眼泪。

    她看了看那高高的宫墙,摇头喃喃道:“出不去的,进来了就出不去了……”

    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明朝的选秀普遍从民间选没有背景的平民女子,也不会如唐朝一样给宫女进行文学和技能教育、组织马球队、蹴鞠队,即使有朝一日被放出宫,家族也没有能力为自己养老。

    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为了保守宫中秘密,哪怕老了也不能出宫。

    明朝严禁宫女对外沟通或者传递消息,一经发现以罪论处。等宫女老了之后,发配到“倪衣局”,直到老死。

    “我们那里的富商官员提前听到选秀的消息,到处找人结婚,连寡妇都赶紧改嫁。我家以为我今年才10岁,不要紧,没想到还是被选中……”

    一位年仅十岁的小姑娘哭得撕心裂肺。

    明太祖时期,朱元璋规定采选宫女要求13岁以上,但实际上越往后,选不到年龄就越来越往下,经常有未满10岁的幼年女童被选上,还没有美好的童年,已经要接受森严宫规的摧残。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荒唐,其中一点就是在民间选秀上。

    宫女想起前朝帝王的传言,再想想自己:“早知道,还不如被拉郎配嫁人算了!”

    恰好,天幕也说到了“拉郎配”。

    【明朝时期诞生了“拉郎配”:传说一位富翁得知自己女儿被选中参加选秀,连夜到处找女婿,恰好一位锡匠未婚,正在府上做工,富翁连夜把锡匠从床上拉起了跟自己女儿成婚,银匠还没睡醒就被拉去拜堂,

    多了一位富家千金妻子。】

    【从中可以看到,民间对于选秀是多么深恶痛绝。】

    【所以在古代,皇帝放宫女出宫,也被认为是一项仁政。比如唐高祖李渊一次性放出三千人,任由宫女嫁人。唐太宗时期宫女仍有数万,也曾放宫女出宫。唐玄宗时期宫女曾达到六万!隋炀帝时期,宫女数目达到了惊人的十万!】

    李渊先是很高兴:“朕为了节省开支放三千宫女,也是让她们未来有了依靠,天幕果然懂朕。”

    这一次,天幕可算是先夸了自己这位开国之君!

    紧接着听到了唐玄宗的六万宫女,瞬间气得跳起来!

    “六万!六万!你一年胭脂水粉都得花多少钱!”

    隋炀帝十万宫女让隋二世而亡,这不肖子孙来个六万宫女,难怪会有安史之乱!

    李渊只恨自己生早了,没有机会亲自揍孩子,但是武曌有机会。

    她看了看上官婉儿:“李隆基对宫女这么有兴趣,去把他找进宫体验体验宫女生活。”

    上官婉儿:“……”

    “那相王?”

    以李旦护孩子的性格,肯定要拦着。

    武曌早有预料,淡淡道:“李旦要拦就一起送进宫。”

    太平公主听到差点笑出声来,上官婉儿恭敬道:“诺。”

    听到李隆基的奢靡无度,恐怕李旦想拦,门客和大臣也不会拦。

    六万宫女,与先帝们的俭朴对比,那叫一个醒目!

    .

    刘彻夸张地张大嘴巴。

    汉初最穷的时候,宫女只有十几人,后来发展起来也就1000多人。

    到了刘彻在位时期,经过好几代的休养生息,有点钱,滋润起来,刘彻开始大肆选宫女,大臣们投其所好送美人,一下子翻了好几倍,数量很快突破了3000人。

    东汉,刘秀摸摸头,想起也正在被骂的新政策。

    他命令中大夫和掖庭丞及相工,在洛阳周边选后宫,要求是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端庄秀丽,选入宫中后进一步挑选。

    但是民间并不是很愿意,有些人家宁愿赶紧嫁女也不想让女儿进宫受苦。

    .

    晋朝,晋武帝司马炎冷哼:“朕灭三国有大功劳,凭什么不能要求公卿以下所有官员的女儿来参加选拔?不止是晋的女子,魏国吴国的女子都要来参选,在选秀结束之前,民间不得嫁娶!”

    为了逃避选秀,民间许多家庭故意把女儿打扮的病恹恹脏兮兮,甚至比乞丐都夸张,希望能逃避选秀。

    但是这样依然避免不了,司马炎的后宫迅速膨胀,达到了一万人,创造了当时的历史之最。

    现在听到后世的隋炀帝、唐玄宗的后宫数目,司马炎觉得自己都算得上是“俭朴”。

    刘彻嘀嘀咕咕:“朕这算什么好色,一万人都没达到!”

    大臣们充耳不闻:养这么多宫女不需要花钱吗,你要么别想打匈奴

    ,要么现在就足够了!

    【查资料时看到这么多宫女,咕咕就很好奇,不知道皇帝看过宫中的开销没有,还有采购记录。不仅人口多消耗大,采买自古以来是个肥差,低买高卖或者低价买入报高价是常规操作,人一多可操作的空间更大,皇帝皇后不知道市场物价,一被骗可就不是几十两银子。】

    囍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相比较之下,个人觉得像是日本这种用已婚贵族女性来当女官更划算,当然,对于可以随时临幸任何宫女女官的皇帝来说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

    精打细算李世民坐直了身子,看向长孙皇后。

    他为了省下开支,行宫都能用茅草屋顶,宫中该不会还有敢贪污的吧?

    长孙皇后治宫严谨,同样生活朴素,连儿子的太子宫中同样要求俭朴,但是奈何下人有其他心思。

    长孙皇后小声对李世民提起太子宫中的侍者多次表示太子宫中太过朴素,要求增加华丽装饰的事情,李世民一听就皱起眉头。

    到底是侍者太过大胆,还是太子喜好奢靡?

    李承乾刚刚被封为太子,还如此年幼,怎么会喜好奢靡,李世民下意识认为是侍者的问题。

    “回宫再说。”长孙皇后低声道,“天幕说得没错,我们深居宫中再如何谨慎,不知道民间物价还是容易被骗。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李世民深以为然:“善,且等天幕结束后,亲自去民间探访一番再做决议。”

    同时,他下定决心,把太子也带上,不亲眼看看民间疾苦,别养成了纨绔皇子。

    【其实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同样是限制女性学习的。】

    【从当时的女性作者大部分没有留下原名就可以看出来,女性的地位与华夏的宋朝一样,同样十分低下。】

    根据《平安朝的生活与文字》介绍,平安时期,男性可以进入官立大学和私学学习,学纪传、明经、明法、算道四科,与汉学息息相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女性不能去官学学习,也不能学习汉字文化,但是可以在家中学习和歌、音乐。

    当时的日本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体系,只有口语,因此书写时只能使用汉字,并且被认为是男性的特权。

    而女性学习文字只能学习假名,不能学习汉字。

    假名的“假”就是“借”,名是“字”,意思是只借用汉字的字形,而舍弃它的一丝,来记录日语的一种文字。

    平安时期,汉字被称为“男性文字”,假名被称为“女性文字”。中国风绘画被称为“男性绘画”,日风绘画被称为“女性绘画”。

    总之,来自华夏的属于官方、殿堂级的学问,只能男子来使用;日本本土的属于低等的、民间的,只能女子使用。

    但是使用本土文字相关的假名创作,比使用源于异乡的汉诗文更加得心应手,更能贴切合适地表达日本人的时代机缘,使日本文学自9世纪末以来,一改受容唐风的状态,开始绽放国风文学之花,也让女性文学大放异彩。

    尤其是当时宫中女官的激烈竞争,女性靠才华可以入宫为女官,有了一条上升途径,让日本的女性有了奋发向上的决心。

    【比如紫式部的职务是入宫侍奉天皇的中宫藤原彰子,担任贴身女官,为彰子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诗作,正是在宫中,紫式部一边服侍彰子,一边创作《源氏物语》;】

    【清少纳言侍奉的是定子皇后,也是后宫女官。不过中宫类似华夏的皇贵妃,定子皇后地位最高,和天皇夫妻感情很好,但是娘家中落在宫中摇摇欲坠。后来定子皇后因为难产病逝,清少纳言就出宫了。】

    【和泉式部是彰子中宫的女房。】

    【日本的宫廷实行律令制,宫廷女官有后宫十二司管理,后宫十二司专属于天皇于后宫,有正式官衔的叫做女官,无正式官衔的叫做女房。】

    【这些女官与女房,就组成了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作家群,即“女房作家群”。不止是目前介绍的三位,平安时代的女作者基本都是来源于这个阶层。】

    古代的贵族妇女各个翘首以盼。

    “在家中天天搭理家宅那点事也没什么意思,总得找点事做。”大唐民风开放,女子还能自由出行,家中的男人上朝聚在一起看天幕、或者去新开的商会里一起看一起讨论,女眷也没闲着,聚在一起喝茶吃点心看起了天幕。

    这种悠闲时刻,自然都是交好的友人。

    从天幕开始说起大宋的李清照如何如何有才,大唐的贵妇们已经开始攀比起自己曾经写过的诗歌、自己的女儿们如何如何有才。

    但是口说无凭,没有留下值得后世称赞的作品,到底还是不甘心的。

    当天幕放出日本女作家的作品节选时,她们仿佛终于找到了一个方向。

    在家写作,要求不高,她们也可以的吧?

    “我倒要看看,那日本还有多少文体,谁说我们大唐女子就不行?”

    “就是,明明也是学的我们大唐的文字,还学白居易的诗,我们也可以!”

    贵妇们议论着,彼此暗暗起了心思:回头就开始写起来,写了就去出版,看看谁得作品更受欢迎!

    【同时代的《荣花物语》,作者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女性作者,采用了假名书写,在写法上使用了《源氏物语》中《虚构物语》的写作方法而成。这本特殊的史书成书于11世纪,据推测为1028-1036年间,这一时期,华夏是宋仁宗赵祯在位。】

    赵祯看了看满堂人才,很好,连日本的女性文人都有作品,他呢?

    还有他的公主,他的皇后和后妃呢?

    怎么好像就显得皇室无才,只留下个有病和短命的传说?

    赵祯不满,开始思考要不要给自己那几个可怜的女儿正式任职,比如,做写作的文官。

    目前她们在报社做的有声有色,但是依然是无名无分,而且有朝中文官的干涉,大权主要在文臣手中,显得公主们像是打工的。

    赵祯没有冒然询问大臣

    ,有了驸马虐待公主的事情,赵祯对大臣们已经没有那么信任,事关自己女儿,他终于进步了,决定去亲自问问女儿们的想法。

    【比较特殊的是,这是一部由女性书写的史书。】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荣花物语》又名《荣华物语》,是日本第一部演义式史书,也是日本文学史上唯一一部以女性视角写成的史书,全书四十卷,描写了平安时代从宇多天皇到堀河天皇15代200年间的贵族社会。】

    班昭执笔的手猛地握紧。

    一本完全由女子写出来的史书!

    全是四十卷,写进了两百年的贵族社会!还是日本第一部演义式的史书!

    班固鼓励地看着妹妹:“你都能帮我续写《汉书》,你自己完全写一本史书一定可以。”

    班昭受到天幕影响,放弃了写《女诫》,来民间亲自感受民间疾苦,打算写民间女子真实的故事,写女性更需要的书籍,但是还没有想到写史。

    因为自古以来,史书被统治阶层垄断,民间修史都需要谨慎行事,官员修史也需要帝王的许可,史书修完之后也是被藏于宫中。

    “演义式,就是后世那《三国演义》类型。”班昭感觉找到了方向,以戏说的方式写史,当故事流传民间,不正好避开朝廷的严控?

    班固道:“太后向来宽容,你放心,她会支持你的。”

    班昭一听,也是,更加有冲动了。

    “日后,还请兄长多多指教!”班昭正式向班固一拜,班固没有躲避,正式接受,也表示接受了这一位写史的同行。

    “日后,我们可要比比谁写得好!”

    班固第一次与妹妹起了竞争心,这也是因为正眼看待了妹妹的事业,以平等、不关系于性别、单纯看能力的心态去看。

    班昭想起了远在战场的二哥班超,笑道:“行,等二哥回来,让他看看我们谁写得好!”

    【《源氏物语》影响并诞生了《荣花物语》,而《蜻蛉日记》和《源氏物语》一起孕育了《更级日记》。】

    更级日记的作者是:“菅原孝标女”,这同样不是原名,意思是“菅原孝标的女儿”。姨母是“右大将道纲母”。

    菅原孝标女,生于1008年左右,孝标是菅原道真的玄孙,姨母就是《蜻蛉日记》作者右大将道纲母,后来作者成为皇族佑子内亲迎盼归朽王的女官,也属于女房作者群体。

    菅原孝标女后来听着继母从小讲述姨母的作品,和《源氏物语》的片段,于是对《源氏物语》产生很大的好奇。

    后来,她的继母与父亲离婚,乳母去世,姐姐出嫁后,生母知道女儿喜欢《源氏物语》,想方设法给女儿弄来了一套《源氏物语》,对作者的人生有了巨大的影响。

    菅原孝标女长大后经历了婚姻与家庭,晚年时期写自传记录了自己十岁到五十一岁之间的回忆录,创作了《更级日记》。

    【《更级日记》不如《源氏物语》那样恢弘大气的宫廷故事,也不是《和泉式部日记》那

    样的浪漫热烈爱情,也不是《蜻蛉日记》那样充满怨念与悲伤,而是平凡人的平凡幸福,另有一种平凡生活朴实的美好。】

    【而后世的读者也可以从一位位女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得以窥见平安时代从皇宫到民间,不同人的生活方式,跨越时空地感受古人的喜怒悲欢。这就是文学的意义,是穿越了时空传递情感,也是与几千年后的后世子孙分享自己的生活碎片。】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但是,前提是能流传下来。】

    严蕊在牢狱中,刚刚接受了酷刑,浑身痛得难受。

    狱卒看不下去了:“你只要招供不就可以出狱了?何苦为一个恩客受这种罪?”

    “没有就是没有,我岂能诬告。”严蕊气若悬丝,脸色惨白。

    她不是因为自己的罪下狱,是一位相好的士大夫被人诬陷,把她连累坐了冤狱,现如今对她用刑就是想要她供出士大夫,但是严蕊宁愿受刑也不肯诬告。

    牢狱也不会那么好心地给她请大夫,就让她在监狱里苦苦熬着。

    严蕊躺在稻草上,透过牢房小小的窗口看着天幕,只有看到天幕上的文字,听到天幕的话语,才让自己有了活着的力量。

    听到天幕说起文字传世的力量,严蕊想起近日的遭遇,一片悲伤。

    若她还是良家女,哪里会因为恩客坐这冤狱!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严蕊低声喃喃念着,让狱卒听得朝她看了过去。

    “有才有貌,可惜了……”狱卒摇了摇头。

    可惜了!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二战之后,是日本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

    【女房作家群如同古代华夏的部分知识女性一样,哪怕识字,依然是保守的。比如她们谴责紫式部,认为紫式部婚姻的不幸就是读了太多汉书。还认为另一名才女高阶贵子晚年凄苦是因为才学过剩,事实上是她丈夫政斗失败被牵连,动不动用才学来决定婚姻,真是把政治斗争的残酷当言情小说。】

    李清照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和公公之间两党的政治斗争,不由苦笑。

    现在开始流行“才藻非女子事也”,非要让女子无才无知,蒙昧着只知道听从顺从就能婚姻幸福吗?

    宋朝的公主们够顺从了,结果是什么?

    是被驸马利用和虐待,被夫家虐待,是满腹憋屈无人在意,是芳年早逝!

    【说了日本这么多的才女,我们再回到华夏。】

    【华夏的古代,有女性文学吗?】

    【有的。】

    “朕就说,我们华夏怎么可能没有才女。”刘彻坐直身子准备好好听听。

    那班昭是东汉的,他就不信西汉也没有。

    【在先秦时期,女性文学创作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留下相关作品,到了西汉大一统时期日渐完善。】

    嬴政的

    眼神虽然淡淡,但是眼神里强大的压力带给了所有女儿和百家女弟子、女官们。

    就差直接说:听到没有!大秦没有女性文学作品!听到没有!

    阴嫚公主低头,把自己的想象从脑海中抹去。

    父皇没这么歇斯底里,但是肯定是渴望的,大秦怎么能比大汉差,大汉有的,大秦一定也要有!

    【汉代乐章的鼻祖作品,是《安世房中歌》,也被尊为“汉代礼乐文化之源头”,“汉帝国三大乐章之首”。她从古代女性的视角分析了儒家思想影响的社会审美,开辟了乐府诗的先河;】

    【相传作者是汉高祖的妃子唐山夫人所作,是为了赞美刘邦的功德。但也有说法认为《安世房中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唐山夫人在高祖年间所作“房中燕乐”,另一部分为叔孙通在惠帝年间所作“房中祠乐”,是宗祠所用。】

    刘邦听到自己和自己夫人的名字,笑得老脸开花。

    “是这首诗啊,不错不错,唐山夫人的确有才华。”

    这首诗里大赞刘邦的功绩,提倡“儒”和“孝”,还是楚音,非常符合刘邦的审美,“房中歌”的意思便是“闺中歌曲”,一开始是唐山夫人在后宫闺房私底下写给刘邦的,可谓是投其所好,非常受刘邦的喜爱。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根本不是唐山夫人所作,只是唐山夫人用刘邦喜好的楚音改了周王朝的宗庙旧曲,认为原词作者是汉惠帝时期的文人。】

    【嗯,哪怕史书其实有明确记载,也有人根据自己的揣测完全不承认女子也能有那才华。】

    班固听到这熟悉的名字,猛地一愣,对妹妹说道:“《安世房中歌》不是大汉的宗祠旧曲吗?原本是唐山夫人创作的《房中祠乐》,惠帝时期乐府令夏侯宽遵照朝廷的命令改为《安世乐》,我将之改名为《安世房中歌》,主体依然保留唐山夫人的创作,怎么就跟唐山夫人完全无关了?”

    后世能有他这个就活在大汉的人更了解吗?难道自己在史书中没写清楚,这都被人搞错了?

    班昭倒是从另一个角度戏谑道:“房中歌房中歌,若是惠帝时期的文人所写,文人难道要去惠帝的房中写吗?”

    她可是还记得,天幕说过老刘家的皇帝都好男色,那这位文人得是什么文人?到底是文人,还是男宠?

    班固一下子失笑,点了点班昭:“这话你可不能在陛下面前说。”

    班昭抿唇一笑,第一次这么吐槽皇室,有点兴奋,还有点刺激!

    【戚夫人的《永巷歌》与乌孙公主的《悲愁歌》,歌声悲凉,深刻地表达了自身的境遇与情感。

    班婕妤面对帝王无情及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创作出《怨歌行》这一优秀作品,女性文学经典创作逐渐发展。】

    戚夫人一听到《永巷歌》就懵了。

    永巷,自己竟然会沦落到那个地方!

    她哭哭啼啼要找刘邦做主,但是此时的刘邦,更关心的是写出后世大赞的《安世房中歌》的唐山

    夫人,直接让人以“政事繁忙”把她拦在外面。

    吕雉听着外面戚夫人哀哀戚戚的哭声,眼里闪过一丝轻蔑。

    对帝王而言,有用的人才是最值得“宠”的,刘邦可从来不来不是什么多情帝王。

    【东汉时期,徐淑写给丈夫秦嘉的骚体诗《答秦嘉诗》,在文学才能和创作体式上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被钟嵘《诗品》称为“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

    此时卧病在床的徐淑,刚刚送走了远去洛阳任职的丈夫秦嘉,就听到天幕在夸奖自己的文学作品,还放出了自己写得诗歌,瞬间又惊又喜。

    她不过是因为卧病在床无法与丈夫告别,才悲伤地写了这首诗,没想到还能以这首诗留名了?

    心情一好,徐淑顿时觉得身体都好了许多,自己从床上坐起来看窗外。

    天幕每提到一人,都会放出对方的作品。

    因为诗词更短,不像小说那样只放节选或者后世的影视剧,大部分可以放出全文。

    徐淑看到自己的全诗被放在天幕上,想着远方的丈夫此时应该也能看到,心里满是甜蜜。

    但是很快,天幕换上了新的诗词,她对比之下,突然对自己有些不满了。

    总觉得没有别人写得好,似乎还得再多努努力?

    【魏晋南北朝,有蔡文姬的《悲愤诗》和苏蕙的织锦回文诗《璇玑图》。】

    【到了唐朝,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有李冶的《八至》、鱼玄机的《赠邻女》、薛涛的《送友人》,以及后蜀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

    【李冶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成为了后世通常形容李治和武曌这对双皇帝王夫妻感情的精准形容;】

    武曌咀嚼着这一句话,蓦地笑了。

    她和李治之间,可不就是至亲至疏。

    深情有,互相提防也有,在这帝王的至高之位,复杂的政治权谋之中,连夫妻之情也变得复杂了。

    .

    “陛下,这李冶还杀吗?”

    唐德宗年间,已经年迈的李冶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李适下令乱棒扑杀,但是天幕突然如此赞赏李冶,让行刑的宫人也犹豫了。

    李适看着李冶头发花白的模样,还没说话,已经有文臣开始为李冶说情:“陛下,玄宗皇帝都说‘大唐不以文治罪’。”

    李适杀人的眼神看过去,什么意思,是说自己连玄宗都不如吗?

    但是大臣才不畏惧,本就是世家制衡皇帝,到了唐德宗时期已经有藩镇之乱,李适自以为是“小太宗”,然而治世之时无“贞观之治”却有“安史之乱”。

    一个世家大臣发言后,还有更多的大臣趁此机会要求放过李冶,最终,李适不得不恶声恶气宣布:“放人!”

    他放得不情不愿,但是李冶从鬼门关走过,是大悲大喜。

    被以诗治罪时,李冶也怨恨过自己,幼年因为一句诗被父亲送到道观,老年又因为一句诗差点被皇帝棒杀

    ,被押着时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真要无才才更安全,更能适应这个时代。

    但是她最终也因为才青史留名,因为才被天幕表扬,因为才逃过一劫。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吗?请记住[]的域名[(

    被送回宫中住处后,李冶放声大哭。

    痛痛快快哭过一场后,李冶擦干泪水,铺纸提笔。

    既然自己已有如此才名,为何不一鼓作气,留下更多好作品!

    【鱼玄机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成为千古名句,也成为多少女子表达内心渴望的写意;】

    【薛涛的“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意境绝美,让人看到了华夏古代的山水送别画卷;】

    鱼玄机如今已经关闭了道观,静心写作。

    听到天幕再夸自己,微微一笑,洗尽铅华的模样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自关闭道观开始,其实依然有旧客上门骚扰,但是有天幕这样夸奖,还是没有对她太过放肆的。

    鱼玄机在心中再次对天幕道谢,也开始观看其他人的诗词,在心中默默学习着,再看看自己的新作,计算着数量,什么时候可以出诗集。

    “日本女作者都有日记,长篇小说,我才这几首诗词,太少了……”

    鱼玄机整理一番自己的诗词,叹息一声,走向书房:还是得多多学习!

    薛涛因为天幕赞过“薛涛笺”后,如今已经专门去做纸书签,现在风雅的种类越来越多,卖给附庸风雅的文人销路很好,有空闲的时候还写写诗词,看似多了些“铜臭”,但是更多了清白,可以堂堂正正面对世俗的眼光。

    原本沦落乐籍,得以脱离乐籍后薛涛也无意嫁娶,此时更多了明确的目标,只觉得生活更加有趣。

    薛涛含笑看向天幕:“看来,我还可以用自己的薛涛笺来写薛涛诗,出薛涛诗集。”

    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当即开始动手自己做起来。

    【花蕊夫人的“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所谓“红颜祸水”的悲苦命运,男人们一边各种提防束缚后宫女性,一边亡国之时又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文人还真是看得起女性。】

    赵匡胤心虚摸鼻子。

    这花蕊夫人,不正是他的俘虏吗,想不到在后世有如此盛名。

    看来还是得厚待……

    【到宋朝,以李清照为代表,还有朱淑真、严蕊、唐婉等优秀的女性词人。】

    监狱里的严蕊惊喜地抬头,天幕竟然还在夸她?

    恰好,她的救命恩人也来了。

    “此事本就与她无关,用如此重刑岂不是滥杀无辜?把人放了吧。”岳霖,也就是岳飞的儿子,听说了严蕊的冤狱,主动要求放人,严蕊得以被无罪释放。

    狱卒刚拿着钥匙来开锁,就看到天幕点出严蕊的名字,放出她的《如梦令》、《鹊桥仙》、《卜算子》等词,这下确认无误,就是这个严蕊!

    狱卒

    可是亲自见证严蕊写词的,一下子变了脸色:“哎苦了您了,快出来!快出来!”

    严蕊有些想笑,但是一个站起来就扯动身上的伤口,只能慢慢动作,慢慢地走出来。

    但是此时此刻,她已不再悲伤,心里涌上无数的勇气,支撑着自己再痛苦也能坚强地走下去。

    【这里重点说一下朱淑真。】

    【朱淑真原本是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但是因为与丈夫志趣不投,婚姻不幸芳年早逝。如果仅仅如此就罢了,她的诗词中隐约透露出与他人约会的场景,以致于被后世人诟病,甚至剥夺了她的著作权。】

    【比如著名的树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人认为是朱淑真所写,而且那时朱淑真还是已婚,若是她所写就是婚内出轨,是不忠。目前《生查子》被普遍认为是欧阳修所作,大家还是以教科书的版本为准哈!】

    “这文风分明是女子私会情人,是女子闺中怨妇口吻,怎么可能是欧阳修?”

    明朝,文人杨慎狠狠皱眉,提笔在自己的《词品》里以此句斥责朱淑真“不贞”。

    【朱淑真被后世人称之为“红艳诗人”,认为多写情爱。她的父母显然为之不喜,在她病逝后将著作大部分焚烧,只剩下《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

    【《断肠诗集》是后世人魏仲恭搜集朱淑真的诗歌集合,作序题名。但是我们翻阅她的诗集就知道,她分明也是关心民间疾苦、也是很生活化的诗人。】

    《断肠诗集》不是朱淑真取得名字,是魏仲恭取得。听名字以为是婚恋失意断肠,其实里面各种生活琐事成诗都有。

    天幕快速放出朱淑真的部分诗词,这一部分已经十分丰富。

    写冬日雪景的,有《冬日梅窗书事》、《雪夜对月赋诗》、《欲雪》、《围炉》等;

    写花卉的,有《海棠》、《樱桃》、《新菏》、《青莲花》、《水栀子》等;

    写景色的,有《月夜》、《秋日偶成》、《初夏》、《新春》、《晴和》等……

    写事的,有《夏雨生凉》、《纳凉即事》、《苦热闻田夫语有感》、《喜雨》等……

    【若是细细品读朱淑真的诗,可以看出她尤其喜欢花卉,喜欢冬雪,从诗词风格的变化能看出从少女的俏皮到婚姻的情意,以及分别之后渴望团圆。】

    【有情人写有情诗,朱淑真的诗集里的确很多情,但这种情也有对生活对世间的情,绝对不是只有私情。】

    【朱淑真非常高产,仅剩的两本诗集各种题材都有涉及,然而民间却只记得她婚姻不幸,因为不确定是不是她所作的诗句就怀疑她对婚姻不忠。】

    刚刚订婚的朱淑真一阵傻眼。

    她未来的夫君不但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还导致自己抑郁而终,甚至让自己背负可能“婚内出轨”的骂名?

    她写诗还写农夫呢,怎么不说自己想要务农?还非常喜欢写花,怎么不说自己喜欢养花?

    【就如同有些文人可能不记

    得李清照写了哪些词,但是一说起她嫁过谁就来劲了。】

    【朱淑真年纪轻轻,抑郁而终,并没有改嫁就被人如此揣测;而李清照也在随后的历史中,被宋明清的卫道士紧盯着私人生活,揪着她晚年到底有没有改嫁的事不放,说她“晚节不保”。】

    【这就是什么,比不过你的才华,就要批判你的道德。】

    朱淑真被这说法逗乐了。

    “原来我这么厉害,他们是怕我才总是揪着我的感情不放。”

    虽然父母再次开始耳提面命说她,但是朱淑真已经不在乎了。

    朱父朱母很快也没时间教女了,因为刚刚定亲的夫家人来退婚了……

    朱淑真:哈哈!还有这好事!

    【那些男诗人男词人有几个有晚节的?文人狎妓且不说,还有政治上阴狠的,人品不行的,男人的道德底线有几个经得起深扒?】

    【真要扒男文学家的私生活,别说专门开一期,专门开一本都不够扒的。】

    刚刚要开腔的文人齐齐惧怕。

    他们内心自知,还真经不起扒。

    自己的事自己清楚,私底下玩可以,放在天幕上广而告之,不用等到第二天,当天回去的路上就会被人吐口水。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华夏的女作家,只有诗词。】

    【只有诗词!】

    清朝,才17岁的陈端生独自在自己的闺房中,看着手里的文稿。

    只见上面三个大字:《再生缘》。

    这是一本弹词小说,它的主人翁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孟丽君”。

    陈端生仰慕黄崇嘏,在自己笔下塑造的“孟丽君”的理想就是“愿做黄崇嘏第二”。

    “不,这不是诗词,我这就是一本小说!”陈端生顿时觉得自己仿佛有了无形的责任,和巨大的动力,“前朝没有女性文人写长篇小说,我来写!”

    【女性的文章书籍有什么?有班昭的《女诫》、《礼记》中的《内则》、宋若华的《女论语》、明章圣皇太后的《女训》等,是女性对女性自己三从四德的洗脑和教化。】

    【从先秦时期开始,“男尊女卑”就初具理论根基;再到《孟子》《礼记》等作品中,“三从四德”被提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日常生活均被限制;西汉时期,阴阳学说得到发展,“男尊女卑”的思想逐渐绝对化和正式化。到了宋朝,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观点的提出,对女性道德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以此来维护封建礼教的统治。】

    【儒家经典《礼记·曲礼》约束:“内言不出于阃”,也让女性文学大部分没有传出来的机会。】

    一群群文人齐齐脸色难看。

    无论是男是女,无论是对自己的洗脑还是对女性的约束是为了维护统治,被点出了用心,都觉得有一种好看的表皮被扒开,露出底下沟壑深深的深渊,暗藏着种种险恶用心的真相。

    【为什么咕咕要在宋朝时开始说女性文学?因为宋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是文学从上层阶级到市民阶级更繁荣的转折点,也是国外的女性文学逐步超越了华夏的转折点。】

    【从宋朝开始,明清越往后越打压女性,导致明清连著名的女性诗人词人都没有。在散文、乐曲或者小说里,同样没有。】

    【而在西方,逐渐走出黑暗时代,有了第一位进入大学的女教授,有了写出世界名著的勃朗特三姐妹,也有了一个繁荣的女性文学盛世!】!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