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67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28
    【说起文化影响力,就不得不说华夏在亚洲的“中国文化圈”。】

    【但是,华夏文化遭遇到了昔日藩属国的“背刺”,那就是曾经华夏文化影响的藩属国如今不但不承认自己文明是受到华夏的影响,还大言不惭说华夏的文明是自己的文明。】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偷国”——韩国,真是偷华夏文化的急先锋。】

    为了证明所言不虚,天幕先放出韩国在巴西街头最新的宣传广告:

    巨大的广告上印刷着穿着韩国传统服饰的牛郎织女,脚下踩着一群喜鹊,男子的背后是一头老黄牛,女子的背后是织布机。旁边的文字在宣传——这是韩国的牛郎织女,和他们的爱情故事。

    这也不是什么巴西自作主张的误会,这韩国版“牛郎织女画”,全程是韩国官方出钱出力支持。

    整个户外画由韩国美术界提供,由韩国驻巴西文化中心拨款,将其悬挂在巴西圣保罗等大城市的街头,作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进行宣传。

    画面一转,到了韩国的综艺节目,节目上公然宣称:牛郎织女是韩国人,七夕节起源于韩国。

    【日本和韩国的策略,就是不断地宣传,把一些原本属于华夏的文化宣传成自己的,当海外对这些文化深入人心后,就会真认为是日韩的。】

    【我们知道,日本的许多“国粹”其实都来源于华夏,韩国同样如此。】

    【韩国是一个没有本土文化的国家,他们的文化都源自于中国,韩国的历史古籍也是用中文写的。韩国的首都原来叫汉城,母亲河叫汉江,国旗形象源于华夏的太极图。】

    【我们看到韩国宫廷古装剧可以看到,韩国皇帝,或者说朝鲜国的国王服饰与华夏明朝皇帝十分相似,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眉头一皱,面含杀气:“朕从未允许朝鲜国穿帝王服饰!”

    “朝鲜”这个国号,还是朱元璋经过李成桂的请求后,赐给高丽的,他知道是指哪个地方,同时非常愤怒。

    早知道这个李成桂不老实,果然!

    【朝鲜皇帝的服装,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改变。】

    李成桂在明初废了高丽国王,建立了“李氏朝鲜”,并且来大明朝贡,请求以“朝鲜”或者“和宁”国号取代高丽。

    朱元璋选择了“朝鲜”。

    但是朱元璋觉得李成桂并不老实,连国君称号都不愿意给,赐予的只是“权知朝鲜知事”,也就是代理国君的意思。

    到朱允炆时期,只给了朝鲜国王——再次靠着叛乱上位的太宗李芳远,只给予亲王级别的服装和金印;

    到朱棣时期,因为得位不正,朱棣为了拉拢朝鲜,以朱元璋的龙袍为雏形,赏赐了李芳远“衮龙袍”。

    但是这种“衮龙袍”依然只是红色的金底蟠龙服,前后及两肩各织一蟠龙,蟠龙只为五爪。大明皇帝依然是明黄色的五爪金龙,若是郡王就是四爪。

    这一点,从朝鲜

    国王历史上的红色龙袍就能看出差异,那个时期朝鲜都还是明朝的藩属国,一直到崇祯去世,朝鲜还用的是大明的年号。

    到朝鲜英祖李昑时期,已经是清朝乾隆时期,依然是穿红色五爪蟠龙服,戴的是乌纱翼善冠——这种冠冕和明武宗朱厚照画像上几l乎一模一样。

    到了清朝末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韩国态度大变。

    朝鲜高宗李熙,以旁支身份继承朝鲜国王,1897年自称为“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因此也是大韩帝国开国皇帝。

    正是从李熙开始,不但直接与大清断绝藩属国关系,还开始大胆地穿起了皇帝才有资格穿的明黄色龙袍,依然是明制龙袍,明制帝王冠冕,但是腰带提到胸口,也不知道是什么爱好。

    【但是韩国,并不源于承认自己历史上是华夏的附属国,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皇帝的服装都来源于明朝的赏赐,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的文明都来源于华夏。】

    弘历再次被气得不轻。

    “区区小国,也敢嫌弃大清!”

    又是用明朝帝王服饰,又是用明朝年号,这朝鲜不就是一反贼吗!

    难怪大清一落难就反叛的如此迅速,这分明是早有反心!

    【于是,韩国各种尝试“去中国化”。】

    【首先,依照汉字再造韩文。】

    天幕放出韩文,把古人给看乐了。

    “这不就是缺胳膊少腿的汉字吗?”

    秦朝,因为小篆太复杂,有徒隶创造了隶书已经被认为是很偷懒的做法,这时候,秦篆才被认为是最优雅、贵人所用的官方字体。

    天幕时不时出现的简体字在秦人看来已经过于简略了,没想到韩文可以更加简略。

    “几l个笔画就能当文字,这跟学字学一半有什么区别?”

    几l个用隶书办公的底层小吏摇摇头:“他们分明是学不会汉字,只学了一半,还嘴硬说自己创造文字。”

    “这种文字,我们也会创造!”

    【其次,把首都名字“汉城”改为“首尔”。】

    【但是大家看看首尔,看看他们的王宫,没错,上面还有汉字呢!】

    天幕放出首尔几l座王宫建筑的图片,不但形制就是华夏的宫殿,宫殿上的文字分明就是汉字。

    秦吏齐齐笑了:“我就说他们是没学会。”

    “这牌匾肯定是那大明赏赐的,所以是正确的汉字,韩国人自己没学会。”

    “真是文化不行,文字都学不会难怪只会改。”

    【后来,韩国人发现如果完全不用汉字,史料史书也看不懂。许多文化和节日都没法过,后来脑袋一拍,既然去不掉中国化,那就直接抢过来!】

    【于是,就有了韩国各种“申遗”。】

    【韩国学者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并打算将汉字申遗;“中医”也要被其更名改为“韩医”来申遗。】

    【韩国学者还认为,神农氏和

    李时珍都是高丽人,针灸《本草纲目》都属于韩国,他们还欲将汉服和祭孔大典申遗,通过他们的“考证”孔子也是韩国人。哦,还有《西游记》的孙悟空,也是韩国猴。】

    听到连神农也要抢走,古人齐齐愤怒:“神农尝百草,是华夏先祖,关你高丽什么事!”

    李时珍哭笑不得:“我连高丽都没去过,怎么就成韩国人了!”

    儒生集体撸袖子:“孔圣人什么时候是韩国人了?”

    连小朋友也生气:“齐天大圣是华夏的猴儿!不是外国猴!”

    【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韩国人就在历史上宣称,韩民族在迁徒中唤醒了中原的黄河文明和满洲的红山文明;】

    【韩国历史书还将华夏古代边疆政权的高句丽说成韩国历史,甚至说李世民御驾亲征失败,是中了韩国将士的箭才死的……】

    李世民:“……”

    好了,知道朕亲征高句丽失败了,但是天幕既然这么说,说明并不是被高句丽射杀的。

    唐高宗时期,李治听到韩国人造自己父皇的谣言比造自己谣言还愤怒:“区区小国,也敢辱我父皇名声!”

    【韩国在铜活字上申遗成功后,并没有满足,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的起源国”展览;】

    【而且可能是尝到甜头,对华夏的四大发明都很眼馋,又把华夏的浑天仪印到了新版一万元的韩币的背面,成了韩国人古代科技的成就……】

    毕昇:“……”

    “谢谢提醒,我一定在大宋就把铜活字普及开来。”

    还印刷起源国,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张衡:“他光偷我的浑天仪图片,也不知道原理,这有什么用?”

    技术宅不理解。

    但是搞政治的邓太后理解。

    “抢的就是一个名,”邓太后缓缓道,“名利名利,有名才有利,韩国偷盗你的名声,何尝不是为了偷走更多文化上的利益?”

    张衡若有所思。

    邓太后又道:“平子,你赶紧写书吧,有空还去学宫讲讲课,你的这些科学原理一定要传下去。等我们汉人都会,都懂,名声打出去,要让全天下世人皆知你的名声,让韩国想投也偷不走。”

    “诺!”

    【单独偷发明还是不满意,后来韩国开始篡改自己的历史疆域,把“古韩国地图”标大,把华夏大片腹地纳入自己的“大韩古代版图”中,还直接来一句:古朝鲜文明先于黄河文明。】

    李世民:“这法子好,朕现在把大唐地图画更大一些,说高句丽原本就是大唐的,是不是可以直接收回?”

    长孙皇后看了李世民一眼,有些无语:“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李世民一摊手:“那韩国岂不就是自欺欺人。”

    【在华夏今年冬奥会24节气火了之后,韩国开始说24节气也是韩国的,为了模糊视线,在国际上声称24节气是亚洲传统文化。

    搞笑了,24节气首先是

    以黄河流域为地标研究的,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24朝古都所在地河南为本。华夏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你韩国什么时候在黄河的纬度了?】

    【而且,韩国虽然也有农历,使用的是大明时期的农历,但是时区不一样,东八区的华夏农历与东八区的韩国农历其实不一样,测算时间会出现误差。】

    【比如根据华夏农历,2021年冬至是12月21日23点59分9秒,2022年冬至是12月22日5时48分01秒,2023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11点27分09秒——是的,正统的24节气,是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的。韩国一个跟河南距离那么遥远的地方,怎么计算?或者说,韩国人会计算吗?】

    虽然荆咕不是第一次提到24节气被偷,但是每一次都很生气。

    尤其是看到韩国联合海外西方奢侈品、还有海外媒体,打出“韩国24节气”的说法时,恨不得去把它家的国旗也给改了——太极八卦图也是华夏发明的,韩国凭什么用!

    想到这里,荆咕忍不住道:

    【要咕咕来说,真要去中国化,韩国应该把国旗给改了!】

    天幕放出韩国标准的太极八卦国旗,并且道出韩国国旗的起源。

    【韩国人非常喜欢《周易》,1882年8月,两位李氏王朝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谈判。因为当时李氏王朝尚没有国旗,两位使臣觉得有辱国格,于是临时决定用《周易》中内涵丰富、富有深刻哲理的太极图作为国旗图案。

    朴泳孝和金玉筠在日本的船上绘制了一面太极旗,就此,韩国的国旗诞生了。】

    【此二人回国后,将绘制国旗一事向李氏王朝作了汇报,受到肯定和赞扬。第二年,即1883年,李氏王朝正式颁布该旗为李氏王朝的国旗。】

    【到大韩民国时,继续沿用。到了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继续使用,到1949年时确定了现在的模样,改了部分比例和色彩,但是,不多。】

    天幕放出了前后对比,大唐天师袁天罡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做:改了,但是不多。

    八卦变成了四卦,黑白变成了红蓝双色,这算什么更改?

    而且八卦也不全,只有乾、坤、坎、离四卦,这四卦分贝在左上,右下,右上,左下,依次代表的是天、地、水、火。

    而巽、震、艮、兑这四卦完全没了,也就意味着这四卦代表的风、雷、山、泽也没了。

    袁天罡头一次对玄学上的问题也迷惑了,忍不住抚须:“只要天地水火四卦是什么意思?这韩国太小了连风雷山泽都没有吗?”

    袁天罡的师父李淳风冷哼一声,看着改得奇奇怪怪的八卦,没好气说道:“八卦去了一半,国土必将一分为二,此为不吉之兆!”

    【现在春节将近,韩国在海外说“春节是韩国的”,还跟大英博物馆合作,庆祝韩国所谓的“阴历新年”。】

    【对了,美国从奥巴马开始,

    庆祝华夏新年时开始宣称“阴历新年”,取代了曾经的“中国新年”,此后欧洲就开始改口“阴历新年”。但是,中国新年其实是农历,农历是阴阳合历!】

    【只能说西方列强蛇鼠一窝,都是一丘之貉!】

    “大英博物馆,朕记得!”

    不同朝代,李世民、朱元璋、玄烨、弘历等多个皇帝异口同声。

    对这个抢走他们墓中宝贝的盗贼,他们记忆的非常深刻!

    “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弘历哼哼着,已经在自己的报复名单上给韩国画上了红名。

    【韩国甚至连丝绸之路都敢说是他们的!】

    【真不怕汉武帝带着张骞来群殴韩国!】

    一名华人网友在土耳其拍摄下这样一座印有韩国国旗和土耳其国旗的石碑,上面居然讲的是丝绸之路“起源于韩国”,终点是在土耳其。

    虽然只是一座纪念丝绸之路的石碑,但韩国人为了掠夺他国文化,居然在第三个国家建立这样的石碑。

    别说荆咕生气,刘彻也生气。

    “朕的功绩也敢抢,是不是以为朕不敢打你们!”

    正好,他想要开疆拓土,这个国家虽然小,拿下来也不是不可以。

    刘彻杀气腾腾,拿着地图就开始研究起来。

    【土耳其这个国家对韩国亲善并不奇怪,前面就说过他们对韩剧的依赖。此外土耳其在华夏购买了前苏联制造的瓦良格号航母,路过土耳其海峡时,把瓦良格号扣押了一年多,坐地起价大加勒索,就可以看出土耳其的态度。】

    前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作为债务偿还品,送给了乌克兰。

    1998年,乌克兰经济捉襟见肘,于是放在国际上进行拍卖。

    但是美国不愿意先进科技被华夏拿下,于是要求乌克兰把航母上的所有高科技设备拆除。等华夏拍下来时只剩下一个空壳航母。

    尽管如此,华夏为了航母依然接受了空壳航母。

    1999年,澳门创律公司受到国家委托,以2000万美金价格成功拍下瓦良格号,但是在行使回来的路上遇到刁娜。

    土耳其借口瓦良格号太大,通过海峡会堵住其他船只,要求华夏把航母分割成两半。这个方法华夏当然不能接受,于是土耳其便把瓦良格号扣留下来,坐地起价,不仅要收2万美金的管理费,还狮子大开口要价10亿美金过路费。

    现在已经无法说清楚土耳其到底是得到美国授意故意刁难,还是自己起了贪心。

    但是华夏拿不出来10亿美金,航母堵在海峡也影响周边国家,于是华夏找希腊调停。2001年,土耳其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下,依然坚持要华夏出10亿保证金。

    最后在希腊的劝说下,土耳其才放瓦良格号离开。

    .

    “这土耳其,又是在哪里!”刘彻看着那巨额索赔,仿佛自己的黄金被西方强盗盗走一样,心疼的不行。

    “陛下,反正张骞要去西域,不

    如下一次走得更远点。”桑弘羊很有经济头脑,盯上这发家致富必经之路的好地方,“这个土耳其,可是坐拥金山!”

    刘彻顿时眼前一亮:对啊,现在可是大汉强,周边国家弱,他为什么不能先发制人,给后世子孙出一口恶气?!

    “国弱被人欺,连路过都要被野狗咬一口。”朱棣一边恨土耳其的勒索,一边又想起海上霸权。

    海上霸权果然很重要!

    这土耳其不过是一个占据着海峡便利的小国,就敢如此霸道和嚣张,那若是大明也有一个重要港口,卡住西方路过亚洲的位置呢?

    想到这里,朱棣就想到了郑和。

    后世所呈现过的更清晰的地图已经有了,出海的人才也有了,大明不仅能打,如今的海船水军都很厉害。不如,就从附近的海峡下手?

    【今天正是冬至,冬至在古时候古人有一个娱乐活动,叫做“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有画圈消寒图、文字消寒图和梅花消寒图等多种,是我们古代老祖宗冬日打发漫长时光的一种娱乐方式。】

    天幕特意放出了各种不同的九九消寒图。

    梅花消寒图看起来最为雅观,又称为“雅图”,是画着不同九的倍数的梅花国画,从冬至开始,每一日填色一片花瓣,等到冬日结束,就成为了一幅有着时光记忆的画卷。

    宋朝,闺中少女掩唇一笑,看向自家梳妆台旁边挂着的梅花消寒图:“我往年每日早上涂了胭脂之后,直接用手上剩下的胭脂去涂花瓣,花瓣香喷喷的,也有趣的紧。”

    .

    明朝,朱棣心情轻松了不少,转头问向太监:“冬至了,各宫的消寒图发了没?”

    太监道:“回陛下,都发了。”

    ——明朝,到冬至这一天,天子不仅要到天坛祭天,各个宫殿都要发消寒图。

    朱棣想了想:“既然天幕也说这个有趣,那今年与民同乐,给民间百姓各家各户都发。”

    不过是一家一张纸,大明现在不缺纸和墨,就缺钱。

    .

    清朝,九九消寒图花样更多,不但在原来的文字版图画版上发明了更多花样,还有了新的填色法。

    “这种单一填红色有什么意思,应该根据天气来填色。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等到一年冬日结束,看看色彩就知道这一年冬日过得怎么样。”弘历洋洋得意分享大清更为高级的消寒图。

    此时各地九九消寒图都有了各自的特色,尤以河北“六子争头”图案最为著名,还有许多带有吉祥寓意的《连生贵子九九消寒图》、《三字经九九图》、娃娃题材等,如同年画一般,好看又受人喜欢。

    .

    “天幕那边也冬至了啊。”民间,妇人吩咐一声小孩,顺便考验一下孩子,“幺儿,把九九消寒图挂墙上,还记得九九歌吗?”

    幺儿颠儿颠儿地跑去把买来的年画九九消寒图挂

    在墙上,还嘻嘻哈哈唱起了大人教授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冻河开,□□雁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消寒图主要来源于华夏数九的习俗,但是具体起源时间不明。】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吗?请记住[]的域名[(

    【关于“数九”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着《荆楚岁时记》。到了明朝,士绅阶层产生了“画九”、“写九”习俗,不管是画的还是写的,统称作“九九消寒图”。】

    【我们可得保护好“九九消寒图”,不然没准哪一天又被韩国人抄了。】

    嬴政表示,作为后世的老祖宗,大秦得先做个表率。

    “印刷九九消寒图发往全国,日后,九九消寒图就是起源于大秦。”

    说着特意看向史官:“记下来。”

    文字舆论,创造历史,他也会。

    李斯更懂:“臣这就让文人将陛下的创举记下来。”

    多写诗歌词赋,广为流传,这不就是文字记载的史料?

    【“偷国”除了韩国,现在还多了越南。】

    【越南人已经成为继韩国人之后,第二股偷取华夏传统文化的“有生力量”。】

    【比如偷盗华夏著名美食生活博主的视频,全盘抄袭。】

    华夏的美食生活博主带着华夏独特的诗情画意,曾经在海外火爆到人气高居不下。

    越南博主一抄袭,就是大包大揽一个不放过,连里面的一些华夏的民间技术也抄,还篡改为越南的民间技术。

    【还比如偷盗华夏的舞蹈,敦煌舞蹈,水下舞蹈,最后自己发表在海外的网站上声称是越南舞蹈——搞笑了,越南那个热带国家哪里来的沙漠,好意思自称是越南风景?】

    学习华夏敦煌舞蹈,从布景场地、到舞蹈服装和舞蹈动作,完全一模一样,除了面孔。

    但是这样,博主还很好意思对外宣称:“越南传统舞蹈表演。”

    还有水下舞蹈,连水下打光的位置都不变,抄得比师徒都相似。

    .

    大唐舞蹈家公孙大娘看着里面的动作,轻蔑一笑:“果真是一模一样,是拜师了吗?”

    她的同伴道:“什么拜师,一看就是有预谋,故意抄袭。”

    公孙大娘知道,不过是反讽罢了,她说道:“看到别人火了直接抄袭,比自己动脑子快,这不就是后世人抄袭大唐的小说差不多。”

    总之来说,主打一个没脑子还懒得自己想。

    【华夏的哔站和抖站等火爆视频网站成为了越南的灵感来源,几l乎是看谁火爆抄谁,被华夏博主告了还倒打一耙。】

    【除了网络上,越南还偷盗河南电视台的经典节目,每次偷得无比迅速,仿佛是在专门蹲守。】

    【华夏这几l年火爆的古装剧、仙侠剧,韩国和越南都在偷,抄袭剧情和人设自己翻拍,从服饰到妆容,偷得奇奇怪怪。】

    有抄袭

    的一模一样的,也有抄袭的格外惨烈的。

    比如著名的宫斗剧。

    “四郎……”

    一位位清宫服装的美人出场,对着一位中年帝王行礼,端的是千娇百媚,美人如云。

    最妙的是,据说这一版本的四郎演员与历史上的四郎中老年画像有几l分相似。

    加上妃嫔们的姓氏和封号,雍正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胤禛:“……”

    拍他什么不好,为什么要拍他的私事!

    连妃嫔侍寝都有,一想到全天下人都看到了他的“夜生活”,胤禛顿时浑身不自在。

    而在其他的朝代,就是羡慕。

    刘彻看得众多美人,眼睛都直了:“如此美人!若是朕的多好!”

    但是很快,天幕放出了越南版本。

    刘彻快速收回羡慕:

    “朕觉得自己的夫人挺好的。”

    大臣们:“……”

    陛下,你还可以翻脸再快一些。

    【还有华夏的传统文化,越南也是混在韩国大军里称呼“中国春节”是“亚洲春节”的。】

    嬴政越听,脸色越是阴沉。

    天幕放出的越南,正好,是他想打的百越那一块的大片区域,那就一起打下来算了!

    刘彻则是又开始看地图:“哦是南越国那一块,赵佗还在交趾称王称霸,正好,一起并入大汉。”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对外宣传华夏文化刻不容缓!是我们自己的,就是我们自己的!】

    【现在很多海外留学生,都在为了弘扬文化各种努力。】

    天幕放出海外留学生的各种努力。

    当大英博物院打出“韩国阴历新年”时,海外留学生穿上汉服,拿着横幅走入博物馆,对西方人宣传:春节,是华夏的!

    当奢侈品迪奥盗窃华夏的马面裙还自称是原创时,对抄袭绝口不提,海外留学生齐齐穿上马面裙,一边线下科普,一边线上做视频讲解……

    每一位,都在坚强地宣传和捍卫华夏的传统文化。

    华夏的衣冠,华夏的节日,华夏的文明,让每个华夏人都为之骄傲,这样的骄傲怎么能轻易被人偷走!

    【还有网络上的许多素人网友,各有创意。说实话,咕咕个人觉得比官方的要好……】

    【官方的太过高大上,反而被认为很虚假,不真实。】

    【曾经有博主评价杭州亚运会为什么西方媒体报道少,不是因为杭州亚运会的场馆内多精彩多完美,是当那么多运动员走上杭州街头,看到了真实的华夏人的日常生活,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华夏,并且通过外国人的手机镜头对着西方社会展示,这才是最好的宣传。】

    【西方媒体能打压华夏媒体,却无法打压自己公民,所以只能选择冷处理。】

    【这个原理,或许与美国当时扶持个人电台对付苏联一样,官方的政客总被人怀疑假话连篇,只有同为平民甚至是同一国家的同

    胞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李隆基顿时懂了:“难怪日韩喜欢唐诗也没说喜欢朕。”

    明明李白、杜甫、王维不少著名诗人都是他的大臣,他怎么反而在海外没有粉丝呢?

    看来是因为,大家都是平民。

    李隆基短暂的哀怨完,政治家的头脑快速上线。

    这也意味着,自己或许可以从这方面下手,在唐诗和遣唐使上做做功夫……

    【有关文化影响力的交锋,还有许多许多。】

    【在如今以文化软实力来互相入侵的年代,几l乎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看不见硝烟的交锋。】

    【韩国的韩流,日本的日流,美国的英雄主义,欧洲的文艺贵族范,都是比较成熟的文化入侵模式,华夏对外的文化影响被日韩越南等国称作是自家文化,但是外来文化在华夏影响也颇为深远。】

    【许多被影响了也不自知。比如“血统论”,原本是经典的欧洲贵族论。欧洲一直有蓝血贵族、老钱新钱的阶级之分,连欧洲的吸血鬼影视剧里也是上等血族配上等血族,下等血族配下等血族。现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夏的仙侠剧也开始论血统和仙二代仙三代了,华夏的神仙什么时候靠拼爹了?】

    本土神仙体系非常完整的道教中,道长们冥思苦想:“华夏的神仙,不是抛却七情六欲吗,哪里来的后代?”

    神仙们的传承,不应该是师承吗?

    明朝时期,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挠头:“后世人该不会以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一对吧?”

    吴承恩有些心虚,王母娘娘民间更多称呼为西王母,《山海经》里记载的西王母都不是完全的人形,“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他为了小说,为了嘲讽朝廷,才写得比较接近当今朝廷那些官员和帝王皇后。

    但是他虽然经常写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一起出场,从没说过这二者是夫妻。是谁的小说误导了后人吗?

    写《封神演义》的许仲琳大笑:“哈哈,神仙既有二代也拼爹,那跟凡间帝王有什么区别。”

    【中华大地,不养无用之神。哪怕是龙神,不敬业也要被打下人间,锁入水井只能当个井龙王赎罪。】

    【而神仙如何成神?】

    【历史上,华夏的神都是生前有大功德,或者特殊身份和事迹,死后被追封纪念。】

    【比如关羽,在宋朝被皇帝加封6次,在元朝被皇帝加封2次,在明朝被皇帝加封2次,在清朝被皇帝连续给关羽加封了11次,最终将关羽加封成为了“武圣”,与孔圣人比肩。】

    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焦点,关羽深感压力倍增。

    他的对手同样觉得很有压力:“关羽名声这么大,以后是不是不能杀了?”

    若是杀了关羽,岂不是自己名声要臭了?

    曹操更渴望了:“云长竟然是武圣,更想挖到曹营了!”

    【还有些神仙是受到人间帝王,还有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

    【但是在更古老的时期,神仙与华夏先民息息相关。】

    【下一卷,带大家走向那个神话传说的世界,去看看华夏的神仙人物,是何等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