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74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4
    【母系氏族社会距今约5500年—10万年,属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根据现代推测,华胥氏存在于约公元前7724年,在位118年;女娲氏存在于约公元前7000年,在位130年;】

    【距今约5500年-4000年时期,父系氏族开始取代母系氏族。

    距今约5000年,才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秦朝的史官听到这明显的数据差,敬佩之余,还觉得深深的遗憾。

    “女娲氏竟然比黄帝早两千年!”

    “华胥氏比黄帝早两千七百多年!”

    而如果不是天幕说明,自己完全不知道!

    汉朝时期,还有老顽固并不是很在意。

    “伏羲是女娲兄长,也差不多,差不多。”

    “伏羲是女娲哥哥是汉人编的,汉初都还各讲各的。”

    这时,他们还在互相争执,天幕话音一变,让老顽固变了脸色。

    【假如华夏的文明之祖从黄帝开始计算,假如女娲非要排在黄帝和盘古等人后面,10万年前母系氏族的文明还要不要?弇兹氏、华胥氏和女娲氏的文明还算不算?】

    老顽固连忙道:“等等,华胥氏天幕刚刚说了,弇兹氏又是谁?”

    不止老顽固,大多数人对这位弇兹氏的了解都是一片空白。

    只有少数几人疑惑:“这不是《山海经》的人物吗?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让他们以后还怎么以看神怪小说的眼光去看《山海经》?

    【篡改神话、抹除女神的结果,就是许多历史成为了一片空白。】

    【比如,在华胥氏之前,还有一位鲜有人知的弇兹氏。】

    【华胥氏可能因为还是伏羲之母还有人知道,但是弇兹氏呢?你知道吗?】

    天幕缓缓放出弇兹氏的介绍。

    弇兹氏是华夏有记载的最早的氏族,也是母系氏族,生活在距今约15000年—12000年,她发明了用树皮搓绳技术。她发明的绳索有三种:

    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

    弇兹氏首领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结绳记事,可以通过“玄”“兹”“索”“素”的字形看出,“结绳记事”的“结”是怎么打的结。

    天幕这次放出甲骨文的“索”。

    象形文字的甲骨文“索”,看起来像是一串糖葫芦,或者说是头上长角,一束串了三个口的糖葫芦。

    “口”,其实就是绳结。

    弇兹氏生活在昆仑山脉,现如今属于甘肃祁连山区域——所以古代小说都说神仙居住在昆仑山,是有起源的,最早的文明,就发源于昆仑山。

    因为弇兹氏女首领“玄女”发明了结绳记事,后来被人将北极星命名为织女星来作为纪念。后世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

    弇兹氏的后人,与燧人氏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后,开始改名为“燧人弇兹合雄氏”,后来迁入中原太行山河北区域,现如今在保定徐水南庄头遗址发现了陶器,说明太行山脉一代是他们的活动中心。

    .

    汉朝,叔孙通给刘邦解释:“《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上古时代的人们的确用绳索打结的办法来记事。只是这弇兹氏不是《山海经》里的吗?”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西海即古之大野泽,在嵫山之西。黄帝谕弇兹为西海神。西海之神,被后世称为“中华老祖母”,是风姓氏的始祖。

    唐朝,王弼接受李世民的委任,正在为《周易》作注,听到结绳记事,挥笔写下:“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我相信,大概许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弇兹氏。大家知道结绳记事,书中也都有写,而且一直保留了“结绳”这项手工艺。】

    【比如,由结绳演变而来的渔网,伏羲生活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演变的期间,当时的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我们至今仍然能够从文物中看到。】

    【而且现如今华夏西南地区的独龙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仍然流行“结绳记事”的习俗。】

    【虽然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发明结绳记事的弇兹氏,但是我们能从始终由女性掌握的结绳工艺来看出来。】

    结绳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在远古时期,是粗糙的藤编绳、麻绳,通过简单的打绳结来记日期和事情,可以随身携带在腰间便于记事,与其他部族做交易也能以绳结作为信物。

    发现到后期,历经了周的“绶带”,南北朝的“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再到现代的中国结、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等,不但是华夏民族的文化象征,还是民间女子的特色手工艺。

    .

    时光变幻,快速来到了万年以前。

    围着兽皮的弇兹氏女子,搓着从树藤上剥下来的树皮,把粗糙的树纤维搓成粗糙的麻绳,然后熟练地打绳结。

    她的面前放着一兜果子,虽然不会计数,但是对着果子,把果子拨到另一边,就结一个绳结。再搏一个,再结一个。

    果子清算完了,绳结也打完了。

    一根长长的麻绳上,结出了大大小小的圈圈,提起来的时候,就像是一根签上串着许多个“口”。

    弇兹氏女子一手拿着挂满绳结的麻绳,一手提着果篮,走向部族交易的地方:“我这么多果子,换你的兽皮。”

    时光飞逝,来到了千年以后。

    古代身穿麻布衣服的长发女子,坐在榻上,满怀喜悦的打着结。

    一根长长的红绳,经过巧手的编织,打出一个漂亮的如意结,然后

    在如意结下面挂上玉佩,系上流苏,等到合适的时候,含情脉脉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生命有限,文明无限。

    时光变幻了千万年,绳子的手艺却没有失传。

    又过了几千年,来到了现代。

    短发的女孩子凑在一起互相交流,拿着五颜六色的绳子。

    “你喜欢什么颜色?我给你编!”

    “我喜欢红色的,还要搭配粉色!”

    “你呢?”

    “我要蓝色的,搭配黄色好看。”

    两人互相挑完喜欢的颜色,用着好几根颜色的绳子搭配着编。

    编完手链,两姐妹互相交换,为对方戴上自己编织的手链,笑嘻嘻拉钩:“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华夏自古讲究“一生万物”,编绳结就有“一生万物”的巧妙。】

    【绳子拉直了就是“一”,用绳子两端来编织就成了“二”,打出无数个结,就可以包容万物。】

    【所以,中国结又被认为是通神灵的法物,可以驱邪避灾、镇凶纳吉、却阴护阳。在远古到古代的装饰上,也多有绳纹、绳结纹样。】

    “原来,我们打络子也这么有历史渊源!”

    清朝时期,民间的女子一边听天幕,一边手里正在打络子,闻言惊喜地看着手里的络子。

    打络子,就是打结,不论是给腰带佩饰、扇袋、玉佩,甚至蚊帐、车帘等等,都可以打络子作为装饰。

    她的小姐妹看看天幕,两人也比划着:“我们也互相编一条手链,我看那花样不难。”

    “嘿嘿好,我们以后不管分开去哪里,永远不分开!”

    女孩子们嘻嘻哈哈笑着,一根简单的绳子就可以带给她们很多年的快乐。

    旁边的一位曹姓清瘦文人被女孩子的笑声吸引,看了过去。

    看到女孩子们手里的络子,想起了自己昔日府上的婢女。

    那些可爱俏丽的婢女,各有手艺,他还记得有一名婢女打络子手艺特别好,还给自己打过扇袋络子。

    想到这里,心头涌上一阵阵伤感。

    可惜,曹府败了,那些俏丽花儿L,哎……

    【还有华胥氏,华胥氏治理的古华胥国,位于现在的陕西蓝田华胥镇,距今约有8000年。在蓝田北35里地,至今还有羲母陵。】

    【华胥氏就是“华夏”的“华”。华胥氏前期属于光华崇拜——自然灵崇拜,后期变成花华崇拜——植物灵崇拜,“华夏”的“华”字,古代作“光华”解释,就来源于华胥氏。】

    【而伏羲氏源于华胥氏,约6500年前,与东夷太昊氏融合成为中原太昊伏羲氏族,并且将各自的蛇与鸟图腾融合为龙图腾。】

    【从伏羲氏开始计算,文明依然要少几千年。】

    “难怪后世如此多失传的文明,连虞朝、夏朝的文字都没有。”太平公主忍不住联想起自身,“会不会是被周朝毁了?商朝都还有女将军,虞朝、

    夏朝说不定更多。”

    她和上官婉儿L的墓被毁,后世的考古听天幕说经常有墓里或者遗址里挖的文物来证明,就开始怀疑是不是全部被毁了。

    武曌理智地摇摇头:“不一定。”

    “文明的发展需要历史演变,文字的发展也需要。”

    太平公主怀疑:“男人没改?”

    这可不是他们的作风。

    “当然,统治者定然也会改变。”武曌微微一挑眉,仿佛在嘲讽女儿L,怎么说没有就完全没有。但是她也不在乎,“统治者连禁毁的书籍都能有机会传下去,弇兹氏依然还能在后世留名,就说明也不是想抹除就能彻底抹除的。”

    “何况,不是有朕吗?”武曌自信一笑,“男皇帝能改,谁说女黄帝就不能改?”

    【让我们看看,那些女神的原型,那些母系氏族的部族首领,曾经是如何领导着远古先民生存发展的。】

    天幕上,放出了地球的演变史。

    当恐龙诞生在地球上的时候,还没有人类。

    各种庞然大物生存在地球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以百万年为单位的纪元。

    太古代时期,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

    最后,在各种天地剧变中,庞然大物消失,森林古猿开始直立行走。

    森林古猿,开始不断进化。

    能人,智人……直立人。

    元谋人,北京人,长阳人,山顶洞人……

    一位位在古人眼里仿佛“野人”一般的原始人不断地出现,在天幕上快速行走着,快速进化着。

    最后,形成了原始的部族。

    人类意识到了团结的力量后,越发重视更多族人。

    于是,能够生产更多族人的女性得到了重视,形成了母系氏族。

    在母系氏族女性首领的带领下,族人们团结地各自分工,各有各的工作和能力。

    有的在森林采集野果,有的在洞穴附近种植水稻小麦和豆类,还有的在围着羊圈,圈养野犬野猪。

    手臂上缠着蛇的女子,正在分拣草药,晾晒和处理。

    洞穴里传来新生命坠地的哭声,工作的女性停下手里的工作,齐齐庆祝:

    “又多了一位族人。”

    大地突然震动,山洞开始摇晃。

    “快,把族人迁出山洞!”女娲安排好族人,自己义无反顾冲向火山爆发、浓烟滚滚的地方,“山断裂了,天好像破了,我得过去看看!”

    .

    森林里,女登正在带领族人养蜂。

    此时还是原始的散养,没有驯化。女登熟练地抓走蜂后,就可以带着群蜂迁移,也能熟练地收集蜂蜜,刮下来带回族中给大家一起食用。

    她的儿L子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嘴馋地要吃蜂蜜。

    女登刮了一点蜂蜜,给儿L子点在嘴唇上,看着儿L子舔嘴唇的模样,笑得乐不可支。

    却不知道,这个馋嘴的儿L子,在未来有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字:炎帝……

    .

    洪水滔天,不断地往内入侵,逃难的族人带着哭泣向炎帝哀求。

    “东海发洪水了,我得过去看看。”女娃带着大部队,旗帜高高扬起,向着逃难的族人远离的方向,背负着职责前去。

    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

    掌管日月天文的羲和和常羲姐妹看着天气变幻莫测,非常担忧:

    “太阳暴烈,恐有大旱。”

    “无碍,我夜观星象,发现明日有大雨,不适合出行。”

    “得多盯着点,怕没法及时反应。”

    “是,咱们不能偷懒。”

    ……

    一位又一位的女性首领,为最古老的先民的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劳动中,编成歌曲赞美着。

    死后,依然幻想她们还活着。

    族人们不认为回不来了就是死去了,认为她们彻底化神,依然保护着大家。

    “女娃变成了精卫鸟,驻守东海,日后东海有了河神就不会害怕洪水了。”

    “女娲是掌管生育的女神,有她在,不用害怕生不出来。”

    “虎豹有什么好怕的,西王母身边好多。”

    .

    战鼓起,对战蚩尤帐下雨师的女魃作战骁勇,冲杀在最前面……

    战乱之后,恢复生产。

    一片伤痛之中,音乐声悠悠而起,让人心慢慢平静下来。

    娥陵氏和圣氏两位女子,各自拿着管状的乐器,奏乐安抚众人的情绪……

    ——《世本·帝系篇》记载:“女娲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乐既成,天下幽微无不得理。”

    .

    战后,女夷司掌万物生长,带领着众人重新播种,让伤痕累累的大地焕发新的生机。

    女歧挺着大肚子,一次次的孕育子嗣,生育新的族人,让部族重新繁荣;

    女丑骑着大蟹,巡视着九州,从大陆到海洋,稳定大地……

    但是渐渐的,这些女神在大地上开始消亡。

    她们衰老,她们战死,她们为了这片大地、为了自己的氏族和自己的子女献出生命。

    然后,她们的子孙开始取代她们的位置,并且抹除她们的名字,抢走她们的权力!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我国著名神话学家袁珂认为,《山海经》中提及的“女丑”应该是古代的女巫。女丑有很大的神通,经常骑着独角龙鱼巡行在九州的原野,这龙鱼又叫作鳖鱼;此外,她还有一只大蟹,这大蟹生长在北海,

    它那脊背有千里宽广,也是随时听候女丑的役使和差遣。

    但是,当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的时候,女丑被活活晒死,死后的尸体以袖子遮面挡住太阳,被称作“女丑之尸”。】

    【最关键的是,袁珂认为,“十日炙杀女丑”实际是古人在试图除掉旱魃。

    结合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过度期间的权利争夺,结合后世的“曝巫”行为,这极可能是记载了远古时期的一桩炙杀女巫事件。】

    【女丑,这位曾经威风凛凛的女神,这位有独角龙鱼和大蟹骑兽、听起来应该是水域女神的女巫,最终被太阳活活晒死。】

    【但是我们要知道,远古时期是有太阳崇拜的。比如夸父逐日在现代研究者里有一种观念,可能是一项太阳崇拜部族的祭祀行为。这“十日”真的是十轮太阳吗?】

    【后羿射日这件事,就发生在“女丑之尸”之后。结合前面提到过的巫咸国有巫咸等十巫,有没有一种可能,“十日”是某个有太阳崇拜的部族里的十位大巫,十巫炙杀了女丑,而后羿借女丑此事斩杀了九位大巫,获得了垄断的权力?】

    【要知道,后羿在历史上也有两种形象:一种是英雄,还有一种是暴君。】

    汉惠帝时期,吕雉深深地看着天幕,听到女丑的死,有些不寒而栗。

    她就算为刘家天下做出贡献,死后吕家又会遭受怎样的清算?

    偏偏她又认为,天幕的分析很有道理。

    汉朝依然有巫的存在,有古老的巫术和图腾崇拜的残留。

    太阳被认为是属阳,太阳神是男神,晒死女丑的“十日”到底是真得是十个太阳,还是十个夺权的男性?又或者是崇拜太阳的十个部落氏族人士?

    女丑有龙鱼和大蟹护身听候调遣,既然能横行北海和九州,为何遭遇太阳暴晒时不能躲入北海?除非是,那个时候龙鱼和大蟹同样已经被铲除了。

    经历了各种政治斗争和文人话术,吕雉开始从这看似荒诞的神话传说中去寻找历史的真相,还有隐藏其中的残酷斗争。

    可是她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升起熊熊斗志。

    既然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人,那就以胜负论之,要什么道德名声,她只要权力!

    【还有女夷,现在可能很少知道她才是最古老的生长女神。】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高诱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

    女夷,是主司万物生长的女神。】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后世所认为的春神句芒在《吕氏春秋》就有记载,但他只是“木官之神”。】

    《吕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

    同样是东汉高诱注释道:“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

    句芒,无论是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还是成书于西汉的

    《礼记》,性别都没有特意强调到底是男是女。

    到了东汉,就成为了“子”,被特意标注为男性。

    但即使是东汉,句芒也只是“木官之神”,只掌管东方的树木类生长。到了后世,逐渐演变与春神结合,掌管春季万物生长,并且有了各种“迎春神”仪式。

    与之相反的是女夷,权职却在不断缩小。

    【到明朝时期,女夷被当做花神,明朝陈懋仁《庶物异名疏》:“女夷为花神,乃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这里的魏夫人是道教人士,女夷不但成了道教神仙,权职也缩小了许多,成了只管理花卉的花神。】

    “男人,果然在权力上毫不相让。”武曌想起了自己谋逆的儿L子,又看向那些被天幕点名过在历史上在她年老生病时谋逆的儿L子女儿L和孙子,早就看清人性的她丝毫不意外。

    哪怕是亲生儿L子,为了权力也能毫不犹豫对父母下手。

    而母亲但凡对儿L子出手,就会被认为“不慈”。但是父亲对儿L子出手,反而被认为是“严父”,是管教得当。

    武曌嘲讽地一笑,这一笑却不是笑自己,而是笑天下男人。

    一手遮羞布装饰的漂亮,但是揭开遮羞布,下面依然是见不得光的丑陋嘴脸。

    但是,她依然站在了这些不服自己的男人的头上,看着他们,只能自己憋屈到在纸上发疯,无能狂怒。

    想想未来还会有更多女官进入朝廷,武曌心情更愉快了。

    她不仅要封更多女官,还要封更多女神,最好把活着的、死去的男人都气得疯狂扭曲,最好气到短命,那她就能心情愉悦地再多活十年二十年!

    【羲和,曾经是女神,渐渐成为了男神。】

    殷商之前,羲和是地道的太阳神,是一位女性。她可能与月神常羲是姐妹,也可能是一个人。可能生了十日,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但都没有父亲,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神明;

    西周之后,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日神变成了男性。

    《博雅》曰:“朱明、耀灵、东君,日也。”东君就是日神,此时成了很明显的男性称呼。

    屈原《楚辞·九歌·东君》专门歌咏日神东君,将之描绘成驾马车出行的男神。

    日神形变转变后,太阳神彻彻底底的男性化了。

    【恒我偷不死药就改成女性,羲和照耀万物对农业很重要,就改成男性,古人的性别观果然很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