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穿越之两世 > 253民女三十
    吃了饭各自去休息, 朱露白坐在梳妆台前拆头上的首饰,一边随口道,“今年也不知道会不会开恩科。”
    姜薄一愣, “开恩科?”
    朱露白放好首饰,“对呀, 摄政王回来第一把火是查买官卖官, 那空着的位子谁来填补?若无合适的人, 补进去的也是尸位素餐之辈,可能还是买上去的, 那摄政王查买官卖官的目的不是落空了吗?”
    姜薄有些一言难尽,“可能……他就没想到。”
    朱露白扑哧笑了,“人家是摄政王哎,怎么可能想不到, 京城官场铁板一块,他要动也不容易, 买官卖官一查, 就撬开了缝隙,没有后手他会这么干?补上的就不是他的人也得是新的读书人,要不然他后面怎么办。”
    姜薄, “……你知道的,真多。”
    朱露白道, “不算吧,这个只要有脑子的想一下就知道了。”
    姜薄, “……可是他查买官卖官, 朱家才会丢官,你不怨吗?”
    也是因为这个朱家才会逼你嫁人。
    朱露白好笑,“我的事能跟国家大事比啊?朱家早晚都会打我主意的, 有没有摄政王来这一出都没关系,但摄政王这么一弄,小老百姓还是得了些实惠的,买官卖官的风气长了,这天下也就完了,覆巢之下无完卵,谁都不希望天下大乱,这要是乱起来,我们这些都是炮灰的命。”
    姜薄,“……”
    他真的是一时兴起查这个事,姜薄根本就没有安天下的心,他或许也想坐天下,但这天下老百姓活的好不好他从未想过。
    他只知道一件事,只要他手里有兵,这天下就是他说了算。
    若是京城乱了,他顶多回边关,边关才是他的根本,京城不过是一个戏台子。
    朱露白看向姜薄,“是不是这些不能说?”
    姜薄回过神,“关上门夫妻之间说话,有什么关系,外头怪冷的,快过来吧。”
    朱露白笑了,“好。”
    过了年衙门开了印,摄政王下了命令,开恩科。
    没人反对,杀了这么多官,总是要补上的,原本若不开恩科,那就各显神通往里填人,现在都偃旗息鼓,看摄政王的眼色行事。
    朱露白知道后对姜薄洋洋得意,“看吧,我就说呢。”
    姜薄也笑。
    朱露白又飞来一句,“吏治腐败,这恩科啊,可千万别闹出徇私舞弊来,若还有买卖卷子答案,我的天,这荆朝可真就完了。”
    姜薄,“……”
    他也绝,回去吩咐杨先生,“另外备一份试卷,到时候礼部的卷子不用,用另备下的卷子。”
    杨先生凝眸,“他们会弄鬼?”
    姜薄冷笑,“最好别,要不然我就再砍一批脑袋!”
    利益当前,为了利益,人什么事做不出,朱露白只想到买卖试卷答案敛财,实际上有些人为了预定官位,会更不要脸。
    内定知道吧,考试就是个过场,试卷做记号,然后录取谁不录取谁都在人家手里。
    姜薄一个带兵打仗的粗人,能知道多少这些弯弯绕?
    朱露白不负责任信口开河,并不知道自己影响了多少人多少事。
    新找的贺管事过了年就按照朱露白的意思整地,朱露白见了他就叽咕。
    待贺管事走后,朱露白轻叹,“其实我还有赚钱的法子,就不敢用。”
    姜薄眼神一暗,“为何?”
    朱露白道,“怕被抢啊,有权有势的人看上了,一文不给就夺了去,我还能去衙门闹啊。还不是忍气吞声自己吃亏。”
    姜薄,“……”这京城还有比我权势更大的吗?哪个吃了豹子胆敢夺你的营生?
    姜薄道,“如今我也算是衙门里的人,想来人家夺之前也得掂量一下,你放心去做。”
    朱露白扑哧笑了,“你就一小衙役,别的不说,见着郑家人我们也得避着走。”
    姜薄,“……”奶奶的,差点把这孙子一家给忘了,都给他们过了年了,可以收拾了!
    当初康明帝派了那么多人去边疆,名义上是协助姜薄御敌,实际上还是尝试离间或自己掌控姜家军。
    但跟过去蹭功劳的人也不少,康明帝也没有阻止,这些人也可以混淆姜薄。
    郑钦就是蹭功劳人中的一员,他爹郑继郑伯爷倒是领了康明帝的命令要做些事的。
    但是京城的人太乐观了,边疆这里早就被姜薄治理的铁桶一般,他们又是富贵窝里出来的,哪能插得上手。
    蹭功劳的人姜薄不管,反正这些人没卵用。
    想要在他面前蹦跶的,姜薄毫不客气都拍死了。
    郑伯爷这种老奸巨猾的就不敢有动作,那就留了下来。
    现在康明帝已经成了过眼云烟,姜薄又是摄政王,这干人留在边疆也没用,姜薄就让他们都回来了。
    好歹这些人也在边疆攒了些功劳,回来也是要论功行赏的。
    只是年前忙乱顾不上,过了年就不能放着不管了。
    郑伯爷早就算好了自己能得个什么官,有什么赏赐,毕竟军功没多少虚头。
    他只后悔倒戈地太晚,在姜薄面前没什么地位。
    只是论功行赏下来郑伯爷却发现相差太大了!
    他觉得自己四品的官不要想,五品总归有,但他只得了个六品校尉,连将军都没挣上,然后让他去军营练兵。
    郑伯爷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就是没过早倒向姜薄,但也没有给他使过绊子,照理不该这样啊。
    郑伯爷得问啊。
    他是四处找人请客吃饭使钱。
    终于有人开口了,“听说,我也是听的,摄政王好几次遇着伯爷家的三公子,他觉着三公子行为有些……不羁,那时候摄政王就觉着伯爷治家不严,年前,摄政王在一家酒楼吃饭,正遇着三公子的某个小妾拉着被你家休弃的媳妇儿哀求说话。”
    “你儿子那妾要你前儿媳回去,她说伯爷要给你家三公子另外娶妻,就怕到时候新少奶奶回来,这小妾日子过不下去,摄政王恰目睹了经过,他觉得匪夷所思,说了一句,‘竟有此荒唐之事’。”
    “这么一来,摄政王就对伯爷的能力起了疑心,认为伯爷理家教子都不甚那个,看得过去。就要人查一查伯爷军功是否有问题,这种事,伯爷也知道,即便您军功实打实,总也有来去,这论功行赏时,也就不敢给您往上了评。”
    墙倒还众人推呢,郑伯爷在摄政王面前没了口碑,自然有人会跟着落井下石。
    论功行赏也就是分蛋糕,可是空位置就这么些,谁都想要实权,不想要闲职,你有了我就少了,把你压下了我就多了。
    郑家本来就在走下坡路,又让摄政王不喜,不弄你弄谁?
    郑伯爷搞明白了原委,直气的满脸通红。
    回到家,郑伯爷实在忍不住,逮着老妻一通喷,伯夫人被骂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待知道了原因,伯夫人也是气的说不出话。
    郑伯爷道,“她一个贱妾,如何能出去?我们家现在成什么了,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全无规矩了是吗?你就是这么当家的!”
    伯夫人压根不知道这个事,立马叫了管家媳妇,询问罗素云出门的事。
    管家媳妇赶紧去翻门房记录本,女眷出门要派车派人,都是有记录的。
    一通查下来,原来是郑钦同意的,他吩咐了管事的,管事的也不能拒绝,于是就安排了下去。
    但若是罗素云好好出去好好回来便也无事,怎么就牵扯上了朱露白还有摄政王呢?
    把跟去的婆子叫来。
    婆子一见这阵仗,又听见问年前罗素云出门的事,就知道坏了,赶紧跪下磕头,把事情尽量和自己撇开,说都是罗素云自作主张。
    听了婆子的讲述,郑伯爷脸都木了。
    伯夫人呼吸急促 。
    她是动过再把朱露白娶回来的念头,可是知道朱露白嫁了人伯夫人也就打消了念头,郑钦也不说了。
    怎么就钻出罗素云这个不晓事的女人来了呢?怎么就哪哪儿都有她?
    伯爷站起来,“三儿回来我去教训,后宅的事你管,你要是管不好,以后都别管了!”
    伯夫人含羞忍辱,低头应是。
    待伯爷离开,伯夫人抬头,一脸寒霜,“着人,把罗氏送去庄子上,她带来的丫头婆子都发卖了。”
    下人应下,又道,“那孩子……”
    伯夫人冷哼道,“一并带去,我不拆开他们母子。”
    莺莺燕燕快生了,郑家不缺孩子。
    下人领命而去,伯夫人又道,“我不想再听见那个女人的任何消息,这事你要是办不好,以后也别办差了。”
    下人浑身一凛,“是!”
    一下去就叫上了好几个粗使婆子,直扑罗素云的院子,然后喝令“关门,把这里的人都绑了,堵上嘴!”
    两三个婆子对一个人,直如老鹰抓小鸡,很快就把所有人都绑了,堵上了嘴。
    管事媳妇又道,“家生子带出去,其余人直接送到季牙子家,把罗氏和小孩带出来,快些!”
    拎出去扔车上,直接就走。
    罗素云直到车架离开伯府都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她挣又挣不开,吓得眼泪鼻涕一大把,孩子也在一边嚎哭,有个婆子看了管事媳妇一眼,吓他,“再哭,把你扔下车,你就再也见不到你娘了!”
    孩子瑟缩到罗姨娘身边,收了声音小声哭。
    郑钦回到家,就被郑伯爷的人绑了押到了祀堂。
    郑伯爷操起板子亲自上手揍儿子,郑钦被揍得一个劲喊爹,最后只能蜷缩身子护住头脸,让老爹揍背脊。
    揍完,郑伯爷道,“关他半个月,不许放他出来!”
    然后祀堂的门就关上了。
    郑钦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好在他的小厮也算给力,四处打听了,过来隔着门告诉主子,郑钦听完,眼睛发直,脑袋都空了。
    小厮也知道自家主子的脾气,没说罗素云被赶走的事。
    但郑钦也明白,罗素云肯定受到了惩罚,他都挨打了。
    但他敢和伯夫人闹,敢去揍朱露白,却不敢挑战父亲的权威,于是他也学鸵鸟一般不去问罗素云怎么了,好像不问,就不用去担心,也不用经受良心的折磨。
    这些事朱露白自然是不知道的。
    姜薄鼓动朱露白去做她想做的赚钱生意,保证没人敢夺,“你若不信,我请老大人入一股也就是了。”
    朱露白道,“你可以啊,老大人都结交到了?”
    姜薄点头。
    这么一来,朱露白就有些心动了。
    她道,“那我试试?”
    姜薄含笑看着她,“尽管试。”
    于是朱露白找来贺管事,要他弄个瓷窑。
    瓷器发源自本土,上好的瓷器确实让人惊叹,但这种瓷器不是人人用得起的,
    后世出土的瓷器价格高,也是因为时间把它们积淀成了文物的原因。
    现在老百姓多半用粗瓷,高门大户用细瓷,宫里才能用到精品。
    朱露白在郑家看到和使用的细瓷,说实话也就那样,不是件件都能用薄如纸声如磬来形容的,倒是公主府里的用具,确实是上品。
    后世普遍认为的好瓷就是骨瓷,瓷质细腻,釉面质感好,胎体薄,但仍然比不上薄胎瓷,薄胎瓷的技艺可称为神技。
    可薄胎瓷烧制繁琐,价格昂贵,器物装饰性兼具实用性,但这么个精美的玩意在手,怎么舍得随便使用,多半也是摆了看的。
    骨瓷就不一样了,本来就是为了用才制作的。
    朱露白大学勤工俭学时卖过一段时间瓷器,对骨瓷的了解略多,只要有合适的匠人,她就能把骨瓷做出来。
    好的瓷器也不愁销路。
    只是骨瓷添加的骨粉最好是牛骨,这玩意朱露白搞不到多少,那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羊骨。
    但姜薄拿得到牛骨啊,边疆什么都缺,牛骨头不缺。
    有贺管事和姜薄在,朱露白的瓷窑盖的异常顺利,连匠人都极快地找来了。
    贺管事拿来了匠人的身契,保证配方不会传出去。
    朱露白也就把骨瓷配方告诉了匠人,几个比例,都烧出来看看。
    姜薄比朱露白都先看到样品,杨先生摸着胡子,“好东西,可以添进货品里。”
    姜薄养兵呢,自然需要钱,和蛮子打归打,私底下买卖还是要做的,他手里还有商路和商队,南来北往都有。
    骨瓷一出来他也觉得很好,往外卖肯定好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