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穿越之两世 > 254民女三十一
    朱露白又指点了粉彩和珐琅彩的烧制, 这两种釉色朱露白的前世都要到辫子朝廷才会出现,她只给个大体方法,还需匠人摸索, 但她给的方法无误,匠人多摸索几次也就弄出来了。
    这下子杨先生都惊叹, “这东西能卖大价钱!”
    他看向姜薄, “将军, 夫人大才!”
    姜薄微笑,“还行吧, 妇道人家,也就喜欢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
    然后就烧制,出来后朱露白拿去自己的铺子里尝试卖,没备多少, 卖光了在给货,样品不卖。
    很快就有人打听, 想要进货, 价格非常亮眼,让人心潮澎湃。
    自然也有人想伸手谋夺,姜薄把敢伸出来的手都剁了, 不光剁手,那是顺着手臂把人都给剁了。
    人们马上知道这是摄政王的财路, 顿时偃旗息鼓。
    朱露白一开始还有些忐忑,最后发现没人找她, 于是就高兴了, 待结账,她喜的抱着银子一个个亲下去,小菊都觉得没眼看。
    这时京城读书人日渐多了起来, 朝廷开恩科,学子们纷纷赶赴京城,因为公布的时间晚了,因此考试时间也往后挪了,就是为了多等些人。
    现在的读书人不能说一半家里都有钱,最起码三分之一都是家境殷实的,因为家徒四壁的人家根本念不起书,更不能让人进京赶考。
    穷书生当然也不少,这种穷和赤贫还有距离。
    有钱的学子们在京城或是有自家宅院,或是定了客栈,还要开文会买东西,给京城很是贡献了一把GDP。
    朱露白的瓷器就大受追捧。
    如今她也不只在自家铺子里买,只要商量好了分成,好些店里都有她的瓷器。
    粉彩和珐琅彩具都色彩艳丽,光彩夺目,在如今淡雅为主的瓷器中很是特别,各地学子有买了自用的,也有给家人购入的。
    若是家里有姐妹正好在置办嫁妆,这些器物就更合适了。
    朱露白赚钱赚得无比欢快
    她对姜薄道,“要好好赏贺管事,没有他,我这东西不能这么快产出,如今供货稳定,也是他管的好!”
    姜薄,“……你说的是。”
    其实功劳是我的!
    朱露白在算账,史嬷嬷找来了,不为别的,为的是小菊的婚事,“年纪一年大一年,娘子可得放在心上,女孩子家的,留来留去留成仇。”
    朱露白愣了一下,“可,给她找什么样的呢?”
    朱露白是真舍不得小菊以后灶台锅边服侍一家大小,自己熬成黄脸婆。
    史嬷嬷还真有人选,“贺管事家的孙子,年岁相当,他家现靠着娘子,岂不合适?”
    朱露白道,“小菊是奴身,贺管事却不是,我只是雇他打理庄子,人家会愿意吗?还有,小菊愿不愿意?”
    史嬷嬷道,“娘子真是处处替人着想,你是主子,你给小菊婚配天经地义,贺管事那里问一下也不费什么,若是人家愿意,给小菊放不放身都是娘子一句话的事。”
    史嬷嬷觉得小菊还是不放身的好,放了身,看似自由了,但没了主子管吃管喝,以后全得靠自己。
    朱露白虽然身份不高,但她有钱,人也好,必然不会看着小菊落魄,但放了身,那还真就管不了了。
    朱露白道,“我问问小菊,若小菊答应,嬷嬷再替我问问贺管事。”
    史嬷嬷一口应下。
    朱露白叫来小菊,和她说清楚,又道,“别不好意思,你就是不嫁人,我也愿意留你一辈子的,只我不能强留你,我希望你以后过的舒心顺遂。”
    小菊红了脸,想了想,“他家……能看上我吗?”
    贺管事那个小孙子现在主要替朱露白管瓷窑的生产,小菊也见到过几面。
    小伙子人精神,办事也利落。
    朱露白道,“你哪儿都好,若是他家不愿,也不是你不好,是个人选择不同,我替你再找好的,我们小菊不怕嫁不到好男人。”
    小菊抿着嘴笑了,想了想,“小姐,我不想放身。”
    朱露白一愣,换她,马不停蹄就要自由身,但人各有志,于是道,“行,若你以后想放身,你就同我说。”
    贺管事一家其实也是奴身,他们都是姜薄的奴才,听闻夫人想要把小菊配给自家孙子,那真是求也求不来,小菊可是夫人面前第一丫头,以后也有说话的分量。
    将来有了孩子,可以直接送到主子跟前,这种关系户不要,傻了不是?
    两家都愿意,于是就热热闹闹办了婚礼,朱露白给了小菊厚厚的嫁妆,两百两压箱银,得亏她现在赚得多。
    成了亲之后小菊来给朱露白磕头,她换了妇人打扮,面孔红嫩,眼睛水润,一看就过得不错。
    朱露白颇有一种嫁女儿的感觉。
    没了小菊,朱露白就得再寻摸丫头。
    她底子薄,只能叫牙人带人来。
    姜薄却道,“我给你找,必找两个好的。”
    朱露白,“两个?用得着两个吗?”
    姜薄道,“两个也不多啊。”
    朱露白无语地看着姜薄,心想,你真是赖虾膜打哈欠,口气不小,买人的钱和月钱都是我给的呢!
    倒是史嬷嬷也觉得两个不算多,“其实还得多招一些,家里屋子多地方大呢。”
    朱露白,“……”
    一个个的气派都比我大。
    最后定下丫头两个,打杂的一个。
    槐子主要是看门的,陆鹫是护院加外出跟随。
    朱露白看着账本,心想,这要不是我赚了大钱,我还想要裁员呢,一个个的不当家不知道材米贵。
    姜薄倒也说话算话,没几天就领了两个丫头一个打杂的回来。
    两个丫头中人长相,打扮的清清爽爽,一看就很有规矩,打杂的看着也很敦厚。
    朱露白问了基本信息,高个的叫秋云,矮个叫冬雪,都是人牙子调理过的,打杂的叫来喜。
    那就先用着,实在不好……那就教,再不济就去庄子上干活。
    朱露白能接受用下人,买人也能接受,但到了手里再卖出去,她还是觉得良心过不去。
    谁知道秋云冬雪相当能干,连史嬷嬷都点头说好。
    她们两个的服侍堪入化境,那就是朱露白几乎不用吩咐,一抬手一个眼神,她们就知道要干嘛,有时候朱露白要的东西还没提就备好了。
    朱露白拉着姜薄,“你哪儿找来的人,简直了!”
    姜薄微笑,“不好用?”
    朱露白道,“怎么可能,我都觉得她们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了!”
    朱露白心里叫两丫头蛔虫一号,蛔虫二号。
    姜薄道,“好用就行。”
    摄政王府里精挑细选出来的,那可都是拔尖角色。
    秋云冬雪打叠出一身本事,那可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然后发现,夫人,非常好相处。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但她们也不敢懈怠,力求工作十全十美。
    段玉生跑来找朱露白,“那个来喜,吓人!”
    朱露白道,“怎么了?”
    段玉生,“太会吃,以前槐子算会吃的,那是他大小伙子肚子里没油水,现在也还好,来喜,吃饺子五盘子下去都不带打嗝的!早上那油条,他一个人能吃这么多!”
    他比划了一下。
    朱露白笑了,“只要不是浪费,吃得多就吃得多,还不至于不让人吃饱呢。”
    段玉生也知道朱露白不会计较,就是觉得来喜吃的太多,嘀咕道,“吓人!”
    朱露白随口道,“吃得多,他干活怎么样?”
    段玉生也得承认来喜干活厉害,“槐子只是一把子力气,他会动脑筋,西边院子里的门有些问题,他给修好了,厨房那灶台有个角有裂缝,他也给拾掇好了。”
    朱露白就道,“那就好了,吃得多,干活好,正比。”
    段玉生倒也不是专为这个来的,这小子爱专研吃喝,朱露白说过烤箱还能做一种新鲜点心,不过一直没动静,他忍不住来问问。
    朱露白要做的就是蛋糕和饼干,但她事情多,一直没时间去实验。
    而且牛奶也不是普通人能得到的,朱露白在郑家生活了三年,牛奶也就吃过几回。
    朱露白把段玉生打发走,继续做自己的事。
    嫁了小菊,朱露白也关心起了其他人的婚配,段玉生和陆鹫都对娶妻不感兴趣,或者说暂时不感兴趣。
    槐子还是想讨老婆的,他看上了桂花,桂花也愿意,但桂花今年才十四,朱露白可不想桂花未成年嫁人,就说让等两年,最起码十六,到时候身子骨结实了,生孩子危险性低一些。
    反正朱露白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转眼到了五月,恩科开了,学子们纷纷进入考院。
    在考院里要待九天,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小格子里,那日子可想而知有多难受。
    也有受不住没考完就出来的。
    这次恩科注定不太平。
    姜薄临考让换了卷子,很多人面色就变了。
    考院里有些考生拿到卷子就叽咕不对,巡考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了下来。
    待考完,考生不得出,现场阅卷,凡是考卷上有记号的考生统统拿下,连一开始嘀咕卷子不对的人也都拿下了。
    接着才放考生出考院。
    很快京城就流言四起,言说这次恩科有人徇私舞弊。
    朱露白觉得自己像是有一张开过光的乌鸦嘴。
    晚上姜薄回来,朱露白拉着他问是不是真的有人徇私舞弊?
    姜薄道,“本是有的,不过摄政王另外让备了卷子,临考换了卷子,所以那些人的打算都落空了。”
    姜薄希望朱露白会夸他几句。
    谁知道朱露白露出一个很奇怪的表情,有点像是想不明白或是看到有人犯傻的模样。
    姜薄道,“怎么了,摄政王不英明吗?”
    朱露白摆摆手,“他能料敌先机是很不错啦,但这个善后有些拉胯。”
    姜薄,“……哪里拉胯了?”
    刑部大理寺塞满了人,他做的还不够好吗?
    朱露白道,“流言啊,外头都说这次恩科徇私舞弊,学子们都在义愤填膺,既然没有这件事,为什么不赶紧澄清事实,派人把事情经过告诉天下百姓,好安读书人的心,拉一把读书人的好感,只埋头审讯,那些读书人不知道原委真相,要是被人挑唆着闹事,就算防范了又有什么用?”
    “到时候污水可能反过来泼到摄政王身上,洗都洗不干净。”
    舆论有多厉害,朱露白可是知道的,我爸是某某某,不是你推的你为什么扶,这些话都是典型。
    姜薄,“……”
    流言如刀,他小时候就被割过无数次,但这件事上姜薄根本就没想过会有人反泼污水这种操作。
    毕竟他防范的相当彻底。
    待朱露白入睡,姜薄披衣起来,敲了敲窗户,把写好的信递了出去。
    第二天姜薄回到摄政王府,杨先生顶着黑眼圈,“今天就让人去街头巷尾澄清去!”
    这带兵打仗和管理京城这些狗比倒灶的事完全不一样,京城这些官也没几个和姜薄一条心的。
    到了下午,舆论就转了风头,连说书的都在澄清这恩科的事,“摄政王备了另外的卷子,临考就换了新卷子,那些花钱买了答案卷子的人发现不对,这才闹了出来,摄政王把涉案人员全都抓了,这次恩科真实有效,能考上的都是有本事的人!”
    学子们顿时放了心,还有人去摄政王府门口磕头。
    很快榜单就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但这次能上榜的,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另一边,凡是涉及这次买卖试卷答案,妄想浑水摸鱼的人,全都被抓了。
    等到新科进士开始授官,集市口又开始砍起了脑袋,一串串的人又开始流放。
    此时已经是夏末秋初。
    贺管事跑来找朱露白,问她可要买地买匠人。
    京城又撸了一批人,田地房产又出来了一批,连带人口市场都货源充足。
    朱露白觉得自己陷入了放羊娶媳妇生娃的圈子里。
    这员工积极推进企业发展,是要卷死老板的节奏吗?
    贺管事搓手,“那个暖棚,效果极好,菜蔬都不够销的,应扩大。”
    朱露白无语,“……那就买吧,量力而行。”
    瓷器赚的很好,朱露白这小半年入账了四千多两银子,每月还有收入进账,可谓暴利。
    四千多银子,贺管事给朱露白弄回来六百亩上等田,还有匠人以及其家眷若干。
    朱露白,“……你究竟是怎么买到的?”
    贺管事,“原主这田本就有猫腻,明明是上等田,他做了中下等田的契,又急要银子,就能到手了。”
    朱露白,“……”很好,我马上就可以成为地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