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握紧了儿子的手,眼泪也流了下来:“额娘出身不好,你汗阿玛自来便不喜我,我走到如今这个地步,都是多亏了有你这个儿子,可是我这样的身份,只怕日后迟早都会成了你的拖累,儿啊,额娘只盼着你能得偿所愿,事事顺心。”

    八阿哥被这话惊得坐都坐不稳,他心中除了惊骇便是悲痛,他紧紧的握着额娘的手,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额娘,您怎么会是儿臣的拖累呢,您生养了儿臣,儿臣打从心底里感激您啊!”

    良妃却是笑着摇头:“好孩子,即使没有这一遭,额娘的身体也不成了,额娘只盼着能用这最后一点有用的东西,帮你一把,皇上念旧情,他如今因为前事对你多有隔阂,但是若是额娘去了,想来他心中也会多少对你生出一丝怜悯之意,好孩子,你听额娘的话,等额娘去了,你再不要与那些重臣们交际了,老老实实给额娘守孝,你这样孝顺,你汗阿玛,一定会看到你的好处的。”

    八阿哥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心目中温柔似水的额娘,竟也能有这样一番谋划,而且是为了他如此呕心沥血的谋划。

    可是面对额娘的这番话,他却一句拒绝的话都说不出,只能在额娘殷殷期盼的目光中,忍着心中刺入骨髓的痛点了点头。

    而良妃见着八阿哥答应下来,面上也终于露出笑意,她用枯瘦的手指,细细描摹儿子的轮廓,仿佛怎么看都看不够他,最后她拉着他的手,柔声道:“好好教导弘旺,好好对你媳妇,额娘便是去了地下,也盼着你们一家子都好。”

    八阿哥哭倒在良妃膝上,只觉得胸口像是破了一个洞,冷风呼呼的往进吹。

    **

    不管八阿哥如何悲痛,也不管八福晋多么日夜不息的伺候,良妃还是在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病重离世。

    她这次的病来的很快,人也走的很快。

    但是对宫里人来说,倒也不算特别的惊讶,毕竟这么多年以来,良妃都是病恹恹的,旁人看着,也觉得她并非是长寿之相。

    只是如今人走了,哪怕心里早有预备,各宫面上都是悲痛不已,每个人都来了良妃灵前祭奠。

    其中表现的最悲痛的,当然是惠妃。

    良妃刚入宫时就住在惠妃宫里,甚至八阿哥小时候,也是在惠妃膝下长大的,有这份香火情,惠妃与良妃之间的关系,自然比旁人深厚的多。

    惠妃先是在良妃灵前哭晕过去,后来又亲自帮着良妃安排丧事,表现的十分得体。

    八阿哥在灵前哭的不能自已,也对惠妃的这份情谊十分感激。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人家帮了你,你就得记着人家的好。

    因此即便额娘去了,八阿哥心中悲痛难耐,还是私底下嘱咐八福晋:“惠母妃对我母子恩重有加,如今大哥在吴尔占舅舅手底下讨生活,也请你给舅舅递个话,多照顾一下大哥。”

    八福晋的舅舅吴尔占,如今正奉命看管胤禔,胤禔在被圈禁之前,就已经全面投靠了八阿哥一党,甚至还将相士张明德所言“八阿哥贵不可言”的话说给康熙听。

    可惜大阿哥行事糊涂,搞出了餍镇诸皇子的大事儿,便被皇帝亲自下旨给圈了起来。

    但是皇帝到底顾惜儿子,因此找了八阿哥一党中的吴尔占负责看守,八阿哥也多少猜测出了皇帝的意思,只是前几年他实在不敢有任何动静,毕竟那一句“贵不可言”实在给他惹来了不少的麻烦。

    但是如今却不同了,太子倒了,皇帝对大阿哥的愤恨想来也减轻了许多,八阿哥也好趁着这个机会,施恩于人。

    毕竟惠妃虽说年老色衰,但是到底还是掌管宫务的四妃之一,汗阿玛即使对她没了宠爱,但是情分却还在,否则也不会大阿哥都倒了,惠妃还屹立不倒。

    八福晋多少也猜出了丈夫的用意,立刻点了点头:“爷您放心,这事儿我一定办的妥妥当当的。”

    八阿哥捏了捏媳妇的手,不由又是悲从中起,额娘临死前还拉着他的手,告诫他等她去了,一定小心谨慎,只管关起门来过日子。

    可是他到底还是要辜负额娘这一片苦心了,毕竟人活在这世上,多得是身不由己。

    **

    良妃虽然去了,但是紫禁城的日子还是要照过。

    皇帝并没有提升她死后的哀荣,只让人照平妃赫舍里氏的规格操持。

    同时在十二月二十九日,良妃初满月礼祭祀典礼上,康熙亲自祭奠举哀。

    八阿哥一边哭一边看着,只见汗阿玛只是略显哀荣,祭酒之后便很快离开了。

    他心中忍不住生出不平之意,都是儿子,都是汗阿玛的妃嫔,为何他独独待自己和额娘如此薄情,如今额娘都去了,他竟也不舍得给她死后哀荣。

    一想起这个,八阿哥心中悲痛难抑,可是却万不敢露出一丝一毫,只能又哭倒在额娘灵前,心中满是感伤。

    **

    隆科多此时倒是对宫里的事儿知道的不多,年底衙门的事儿忙,他跟陀螺似的连轴转了好几天,这才勉强将事情安顿下来。

    结果安顿下来还没歇口气,四爷的条子就递过来了。

    说来也怪,四爷这样的天潢贵胄,帮他通传消息的,却并非明面上那些紧要职务上的人,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平时压根不会在意的小人物。

    或是寺庙里一个小小的僧侣,又或是他这个九门提督衙门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差役。

    隆科多不动声色的收下了条子,等去了室内细瞧,果然是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隆科多记下之后,迅速销毁了条子,然后整理了衣襟,出去继续当差,等到下午下值,这才从衙门离开,出来之后竟也不急着回家,绕路先去前门大街转了半圈,然后找了个酒楼进去歇脚。

    这当然不是什么普通的酒楼,隆科多被人引进去,很快就见到了四爷。

    不等隆科多行礼请安,四爷便拉住了他:“舅舅不必多礼。”

    隆科多也不强求,被他拉着顺势便坐了下来。

    “最近几日衙门事忙,没能及时给您请安,是奴才的错。”

    四爷却只是笑了笑:“我不过闲人一个,找你过来也就是说说闲话,如何能因为这个耽误了你的正事,舅舅对我之心我难道不知?舅舅说这话,却是与我生疏了。”

    隆科多见他有意亲厚,便也跟着笑了笑,他能感觉得出来,这位四爷虽然低调,但是的确是有点表演型人格在身上的,这种人格的人,你和他相处,最好就是配合着他一起表演,太过客气,他反而会生气。

    隆科多心里拿捏了这位爷的心思,说话什么的便也放松了许多,两人先是聊了聊公事,步军统领衙门最近也没什么大事儿,都是些琐碎事儿,隆科多原只想简单说说便罢,但是看着四爷倒是听得挺认真,隆科多便也多说了几句。

    四爷听完之后,点了点头:“舅舅处事细致,心细如发,怪不得汗阿玛如此信任舅舅。”

    隆科多被这吹捧的话弄得有些尴尬,只笑了笑道:“奴才愚笨,便也只能在这细处下功夫,只盼能不负皇恩。”

    四爷听了这话笑而不语,又道:“除了这些,舅舅可还有旁的话要对我说?”

    隆科多心中了然,看起来那一日八阿哥找上门来的事儿,他也知道了。

    真是奇怪啊,这位四爷分明在京中也没多少拥趸,但是这耳目却如此灵敏,隆科多心下觉得,只怕皇帝都没他耳聪目明。

    不过这事儿隆科多也没打算瞒着他,直接就道:“是有件事,奴才左思右想只觉得奇妙,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和您说,今儿您问起,那我就大胆说两句。”

    说完他顿了顿,这才将八阿哥找上门来的事儿叙述了一遍,他讲的十分仔细,多一句少一句都没有漏掉,甚至还描述了一下当时几人面上的表情,十分详尽。

    等说完之后,他这才道:“奴才自打入了步军统领衙门,有人上门拉拢,原也是奴才意料之中的事儿,但是那一日的事儿,奴才回去之后左思右想,却只觉得奇妙,奴才总觉得,当日之事,并非八阿哥往日行事作风,仿佛是故意借着十四阿哥行事不周,与奴才亲近似得。”

    四爷听完这话却是冷笑一声:“老十四这个蠢货,不过是给人当了踏脚石罢了。”

    说起这个弟弟四爷也是来气,好好的一母同胞的兄弟,却偏偏跑去老八那儿奉承,如今这副情形,只怕是老八想要打压他了。

    毕竟从上次木兰秋狝以来,汗阿玛对老十四可是越来越亲厚了。

    一想起这个,四爷心中的忧虑一闪而过,但是很快的,他又恢复了平和的心情:“是我没有教导好老十四这个弟弟,让舅舅受惊了。”

    隆科多摆了摆手:“这算什么受惊,王爷言重了,只是奴才到底觉得,十四爷再这么和八爷混下去,只怕对您不好。”

    隆科多面上做出一副为主担忧的神情。

    四爷却只是摇了摇头:“有劳舅舅为我操心了,只是他年纪大了,我这个做哥哥的,也管不住他了,日后如何也只能看天命了。”

    说到底,皇室中人,虽然有点兄弟之情,但是肯定不多,四爷之前也给过这个弟弟无数次机会,只可惜,兄弟俩到底不是一条道儿上的,始终也走不到一起去,如今这个情形,也只能各安天命了。、

    说完了朝政上的事情,两人又说起了家里的事儿。

    八月的时候,四爷府上添丁,隆科多知道,这个人只怕就是历史上那位乾隆皇帝。

    看着四爷眉飞色舞的和他说这个新出生的小儿子是如何的聪慧可爱,隆科多心情却十分的复杂。

    也不知道,若是他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在未来登上皇位之后,将他制定的所有政策废除,将他宠爱的大臣折磨的死去活来,他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但是现在说这些还是太早了,不管未来如何,自己投靠的主子家里添丁进口,那肯定是要说点好听的话得,因此隆科多只能打起精神,笑着恭贺了一番。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