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气运被夺后我重生了 > 正文 第 303 章
    他们不愿久留,胡宜也不勉强。

    她对两人点了点头,便快步走到了沉溺书中的众人身边:“两位贵客还有要事在身,不能延误,须得快些清点书册。至于其他,等归入藏书楼再说不迟。”

    胡宜的话令沉溺于书海中的众人回神,眼中重新映入了那两个还在等待的年轻人身影,这才想到这些书都送到他们书院来了,以后接触的日子还会少吗?

    现在这样只顾着看,却不接收,耽误了车队离开,才是失了礼数。

    思及此,先生们勉强把自己的心神从书卷里抽了出来,然后对着台阶上还在往这边看的学生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过来帮忙搬书!”

    这不是看你们看得沉醉,不敢上前打扰吗?书院的学子们心里想道。

    他们其实也早心痒得很了,听到号令立刻一拥而上,卷高了袖子卖力搬起书来。

    年轻人不缺力气,动作很快,胡宜就站在一旁,目光停在这些如小山一般的书卷上。

    这些书里怕是不乏孤本绝品,这一点看她父亲和一众叔伯先前的忘我程度就可知,送到书院不仅能补上藏书楼先前的损失,还会大有增益。

    听刚才那两个送书来的年轻人说,他们是奉了天阁阁主之命,将整理出来的书籍送到书院来?

    对曾经跟随父亲四处游学,收集各家藏书的胡宜来说,许多偏僻之地她都曾有耳闻,甚至亲自踏足过不少,但天阁却是极其陌生。

    她更不知道是什么契机,才让那位天阁之主将这么多珍稀孤本一口气送来了书院。

    就算是隐世仙门,要收集这么多的珍稀书籍,怕是也要耗费百年光阴。

    与许多大齐人一样,胡宜对天阁的了解仅限于那位年轻的永安侯。

    除了知道他们师徒出身天阁,其他一概不知,只可惜她现在不在京城,胡宜有心询问也见不到人。

    书搬空以后,两个年轻人很快带着车队告辞离去。

    而这几十车书堆在重新修建好的藏书楼里,书院上下却是花了几天几夜时间才将这些书清点入册。

    这是因为在清点的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忘记原本的目的,被这些从天阁来的藏本吸引进去。

    在看过了外层的一些孤本珍本之后,他们在这几十车书里发现了更多惊人的书籍。

    这些书籍涵盖了农林水利、医术工程等方方面面,哪怕对学识渊博、涉猎广泛的先生们来说也足以称得上惊人的

    先进。

    这里面蕴藏的知识系统而完整,对现今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都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就比如治水。

    大齐境内的两条河,每到夏季洪涝之时就会淹没两岸良田,治理问题已经不知让他们头疼了多少年,可是现在,在这些书里却找到了治水的方案。

    这些不同的方案里,每一步分开看起来都可行,最后加在一起就达到了不俗的效果,这些一旦验证推行,生活在两河之畔的百姓就不用再受洪涝之苦。

    至于里面的农林、畜牧、冶炼之法,同样是一旦验证推广,大齐的国力不知要提升几个台阶。

    顾不上清点剩余的书籍,在看出了书中记载的可行度之后,胡绩先生就带着几册农书连夜去了皇宫。

    皇宫,景帝见到老师带着几本书踏月而来并不意外,还笑问:“老师这是又找到了什么好书要带给朕看?”

    在他登基之后,胡绩只要回京城,就会带两本书给自己这个天下最尊贵的学生。

    他带来的不一定是帝王策,也有在外游历时带回来的闲书。

    这算是师徒二人之间的相处,也是景帝在早年政务中难得休闲的时间。

    只是在接过老师递来的几本农书之后,景帝的神情一下就变了,翻看之后,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老师这书是从哪里得来的?”

    天子事农桑,景帝不是对农务一窍不通的人,何况近半年司农寺便是一直在研究新的稻种,时常有动静传到景帝的耳朵里。

    胡绩看着景帝激动的神情,沉稳地点了点头:“臣以为可行,这是天阁阁主命人送来的书,而这几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其他书院正在整理。”

    “还有其他?”心神沉浸其中的景帝只捕捉到了“天阁”跟“还有其他”两个关键词,已经兴奋得连脸都红了几分。

    他放下了书,自书案后起身,向着外面服侍的宫人高声道,“来人!去把几位阁老召进来!”天子迫不及待想要跟自己的几位宰辅分享这几本农书,集内阁之智来确定这可以改变大齐的天阁赠书是否可推行,甚至等不及明日上朝。

    于是,几位阁老才在家中刚用过晚膳,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匆匆召进了宫。

    在半途上遇见,几位老大人还对了对情报。

    “宫门都快落钥了,陛下这匆匆把我们召进宫,不知是有什么事。”

    “今日下朝的时候,明明还跟往常一样,没什么特殊。”

    “难道是边关有变?”

    “快到了,不管是什么事,进去就知道了。”

    几位老大人心中再猜测,也没有想到他们一进御书房,满面红光显得分外激动的景帝就塞了几本农书给他们,神采奕奕地催促道:“看,看完之后跟朕说说你们的看法。”

    “是。”几位老大人不敢多说什么,满怀疑窦地接下了帝王塞过来的书。

    他们都注意到了同在书房里的胡绩先生,胡绩先生既然在,陛下又如此兴奋,那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难不成陛下这样匆忙把他们召进宫,就是为了让他们看胡绩先生带来的这几本书?

    他们收敛了心神,认真看向了手里的书,景帝手中的农书共有三册,而被召进来的内阁大臣却不止三人,加上掌管枢密院的付鼎臣,差不多要两人共读一本。

    但这也没有妨碍他们对着手中的农书越看越认真,双眸中都逐渐浮现出了跟景帝一样惊喜、兴奋的光彩。

    都是做过一方大员的人,几位内阁大臣对农桑之事多有了解,何况从去年开始,司农寺就大动作不断,为了提升农技,改良农具,培育粮种,朝堂还派了人去南越之地寻找更多熟高产的种子。

    这已经是朝野的一项大事,时常能听到司农寺的动向跟他们遇到的问题,因此一看到手中的农书,几位宰辅级的大臣就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上找到答案,书中提供了不止一种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进行选择。

    这几本农书的含金量着实惊人,而且几位那个大臣已经可以确定书上之法可行,就仿佛有大能者在此道上钻研,开辟了领先常人数十年的道路。

    难怪陛下一得到这几本书,就连夜把他们召进宫,这几本书抵得上司农寺几十年之功,怕是可以将大齐的农事带上一个新台阶。

    “陛下!”刘相看完第一个发问,两眼放光地道,“此书从何而来?!”

    莫不是有神人相助,让这几本农书凭空出现在了大齐陛下的桌案上?

    景帝含笑,笑中带着几分得意地看向自己的老师,然后对刘相道:“虽不中亦不远矣。”

    果然,在以农事立国的大齐,看到这几本书出现在面前,就算是再擅长掩饰情绪的首辅也会忍不住露出真实一面,因为这对大齐来说,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

    刘相看到帝王的小动作,胡子颤抖,都想问有这好书陛下为何不早点拿出来。

    景帝看到他的表情,笑骂道,“怎么,你以

    为这是朕私藏着不肯拿出来吗!”

    ——这是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啊!

    甚至天阁的人把书送下山,甚至都不是直接送到他这个帝王面前,而是选择送去了横渠书院。

    这些书被送往书院的初衷,大概是为了补全书院在地动时损失的藏书,景帝忍不住想,若是那座藏书楼没有被烧毁,这个藏匿在群山之间的隐世仙门是不是就永远不会让这些书卷现世了。

    然而这样的话景帝没说出口,实际上在自己的老师带着这几本书深夜进宫,将书递到他手中的时候,他已经觉得这是意外之喜了。

    自己在位期间得到了这样的农书,验证推广之后,天下怕是无饥荒,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成为青史留名的明君。

    而大齐这么多年在边关跟草原人拉锯,不能远征彻底了结对方,其中也有粮食短缺的原因。

    若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又何愁不能功毕于一役?

    有厉王在,草原王庭迟早也会是大齐版图的一部分。

    这会是大齐安宁的开始,也是繁荣昌盛的开始。

    在几位激动的老大人之中,付鼎臣算是最能自制的一位。

    他从景帝跟刘相的对话中弄明白了是谁将这几本书送进来的,于是看着胡绩,向他问道:“院长说这是天阁赠书,那不知除了这几本农书之外,可还有其他?”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胡绩。

    天阁送的这几本农书价值已经不可估量,但那样的仙门来一趟,总不会只送了几本农书吧?

    迎着众人隐隐期待的目光,胡绩嘴角上扬。

    而先前从他口中已经听到了答案的景帝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期待着自己的几位内阁大臣听到答案之后的反应。

    胡绩道:“不止,实际上天阁一共送来了几十车的书,数量不下上千册。我只是带了这几册农书进来,剩下的还在分类清点。”

    这话一出,位高权重的几位宰辅大人差点没能控制住表情:“你说多少?”

    ……

    ……

    这一夜,御书房的灯彻夜长明,几位内阁大臣没有回去,与帝王一起拉着胡绩一夜长谈。

    而天刚亮的时候,就有御林军离开了皇城前往书院,严密地护送了更多清点完毕的书籍进宫。

    翌日朝堂,天阁赠书的消息一展露在朝中官员面前,顿时令朝野上下沸腾了起来。

    朝堂诸公,三省六部,无论是翰林的清贵文臣还是

    领兵打仗的武将

    在得知天阁赠予的书卷里涵盖了哪些方面——尤其是已经经过初步验证

    知晓可行的农书

    全都激动得难以复加。

    每一个在朝为官者心中都有自己的愿望

    纪东流希望天下再无水患

    裴云升则希望天下再无冤案。

    而除去这种个人的偏好

    朝堂共同的愿望就是想在自己手中开启盛世太平

    希望能够推出更多于民生有用的利器。

    风雨飘摇的十数年间

    这个目标仿佛离他们越来越远

    ?)

    可当这些书籍被送到他们面前的时候

    这条路仿佛一下子就近了。

    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

    让所有人都感觉自己的双脚踏实地站在了地上

    只要向前就能实现心中所想。

    这当中最惊喜的当属司农寺

    他们从年前开始就一直在忙着育种

    忙着改良农具

    改良耕作方式

    得到这些农书可以说是瞌睡送枕头。

    他们遇到的许多问题

    竟然都能从其中找到解决之法

    就像有人在他们之前先将这条路都踏过了一遍一样。

    要从其中找出最显著的一项

    那就是肥料。

    麒麟先生所著的农书当中

    提到过高效的肥料施用方法

    然而并没有记录详细的方子。

    司农寺原本是按着原书自己摸索

    可得到这几本农书之后

    他们就立刻在其中找到了制作方法。

    陈松意默写出来的那本书到底是来自十几年后的版本

    现在没有的东西终于被补上了。!